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论文: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的构建.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8248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与健康论文: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育与健康论文: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育与健康论文: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体育与健康论文: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的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与健康论文: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的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与健康论文: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的构建.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的构建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东莞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关键词: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新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活,练习强度加大,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但是现行传统的学校大课间模式,是否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喜爱?

2、有关研究显示,绝大部分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基本上仍然以原有的课间操形式为主,不能做到生动有趣而且符合学生特色。本研究以东莞市中小学校为例,在分析大课问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合中小学学校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健康有效地发展提供参考。1.研究方法11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央和各部委下发的有关开展阳光体育的文件以及收集查阅有关大课间体育活动方面的文章并进行分类整理,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12问卷调查法从东莞市分别选取1所小学1所中学,每个学校抽样选取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82份,剔出21份无效问卷后,最终

3、有效问卷961份,有效率为961。13专家访谈法采取当面和电话的形式,与学校相关领导、市镇教研室体育教研员、市体育专家学者访谈。2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21办学条件、办学理念落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小部分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限制了活动的开展。让这部分学校有了少开展或只在部分班级开展的借口。另有部分的民办学校在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方面的不投入,导致了大课间的不正常开展。当前,由于社会还是以升学率及成绩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导致了部分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大课间的开展,甚至被视为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的活动。22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安排单一、缺乏趣味性目前实施的“三课、两操、两活动”规定大课间体育活

4、动时间每天不少于30分钟,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3类:第1类是沿用国家推广的现行广播体操;第2类是在现行广播体操的基础上自编了校操或校舞;第3类是少数特色传统校在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加上本校的特色项目,如篮球传统校安排了篮球,足球传统学校安排了足球等项目作为大课间活动内容。而在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上,419的学生选择以班级为单位,12.1的学生选择以兴趣爱好自组团体,43.9的同学服从学校安排。调查还发现,有80的学生表示不喜欢现有的大课问体育活动,认为每天重复同样的内容,实在枯燥无味,55的同学表示喜欢自己找

5、同伴选择项目进行锻炼。23组织与实施保障机制不完善由于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出现的,其组织管理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有些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如何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理解不够深刻,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活动模式、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都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另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实验成果的推广、利用,使其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对如何利用活动推进素质教育,并在长期的开展实践中不断改进、深化、创新,值得深思。 3. 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现代汉语词典写道:模式即“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范式”。由此可见,模式不是一般的具体存在形式,而是更具典型意义的

6、、有代表性的存在物。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模式也应该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活动形式。31 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大课间体育活动属于体育课程的下位概念,是活动类体育课程。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分解目标有身体锻炼目标(育体)、心理健康目标(育心)、社会适应目标(适应能力)、个性发展目标(个体差异)、实践能力目标(激发体育锻炼兴趣、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等,因此具有多重性的特性。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体现某种教育思想的活动程序,它应该包括相对稳定的活动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活动单元的设计和实施上。本研究根据毛振明先生总结的l0种较为成熟的体育

7、教学模式,设计和构建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模式框架,以期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获得运动乐趣、提高自身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其体质和素质均得以提高。32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321全校性的集体活动采取全校性的集体活动,不仅可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还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学校的精神面貌。全校性的集体活动要求及时对上一周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并提出本周的希望,这样既保证了活动的质量,又促进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322分班级活动这也是大课间活动中最常见的活动形式,分班级活动,不断的尝试着创新各班的特色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323分项目活动以发展学生的专长为

8、主要目的,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服务。324分性别进行活动男女生存在着较大的身体和性格差异,男生喜欢足球、篮球、武术等运动负荷大、技巧性高,对抗性强的运动,而女生则喜欢韵律感强、能起到朔身健美功效的项目,因此,可以根据情况安排分性别活动,这样能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33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为了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根据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结合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我们总结出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如下:操类舞类民族类球类广播体操啦啦操韵律操团体操队列操轻器械操校园集体舞民族舞广场舞体育舞蹈武术空竹竹竿舞陀螺高跷跳绳毽球腰鼓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一类中选

9、择23项作为大课间活动内容定期轮换,组织推广。34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设计341主题式模式主题式模式在设计上让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主题文化得以彰显,此模式充分地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首先是在内容是满足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达到运动强度,从而达到学生参与锻炼的目的,其次是在内容的选择上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当地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或校本特色项目,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兴趣。342集体模式集体模式虽然采用分开与结合的方式,但是仍然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秉承“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其基本结构特征为活动的过程以年级或者班级为单位,以

10、某一项目为活动核心,以逐渐掌握该项目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为活动顺序,注重活动的次数和必要的运动量安排。集体模式主张多练,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该项目技能掌握成功的体验。343分散模式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学校提供各项活动的器材,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队,自由选择内容,进行自我活动。每个项目的带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或组织,做到每人都有活动内容,人人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种模式的基本结构特征是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项目和练习伙伴,对练习的人数没有要求,学生可以单独活动也可以结成伙伴。在每一次活动前,老师针对每个项目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并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进

11、行验证学习。在活动中老师还要注意定期提醒学生自我总结。343体艺“2+1”模式体艺“2+1”模式以体育大课间为载体,促进体艺“2+1”项目的开展。此模式将原来每天下午的大课间时间延长10分钟,变成40分钟的大课间,专门用于开展各类“体艺2+1项目”。学校在大课间为各班级安排辅导老师,确定活动内容,固定活动场地,班主任根据班级特色项目活动计划表组织、开展有关活动,体育、艺术老师则根据学生的选项有计划地进行辅导和指导。4结论与建议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符合当前素质教育、阳光体育锻炼和“新课标”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需求,能有效改变过去大课间学生消极应付的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大课间活动兴趣,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

12、性和主动性,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培养团结协助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显著的效果,能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健康有效地发展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王瑞元,孙学川,熊开宇等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湖北;湖北体育科技,()3董翠香,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案例研究陕西;西安体育学运学报,()4毛振明,吴键,马铮,体育教学模式论北京;体育科学,()5张蕾,关于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的若干思考安徽;安徽体育科技,()6李彩秋,对唐山市“趣味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与效果的调研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7黄显良,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北京;体育教学,().8刘锦瑶,张运亮,王建华,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模式研究.北京;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黄武胜,刘静,赵向晴,中小学大课间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模式构建研究.北京;体育文化导刊,2012(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