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7795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陈增堂副教授 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Tel:65988530 E-mail:,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2因素说:生物学因素+环境困素 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 生理特点 环境困素:社会、文化 自然环境 个体早期经历等等 4因素说:个人特点、压力、社会支持以及文化因素,一、个人特点,*每个人身上所具有的那些与众不同的特征,如性格、能力、遗传因素等等。“半杯水”与“杯子一半是空的”1遗传 遗传基因基本决定了个体的生物学性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与遗传因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气质、神经结构的活动特点、能力与性格的某些成分等都受到遗传因素的明显影响。*同卵双胞胎分别在两个

2、家庭长大*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患病几率比正常人高出数十倍,一、个人特点,2个人早期经历*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对儿童的态度以及教养方式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幼小时得到宠爱甚至溺爱的孩子往往独立性较差,在需要自己独立处理问题时常常会茫然不知所措甚至精神崩溃。而母爱的缺乏,往往导致冷漠、敌对等情绪障碍,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等等。*如果孩子生活在缺少自由平等、缺乏家庭公共活动或较少直接表达情感的家庭中,则容易出现神经症行为。*关于大学生保姆、打“飞的”回家、脏衣服回家.,一、个人特点,2个人早期经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以父母为榜样进行模仿学习。*父母的问题会在孩子身上再现 在父母争

3、吵声中长大的孩子,对外界常常充满敌意,并且有较多的攻击行为。在凡事苛求十全十美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有过分自责的倾向,容易出现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有神经质倾向的父母,其子女也习惯于动辄紧张焦虑,很少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精神质倾向的父母,其子女也常常出现情感表达与行为方式的异常。社会适应不良的父母,其子女多有退缩、回避的特点。,孩子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学习 Dorothy Law Nolte,如果孩子生活在指责中,他学会责备;如果孩子生活在仇视中,他学会争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学会害怕;如果孩子生活在怜悯中,他学会自馁;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中,他学会羞愧;如果孩子生活在妒忌中,他学会嫉恨;

4、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中,他学会自卑;,孩子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学习,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宽容中,他学会厚道;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学会赞赏;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中,他学会友爱;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学会自珍;如果孩子生活在赏识中,他学会立志;如果孩子生活在共享中,他学会慷慨;,孩子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学习,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和公正中,他学会什么是真理和正义;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学会信任自己和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挚爱中,他学会热爱我们所生存的这颗地球,一、个人特点,3自我强度 个人解决问题或适应各种压力的总体能力。*智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息息相关,是自我强度的基本因素之

5、一。*个人的认知特点、应付方式等决定了个体适应压力的能力,也是自我强度重要的组成部分。*智力是一种学习能力或从经验中获益的能力。智力对人生影响很大,与学业成绩、受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人特点,3自我强度*智力高并不意味着必然有较好的心理适应或较满意自己的生活。高智商者经常会感到自己和普通人有所不同,这种“差异感”和“不合群感”让他们觉得孤独,并感到自己难以适应社会。*智力超常者往往有情绪不稳定倾向,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较普通人差。卢刚事件*社会对高智商者的高期望,期望与现实之间落差的巨大心理压力。*中国科大的少年班,一、个人特点,3自我强度*信念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周围事物的固定

6、看法。常见的不合理信念: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悲观极度化绝对化要求只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和要求看待事物。认为“凡事都应该这样”,“必须这样”,“绝对不能那样”等等。过分概括化常以偏概全,只要看到些许不足就全盘否定,对自己及别人求全责备。悲观极度化的人不管所发生事情的性质与大小,总认为会导致可怕甚至灾难性后果。,一、个人特点,4个性特点 个性制约着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凡事谨小慎微、苛求完美、墨守成规等个性特点的 人容易出现强迫症;具有情绪多变、易接受暗示、自我中心、好自我表现等特点的人易患癔病;而性格孤僻、内向、敏感多疑、爱幻想者则容易罹患精神分裂症。“A型行为”与

7、心身健康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具有A型行为特点的人往往雄心勃勃,给自己设立高标准;有时间紧迫感,喜欢竞争、好胜。虽然A型行为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A型行为者因常常处在较强的内在压力之下,处于紧张焦虑之中,容易罹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身疾病。,一、个人特点,5外表*一个人外表的吸引力与个人适应有着明显的联系。大多数人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同时隐含着这样的假设,即“漂亮的是好的”。在社会交往中,一个长相俊美、举止优雅的人总是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相对来说,一个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往往有较好的人际关系,也更自信。处在青春期的少年对自己的外表往往给予更多的关注,也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外貌的评价。一句“长得真丑”常

8、常能引起少男少女剧烈的心理反应,甚至导致心理障碍。,一、个人特点,6其他身体因素 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年幼时营养不良或体弱多病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因而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对环境变化过于敏感,以及社会适应困难等问题。罹患大脑疾病更是对心理健康构成直接的威胁。罹患各种脑血管病都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损害,患者常出现智力缺损,情绪不稳定,情感脆弱,不能控制情感反应,出现失眠甚至人格改变与怪异行为。其他疾病也会影响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导致个体对各种压力的承受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如内分泌疾病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引起易

9、激动、紧张、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甲状腺机能低下的患者则常常伴有抑郁情绪,理解迟钝,近记忆力缺损,甚至有幻听、妄想等症状;幼年期患此病还会导致智力发育障碍。,一、个人特点,7情绪 积极或消极的情绪都会影响心理健康。极其强烈的情绪变化会影响心理健康;虽不强烈却持久的消极情绪同样会影响心理健康。突发而且强烈的情绪冲击容易使人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出现反应性精神病,如范进中举之后,狂喜之下得了“失心疯“。长期的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容易诱发各种神经症。精神紧张、恐惧则是引发癔症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特点,8、性别与年龄*女性在成年以后,由于体内激素的周期

10、变化,容易诱发情绪障碍。*男性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可能是激素与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男孩患儿童孤独症的概率是女孩的三到六倍。儿童由于发育尚未成熟,缺乏控制情感和行为的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对各种刺激也比较敏感,因此容易出现情绪行为障碍,如恐惧、口吃等。青春期由于内分泌系统发育以及体内各种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植物神经系统不完善,情绪易波动,对各种应激事件的承受能力较差,容易罹患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中年期心身压力比较大,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遇到应激事件容易出现抑郁情绪或妄想观念。更年期由于内分泌系统机能开始减退,抑郁、敏感多疑、情感脆弱等较常见,易患更年期综合症。老年期由于全身机能进一

11、步衰退,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下降,也容易罹患各种老年期疾病,出现敏感多疑、情感脆弱甚至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压力,“Stress”“压力”或“应激”“应激”,强调个体对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即个体的心身紧张状态。“压力”,引起一系列心理与生理反应的刺激本身,也称之为应激源。本课采用“压力”一词,意在探讨主要有哪些刺激对个体心理健康构成威胁。,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压力,1压力的影响“大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2、”。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它能帮助我们树立生活的目标,并能激励我们获得成功。适当的压力使大脑皮层处于中等唤醒水平,从而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压力过少或过于轻微反而不利于任务的完成。,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压力,压力引发的心理反应主要有紧张焦虑、情绪唤醒、习得性无助以及自我评价降低等。焦虑:当事人由于不能预见压力所带来的后果或者对能预测到的后果有不安全感,感到危险与恐惧,而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体验。适度的心理紧张与焦虑有助于唤起和集中注意力,调动潜能,提高效率,从而有助于个体采取应对行为,消除或适应压力。,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压力,习得性无助与跳蚤的故事 个体经历数次应对失败后,自信心会受到打

13、击,丧失斗志,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因而消极被动,听之任之,不再试图采取措施消除或适应压力。习得性无助是适应不良的后果,也是形成抑郁症的心理机制之一。多次的应对失败还容易导致当事人自我评价降低。当事人往往将失败的原因归罪于自己的“无能”,诱发抑郁情绪甚至自我攻击。某些压力如丧失亲人、升学失败、失恋等,还会给当事人带来失落感。这也会导致当事人自我评价降低。过重的压力所诱发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往往还导致当事人认知能力下降,进而导致当事人应对能力降低,甚至引发退缩或攻击等行为障碍。,对个体心理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压力主要有两种,*突然出现的异乎寻常的巨大压力,如自然灾害等,这种压力常常引发焦虑、冷漠或

14、兴奋、抑郁等情绪性反应。许多当事人甚至精神崩溃而出现急性应激反应。一些人在灾害过去几个月后还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常常不由自主地回忆当时的灾难性场面和情感体验,或者过度警觉,对微弱的刺激也会惊慌失措。*持久而稳定的压力,这种压力常常引起紧张,焦虑,情绪低落,易激惹,攻击行为,失眠,食欲不振,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甚至罹患神经衰弱或其他神经症。*警察、公务员、教师,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压力,适度的压力所引起的心理生理反应,如适度的皮层唤醒,注意力集中,情绪的适度唤醒,交感神经与肾上腺皮质的激活等,是积极的,有助于个体应对面临的压力。过重的压力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是消极的,如过度的皮层唤醒(焦虑),紧张,

15、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消极的反应不利于个体正确评价所面临的压力与选择恰当的应对方式。有的压力促使我们成长,有的压力威胁着我们的心身健康。究竟压力的作用如何,还与压力的来源、我们对待压力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有着密切的联系。,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压力,2.外在压力 压力来自个体以外,其出现与否大多不因当事人的认识与意愿而改变.自然环境压力、文化压力以及生活压力。远古时期直至千余年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有限,一直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自然就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近几百年来,人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断地征服和改造自然,在得到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6、,2.外在压力,(1)自然环境压力噪声凡是让人感到不舒适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如音调不和谐的声音(物理学意义的噪声)、声音强度过大或是干扰了人们正常工作与休息的说话声与音乐声等声音。从心理卫生角度来讲,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听力减退甚至失聪,引起头痛、食欲减退、四肢无力、高血压、心律失常、内分泌紊乱等。噪声还严重影响人们的理健康。噪声使神经系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与学习效率下降,心烦意乱,失眠,紧张焦虑,情绪不稳,易激惹。,2.外在压力,拥挤对心身健康的影响。由于拥挤,人们的活动空间缩小,人与人之间距离太近,难以保持安全感,安全感的缺乏往往使人紧张、焦虑,甚至导致攻击行

17、为。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中的化学污染有着持久性的特点,一旦遭受,就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得以恢复。环境化学污染对人们心身健康的危害也是持久的,人们因此长期处于紧张或恐惧之中,心身危害也就越发严重。空气污染 水土污染,2.外在压力,食品安全“疯牛病”、果子狸与SARS化妆品 SK-灾难性事件 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滑坡,或人为因素引发的灾难如战争等。给事发区域民众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甚至导致当事人精神崩溃。灾难性事件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持久的影响。虽然灾难已经过去了很久,不少当事人回忆起当时情景仍然痛苦万分,有的人甚至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大多数幸存者还要面对丧失亲友的痛苦,这些都成为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

18、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2.外在压力,*某些地理环境特点也会对心身健康构成影响。在南北两极附近,整个夏天都是白天,而整个冬天都是黑夜。长时间的光照以及持续的黑夜都会影响心理健康。在长达数月的黑夜里,光照的缺乏导致抑郁情绪;而持续数月的白昼使神经系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情绪不稳、易激惹等情绪障碍。*高温会使神经系统活动减弱,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气候的变化也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活动。在气候变动较大且频繁的时候,人们往往心情烦躁。临床观察表明,在冬末春初,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所上升;精神病人的症状也会出现波动,病情加重,兴奋、冲动行为增多等。,2.外在压力,(2)文化压力。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19、,人类群体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特点,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一种文化的形成对于该群体而言有稳定社会和适应环境的积极意义。由于地域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自然会导致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即便在相互交流日益增多的现代社会里,这种差异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差异带来心理压力,即文化压力。*“吃饭了吗?”与“你好”,2.外在压力,文化对生活在该环境之下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身份”、“地位”、“角色”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就是文化的约束力。如果有人不遵从这些要求,就会被贴上“此人不正常”的标签,给他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即使遵从这些要求,约束力本身也还是一种压力,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心身健康。例如,

20、一个职业女性不仅要好好工作,回家后还有“贤妻良母”的角色要求。如果种种要求形成了足以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巨大压力,对心身健康就会构成严重的威胁。在每一种文化环境下,都会有一些不合理的观念与要求,这就是偏见与歧视。偏见与歧视给人造成的心理压力更不可忽视。除了种族、民族歧视之外,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偏见与歧视也产生着极坏的影响。当一个人不幸患上精神病或艾滋病后,他们不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面对世人的歧视与贬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例子。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经过系统治疗后基本康复,出院后能完成工作任务,但却难以忍受邻里的歧视,很快病情复发,有的甚至心情抑郁而自杀。可以说,偏见与歧视不仅影响心理

21、健康,有时还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2.外在压力,(3)生活压力。生活压力来源于日常生活或工作学习中的刺激性事件。小到家里鸡毛蒜皮的吵闹,大到社会因素如经济衰退、能源短缺引起的生活困难,还有人际交往问题都可以成为压力的来源,都对人们的心身健康构成威胁。生活压力一般不会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但是它似乎无处不在,人人都不能避免。因此,生活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低估。重大的生活事件打击会对心理健康构成威胁,这是众人皆知的,如丧偶、离婚等。在遭受重大打击后,当事人常常出现失落感,抑郁,愤鹰,甚至行为异常。同样,家庭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夫妻争吵、家务繁重、居住条件欠佳等对心身健康的威胁

22、也不可忽视。由于这些“小事”经常发生而具有时间与空问上的累积效应,一旦超过个体的压力承受能力,就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等。即便累积压力在个体的承受范围以内,也会导致紧张焦虑、失眠、食欲不振等心理生理反应。,2.外在压力,人际关系不良或人际交往困难也会对心理健康构成威胁。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如与领导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或邻里关系紧张等,都会给当事人带来失落感、不安全感,并引发焦虑、愤怒、抑郁等情绪反应,甚至诱发心身疾病。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人际交往困难都会引起自卑、退缩、焦虑反应,甚至导致社交恐怖症。,2.外在压力,经济困难和就业问题也常常引发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导致行为障碍。全社会

23、的经济不景气往往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而面临收人减少以及失业威胁,人们不可避免地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经济的好转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压力的长期存在导致人们处于慢性焦虑之中,极易引发神经症或攻击等行为问题。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所造成的压力也会引发当事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影响心身健康。社会治安不好、各种谣言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压力。,3.内在压力,内在压力 指来自个体自身的压力。与外在压力不同的是,内在压力的产生与个人对问题的认识和评价有关。对于同样的问题,有的人不以为然,就不会产生内在心理压力;而有的人为此忧心冲忡,内在压力由此而生。也就是说,内在压力是当事人的内心体验,而这些内心体验又会对心

24、身健康进一步构成威胁。内在压力包括身体疾病,个人内在需求之间的冲突,能力与要求之间的差距,挫折等。,3.内在压力,(1)躯体疾病引发的压力。躯体疾病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某些疾病尤其是内分泌疾病,其本身就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如甲亢可以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其次,患病导致患者心理脆弱,微小刺激也能引发较大的心理反应。再次,当患者对所患疾病进行评价后,评价结果也可能成为一种压力,从而影响心理健康。,3.内在压力,个体对疾病的认识与评价是疾病引发内在心理压力的前提。例如,一个人在患病住院检查时发现肺部有可疑阴影,在未作出明确的诊断之前,当事人由于担心自己可能罹患恶性肿瘤而产生内在心理

25、压力,因而坐立不安,茶饭不思,紧张焦虑,或者心惰郁闷,唉声叹气,甚至出现冲动或攻击行为。一但明确诊断是普通肺炎,患者立刻心情舒畅,食欲大振,心理压力也不复存在。可以看到,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个人评价是躯体疾病引发内在压力的根源。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必然引起患者的内在压力。,3.内在压力,(2)冲突。人的需要多种多样,也是无止境的。但当一个人面对能够满足自己各种需要的机会时,就会惊讶地发现这些机会之间存在着矛盾,也就是说难以同时兼顾自己的多种需要。这些矛盾就导致了心理冲突的形成。,冲突与压力,第一种形式的冲突称为“双趋式”冲突“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第二种冲突称为“双避式”冲突第三种冲突称为“趋避式

26、”冲突第四种冲突称为“双趋双避式”冲突,谢谢,3.内在压力,(3)能力与要求之间的差距。在生活、工作、学习当中,我们都有理想和目标。符合能力实际的理想与目标催人奋进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然而,有些人却为自己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无论他们怎样努力,始终达不到既定的目标。过高的自我要求就像是天上的星星,可望而又不可及。过高的期望与现实能力之间的差异导致个体产生心理落差。由心理落差产生的心理压力引发自卑,愤怒,或攻击行为。这种内在压力的产生主要和当事人不能正确认识与评价自身的能力有关。,3.内在压力,(4)“挫折”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受到阻碍,使目的达不到,需要未能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

27、应。“挫折情境”、“挫折感”利弊两方面:象一把刀子,它既可以服务于你,也可以伤害你,就看你握的是刀柄还是刀刃。牛仔大王李维斯的故事歌德与少年维特之烦恼个体遭受挫折后,常见的心理反应主要有紧张、焦虑、愤怒、冷漠等情绪反应以及固执、倒退、攻击等行为反应。如果个体不能承受挫折的压力,就会意志消沉,退缩,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与心身疾病。,4压力的评估,5社会支持,来自个体以外的,有助于缓解压力或能减轻个体心理紧张状态的各种资源。社会支持对维护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情感上的社会支持如来自亲友的安慰可以减轻甚至消除个体因压力引起的心理紧张状态。雪中送炭的社会支持可以减轻各种外在的压力,如及时得到救灾物资有助

28、于灾民进行灾后重建。建设性的社会支持如心理咨询能提高个体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及时的社会支持能对压力起缓冲作用,危机于预甚至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良好的社会支持甚至能抵消压力造成的不良影响。一般而言,获得社会支持较多的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获得较少支持的轻灾区灾民要好得多.,6维护心理健康的外部资源,家庭,社会互助,政策与政府行为以及心理辅导。“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家可以使身心彻底放松;家能给人以温暖和情感支持;家是精神依托和精神支柱;家是力量的源泉。一个人早在幼年时期就从家和父母那里得到爱和温暖,从而对家产生了依恋感。小孩在外面受了委屈,第一个反应往往是回家求援。成年人在遇到了难以独自应对的压力时

29、,家庭同样是坚强的后盾。家里的亲人能提供心理支持,消除压力引发的紧张焦虑情绪。家能提供精神动力,使人鼓足勇气面对压力。当一个人面临经济困难如下岗、生意失败时,家庭还能提供物质和经济支持,使压力有所减轻,并顺利渡过难关。,6.维护心理健康的外部资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互助能给当事人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例如,一些人不幸罹患重病,高额治疗费用是一个普通家庭承担不起的巨大经济压力。一些社会团体发起的募捐活动,不仅解决了当事人的经济压力,还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有关部门组织各种捐赠活动,帮助灾民重建家园。这些互助活动不仅能帮助当事人解决现实困难带来

30、的压力,而且还是巨大的心理支持,让当事人得以放松心理上的紧张状态。,6.维护心理健康的外部资源,政策与政府行为也是维护心理卫生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一些政策的出台可以免去百姓的后顾之忧,减轻人民生活上的一些压力,给人们以安全感。例如,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人民群众面临着经济与就业压力,这时,有关劳动保险的政策规定就是有力的社会支持。放宽户口流动限制的政策消除了许多两地分居者的困扰。医疗保险政策减少了广大群众看不起大病的烦恼。政府行为体现在一些实际行动上,如许多城市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治理噪音,让广大居民免受噪音困扰;采取得力措施治理空气和水土污染,还人们以碧水蓝天;民政部门给生活困难家庭发放生活

31、用品和救济金等。这些政府行为都能切实有效地缓解各种压力,保护民群众的心身健康。,6.维护心理健康的外部资源,心理辅导能促使个体心理成长,健全个体的人格,纠正个体的不正确认知,提高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心理辅导员同时也是益友,他们善于倾听来访者的诉说,使来访者的情绪得以宣泄,避免因情绪冲动引起的不理智行为。心理咨询师能帮助来访者理智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认清症结所在,消除内在压力,帮助来访者从心理困扰中走出来,保持心身健康。心理咨询师还能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性格缺陷并加以弥补,帮助来访者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应对压力。因此,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正面临着难以应付的巨大压力或已经出现心理障碍时,寻求心理辅

32、导是明智的选择。,三、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影响,文化因素 对人类心理卫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文化可以直接对个体心理卫生构成威胁,称为文化压力;其次,文化还可以通过影响个人特点与社会支持而间接地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再次,文化因素可以影响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1社会文化环境与个人特点,人类不仅经历了几百万年的生物进化,而且也经历了几千年的社会进化。由于每一个种族都对他们的后代进行系统的教育,使得它的成员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都属于某种“基本人格类型”。他们对青少年的教育越正式、越系统,社会成员之间就越相似。即使在同一文化环境下,不同的家庭、年龄、性别、社会阶层、职业以及宗教团体等都有自己的信仰和生活

33、规范,这使得每一个成员都有所属文化环境的鲜明特点。而这些特点会对心理卫生产生间接的影响。,1社会文化环境与个人特点,不同的文化环境有不同的思想观念与生活风格。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思想,强调家庭观念,强调委婉和含蓄的情感表达;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思想,强凋个人奋斗和独立性,强调直露的情感表达。因此,中国人习惯压制自己的情感而人际关系较和谐;西方人习惯于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情感,独立性强,人际关系容易受到影响。,1社会文化环境与个人特点,在中国一些传统文化尤其是佛教思想中,死亡是一种解脱。受这种思想影响较深的一些人在遇到巨大压力时,容易选择自杀作为解决痛苦的方式。日本的武士道

34、精神对剖腹自杀持赞许的态度,因此,当日本宣布战败时,许多日本军人难以接受失败的挫折,纷纷剖腹自杀。而某些宗教的教义中,认为自杀是一种罪孽,因此,信奉该教的教徒一般不会选择自杀作为解除痛苦的方式。,2文化背景与社会支持,在不同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对社会支持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所强调的社会支持和习惯寻求的社会支持也有所差异。东方人受集体主义思想影响,遇到问题习惯于寻求别人尤其是家庭的帮助。西方人受个人主义影响,强调个人奋斗,习惯于独自解决问题。东方人家庭观念较强,家庭是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西方人习惯于接受心理辅导。东方人不容易接受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很多人宁可独自忍受心理上的痛苦也不愿意寻求心

35、理咨询师的帮助。,3文化背景与心理问题的表现方式,人类文化与行为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被固定化的行为方式演变成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文化又影响了所属成员的行为方式。一些行为举止在一种文化环境下被视为正常,而到了另一种文化环境下就可能是异常甚至是变态行为。这就是文化背景对心理和行为异常与否判断标准的影响。例如,同性恋在一些国家已被社会所认可,而在其他国家仍被视为变态。,3文化背景与心理问题的表现方式,文化背景对心理疾病的种类也有明显的影响。神经症常被看做是工业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副产品”。曾有调查结果表明,神经症在发达国家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另外,农村地区以癔病和躯体化症状较为常见,

36、而城市里以焦虑症、抑郁症等较为常见。文化背景还影响到心理疾病的症状特点。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其症状特点往往有所不同。来自偏远地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幻觉妄想多带有迷信色彩,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其症状往往和宗教内容有关。,压力*个人特点-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文化因素,同样的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尽相同,其原因就在于个人特点能对压力起到放大或缩小的作用。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对问题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积极的应对方式、乐观的态度可以缓解各种压力,有利于心理健康。而疾病、性格缺陷、不合理的信念、消极的应对方式、悲观的态度反而会放大压力的效应。在面临较大的压力时,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缓冲压力的效应,或者减轻甚至消除压力,从而保护心身健康。文化因素是分母,表示文化因素可以作用于压力、个人特点以及社会支持三个因素,进而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