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8230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必修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必修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经济史,专题,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人类这会早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现代农业: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传统农业:奴隶社会,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神农的传说,-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以牛田”,-农业耕作工具和技术的发展,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古代农民的地位和处境,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代土地制度的变迁,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工程的进步,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南移,“以牛田”,曲辕犁(唐代),原始农业,重大突破(春秋战国始),刀耕火种,铁农具,再度演进,石器锄耕(耜耕),铁犁牛耕,“神农能殖嘉谷”,一、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发展趋势,1)生产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农具。

2、材质:骨、木、石青铜、铁 制作方法:原始打制、磨制金属 灌溉-翻车(三国)、筒车(唐朝)。播种-耧车。耕作-犁壁(西汉)、曲辕犁(唐)2)耕作技术:刀耕火种耒耜铁犁牛耕。3)农业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a.发展趋势,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发展趋势,b.特点,农业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主要特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器牛耕(落后性)农业的起源: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2.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1)商周:“五谷”已种植。(2)两汉:西汉使者将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等陆续移植内地。(3)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明代从国外引进了玉米和甘薯。(

3、作用),3.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重要的发展区域,(1)隋唐时期:江南的圩田、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2)明清:贫瘠荒滩与边疆地区的开发(3)重要的发展区域:秦汉-关中地区,魏晋-三吴地区、成都平原,隋唐两宋-江东地区的苏湖地区,明清-两湖地区,4.经验总结:齐民要术、农政全书,4.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主要特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器牛耕(落后性)农业的起源: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中5 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农业生产的

4、目的:与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历代统治着重视农业,“以农立国”的思想,赋税制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1.五谷六畜,2.男耕女织,3.精耕细作:出现:春秋、战国、秦、汉成熟:魏晋南北朝逐步成熟:隋唐全面成熟:宋元继续发展:明清,4.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个体农耕经济=自耕农经济,1.含义: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特点:自给自足性、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落后性、脆弱性,3.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原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地位:,是

5、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4.成长原因:,有利:,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生存需要;统治者重农政策。,不利:,规模小、条件简陋、简单再生产,难抵天灾人祸;,封建统治腐朽、剥削的沉重和社会动荡。,5.影响:,推动精耕细作发展;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和近代中国落后原因之一。,拓展:,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小农经济。,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二、古代土地制度,2.土地

6、制度的演变:,土地国有,西周叫井田制,土地归氏族公社公有,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春秋后期逐渐瓦解(瓦解标志:初税亩),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所有制(屯田和均田制)、地主所有制、农民所有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迫使无地少地的农民依附于他们。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春秋形成战国确立,明清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瓦解原因?,铁犁牛耕、私田出现、战争频繁,怎么确立?,封建经济发展和各国变法运动,井田制,出现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奴隶主将强管理,发展:,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秦国正式确立,性质:,土地国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实质:,周王

7、的一种土地私有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瓦解:,私田增多战争频繁,劳动力不断减少战果各国变法兴起,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确立税法改革:1.春秋:管仲“相地而衰征”2.鲁国:初税亩 3.战国(秦):“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 得卖买,均田制,发展:,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隋唐内容稍作调整,前提:,政府掌握大量土地,目的:,保证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评价:,积极:1.抑制了土地兼并;2.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征发徭役;3.提高了农民的上产积极性局限:1.土地不均依然存在;2.人地矛盾;3.政府剥削、掠夺劳动力;4.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西汉:编户制度,北魏:租调制,隋唐:租庸调制、三长制,唐朝

8、中期:两税法,明朝: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和地丁银,趋势:税时;税形;税种;税标;人头税最终废除,3.古代中国重要的赋役制度:,一条鞭法,实行原因:,土地兼并严重;清丈地卓有成效;白银的流通,评价:,按田地多少征收赋税简化手续的征收办法以银代役、计亩征银,内容:,积极:减轻了社会积弊;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持统治的短期稳定局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积弊,摊丁入亩,时间:清(康熙),实行原因:,统治者贪婪,额外多征一条鞭法并未完全废除丁银,存在积弊土地兼并、农民逃逸,难以落实富户转嫁负担,农民反抗,4.土地兼并:,发展:,战国:随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开始大量被兼并汉代:土地买卖与土地兼并是地

9、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明清:商业资金大量用于买田置地,危害:,1.农民遭受剥削;2.社会矛盾激化;3.税收减少;,根源: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4.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近代经济的形成,徭役兵役,(均田、限田),封 建 国 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人头税,田赋,地租,土地兼并,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死亡或逃亡,5.租佃制:,产生于战国汉代比较普遍宋朝日益普遍明清进一步发展,发展:,发展趋势:1.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2.租佃关系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大,影响:,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

10、附关系逐渐减弱;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新的生产关系产生雇佣劳动关系,原因:土地兼并,1.古代经济重心转移过程:秦汉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和中原地区,但淮河流域和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南北经济差距明显缩小,为经济重心转移创造了条件;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宋时,江南经济已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不仅是农业经济中心,也是工商业中心,在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三.经济中心的南移,2.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1)南方自然条件好;(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 提供有

11、利的社会环境;(3)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4)统治阶级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的发展;(5)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中心的南移也有一定的影响。,3.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2)充分利用外来劳动力和外来的先进生产工具、生产经验,能推动经济发展(3)经济发展离不开决策者的重视,南方的一些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4)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5)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6)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也是人口大规模迁移的过程。(7)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也是从内陆逐步走向海洋的过程,为宋

12、元时期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创造了条件。,(8)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有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9)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转移也有影响,(10)南方过度开发,破坏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水利技术进步,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2、春秋:3、战国:李冰都江堰 郑国郑国渠4、秦朝:开通灵渠和江南运河。5、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凡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6、两汉:漕渠、白渠、王景治黄河、坎井7、隋朝:隋于605年开通大运河。8、唐代:设渠堰使官职9、北宋:王安石变法:农田水利法推行,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10、元:开凿会通河(山东

13、东平到临清)、通惠河(通州到大都),连接原有运河,即京杭大运河。11、明清:灌溉工具改进,芍陂,小结,发展原因,生产关系的调整,土地制度的变化,赋税制度的改革,休养生息、鼓励垦荒等政策,生产力水平进步,生产工具与技术的革新,水利的兴修,土地资源的开发,政局的稳定和政府的促进、保护农业发展的政策,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1、自然条件的良好与恶劣(天气;气候;土壤等),3、生产关系-人类处理社会条件的能力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土地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制度;政策;政局等)产品的分配(赋税制度的合理与否),2、生产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根本原因)农具与技术的改进(耕作工具;

14、灌溉工具;收割工具等)农民(劳动力的充足与否;勤劳与否)劳动对象(古代主要是土地)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因素,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战乱等社会不安定因素。-农民流亡,农业凋敝,3、农民负担沉重。-农民无积极性;农业不繁荣,4、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程度低-影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型,不利因素,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1.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中央集权的确立、发展;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农业生产,2.经济:,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推广;水利灌溉工程和大江大河的治理;人民辛勤劳动,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多元化农业的发展,3.自然:,(1)有利

15、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农业发展治民治国。(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3)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养活了庞大的人口,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局限:(1)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2)人地矛盾,阶级矛盾激化,成为社会动荡的因素。,古代农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黍,稷,粟,麦,稻,五 谷 丰 登,猪,马,牛,羊,鸡,狗,六 畜 兴 旺,古代灌溉工具,翻车复原图(曹魏时马钧发明),翻车:这也是一种古代的灌溉工具,把低处的水引到高处。,筒车模型,筒车应用,古代灌溉工具,可以防洪

16、,三次人口大规模迁移:1.西晋永嘉之乱2.唐安史之乱3.北宋靖康之变,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芍陂,都江堰,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渠首遗址,郑国渠是公元前237年,秦王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的。灌溉面积达280万亩,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至今造益当地。引泾渠首除历代故渠外,还有大量的碑

17、刻文献。,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维吾尔族少女在坎儿井边汲水,坎儿井暗渠,坎儿井,边疆地区的坎儿井,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冶炼技术古代纺织业古代陶瓷业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发展,冶铜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小件青铜器。夏朝:能铸造比较讲究的青铜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繁荣种类、数 量增加,作坊规模大。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造型灵便轻巧;青铜防锈蚀技术先进。冶铁业: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能制造钢剑。汉朝:开始用煤做燃料。南宋:用焦炭冶铁。炼钢业:春秋时期:发明冶炼钢的技术。两汉时期:炒钢技术。南北朝时期:灌钢法。,青铜爵 夏代,饮酒器或温酒器,带流长14.5厘米、高13.5厘米,19

18、84年河南省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鼎 商代后期,炊食器。1994年在山东滕州前掌大村出土。鼎高53厘米,鼎面饰以饕餮(tao tie)纹。,青铜方斝(ji)商代后期,盛酒器。1990年河南安阳郭家庄出土。斝高43.4厘米,腹的四面饰饕餮纹。,铁刃铜钺(商代北京平谷出土),透雕兽面纹青铜钺(商代山东益都出土),青铜戈(商代河南郑州出土),铜鸮尊 商代,盛酒器。1976年在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当时出土的鸮尊成一对,一个高45.9厘米,一个高46.3厘米。器身饰有蝉纹、夔纹、蟠蛇纹等。尊口下内壁有“妇好”二字铭文。,战国时期铁兜鍪(mou)(湖北铜绿山出土),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19、距今四五千年:已出现丝织业。西周:出现平纹织物、斜纹提花织物。汉代:丝绸远销欧洲,有“丝国”之称。战国时期:丝织品种多、产量大。唐代:缂丝技术。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明清时期: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民营丝织业兴盛;使用花楼机;产 品种类繁多,玉蚕商后期,长3.1厘米,1953年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出土,采桑图,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该衣薄如蝉翼,重仅48克。,宋缂丝秋山诗意,南宋缂丝翠羽秋荷,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瓷(彩陶、黑陶、白陶)。商代:出现原始瓷器。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瓷器的生产技术成熟,出现青瓷和白瓷。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唐代

20、: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部门,形成南青北白 两大系统。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瓷器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一批明窑。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明清: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彩陶壶,河姆渡遗址的稻穗猪纹陶,唐三彩陶凤首瓶,唐代越窑秘色釉葵花式瓷碗,元代青花梅瓶,明代釉里红瓷盘,明景德镇 青花花果折枝纹瓶,青花笔筒(清康熙年间),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清康熙年间),官营手工业发展演变过程:从西周到前朝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经营特点:由官府统一管理,工匠世代为官府劳作;其生产范围广泛,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古代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由于官营手工业缺乏竞争,产品质量低,

21、生产效率低,弊端丛生。私营手工业发展演变过程:春秋战国时兴起,唐宋后显著发展,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明中叶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经营特点:唐代前,主要从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作坊进行;明后期雇佣劳动出现;曲折发展,持续扩大。,明朝工匠服役规定的转变,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多种经营形态并存,互为补充;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4)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5)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6)手工业生产布局虽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发展及特点城市的兴起,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

22、征;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2.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5.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互相促进。6.国内贸易、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7.古代金融业与商业互相促进,古代城市的发展夏、商、西周:都城都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春秋战国:齐国临淄、赵国邯郸等都是繁华的商业中 心。魏晋南北朝:不少城市遭到破坏。隋唐:长安、洛阳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商 业大都会。扬州、成都是长江流域东西两个商 业都市中心,有“天下之盛,扬为首”和“扬一益 二”之称。宋朝:消除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夜市,商业活动不

23、再受官府控制。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繁荣。明清:北京、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了 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清代苏州繁忙的怀胥桥商市,古代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1、商品经济日趋活跃,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2、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3、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含义:中国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 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 统治的政策。原因: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兵源和徭役的主

24、 要承担者;农民的长期斗争使统治者认识到解决好农民问题是 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的关键。,重农抑商的发展:(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中有奖励耕织的政策。(2)汉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3)北魏至唐前期,鼓励农民 垦荒。(4)元朝,元世祖设立管理农业的机构;组织编写 农桑辑要;禁止毁农田为牧地;招募流亡,鼓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5)明清前期,政府大力奖励 垦荒。,重农抑商的影响: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25、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1)明朝中后期:产生。方式:作坊主雇佣机工,变成资本家;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商人变成资本家。特点:产生于江南的个别地区、个别部门。(2)清代:缓慢发展。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密。部门、地区增多,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上绘的大型织机,充足资金的作坊主、商人,雇佣,自由的劳动力,手工工场,被雇佣,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雇佣关系,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又是新的经济文明萌生的征兆,它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另一方面,从经济整体看,这一经济因素只是在部分地区、行业稀疏出现,力量微弱。受

26、到封建制度的束缚,发展非常缓慢。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海禁”与“闭关政策”原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它使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味于世界大势,盲目排外。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明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清朝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倭寇骚扰与西方殖民者的扩张。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日益严重,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日益疯狂,威胁中国沿海安全和清政府的统治,这是清政府实行此政策的客观原因。,从根本上看,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表现: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

27、主持下进行。清朝:海禁、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对外贸易。影响:曾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 世界。,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比较:,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2、传统商路 直接原因,3、教会热衷于 精神动力,必要性,受阻,传播天主教,B.欧洲人为什么能开辟新航路?,1、西欧 的发展物质条件,2、和 技术的进步,4、西、葡王室的支持 条件,科技条件,3、地理知识的进步相信 学说,可能性,造船,航海,地圆,物质,生产力,4、到,亚洲寻找 黄金、等经济根

28、源,香料,(根本原因),A.欧洲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二、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1、欧洲发生重大变革:,贸易中心:,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营方式:,、纷纷出现,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革命,商业,三、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欧洲发生重大变革:,贸易中心:,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营方式:,、纷纷出现,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阶级实力:,下降,上升,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物价上涨 革命,价格,封建地主,资产阶级,其原因,三、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欧洲发生重大变革:,贸易中心:,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营方式:,、纷纷出现,股份公司,券交易所证,阶级实力:,下降,上升,

29、封建地主,资产阶级,2、对被掠夺地区:,造成巨大,导致长期,灾难,贫困落后,美洲:传统社会受到灭顶之灾;,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3、对亚洲的影响:白银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促使当地人口增长,三、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世界各地:,以 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 出现,4、世界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市场:,“地理大发现”,美洲大陆,地球确实是圆的,孤立,相对,连成一体,欧洲,雏形,给我们的启示:,第一,任何时候都要紧跟历史潮流,不进则退,落后就要挨打。第二,思想要开放,眼光要长远。第三,自我封闭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好处的,只有用宽广的胸怀去面对世界,勇于接受新事物,才能不断得到发展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