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8010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0.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总论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趣味中医药养生,主讲:黄伟剑,中药学总论,以下哪些为中药,哪些不是中药?,总论内容:,第一章 中药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与贮藏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第五章 中药的作用,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材:是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简称本经,约

2、成书于东汉末年(一说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它是对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第一次大总结,为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作者,南朝(公元420479年)雷敩,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书中系统的介绍了多种炮制方法以及炮制的作用、目的,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又名唐本草,唐苏敬、李勣等编写,成书于公元659年。载药844种,新增药物114种,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作者

3、,明代李时珍,成书于公元1578年,共52卷,载药1892种,附方 11096首,新增药物374种。全面总结了明以前的药性理论,保存了大量医药文献,还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等多学科知识,是我国科技史上极其辉煌的硕果。,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分类:1.植物类 2.动物类 3.矿物类,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植物类的中药包括:全草、叶类、花、花粉、果实、种子、根、根茎、树皮、根皮动物类的中药包括:动物全体、部分、分泌物、排泄物、生理产物或病理产物、加工品矿物类的中药包括:原矿物药、原材料加工品、动物或动物骨骼的化石,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植物类的中药:广藿香,主要功效:芳香化浊,和中

4、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主要的中成药包括: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液,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夏季感冒、急慢性肠胃炎的轻症、胃不舒、恶心呕吐。,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动物类的中药:金钱白花蛇,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矿物类的中药:朱砂,功效:重镇安神、解毒。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惊痫等症。用于疮毒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朱砂外用具有解毒的作用。,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道地药材 道

5、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道地,也就是地道,也即功效地道实在,确切可靠。,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四川:川连、川芎、川乌、川断、川贝等;河南: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三七、茯苓;江苏:薄荷、苍术;山东:阿胶;宁夏:枸杞,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十大广药:巴戟天、广地龙、橘红、高良姜、金钱白花蛇、砂仁、佛手、广陈皮、沉香、广藿香,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

6、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巴戟天,主产于广东德庆、高要等地。,广地龙,清热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主治热病发热狂躁,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主产于广东各地。,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化橘红主产于茂名化州化痰,理气,健胃,消食。治胸中痰滞,咳嗽气喘,呕吐呃逆,饮食积滞。,高良姜主产于湛江、德庆等地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砂仁(阳春砂)主产于广东阳春具有温暖脾肾、下气止痛、宽胸膈、疏气滞、除呕逆、增食欲、止冷泻、开胃、化滞、消食的功效。,佛手主产于广东的丘陵地带具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

7、舒肝健脾、和胃的功能,老年人的气管炎、哮喘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一般人的消化不良、胸腹胀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广陈皮主产于广东新会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能。用于胸脘胀满、嗳气呕吐、食欲不振、咳嗽痰多。,沉香主产于广东德庆、云浮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药材的采集:1)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或刚开花时采收。2)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3)花类:一般在花含苞待放或刚开放时进行。4)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应于果实成熟后

8、或将成熟时采收。5)根和根茎类:以阴历二、八月为佳。6)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花类中药的采集,X,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番红花主产于新疆、西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疗效。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动物类药材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其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例: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截取,过时则角化。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采收,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中药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

9、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对一些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经过加工炮制后,可以明显降低药物毒性及其副作用,使之广泛用于临床,并确保安全用药。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天南星等生用内服易于中毒,炮制后能降低其毒性。巴豆泻下作用剧烈,宜压油取霜用。,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主要用于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对于液体辅料尤其如此。蜜炙百部、紫菀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炒川芎、当归能增强温经活血作用;醋炒玄胡、香附能增强止痛作用;姜汁炙川连、竹茹能增强止呕作用;牛胆汁制南星能增强熄风止痉作用。,第三

10、章 中药的炮制,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经过炮制的处理,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以适应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的需要。生地黄甘苦寒之品,长于清热凉血;熟地黄其性微温,而以补血见长;生何首乌补益力弱,泻下通便;制何首乌失去泻下作用而专补肝肾等。,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药材经晒干、阴干、烘干、炒制等炮制加热处理,使之干燥,并使所含酶类失去活性,防止霉变,便于保存,久不变质。,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药材采收、保存过程中,常混有泥土、杂质,或保留有非药用部分,必须经过纯净处理

11、,挑拣修治,水洗清洁,才能使药物纯净,保证质量,以供药用。如石膏挑出沙石,茯苓去净泥土等。一些动物药及一些具有特殊气味的药物,经过麸炒、酒制、醋制后、能起到矫味和矫臭的作用。,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炮制的方法:1)修治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为进一步的加工贮存、调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2)水制 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3)火制 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本

12、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炮制方法,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4)水火共制 这类炮制方法是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有些药物还必须加入其他辅料进行炮制。常见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潬、淬等。,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5)其他制法制霜 包括药物榨取油质之残渣,如巴豆霜、千金子霜;发酵 将药材与辅料拌和,置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利用霉菌使其发泡、生霉,并改变原药的药性,以生产新药的方法,称为发酵法。如神曲、淡豆豉。,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第四章 中药的

13、性能,四气:温、热、寒、凉寒或凉性药物:例如大黄对于热解便秘、燥屎坚结,有清热泻下软坚的作用。寒凉,大黄,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四个大苦大寒的中药:大黄、黄连、黄柏、栀子,黄连,黄柏,栀子,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中药四气的临床指导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五味:辛、甘、酸、苦、寒辛、甘属阳酸、苦、寒属阴,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例:桂枝: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川芎: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川芎,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作用。例:甘草:具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药

14、性的作 用。,甘草,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例:乌梅: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的作用。,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苦:能泄、能燥、能坚阴。例:黄芩: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例:芒硝: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功效,用于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肠痈肿痛等病症的治疗。,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七情:主要讨论合用两药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临床效应。1、单行:即单味药即能发挥预期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的称为单行。如独参

15、汤,只用一味人参治疗元气大脱证即效。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3、相使: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等。,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说生半夏畏生姜。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副作用,故云生姜杀生半夏的毒。从上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

16、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6、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中的若干药物。,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1、君药:即在处方中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2、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3、佐药:意义一是为佐助药,用于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为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4、使药:意义一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

17、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如牛膝、甘草就经常作为使药入方。,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用药禁忌1)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2)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煎制汤剂的入药方法1)先煎:指入汤剂的一些药物需在未入其他药时,先行煎煮。如有些矿石、贝壳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易打碎先煎,即煎煮 10 15 分钟后,再将其他药物倾入同煎。如生石膏、生牡蛎等。对某些有毒药物,为降低毒性,亦应先煎或久煎。如附子、乌头等。2)后下:有些药物煎久宜失去功效,故在其它药物快要煎好时才下,稍煎即可。多用于含易挥发性成分或不耐煎煮的药物。,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包煎:指入汤剂时有的药要另用纱布包好入煎,多用于花粉以及种子类药材。另煎:如人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烊化:阿胶等容易粘附于其他药渣及锅底,宜进行烊化,再与其他药汁兑服。冲服: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材,宜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