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一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8707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选修一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岳麓版选修一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岳麓版选修一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岳麓版选修一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岳麓版选修一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选修一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选修一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北周,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东汉,隋朝,东魏,北齐,南朝,北朝,西魏,(1)拓跋族的兴起与南迁,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嘎仙洞的发现,(1)拓跋族的兴起与南迁,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315年,386年,439年,(2)北魏的建立及统一北方,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年分裂混乱(439年),为孝文帝改革创造了条件。,2、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民族融合是

2、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中国历史上凡是入主中原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他们最终都必然采取汉化的政策,因为汉族文化处于领先地位。,“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年分裂混乱(439年),为孝文帝改革创造了条件。,2、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3、北魏早期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1 阶级矛盾激化,2 民族矛盾激化,3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4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3、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6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宗主督护制,民族歧视、压迫政策,北魏社会制度落后,官无俸禄,任意搜括,中原地区长期战乱,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柔然威胁,社会问题,形成原因,3、北魏早期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宗主督护制:北魏进入中原,任命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形成宗主管理的基层组织。,影响:统一初期,利于巩固统治;长期以往,豪强地主往往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役收入和徭役征发,解决方案,迁都洛阳,整顿吏治,汉化政策,实行三长制,均田制租调制,采用汉制,改革内容,出谋划策,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年分裂

4、混乱(439年),为孝文帝改革创造了条件。,2、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3、北魏早期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4、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推动,二、改革的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1、均田制,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3)前提:,2)主观目的:,4)内容:,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实行汉制、移风易俗,1)背景:,东晋以来,连年战乱,土地抛荒现象严重,桑田,露田,麻田,国家所有,农民所有,思考:政府分配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禁,禁,限,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二、

5、改革的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1、均田制,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3)前提:,2)主观目的:,4)内容:,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1)背景:,东晋以来,连年战乱,土地抛荒现象严重,5)影响:,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促进了北方内迁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民族融合,对后代田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农民,宗主,北魏政权,北魏的行政体制,2、三长制,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

6、徭役。也利于推行均田制,(改革前),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影响:,3、整顿吏治,2)内容:,3)影响:,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影响了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孝文帝认识到吏治问题的重要性。,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惩贪污任期考核制:以劝课农桑、克己奉公、推荐贤才、惩治盗贼为主要内容。,吏治得到改善,为其他改革提供条件;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原因:,(二)后期,特点:孝文帝主持,实行汉制、移风易俗,平城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从平城方面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从洛阳方面看,有利于争取汉族

7、地主的合作,气候恶劣,生产条件差,不能满足需要,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易受强敌“柔然”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1.迁都洛阳-推动改革的深化,原因,(2)策略:以“南伐”为名原因:迁都遭到鲜卑族贵族反对;实施:493年,“南伐”为名,准备迁都;495年,正式迁都洛阳(3)作用:使得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2、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改穿汉服,5)改行汉制,4)改说汉语,3)提倡与汉族通婚,2)改用汉姓,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和

8、个体的封建化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木兰的家庭已经汉化,木兰家庭成了众多汉化了的鲜卑家庭的一个写照!,“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体貌、服饰等方面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请你当专家,文化、生活方式汉族化,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考古断定,牧马(魏晋墓壁砖画),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生产方式农耕化,如果你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是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经济的影响,当你发现这一系列墓葬壁画,你会得出什么结论?,这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

9、权巩固和发展,北方出现了繁荣2)顺应时代潮流,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3)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4)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三、改革的重大意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鲜卑族的统治,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改革,3、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4、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相同点:,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政权的封建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内容全面,措施得力;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需要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的胆略和卓识、以身作则及其坚定的信心.,认识,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3、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