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四讲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7975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1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第四讲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心理学第四讲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心理学第四讲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心理学第四讲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心理学第四讲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第四讲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四讲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学生个别差异与教育,什么是个别差异?,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方面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人格差异智力差异认知类型和学习类型创造力的差异,第一节 智力的个别差异与教育,一、智力的个别差异(一)、智力发展的年龄差异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20-35岁之间智力发展保持一种高原水平,之后开始下降。在研究智力发展总体趋势的同时,人们还对个体不同智力成分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如:迈尔斯(Miles,1944),表1 智力不同成分的年龄变化,(二)智力的类型差异,根据个体在知觉、记忆、表象、思维和言语等活动中的特点和品质,可总结出智力表现

2、上的类型差异。1、分析型、综合型与分析-综合型(知觉)2、视觉型、听觉型、运动觉型与混合型(记忆)3、艺术型、思维型与中间型 这是根据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中两种信号系统谁占相对优势而划分的类型。第一信号系统(除语词以外的具体刺激物)第二信号系统(语词),(三)智力的水平差异,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分布近似常态,有些人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有些人智力发展水平较低,而大部分人智力属于中等水平。,(四)智力的性别差异,一般认为,男女智力总体上无差异。1、男性智商离散程度较女性大,男性智商分布较离散,女性智商分布较均衡。2、虽然在总体上男女性之间智力并无可靠的差异,但大量的研究揭示,在智力的不同方面男女性则有着明

3、显的差异。一般来说,男性在数学推理、空间知觉、机械操作方面比女性占优势,女性在言语能力、知觉速度、图形识别和艺术欣赏方面比男性略占上风。,二、智力的水平差异与因材施教,(一)适应智力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1、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是最早用来解决同一班级学生智力和知识程度差距悬殊的方法之一。所谓同质分组就是按照学生的智力或知识程度分校、分班或分组。,1、同质分组,优点:同质分组有利于缩小班内学生之间的差距,便于用统一的进度和方法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缺点:A 很难找到一种理想的分组标准。智商 知识程度 B 同质分组客观上给学生贴上了不同的标签。,2、留级和跳级,留级的目的,是让学习成绩

4、差的学生有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去掌握以前尚未掌握的知识。效果一般不好让智力高、成绩好的学生跳级,不仅能缩小班内学生的差距,也有利于跳级学生的身心发展。,(二)适应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1、掌握学习 布卢姆(B.S.Bloom)提出 掌握学习认为,除了处于智力分布两个极端的少数学生外,其余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差异不过是学习速度的差异。布卢姆明确指出:“如果按规律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水平,即达到完全掌握学习内容的程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这种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则要花很长的时间达到同样的掌握程度。,2、个别指示教学,个别指示教学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学

5、习研究开发中心所提出的,是当前很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特点:根据学习者的能力、需要和学习情况准备教材及教学媒体,经常详细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其学习结果设计个别指导的内容和程序,保证每一个学生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3、个人化教学系统,个人化教学系统是由凯勒(F.S.Keller)于1968年提出的,目的是避免单一的演讲式教学和呆板时间安排,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前进,同时保证对教材的掌握水准。为了增强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个人化教学系统还设置学生辅导员。,第二节 认知类型和学习类型,什么是认知类型?所谓认知类型(或认知方式、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是指个人在面对问题情景时,经由

6、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心理历程,在外显行为上所表现的习惯性特征。,一、认知风格,1、场独立与场依存 二战时期,威特金(H.Witkin)对知觉的研究。飞行员怎样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和视觉见到的外部仪表的线索调整身体的位置。,1、场独立与场依存,特点: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

7、中的社会内容。,2、沉思型与冲动型,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另一些儿童倾向于很快的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认知方式。,3、复合型与发散型,根据美国吉尔福德(J.P.Guilford)研究,复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符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性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

8、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什么是学习类型?,所谓学习类型(或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是指学生在变化不居的环境中从事学习活动时,经由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历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带有认知、情意、生理三种性质的习惯性特征。,二、学习类型,(一)从认知类型到学习类型的研究1、时间上的不同2、取向上的不同:认知类型的研究是以心理科学为取向的;学习类型的研究是以教育心理学为取向的。3、内涵上的不同:认知类型的研究旨在了解认知行为习惯上的差异,而且对每种认知类型,都是采用两极对立的方式来解释。学习类型所指者有较大的内涵,除认知习惯之外,更包括学生的情意与生理两方面的习惯性行为反应。,二、学习类型,(二)学习类型的个别差异的教育涵义1、环境面:声音 光亮 温度 座位2、情意面:成就动机 坚持力 责任感 时序感3、生理面:知觉偏好 饮食习惯 时间知觉 体能特征4、社会面:团体参与 个人独处 亲密关系 小组合作 成人支持 对象不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