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扁形动物门.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8768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8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物学扁形动物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动物生物学扁形动物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动物生物学扁形动物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动物生物学扁形动物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动物生物学扁形动物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生物学扁形动物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物学扁形动物门.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三角真涡虫,一、涡虫纲,代表动物三角真涡虫二、吸虫纲,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三、绦虫纲,代表动物猪带绦虫,第一节、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身体开始成为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动物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部分,这种对称形式称为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的体制:,Radial symmetry and bilateral symmetry,两侧对称的进化意义,出现了明显的前、后、左、右、背、腹之分,背部司保护,腹部司运动,且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两侧对称使动物运动定向,神经和感官向前方集中机体的机能

2、和效率明显提高,使得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因此,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是动物由适应水中漂浮生活到底栖爬行生活的结果,也是动物从水生进化到陆生的重要条件。,(二)、中胚层的形成,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其进化意义: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中胚层分化形成肌肉层,运动机能增强,使动物能有效地摄取更多的营养,促进消化系统进一步发达,新陈代谢机能随之加强。新陈代谢能力的加强,所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就增多,因此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原肾管系统。运动机能的提高,经常接触变

3、化多端的外界环境,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发展。中胚层形成的实质组织可储存养料和水分,动物可以耐饥饿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抗干旱,为无体腔动物。,由中胚层分化形成复杂的肌肉构成,如环肌(circular muscle)、纵肌(longitudinal muscle)、斜肌(diagonal muscle)。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形成的体壁成为皮肤肌肉囊。除了有保护功能,还强化了运动机能,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发展。,(三)、皮肤肌肉囊(dermo-muscular sac),(三)、皮肤肌肉囊,扁形动物的运动,实际上是皮肤肌肉囊所形成的一个封闭体积的流体循环。当虫体任何一部分收缩运动时,均可

4、对体液施加压力,并传递到身体其余部分,使虫体变形而产生波浪运动。(运动的原始性),(四)、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具不完全消化系统,即有口,无肛门,肠是由内胚层形成的盲管。自由生活种类消化道复杂,肠道可分多支,可进行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寄生生活种类的消化道趋于退化(如吸虫纲)或完全消失(绦虫纲),外胚层内陷形成,一对或数对排泄管(excretory canal),即一端盲管,另一端开口(排泄孔)。分布于身体两侧。排泄管沿途一再分支形成网状。,末端是焰细胞。,(五)、原肾管型排泄系统(excretory system),原肾管系统:由排泄管和焰细胞组成。功能:调节体内水分的渗

5、透压;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废物,但大多的排泄物如含氮废物是通过体表排出的,排泄管每个分支末端由帽状细胞(cap cell)和管细胞(tubule cell)组成盲管:(1)帽状细胞盖在管细胞上,并伸出二条或多条鞭毛悬垂于管细胞中央腔中;(2)管细胞壁具有许多微细小孔;(3)管细胞后端与原肾管分支相连,原肾管沿途有成对的肾孔(nephridiopores)(排泄孔)开口于身体背方两侧。帽状细胞鞭毛打动似火焰,故又名焰细胞(flame cell):鞭毛打动驱动组织中水分进入管细胞,并沿原肾管流向肾孔排出。原肾系统主要是调节体内水分,又是排泄器官,尤以淡水种类原肾管发达,海产种类不发达。,扁形动物的原

6、肾型排泄系统A、帽状细胞和管状细胞;B、原肾系统,帽状细胞和管状细胞,(六)、梯形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前端一对较大神经节形成脑从脑发出背、腹、侧3对神经索,其中腹面的2条神经索最发达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形成梯形,(七)、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出现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输卵管、输精管),以及前列腺、卵黄腺等附属腺体。由于出现外生殖器,扁形动物出现了交配和体内受精的现象,大多有性生殖。这是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少数单肠类是雌雄异体外,其余都是雌雄同体。自体受精或异体受精。,涡虫生殖系统,第

7、二节、扁形动物门的分类,一、涡虫纲(Turbellaria)(一)代表动物三角涡虫(Dugesia)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石块下,以小蠕虫昆虫等为食1、外部形态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发达耳突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眼点,皮肤肌肉囊表皮单层柱状细胞,含有杆状体,可排出体外,遇水溶解为粘液,以附着、滑行、捕食、御敌。实质组织充满在体壁内的器官系统之间,充满富含营养物质的液体,也被称为间质。,2、体壁,涡虫体壁结构,3、消化系统,为不完全消化系统(incomplete digestive system)分为口、咽、肠三部分,4、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统,由排泄管和焰细胞组成。,5、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原始的中枢神经

8、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 眼点(eyespot):对,体前端背侧。感知光线明暗,但不能成像。耳突(ear rising):一对,体前端两侧。感知味觉和嗅觉。,涡虫神经系统、感觉器官,1、,6、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受精卵和卵黄包裹形成卵袋排入水中,经2-3周,发育为幼体。营养不充足内部器官如生殖系统可被消耗,以后营养充足再长出。,二、吸虫纲(Trematoda),营寄生生活。原始种类体外寄生,高等种类体内寄生;有12个吸盘(sucker)或吸钩(hook);常见种类:三代虫(Gyrodactylus)、指环虫(Dactylogyrus)、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

9、icum)、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二、吸虫纲,(一)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Clonorchus sinensis)寄生于人、狗、猫等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病症为消化不良、水肿、贫血、乏力、肝肿,可致肝硬化。,华枝睾吸虫,华枝睾吸虫生活史:,三、绦虫纲(Cestoida),具有高度寄生的特征,营体内寄生生活。成虫体表不具纤毛,有皮层结构、有微绒毛、幼虫具钩;身体多数有节片;雌雄同体,每片中有雌雄生殖系统各一套;口及消化系统完全退化。,(一)代表动物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形态结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非

10、常普遍。成虫长28米,有7001000个节片,身体分为:头节:球形,顶突有2圈小钩,下有4个吸盘。(2排,2550个)。颈部:纤细,1节,与头节无明显界限,以横分裂产生节片,称为“生长区”。未成熟节片:宽大于长,内部结构尚未发育。孕节:宽小于长,几乎被子宫充满,子宫内充满虫卵。,猪带绦虫头节,生活史:终末寄主:人小肠内;中间寄主:猪。人吃了未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米猪肉)后患病:成虫寿命最长达25年以上,每天新增10余节片,同时脱落10余片,每片含卵38万粒。危害:引起人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失眠、乏力、头痛;猪囊尾蚴如寄生在人脑部,引起循环、呼吸紊乱,呕吐、昏迷等;寄生在眼部影响视力至失明。,

11、猪带绦虫,寄生有绦虫的猪脑组织,第三节 扁形动物与人畜的关系,有些种类是人、畜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在生物界总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脊椎动物的繁殖起着介质作用,小 结,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体壁由表皮和肌肉层共同形成皮肌囊结构;消化道与体壁之间为实质填充;消化道有口无肛门;神经系统为梯状神经系统,出现多种感觉器官;排泄系统为原肾,无呼吸和循环系统;分为3个纲,涡虫为自由生活;吸虫纲消化系统退化,寄生生活;绦虫纲全部体内寄生生活,身体有节片,消化系统完全退化。吸虫纲和绦虫纲中有很多是人和家畜的寄生虫。,思考题,1、皮肌囊的概念及结构2、中胚层的分化,形成肌肉层。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两侧对称的出现对动物演化的意义?3、神经系统为何比腔肠动物进化?4、原肾管型排泄系统及其结构5、分类及特征表述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特征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