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借代修辞手法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8357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喻、借代修辞手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比喻、借代修辞手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比喻、借代修辞手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比喻、借代修辞手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比喻、借代修辞手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喻、借代修辞手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喻、借代修辞手法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见修辞手法,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作用。,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借 代,(一)什么叫借代?,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二)借代有何修辞效果?,借代实际上是利用事物的相关性的一种艺术换名,可起到简洁精练或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三)构成要素:本体、代体、相关性(只出现代体),特征代本体1、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2、花

2、白胡子 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 前3、老麦为避开这些四个轮子,把自己 的两个轮子随手 一拐,进了一条小 马路。,具体代抽象。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2、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烽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3、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 旗,我为你自豪。,(丝竹代音乐,案牍代公务),部分代整体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2、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3、樯橹灰飞烟灭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1、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2、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

3、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的洋布。(用旗帜的制作材料代五色旗)3、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材料代本体。,1、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2、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形象代本体。,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我买了一台“康佳”。,借作者代著作。,我建议大家多读点鲁迅。,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由,但想用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1、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结果代原因。,用学派创始人代该学派,2、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代担心),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

4、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运用借代的注意点,相同点,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不同点,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借喻具有相似性,借代具有相关性。,借喻可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世界有一半像银子一样白,另一半像墨汁一样黑。,“给,袁大头!”,“给,像袁大头一样的光洋!”,世界一半银子一半墨汁,黑白分明。,“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

5、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1、举酒欲饮无管弦。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自那以后,我们之间就出现了一道无法 逾越的鸿沟。,(借代)具体抽象,(借喻)愁烟草、风絮、雨,(借代)具体代抽象,(借喻)隔阂鸿沟,7、红领巾给老大爷让座。,5、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借代)部分代整体“黄口”指待哺的小燕(雏燕),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6、哉?,(借喻)燕雀,比喻庸者,言其眼界狭小。鸿鹄:天鹅,比喻胸怀远大之人。,(借代)特征代本体,8、一朵浮云遮住了空中的银盘。,(借喻)月亮银盘,阅读下面的句子,指出句中加点词语所称代的事物。(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无丝竹之乱耳。(3)过尽千帆皆不是。(1)“鳞”是鱼身体的一部分,代鱼。(2)“丝竹”本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代 指音乐。(3)帆是船上的工具,代船。,试举古诗中用到借代的例子:,1、“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 行 2、“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 行),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

7、析其作用。,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二),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步骤三),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本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绿”、“红”以颜色分别借代“叶”、“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作通过对海棠的叶和花的特点的突出描写,抒发了女词

8、人暮春时节的感伤之情。,岁 暮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答:_,8【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

9、,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9【试题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孤 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注】此诗是杜甫于安史之乱期间流落夔州时所作。14颔联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15诗人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颔联用反衬(对比)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

10、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秋 思 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

11、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8.秋风无形,为何用“见”?请谈谈你的理解。9.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请鉴赏诗的三四句。(6分,(l)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3分)(2)细节描写的手法。“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4分),题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

12、,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注: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踯躅:杜鹃花的别称。8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分9.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6分),8.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明丽的意境。(2分)景物描写的特点: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的扑面而来,展

13、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9.“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2分)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溪居的明净不可待言,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2分),南湖早春 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鸸:一种鸟。8诗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早春画面?请简要

14、分析。(5分)9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8诗歌描绘了一幅南湖早春雨霁后清新明澈明媚动人的花鸟图。首联写风云变色,雨后初晴,阳光返照,大地回暖。颔联写红花遍野,山杏初绽,湖面铺绿,水苹生长。颈联写雨后白雁的翅膀仍显得很沉重,笨口拙舌的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尾联总写江南景色之“好”。9动静结合“红、绿“白”、“黄”色彩对比鲜明,视觉与听觉相结合。3、前三联以乐景写哀情,与尾联形成反衬。4、最后以“衰病”渲染惆怅之情,并直抒胸臆写心情的低落。(每点1分,答出6点即可),21、请从颔联“乱”“平”中选一字做简要赏析。2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分析。,21.“乱”

15、是自然、随意。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苹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苹的茂盛。2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1分)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2分),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本首诗第一、二两句描绘出

16、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这首诗的景和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8.描绘了一幅旖旎灿烂怡人的暮春风光图。暮春时节,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4分)(色彩对比鲜明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9以乐景写哀情(以乐写哀),用艳丽灿烂的春光反衬羁旅在外的

17、游子思乡之深厚,别有韵致。(3分),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1)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5分)(2)关于,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像,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本题5分。答出表达技巧2分,结合诗句解说2分,答出表达效果1分)(2)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

18、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夕阳楼 唐代 李商隐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1)“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

19、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6、这句运用反衬(对比、衬托)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7、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赠柳 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郅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2)试分析“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一句的表现手法?(3)作者借柳树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1)留柳(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上的

20、酒旗。(3)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释: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2)“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请赏析“悠悠”二字的妙处。(4分)(3)这首诗中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2)答案:“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而夫妻双方山川阻隔,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也隐见于言外。(4分)(3)答案:第三四句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如从其他角度回答,如互文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