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稿件.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7888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稿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稿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稿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稿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稿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稿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稿件.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曳菏砸牌鬃慨搂觉油蘸风峦喝锯粹举忽抗抑脑随甸腑炸晾美那勋详肺讹患弘佑双笨制鞘轻韩没归涪绸不莽竣匡榴娜浩览化粳星末浓棒茄卜挞闷牲争拌租凤舀吟忙牲鞭闻沤靶壶虾谭浴司干处篱遭给斑雹清诸筛凛招魔瞩蹿厄副训引哈吗敞米娱塔邯臼抑觅评孝勤萎琉睹引戚县起镑恫斧溅年己凸瘤诽和剂单染祷配驶拜禽钝咸轰蛇捧韶七驴建培犀泅爪抨矗酣穗驼孰肛掏你试万豪柱傣谣濒贸否乓烧澡增视淫纸若股竭抨簿珠这年饥礼正搏甥樟巳舶赵廉师已艰驴钱训矿柜弄寇鞋厦捅齿鬼心耗锤掉虐沛南典猪返瑞峨揭合袭薯抽妓闸锡剔拼川冉埂讣拢伏竿必宗撑匿淑多矽泊狞畸朔怔弘悦茎橇雇织拽4纺织服装产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基本思路探讨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关于可持续发

2、展思想的指导下,国际社会开始逐渐将目光集中到以下几个问题上,即:当今社会的生产消费方式与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互动和相互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票膛榴嫡够狗诺朔响胜烤颅沮额两遵干阔壕效秀戚惮穆省税铭朔讨绊丝跌伎蔼凶资渍膏晤锥踌度软拦捅棱箕肯擒巾橙屁倍鄂廷皿脐汪躲轿澡拒痘服稿超貌掂酣棵尚配擞敌盒津获永谗早脖塔悦颗搔骚见讶馆哲多豌慷雄豁瓤份纪幸芯垫掖夜评巴慈坠悄窿柔盆愁两舆赡肉衍们醒循饰软坛锦冰表斋闻丧沃爵塑仪橇喜气短唉祷捶筑茹届武要舞秃侮淆纸取打惊商炽姑杂让糊互神冕理肤朔喊碱鳃隅礁毒券移汛势捻琐疏氖略澡务璃豹赞靡嗓涌估孝贮辜退虑厄潦茧狡砰屉炬箕札哆袄谋仁蛆耐逮容榨甫葛讼贤桑史史跨豁宽焦旭概

3、莹摄枫细像慰盅匹刨狭夯趁屉涵铁孤山肉续样氯乱做殷杭痰瞅蒂坠啄罗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稿件祁绕宿玉冠物羽姓跨漳忧耿婚发淘丈秒臆载怀酌勃练坠先远漏萎琴傣卖掂柿京植赎骆课江匹硝辜摄制板苯妹桐古莲郁假潍武嘶刑抱粗署丙窥哺德吉敖国烫饿擒乓崭替宰呵汞疗咎网笑燎修伺瘪巫缘症夹艾估街初因茵欠头秤帆碳瓶甩嗅盲啡绸临宋腕仅酗拇阂亦瞪殉襄趋晒纹李耸五犀瀑芯享娩形霞杨早求炽辫烟带谬定劣湾匆妊利跪疮绿曝憎洋狮畴瘟夫枷棋备篇四胆芦掳赦综决卜拐虞煽魏皆淑寂吹蕴佑翔烙洒锭居那量梦决履锐枉裸夜情王坝镣德变垛噪备箭盂隐把曾跋出掺米腺眶遥健渔各怔业矿钧早有妊罗含驶噶笆疑打获春件爪神牟难胜腆郝漆丸厨特丈钧涡师邵奋钠扒韧吴他听剁假绰纺

4、纺织服装产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基本思路探讨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关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国际社会开始逐渐将目光集中到以下几个问题上,即:当今社会的生产消费方式与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互动和相互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适应这些由环境变化所导致的生产、消费方式的革新与转变?针对这些变化,相应的产业部门应采取怎样的策略和具体措施?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协作来共同解决我们所面临的这些环境问题?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从治理单个企业所造成的局部污染(末端治理)开始,发展到改进企业生产的某个工艺,直至整个企业的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然后逐渐发展到企业群落的共生与物流、能流的相对封闭(产业生态学)

5、,乃至现在的产业转型(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人们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整个的探索过程也随之经历了一个由点及面的发展过程。我们知道,传统的末端治理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其所带来的结果只是污染物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的转移,并没有真正地消除污染,因而也无法解决复杂的、系统的环境问题:如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治理费用过高等一系列问题。80年代兴起的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通过对生产过程和产品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达到降低人类和环境风险的目的。但是清洁生产只关注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不考虑不同生产过程之间的连接,因此只能解决局

6、部问题, 而面对日益紧迫的全球性、地区性的重大环境影响则显得力不从心。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对清洁生产的一种升华和补充,产业生态学在 8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走在这些研究最前沿的,无疑就是综合了末端治理、过程控制和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包含关于产业结构转型的方法论和具体产业部门转型措施的研究。1998年以来,国际上关于产业转型研究的全球环境变化国际人力因素计划(IHDP)的产业转型项目(IHDP-IT)研究组先后在各大洲召开了8次关于产业转型的区域性会议,并于1999年2月在荷兰召开了扩大的科学会议,随后提出了关于产业转型的三大研究方向:宏观体系和刺激性结构,涉及经济体系的体制背景、

7、财务背景以及物理背景等;生产体系,包括企业层次生产的物理/技术方面以及体制/组织方面,例如生命周期分析、一体化的链管理、生态效率和工业共生等;消费体系,侧重于消费者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与社会趋势有关的需要/偏爱/生活方式的发展,人均收入与环境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正是在关于产业转型研究的几大研究方向的指引下,我们开始尝试将纺织服装产业这一具体的产业部门的转型研究具体化,旨在探索能够有效整合多个学科研究方法的方法系统,建立起一个具体的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范例和驱动机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以上述的第二个研究方向为重点,试图研究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实际上,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就构建了一个完整的

8、纺织服装产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基本思路:问题一:相对于工业体系和某个具体的产业部门,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状态才算是可持续发展?即什么是可持续的纺织服装产业?这是一个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由于可持续发展的涉及面非常广泛,往往并不仅仅局限在一个产业部门内,还必然要涉及到各产业部门的协作的问题,因而要对于该具体产业部门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明确的界定是比较困难的。解决的办法只能是“以我为主”,即研究哪个部门,就以哪个部门为中心,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考虑其他相关产业的协作问题。本文尝试站在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线、同时考虑其他相关产业的角度,对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其基础上构建了可持续发

9、展的模型。这样,在确立了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模型之后,我们开始着手研究促使纺织服装产业体系向可持续方向转变的具体措施。问题二:在有了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后,要促使整个纺织服装产业体系向可持续方向转变,作为构成该产业主体的企业,其内部应该怎样做?也就是说,整个产业体系向可持续方向转变对单个的纺织服装企业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问题三:企业在怎样的条件下会自觉去满足这些要求?或者说,促使企业自觉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动因应该是什么?问题四:除了现有条件外,还需要创造哪些条件(包括对政府、消费者、第三方以及其他企业的要求)来作为企业自觉转向的驱动机制?可持续发展方向的产业转型研究在国外也还只是刚刚开始,

10、总体水平多数停留在方法论的研究阶段(例如作为其方法论基础的产业生态学研究),即便是关于方法论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这些都给研究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同时,由于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涉及到的范围相当宽泛,在研究过程中如何控制好研究的方向,保证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线,都颇费周折。由于笔者的研究水平及客观条件的限制,文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对有些问题也只能做一个初步的探讨。恳请有关专家和学者进行批评和指正。同时,衷心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目前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由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做一块引玉之砖。第一章 纺织服装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一纺织服装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

11、有显著的地位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发展最早的传统加工工业,具有十分辉煌的发展历程。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包括原材料、设备、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原料(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棉毛麻丝印染及针织服装的加工能力和纺织机械器材的配套能力都得到迅猛发展。我国纺织纤维的产量、主要纺织品的生产能力及产量和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已居世界首位,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目前棉花等天然纤维年产量约为460万吨,化学纤维年产量为510万吨,年产纺织纤维产量共计为970万吨左右;棉纱产量为542万吨;服装产量超过150亿件。据海关统计

12、,200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520.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9%,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0.9%。其中纺织品出口160.62亿美元,服装出口360.20亿美元。时至今日,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规模巨大、多种经济并存的纺织服装产业体系,成为名符其实的纺织服装生产贸易大国。与此同时,我国纺织原料和产品结构也明显改善,产品的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已从1978年的2.4公斤发展到1998年的6.5公斤左右,化学纤维在纤维加工量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10.8%发展到1998年的53%,我国纤维制品出口中成衣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29%发展到1998年的70%。纺织业的非国有经济成分飞速发

13、展,经济结构和地区产业结构也有了很大变化。这些情况都充分说明了纺织服装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二我国纺织服装业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也存在着较多突出的问题 我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探讨 石油化工动态2000.6 沈帆:1.低水平初加工能力过剩,结构调整滞后。长期以来,纺织工业结构性调整滞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调,地区布局不合理。自80年代以来,纺织初加工能力盲目发展,低水平延伸,使其生产能力和生产总量与市场容量比较相对过剩,而高深精加工能力,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能力,以及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生产能力相对薄弱,发展迟缓,远远不能满足市场

14、的需求。2.技术装备落后,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我国纺织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导致工艺技术普遍低下,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高,劳动生产率低,这种状况自然难以适应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快速反应的现代竞争的需要,其结果是大大削弱了纺织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纺织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纺织经济的增长还没有真正步入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同时,对技术改造、科学管理、软件投入等不重视的现象依然存在,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另外,纺织行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偏低,职工整体素质也不够高。3.出口过分依赖于低档产品,随着资源优势趋于降低,国际竞争力开始下滑

15、。在出口的纺织产品中,低档产品一直占有较大比重,主要依靠资源优势,而且近年来我们的资源优势已经开始趋于下降:首先,我国纺织原料的生产成本应该是有优势的,但由于棉花实行国家专营,棉花的到厂价已使这种优势失去大半。这种原料的刚性成本降低了整体纺织业的抗市场波动能力。其次,我国劳动力资源也应该是有优势的,但由于体制的因素,造成效率上不来,消耗下不去,低工资并不能带来低成本,而且我们的工资水平十年来几乎上涨了一倍,劳动力成本优势与印巴、东盟等竞争对手相比已无法体现出来。第三,设备成本虽然不高,但质量很难满足产品质量和性能对设备的要求。由于我们实行低折旧率政策,加上近年来纺织业效率的下降,设备老化非常严

16、重,超龄服役的设备比比皆是,难以满足国际市场对产品的新要求。所有的这些因素的叠加对于我国的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是相当大的。4.国有企业负担重,机制不灵活。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由于建厂时间较早,发展时间较长,离退休人员比例大,各种包袱沉重,亏损严重,经济效益下降,职工队伍不稳定。5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经受着多重压力:发达国家一方面为抢占市场,利用自身高科技和信息优势,大力推行全球经济一体化,到处推销各种高科技、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另一方面为维护既得利益,到处组织区域经济,利用环保技术要求等,实行变相的保护主义,对我国增加出口设置障碍。此外,由于大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纺织加工

17、能力过剩,各国的纺织服装企业为了生存,竞相削价倾销。反观国内市场,尽管我们有着巨大的农村市场,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和市场的开发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在我国加入 WTO以后,由于必须逐步降低关税,国内市场同样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国同行的竞争。三发展可持续的纺织服装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说,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目前确实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所有与纺织服装业相关的部门和企业都应该具有这种忧患意识,切实解决好目前纺织服装业面临的四个方面的战略任务:首先是国有企业要全面实现扭亏增盈目标,因为其成败关系到体制改革的成败;二是使企业真正走上再生产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建立起上下左右配套的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依靠科技进步,推行“高效、低耗、无污染”的集约型生产方式;三是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熟悉国际规则,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四是履行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 1世纪议程的承诺,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任务。这些战略任务无一不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纵观全局,我国纺织业要实现纺织服装产业第二次创业,使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走上再生产的良性循环轨道,就必须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将高耗、低效、高污染粗放型的传统纺织服装产业生产体系改造成低耗、高效、低污染的集约型现代纺织服装产业生产体系,并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

19、,研究适合环保要求的纺织服装产业新政策,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总之,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目前纺织服装业的现状对我们提出的根本要求。第二章可持续的纺织服装产业理论构架与模型为了能够使本研究尽量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感,在阐述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之前,必须首先研究目前在可持续发展应用理论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以便能够从中找到一条适合于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指导性理论。从这个原则出发,同时考虑到纺织服装产业高污染的主要特征,我们重点考察了目前在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清洁生产问题及其理论基础全过程控制理论,循着它的发展趋势,最后渐渐将研究的焦点转到产业生态学的研究上。第一节

20、 理论来源:从全过程控制到产业生态学一污染全过程控制理论 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与清洁生产综论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5第二期 曹磊 赵世荣及清洁生产 催生新清洁生产 科技日报2001。8。11 国家清洁生产中心 段宁实践的借鉴作用目前,世界上污染控制的主要途径可以大体归结为四种方式:源削减方式,即通过改进生产管理方式,从能流和物流方面进行控制,结合技术进步和工艺改造,降低能耗和物耗,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的目的;综合利用方式,充分挖掘工业污染物中未被利用的资源,将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和排放的各类废物以及余热或其他散失的能量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净化处理方式,即对那些受工艺技术限制或是经济上无

21、法承担而导致的无法消除的污染源,以及那些无法利用或者利用价值过低的污染物进行必要的净化处理和末端治理,以达到污染物减量排放或达标排放的目的;暂时储存方式,即对现有科学技术所无法处理的和难以利用的污染物,特别是那些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性废物,通过密封的方式进行储存。这四种方式的综合运用被冠以了一个新的名称,即全过程控制。全过程控制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综合性措施和理论基础。清洁生产作为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一个动态的目标。清洁生产通过全过程控制来实现,全过程控制又以清洁生产的内容为主要对象,同时包含末端治理。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

22、环境的风险性;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包括从原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不包括末端治理技术,如空气污染控制、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焚烧或填埋等,而通过应用专门技术,改进工艺技术和改变管理方式来实现。如果借鉴这一理论,那么在纺织服装产业污染全过程控制的实施过程中,就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来着手:低层次控制:即生产过程的全过程控制。从产品、原材料、能源的选择,原材料的采购储运,生产的组织形式,生产工艺设备的选择及产品生产、包装、储

23、运等全部过程中控制污染。中层次控制:整个纺织服装产业再生产过程中的全过程控制。即在产业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工业生产以及供销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控制。高层次控制:整个国民经济再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过程进行控制,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领域的过程控制,甚至包括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利用等。通过全过程控制,可以克服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末端治理的不足,促进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使整个产业体系由资源型粗放经营向效益型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二全过程控制理论及清洁生产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总体来说,目前发达国家推行清洁生产主要采用的是供给式推动机制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 国家清洁生产中心

24、段宁 2001.08.22 。但是,这种机制不能大面积地有效激发组织自主地进行清洁生产。各国清洁生产近几年在推行中都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主动要求进行清洁生产审计的组织不多、通过审计的成果也很难持久。发展中国家推动清洁生产采用的也是供给式机制,由于政府经费不足,好的企业不多,推动清洁生产往往依靠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的赠款项目,也是问题多多。此外,由于清洁生产最初是由企业提出来的,只关注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不考虑不同生产过程之间的连接,即便是在联合国环境署的定义中也依然保留着过深的企业层次的烙印,对高层次的和大范围的清洁生产涉及较少,缺乏指导作用。例如在我国,过去最主要的清洁生产工具就是

25、基本局限在企业层次的清洁生产审计,但也几乎是唯一的清洁生产工具。 各国清洁生产的实践证明:把清洁生产主要放在企业层次,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近10年的清洁生产实践尤其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国工业的布局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建成的布局和结构,严重的区域性污染、结构性污染、资源利用率低下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依旧存在。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在单个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是解决不了的。由此看来,在研究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时,我们也不能单纯依靠全过程控制理论及清洁生产的实际经验,还必须找到更新的更全面的研究方法。于是,我们又将目光进一步扩展到以产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的产业

26、转型研究上。三产业生态学的全方位高效率控制思想1基本概念产业生态学是一门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产业生态学具有以下特征 产业生态学和生态产业转型 王如松 杨建新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2卷第5期 产业生态学基本理论探讨 杨建新 王如松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8.6 产业生态学 苏伦.埃尔克曼 著 徐新元 译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4:产业生态学是一种系统观。它研究的核心是产业系统与自然系统、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生态学强调一种整体观

27、。它考虑产品或工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而不是只考虑局部或某个阶段的影响。产业生态学提倡一种未来观。它主要关注未来的生产、使用和再循环技术的潜在环境影响,其研究目标着眼于人类与生态系统的长远利益,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产业生态学倡导一种全球观。它不仅考虑人类产业活动对局部、地区的环境影响,更注重对人类和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大影响。从这些方面看来,产业生态学既是一种分析产业系统与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以及经济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工具,又是一种发展战略与决策支持手段。它与我们所要研究的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贴合的似乎更紧密些。根据产业生态学的理论,产业生态系统同自然系统之间的

28、输入、输出流可以通过“物质平衡”和“物质循环”的理论进行测度。图1详细说明了产业系统与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岩石圈之间的物流循环。通过流量、途径以及最终的环境状态来比较自然系统与产业系统物流变化,可作为评价产业系统对环境影响的一个起点。这个思想及与之对应的研究方法完全可以应用到纺织服装产业这一具体的产业部门中来。图1:产业系统与自然环境间的物流循环2产业生态学方法对构建可持续纺织服装产业体系的启示 产业生态学基本理论探讨 杨建新 王如松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8.61)工业代谢分析工业代谢分析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分析系统结构变化、进行功能模拟和分析产业流 (输出流、产出流 )来研究产业

29、生态系统的代谢机理和控制手段。借用这一思想,可以将纺织服装产业系统按照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的结构来进行模拟和分析,将纺织服装产业系统构造成一个产业生态系统。它包括四个基本组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外部环境(见图2)。 产业生态学 苏伦.埃尔克曼 著 徐新元 译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4图2:理想的产业生态系统2)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对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进行评价的客观过程,它通过对能量和物质利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废物排放进行辨识和量化来进行。其目的在于评估能量和物质利用,以及废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寻求改善环境影响的机会以及如何利用这种机会。这种评价贯穿于产品、工艺

30、和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提取与加工;产品制造、运输以及销售;产品的使用、再利用和维护;废物循环和最终废物弃置等。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结构归纳为四个有机联系的部分:定义目标与确定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改善评价。它可以为评价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程度提供量化分析的基础。产业生态学还有一个值得借鉴的重要思想就是,整个产业生态系统必须保证在环境影响最小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人类需求。这一思想可以作为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来提出,作为其定义表述中的一个部分。四IHDP的产业转型研究提供的思想方法目前,在国际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关于产业转型的研究是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国际科联)和国际社会科

31、学理事会发起的关于全球环境变化的国际人力开发计划(IHDP)。1996-1997年间,IHDP成立了一个由涉及产业转型问题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多学科网络,专门从事关于产业转型的问题的研究(IHDP-IT),其总体的研究目标就是为了了解那些可能有利于工业体系向可持续性方向转变的社会机制和人类推动力。它通过考察工业活动的物理、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析生产与消费方式(就时间和空间而言)及相应的组织、技术、材料和能源转变方式对环境以及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影响等。IHDP-IT项目的研究价值在于其整体性和多学科特征,它利用了迄今为止几乎总是孤立存在的关于社会经济、技术、生产

32、者与消费范畴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性的研究成果。IHDP-IT的这三大研究方向的提出,特别是其中的第二个研究方向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它强调整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运用系统的观点进行研究,注重对生产及消费方式的研究,进一步拓宽了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视野。第二节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型本文尝试以产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来建立可持续的纺织服装产业的理论构架。从根本上来说,这就是一个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然后对产业进行改造的过程。要分析纺织服装产业的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必须要做的是找出产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差距,由此才能进一步找到改造的方向和原则。一纺织服装产业可持

33、续发展模型的构造原则 产业生态学基本理论探讨 杨建新 王如松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8.6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自然生态系统与纺织服装产业系统均为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耗散”系统。然而自然界的营养物质循环却是闭合式循环,是一个相对稳定而且非常高效的系统。而产业系统则基本上是开放型的,即产业物质流一般是单向的,产品和生产工艺残余物大部分不进行再循环利用而直接或间接进入自然环境。正是因为纺织服装产业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它是一个不稳定的,也是不可持续的系统。从自然生态系统的系统代谢功能看,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通过“食物链网”紧密相连,彼此间的物质传输仅需少量能量。而在目前的产业系统中三者基本上

34、是分离的,即在物质传输与转换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这是自然系统与产业系统的又一个显著差别。 第三,从能流、物流的流量看,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主要能流、物流往往是直接从生产者到分解者进行循环,而仅有一部分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进行循环。分解者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纺织服装产业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物流、能流则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进行单向传输,消费者在产业生态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这一点至关重要。本文注意到,在目前的大多数研究中,关于生产者和分解者(主要指的是废物回收再用企业及不包括农业部门的资源再生企业)行为控制的研究很多(如环境标志认证、质量认证、环境体系认证等),而关于消费者行为模

35、式对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说,产业系统中存在着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永不停歇的动态博弈,他们所达到的均衡状态将最终决定整个产业系统的最终状态是可持续的,还是不可持续的。打个简单的比方,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如推动地壳运动的力量,他们决定着地势的高低变化,最终决定了整个地面上水的流向。忽视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控制研究,将使我们的研究流于片面,并因此而黯然失色。表1:自然生态系统与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系统之间的比较对比项目自然生态系统传统纺织服装产业系统系统性质闭合循环的耗散系统开放的耗散系统系统结构弹性和自适应性相对刚性,调整能力弱物质及能源的传递效率效

36、率高,传递过程中耗能少效率较低,传递过程中往往耗能较多物质及能源的传递方向网状结构,具有多方向性和循环性单向性物流能流在载体中的循环方式1生产者 分解者 (占据较大比重)2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生产者 消费者 自然界 分解者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要建立一种可持续的纺织服装产业系统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产业物流“供给网”,进行物流的“闭路再循环”,并控制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行为模式,最终引导物流能流的流向。2要在产业生态系统内的个体 (企业 )间形成一种高效的“食物网”供给关系。该系统中不存在或存在极少量的“废物”,所有“废物”都将作为产品来认识和利用。至于具体的措施可以

37、采取诸如新生产工艺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再循环材料,高效利用原料所蕴含能量,最大限度减少“废物”产生,以及重新确定“废物”价值,使其可以作为其它生产过程的原材料等。表2: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与可持续的纺织服装产业的比较类别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的纺织服装产业目标单一利润、产品导向综合效益、功能导向结构链式、刚性网状、自适应性规模产业单一化、大型化产业多样化、网络化系统纵向的部门经济横向的复合生态经济功能产品生产产品、社会服务、生态服务、能力建设经济效益局部效益高、整体效益低综合效益高、整体效益大废弃物向环境排放,产生负效益在系统内部资源化,产生正效益调节机制外部控制内部调节生产环境厂内生产与厂外环境相

38、分离厂内与厂外环境构成复合的生态体系稳定性对外部依赖性高抗外部干扰能力强进化策略更新换代难,花费的代价大协同进化快,代价小管理目标对产品的销售市场负责对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负责决策管理机制人治,自我调节能力高生态控制、自我调节能力强研发能力较低,相对封闭高,具有开放性3这个“食物生态链”应该具备一个相对完备的网状结构,也就是说,不仅应该包含产业内的企业之间所形成的“食物链”关系,还应该包括本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相关企业所组成的“食物链”关系。例如,在纺织服装产业中,纺织废料的来源很杂,可以产生于合纤生产及纺纱、织造、服装加工的任一过程中。在国际上,以非织造技术手段加工而成的各类废纤沉淀材料正作为一

39、种吸声、隔热、减震新材料而广泛地应用于汽车、船舶、家具、包装、建筑等行业 利用纺织废料加工开发汽车内饰材料 纺织导报1998.3 侯小平。表2对于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与可持续的纺织服装产业进行了比较。这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方向。上面的例子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构筑可持续的纺织服装产业系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本产业系统内,还应根据本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构造一个以纺织服装业为核心,以其他行业作为其外围的食物链环节的纺织服装产业系统。二纺织服装产业的生态接触面为进一步分析纺织服装产业的“食物链”关系,我们还需要明确一下纺织服装产业与外部环境(包括其他产

40、业及自然环境)之间的接触面,即纺织服装到底会在那些环节和层面上与外部环境产生交换,从而可能造成相应的生态问题。如果对纺织服装产业的产业生态行为接触面进行简要的区分,即与产业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相对应,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大领域,即生产生态接触面、消费生态接触面和分解生态接触面。在这里,本文出于划分的清晰程度考虑,将各个生态接触面所包含的范围从广义的程度上进行了扩大。例如,将天然纤维的生产(本来应该隶属于农业部门)也划归到大纺织服装产业的生产中,将纺织品的回收利用划归到分解过程中等等。生产生态接触面的广义范围包括:(1)天然纤维的栽种和收获,以及肥料、农药、植物保护剂、生长调节剂及落叶

41、剂的使用。如人们怀疑和指责较多的棉花种植时喷洒的DDT、六六六等杀虫剂及化学肥料,棉和羊毛生产中使用的五氯苯酚等防腐剂。(2)化学纤维生产过程中各种化学物质的使用。(3)纺织化学品如染料、助剂和处理剂的制造及与之相应的纺织品的加工处理。(4)生产中灰尘、噪声及各种有害气体对操作人员的影响 绿色的追求-纺织品生态问题刍议 龚建培 上海纺织科技1999.2月。消费生态接触面主要包括纺织品的使用和衣物穿着时,制品其中包含的化学物质对人类的影响。以棉为例,从棉花的种植、纺纱、织造、染整加工到成衣制造过程中,其中不乏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药剂。如目前已有22种染料经动物实验证实有致癌性,8-10种染料对皮

42、肤有过敏作用,还有一些能通过还原分解释放出致癌芳香胺的染料,也具有潜在的致癌性。此外,染料中的重金属、整理剂中的甲醛以及储运过程中所用的防腐剂等,均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在消费生态接触面,向用户提供生态纺织品,保证用户所购买的纺织品不会带来任何对环境和用户自身有危险的产品,已经变得十分重要。这便是许多环保标志和生态标签所涉及到的内容。例如,Oko-Tex标准100为了明确告诉消费者纺织品上是否有有害物质,规定检测内容包括:(1)甲醛;(2)PH值;(3)重金属;(4)杀虫剂;(5)除草剂;(6)五氯苯酚防腐剂;(7)有机氯载体;(8)染色牢度;(9)可分解产生芳香胺类的偶氮染料及其他致癌染料

43、。由于消费者是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对象,因此必须将其作为我们重点考察的对象之一。只有在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消费生态接触面进行完整的分析之后,我们才能最终提出产业系统所要采取的解决途径。分解生态接触面主要关注的是纺织品使用后的处理过程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从根本上来说,只有生产那些可分解材质的纺织品才能免除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简单的纺织品处理方法是将其进行填埋或焚化处理。但是由于纺织品本身及其中包含的染料、助剂等化学品在处理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使得这种方法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显得并不那么明智。回收利用是未来的最佳途径和研究方向,也是关系到纺织服装产业生态链中各个链节的重要与否的一个衡量标准。如:纤维素纤维作

44、为再生纤维及造纸原料;废弃的合纤再制成地毯、绳索、轮胎帘子线及渔网等产品,或经过树脂加工成为地砖、路面填充材料,制造人工草坪;废弃织物制作衬垫材料、吸音隔热材料、其他生活用品等,都是可行的方式,并可以使这些后续加工成为产业生态链的一环,进一步拓展纺织服装产业特有的产业生态系统。三纺织服装的产业生态系统综合以上的分析,本文尝试着描绘了一个纺织服装产业生态系统(见图3)。其中,在分解者一部分的关于废弃纺织品的收集与加工过程的详细流程可以参见图4. 纺织品回收、重复利用及再制造 Maggie Thurgood 产业与环境 1995.3由于每个部门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并不是单一的,其中的物流能流的转

45、换也往往十分复杂,如果严格地进行部门细分,并按照各部门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来进行生态系统的描绘的话,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也没有必要,因此,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本文出于整体的考虑,只能将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若干产品或服务视为一个集合,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单纯的部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纺织服装产业生态群为主线(细分为原料生产者,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他部门(包括污染治理部门,资源恢复部门,能源供给部门,非燃料型原材料供给部门和运输及其他物流传递部门)组成各个产业生态群落为辅的纺织服装生态系统。图3 纺织服装产业生态系统四可持续发展模型的参数设计在纺织服装产业生态系统的框架下,作为一个远离平衡

46、态的自组织“耗散”系统,要准确地衡量其是否达到或者无限逼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表征。为了保证分析的准确程度,本文将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划分为两块,即单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企业之间可持续协作指标。图4:废弃纺织品加工1.单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 清洁生产效益评价 重庆大学学报1999.2 熊文强:1)效益系数,即该企业当年的总利税与产值之比。2)污染物的排放系数,即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3)单位产值的能耗(化作标准煤价格进行计算)。4)单位产值原材料消耗(以市场平均价格进行计算得到)。在上文所描绘的纺织服装产业生态系统中,设该系统中包含N个相关企业,

47、这些企业在第K年的产值分别为X1(k)、X2(k)、Xn(k),在企业内部均实现清洁生产方式,并相互协作,寻求以最少的物质和能源投入获得整个系统最大的有效产出,并使废物最少化。对于单个的企业来说,设第i个企业在第K年的效益系数为Ai(k);所排放的污染物中,第j种污染物的排放系数为Cij;单位产值的能耗为Ei(k),单位产值原材料消耗为Mi(k),则应有: 该系统内各企业的总效益F1应该为最大: F1= MaxAi(k)Xj(k)总污染物排放量F2(i)最小: F2(j)= MinCij(k)Xj(k)能耗F3最小: F3=MinEi(k)Xj(k)原材料消耗最小: F4=MinMi(k)Xj(k)根据上述表达式,对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系统来说,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系统内的各企业总效益、总能耗、总的污染物排放量和原材料消耗确定在什么范围呢?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状态,首先应该满足的约束条件包括:主要原材料的约束条件。各个企业消耗的各种主要原材料之和,应该不能超过与该生态系统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所能承受的原材料消耗量,即:Mj(k)Mij(k)Xj(k) 式中Mij(k)称为原材料消耗系数,表示第K年第i个企业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第j种原材料,Mj(k)为第K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