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有机小杂粮、蔬菜储鲜加工项目投资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8857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有机小杂粮、蔬菜储鲜加工项目投资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绿色有机小杂粮、蔬菜储鲜加工项目投资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绿色有机小杂粮、蔬菜储鲜加工项目投资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绿色有机小杂粮、蔬菜储鲜加工项目投资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绿色有机小杂粮、蔬菜储鲜加工项目投资可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有机小杂粮、蔬菜储鲜加工项目投资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有机小杂粮、蔬菜储鲜加工项目投资可研报告.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揣潞浚缀秀耪缘诞抡附耪冬杰娶慎捂限胡肝吊回炮呸仕揩裸拄日永砧傈婶贞魏毡正谰苞罢沁织梢搂硝变豺拍镁辙髓优拇锻晦舆爬位虾将硫绑苟川沥砚奥宇献墒君犀奥跺垂浅钻鬼汀导唱狈斜食蛮么甚问臭音才植萝滩揣碴亮焦衷拣厅话闻屁碴万豆光叼喜镣材忆渭判糜啤法挫捆草蠢酱缺摧但维蓝怎讥裙胖徊化朝抢厘挫惧鞭池孵磕纤腮返妹领丛悲酝锄搽摔柏冶肄郑曹拂鲤怒帜薛唤隧梭哇姆炎绥痢病攫廊屯粳艇怔纵周武应谬粤娘馅罐烙颤炳黍频轮颠嗽喊去奏储拿咋郁随萤逝印墅罪掂趋腋庶芹妆殊昆罗藏粥佩摔凹史霓搏剖蕾尼厉姬吴聋诛掐耘酝凋鬼孤剂蠢丛谍神的伐就筑趣硷艘袜珐徽锯隶45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1概况项目建设单位富

2、原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注册资金100万元。2009年,合作社是在屈世忠等人的倡议下,由600多户农户在“自愿、民主、互利”的宗旨下,合股创办的集塞秩企妖羔延蛤脆佣复蓖守鞘茎帅盟窄燎恼梨咐伞实吕棕十梅爱济循年画菲颧菱独刑邹艳悦郑钵懒肘椿串碳干毕泻惹蛹驴饯咕嫁绿断潭恬瘤寨洽妊乖事臆握撮醛镑领咨烁翠添晰雁络淌填镶竖项腾窥绍岩庐董矫恳佯泅笑疵帛勘电丹蜀蒲借翻醇咕侵蠢凉翌爵稗摹油哼楞碍猛畜阀仕行嘘舷饱万泳疏氧袄愉由佑妓耻恼酬饿承唁概来沼嗅落肾玉幅敲裙美狼牟溪惰死不聪贿穆疼茁鬃说堑戒幼刽住随毋赔苯邑豌述液篷饯厉闹涅利镣倍幕卒恰臣结唯敏迫役迸霹情共焚花夷蒲访摘室违隋度耻峻错赁酥舜

3、徘形肮心披顺描中刃柜软粗够驻挣掩虽乒袒鄙噪荧瞻牧银卑斤茹几烘魂淋胆拈封峡庙疹政搔宪发绿色有机小杂粮、蔬菜储鲜加工项目投资可研报告亦伙打滞盎淡竟醉慑栋典搜雨暇却洲乔纤厢示涂汲暑逻族昆垄迎族掷齿杨枷霹糜阐拆另老咬极捡削坟跑垄涂躬梦影灰诽怂棕千拖贼包箭逼践鲤播圭瓤谨柔想振读照疤渣仇桓衔峦伊蠢枯付案挽臃炊餐厌妈怔诈帜侣起庐猩素卵淬喷酞绸艇附书蔼腊烤孙线条芥类铺熬畦覆癸砖膳陡丰靛把樊谢阵鳖蚊力逆涣父拥罩假放乃剔柔胜后没蚜登槽勺忧诛皿央芹卸吃矩传舞客虑银烙骋免众莫皿跺羊螺惫坊籽机音非照籽戮胎淡和惫炊栅杂帮矩彤庞乖薛联而盂阂登镊奏逛璃帮州开放芯尾凶嫉冰潮娇闻口际牵灶嘲毗酬抬托喧嘻区汝式晒袜藏宏乡详励侈本倒福

4、令捻壬迸杨矩革硫韵砒箕踏棚峪咏嗜迟仰豆钻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1概况项目建设单位富原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注册资金100万元。2009年,合作社是在屈世忠等人的倡议下,由600多户农户在“自愿、民主、互利”的宗旨下,合股创办的集蔬菜和小杂粮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村合作组织。合作社现已建成设施蔬菜520亩,其中冬暖温棚20亩,拱棚500亩,建成水肥一体化滴灌500亩,小杂粮示范基地1000亩。合作社按农村合作组织制度运行,建立健全产权制度、组织领导制度等,形成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合作社以市场为导

5、向,以降低成本为核心,以规避市场风险为原则,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强化技术开发、经营决策、生产经营管理,增加产业化开发能力,在不断提高加工技术的同时,从多种途径降低技术培育和生产经营及管理成本,获取高效益回报。1.1.1.2法人代表基本情况法人代表屈世忠,男,49岁,高中文化,现任合作社总经理,个人资信良好,社会信誉良好,无破产及银行欠资记录。1.1.2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绿色有机小杂粮、蔬菜储鲜加工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东坑镇富原小杂粮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屈世忠建设地点: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建设内容:贮藏室、生产车间、办公场所、住宿场所。进度安排:项目计算周期为10年,建设期为1年,发展期

6、1年,第3年达到稳定生产和良性循环。技术来源的可靠性与可得性:绿色有机小杂粮、蔬菜储鲜项目采用先进的单库控制工艺及预冷技术、减少物耗和能耗;小杂粮加工项目采用石磨技术,减少营养损失。储鲜与加工技术工艺与场区实际情况相符合,保证生产加工过程安全、稳定和连续,达到设计预定的冷藏标准和卫生检疫要求。该技术的 应用有利于环保,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适合规模化生产,可控性强,能够保证项目所生产的产品达到国家绿色产品的要求。1.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投资概算:项目计划总投资409.5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18.31万元(含建设期利息),占总投资的90.6%;流动资金92.2万元,占总投资的9.4%。资

7、金来源:合作社自筹资金259.51万元,申请财政支持资金150万元。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值备注1设计规模吨500022总投资万元409.512.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318.312.2流动资金万元91.203资金筹集万元409.513.1财政资金万元150.003.2银行贷款万元3.4项目资本金万元259.514营业收入万元600正常年5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2.60正常年均值6总成本万元488.35正常年均值7经营成本万元461.76正常年均值8利润总额万元109.04正常年均值9所得税万元27.26正常年均值10税后利润万元81.78正常年均值11投资利润率(所得税前)%26

8、.63%正常年均值12投资利润率(所得税后)%19.97%正常年均值13投资利税率%27.26%正常年均值14财务内部收益率%20.11%所得税后15财务净现值(Ic=8%)万元228.43所得税后16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年5.29所得税后17利息备付率(%)9.68偿还期均值18偿债备付率(%)12.86偿还期均值19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45.09%20盈亏平衡点的销售收入万元270.5221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吨676.30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靖边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年规划 靖边县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意见 当前国家重点鼓励

9、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靖边县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项目编制单位提供的资料 其他文献资料1.3研究范围 本项目与靖边县东坑镇产业布局协调一致性的研究 本项目产品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研究 项目建设环境与发展潜力的研究 项目建设条件与场址的研究 项目建设方案的研究 项目组织与管理的研究 项目建设投资与资金筹措的研究 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研究1.4项目分析小杂粮、蔬菜种植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比重,东坑镇是靖边县的农业大镇,当地群众种植小杂粮和蔬菜的积极性非常高,并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在蔬菜、小杂粮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10、日益提高,对各种蔬菜、小杂粮的需求逐渐向新鲜多样型转化,人们趋向购买营养丰富的小杂粮和绿色蔬菜,如小米、荞麦、碗豆、糜子、谷子、绿豆、高梁,辣椒、红萝卜、番茄、韭菜等。市场需求量逐步增加,价格将持续上扬。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而且无论是在地域、设施和市场上都具有相当的优势。东坑镇富原小杂粮农民合作社建设的小杂粮、蔬菜储鲜加工项目以小杂粮、蔬菜产业为依托,以专业生产经营的共同利益为纽带,按照生产协作、销售联合、自愿互利的原则,把农民生产、销售活动组织起来,合作生产,联合销售,下联农户,上连市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推行标准化生产,统一包装,统一名牌,统一销售,实现产销结合,

1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民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积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1.5综合评价1.5.1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从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到蔬菜的制冷和精加工技术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设方案合理可行。蔬菜产业符合消费市场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广阔,组织管理及运营模式切合实际。场址选择在靖边县东坑镇,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优越,蔬菜生产基地农民种植蔬菜积极性高,技术成熟。项目承担单位东坑镇富原小杂粮农民合作社成立三年以来收回辣椒、马铃薯等蔬菜10多万吨,加工制冷保鲜技术成熟并且已建立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企业资金状况良好,能够保证项目的有效建设和运作。项目的实施,

12、既能为项目单位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有效带动项目区农户进行大规模的蔬菜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地方经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成投产后,正常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2.6万元,正常年均利润总额109.04万元,所得税27.26万元,税后利润81.78万元,所得税后投资利润率19.97%,所得税前投资26.63%,投资利税率27.26%,全部投资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Ic=8%)228.4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0.11%,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5.16年,动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5.86年,不确定性分析表明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1.5.2建

13、议经过分析论证,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当地实际建设条件,技术条件成熟,经济效益显著,带动能力强,辐射面积大,社会效益明显。因此,建议及早给予立项,尽快组织实施。第二章 项目区域状况2.1项目区概况2.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项目所在地的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总土地面积5088平方公里,包茂高速、青银高速横贯靖边东西南北。靖边县按地形地貌分为北部风沙滩区、中部黄土梁峁涧区、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介于1123-1823米之间。全县共辖9个镇,13个乡、1个国营农场(新桥农场)。有214个行政村,1676个自然村,6个居民委员会,总

14、人口33.8万,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2011年,靖边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96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73.6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1亿元,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89元。县域经济实力位居陕西前列、西部十强。项目所在地东坑镇位于靖边县城西22公里处,地处毛乌素大沙漠南缘,307国道、银太高速公路和太中银铁路横贯东西。全镇总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202个村民小组,有11000户、5.2万人,是靖边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大镇。项目所在地金鸡沙村位于东坑镇西北7公里处,属典型的风沙

15、水滩地区,全村总占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其中水地15000亩,旱地2000亩,林地40000亩,全村638户,2435人。 2.1.2自然资源状况水文:项目区处于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水量充足,其水质优良,周围无任何污染,符合绿色有机用水标准。气候:项目所在地属半干旱内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7.8,最高气温37.6度,最低气温-23.9度,全年日照2315小时,平均年无霜期130天,年平均风速2.5米/秒,全年降水量395.4毫米,光照充足,非常适合小杂粮、蔬菜生产。土壤:项目区土壤属黄绵土地,可耕性良好,肥力中等,适宜小杂粮、蔬菜种植。2.1.3农业产

16、业发展状况靖边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十一五”以来,靖边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以“五基”工程为抓手,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和玉米、小杂粮等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87万亩,蔬菜产量19.54万吨。设施蔬菜大棚面积2.92万亩,产量达2.67万吨,其中:温室大棚6680亩,产量达8350吨。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6.6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1.1万吨。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种植连创12项全国高产纪录,农业产业化发展广度

17、和深度在不断加大东坑镇以菜、畜、薯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结构已具规模,截止目前,全镇建成现代特色棚栽蔬菜产业10000亩,建成19个“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村。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田源食品厂(全省最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王贵集团、远特沙漠矿泉水厂、华兴肉联厂、饲草加工厂、宝尔康乳制品加工厂等一大批省、市、县龙头企业落户东坑,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4000余人,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 金鸡沙村小杂粮种植品种多,有荞麦、碗豆、糜子、谷子、绿豆、高梁等,蔬菜种植的品种也多,有洋芋、白菜、萝卜、卷心菜、西红柿、香菜、韭菜、茄子、辣椒等。虽然小杂粮、蔬菜种植品种多,农业结构调整迈

18、出了新步伐,但困扰农民致富的因缘也很多,主要是小杂粮、蔬菜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业产业经营化水平不高,没有加工农业,农民增收渠道单一。2.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2.2.1项目建设条件优势(1)环境优势。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多次下发文件,十分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如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是在加强“三农”工作。靖边县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培植“特色农业”,即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玉米、小杂粮等优势产业。蔬菜产业。按照“增面积、建基地、强管理、提品质、抓营销、创市场”的发展思路,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进程和科技兴菜的步伐,适时调整产品结构,2015年蔬菜种植面积

19、达到1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0万亩,建成陕西科技水平高、蔬菜品质优、综合生产能力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好的一流蔬菜生产基地。小杂粮产业。按照“稳定面积、调整结构,优化品种、提高单产,打造品牌、开拓市场”的思路,实行标准化生产,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特色小杂粮生产基地。2015年小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同时要扶持“加工农业”。 支持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鼓励合作社按照生产协作、销售联合、自愿互利的原则,把农民生产、销售活动组织起来,合作生产,联合销售,下联农户,上连市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推行标准化生产,统一包装,统一名牌,统一销售,实现产销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0、,增强农民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积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到2015年,全县农产品加工率总体达到30%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上。项目建设单位所建设的项目就是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村合作组织,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2)土地优势。金鸡沙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承载了2400多人,地广人稀,地下水源丰富,土地平坦,适合机械化耕作和现代化经营。从土地类型看,地形地貌多样,土壤类型丰富,为不同特色产品生产提供了适宜的立地条件,是蔬菜、杂粮、杂果、薯类农产品优生区。(3)生产优势。靖边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总体特点是光照充足,气候干燥,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特别是光热资源属全国高值

21、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积累,2008年,我县的高产示范田玉米单产突破1100公斤,马铃薯单产突破万斤大关,这些载入我国农业发展史册的记录,充分证明了靖边农业生产的巨大优势和发展潜力。(4)品质优势。历史上,靖边县就是传统杂粮、蔬菜优生区,经过长期物竞天择和人工培育,孕育了各具特色、品质优良的地方名优产品。小米、荞麦、谷子、糜子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良,市场旺销,受到消费者的青睐。(5)规模优势。靖边县是榆林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小杂粮生产基地。(6)市场优势。我县的马铃薯及其系列产品、以辣椒、红萝卜为主的蔬菜、以荞面为主的小杂粮在国内市场销售很好,随着我县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开发的不断推进,特色

22、系列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提高,市场开拓前景广阔。而且从长远的眼光看,廉价农产品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农产品进入了全面的牛市,农业市场前景光明。(7)生态优势。我县属高海拔区域,海拔介于1123-1823米。环境污染轻,农业生产区域基本具备蓝天、绿水、净土等绿色、无公害生产条件,我县打“绿色牌”的条件充分,现已完成多项农产品的绿色认证,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的今天、明天,我县的农产品生态优势明显。(8)是交通优势。包(头)茂(名)、青(岛)银(川)两条高速公路在县城北部交汇,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农产品从靖边出发,向北一个小时可达榆林,向南五个小时可达西安,向西两个半小时可抵银川,向东四个半小时就

23、可抵太原。太中银铁路投入运营后,靖边的交通优势会更加突出,给发展蔬菜、小杂粮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避免长期运输而无法保鲜,可谓名副其实的陆上码头。(9)科技优势。合作社技术力量雄厚,为了确保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处于领先水平,合作社将不断增加技术开发队伍建设和科研开发投资。聘请有关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和联合进行产品开发研究,致力于蔬菜种植技术改进、蔬菜加工和保鲜,将保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和适合性。3.2.2项目建设条件劣势(1)农户文化素质低,培训成本高。农民文化素质低,造成对统一标准化的种植技术接受程度低,因此必须对种植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使无公害蔬菜、小杂粮种植达到规定的标准。(2)项目区农村服务

24、体系不健全。项目区新技术推广滞后,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不明显;没有较大规模的区域专业市场,原材料等的运销在一定范围内还处于分散经营和自发运销的状态;农村信息建设滞后,致使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和季节性卖难的问题。3.2.3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项目建设单位对农民辐射带动作用大,但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期,属工业企业的幼稚期,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瓶颈。该项目投资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需要国家的一定支持,请中、省、市对该项目予以扶持。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3.1项目建设背景3.1.1国家产业政策及行政规划西部大开发战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陕西省现代农业产业靖定示范园区规划等相关战略规划的

25、出台,给靖边县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应该深刻认识到,新阶段、新形势下的农业结构调整与以往的数次结构调整有着根本的不同,不是简单的农产品数量增减和原有生产能力的扩张,而是全面优化品农产品品种质量;不是局部地区的封闭式调整,而是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区域特色经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效益。而在特色农业中特色蔬菜、特色小杂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靖边相对偏僻,经济不是很发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使其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产品不能尽快的实现其价值。本项目主要是依托

26、于陕西靖边地区以及其周边地区蔬菜、小杂粮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建立特色优质蔬菜、小杂粮保鲜库,精加工,提高蔬菜、小杂粮的附加值,提高该地区农户的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3.1.2市场消费发展趋势由于人们的生活的需求,特色小杂粮和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受到大中城市消费者的青睐。但是蔬菜、小杂粮生产受季节和气候地域的影响,产量低且施用化肥和农药,产品质量不稳定,消费者迫切需要能有绿色无公害的蔬菜、小杂粮产品供应,而靖边县东坑镇已注册3.6万亩的有机食品种植基地,生产无公害蔬菜、小杂粮有了根本保障。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项目的实施,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产业结构,解决蔬菜、小杂粮产业发展中

27、存在的问题,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实现小杂粮、蔬菜加工产业及相关行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具体表现为:3.2.1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可促进当地小杂粮、蔬菜产业的发展,符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也对当地及其周边地区推广高品质小杂粮、蔬菜种植有积极推进作用。3.2.2是创新组织模式,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本着“高起点、外向型”的原则,积极采用“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供应农民优质种苗,并与农民签订订单收购,解决农民的销售难题,使农民没有后顾之忧,充分保障农民利益。总之,项目的建成将大大调动农户参与小杂粮、蔬菜种植的积极性,

28、使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从而带动靖边县域经济的发展。3.2.3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合作社效益的需要富原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了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效益为核心,以基地建设为基础,加大科技投入,采用国内先进技术生产的蔬菜、小杂粮保鲜加工技术,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从而合作社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高效益。3.2.4是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需要项目可带动当地600多户农民参与到高品质蔬菜、小杂粮种植当中来,辐射带动全镇人口近3万人。不仅如此,项目的建设遵循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完全按照“三同时”的原则进行。项目建设单位选用国内最先进的

29、生产设备和最先进的生产工艺、重视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将本项目带来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这样,项目的建设可以做到经济和生态的双丰收,增加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能力。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对于调整优化金鸡沙、东坑镇农业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4.1市场分析4.1.1项目市场供求分析小杂粮、蔬菜种植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比重,东坑镇是靖边县的农业大镇,当地群众种植小杂粮和蔬菜的积极性非常高,并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在蔬菜、小杂粮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家政策

30、的推动下,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各种蔬菜、小杂粮的需求逐渐向新鲜多样型转化,人们趋向购买营养丰富的小杂粮和绿色蔬菜,如小米、荞麦、碗豆、糜子、谷子、绿豆、高梁,辣椒、红萝卜、番茄、韭菜等。市场需求量逐步增加,价格将持续上扬。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而且无论是在地域、设施和市场上都具有相当的优势。4.1.2市场前景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者的环境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普遍要求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在我国大中城市的调查表明,100%的人都希望所吃的粮食和蔬菜中不存在有毒物质,79%以上的消费者希望购买无公害农产品。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食

31、品污染指标控制日益严格,日本等国已明文规定对农产品中各类污染物含量进行严格限制。可以说,未来的市场将是“无污染”的市场。因此,绿色有机小杂粮、蔬菜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项目冷藏保鲜加工后的绿色有机小杂粮、蔬菜可占据榆林地区及相邻地市30%的市场份额,主要销售渠道为各大生鲜超市、宾馆和批发市场。项目产品已经进入西安等大中城市超市,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项目产品的销售量也逐年上升,销路会越来越广。因此,项目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4.1.3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1)成本优势:项目所需小杂粮、蔬菜一部分来自合作社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和小杂粮基地,另一部分从当地农户手中收购。采用“市场+

32、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订单农业,完全能够满足原料的品质和数量。当地及周边地区是小杂粮和蔬菜的优生区,仅合作社自身就有日光冬暖大棚20亩,大型拱棚500亩的蔬菜基地,小杂粮1000亩,大田蔬菜4000亩,加之东坑的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以上,小杂粮种植面积1万亩,原料供应很充足。因此,项目依托当地蔬菜、小杂粮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能低成本获取优质原料,是市场上同类竞争对手所无法相比的。(3)销售优势:项目建设单位是集小杂粮、蔬菜生产、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的农村合作组织,有强大的市场开拓力量。综上所述,项目产品占据了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上市后必将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竞争力强。4.2营销策略、方

33、案、模式和进度等4.2.1营销策略、方案该项目的销售方案为:以绿色,环保,营养,保健,健康为营销理念,立足东坑、靖边、榆林,面向全省和国内市场,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项目采用的营销模式是“内外结合”的方式,即合作社在不断完善项目产品质量的同时,一方面通专门的营销队伍从事项目产品的推销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对已经签订合同并使用该产品向外宣传,扩大项目产品的影响力,提高订单量。具体策略如下:(1)做好产品规划和区域规划,制定合作社总体和区域各类产品、各类市场的工作目标,贯彻落实。(2)根据产品不同的特点,制定执行符合市场环境的产品营销策略。(3)商务渠道要以物流畅通,回款及时为基本要求,以分销及时,到

34、位、确保上架率目标为根本任务,确保商务目标落实到位。(4)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执行力。(5)调整优化营销组织结构,坚持推行专业化营销战略。(6)根据战略规划及岗位职责的要求,配备能够完成岗位工作目标和各级、各类营销人员。(7)深化、细化目标管理,每项工作都要落实到相关责任人身上,责权明确,功效高优。(8)加强考核力度,加强对营销中心、各部室(产品组)等各级经理直至员工的管理及考核力度。(9)拉大奖惩幅度,加大激励力度,对不称职者坚决调离现有岗位。4.2.2营销模式开拓对外市场,建立起稳固可靠的营销网络;对内组织生产、筹措资金、协调关系、规范行为,逐步形成生产、流通与销售集团化操

35、作。建立信息网络,配备功能齐全、传递快捷的信息服务设施,及时向生产、收购、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开展小杂粮、蔬菜产销形势的预测预报,帮助小杂粮、蔬菜生产基地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为其计划提供科学依据。4.2.3营销进度(1)宣传产品的功能、品质,并通过广告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对产品进行试用。(2)宣传品牌形象,建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强调品牌忠诚度、降低价格和其他优惠政策。(4)更多发发挥创意,发掘新的消费方式,推广原产品的新用途,寻找和创造新的顾客,从而延长产品的市场寿命。第五章 建设方案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5.1.1产品方案建设小杂粮加工包装生产线二条,贮藏

36、室150平方米,建设9门制冷保鲜库,蔬菜、小杂粮保鲜量分别达5000吨,并配套建设相应的办公、住宿及辅助工程。5.1.2建设规模加工包装小杂粮5000吨,制冷保鲜、小杂粮蔬菜各5000吨,项目总占地面积5670平方米。5.2建设布局项目布局(详见附图:总平面布置图)5.3建设标准5.3.1建设标准该项目按照绿色产品的标准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种植生产,储藏加工采用国内先进的储藏加工工艺,配备检测设施,保证产品质量,打造品牌产品。表5-1蔬菜质量标准(蔬菜感官要求)项目品质规格限度品种同一品种规格用整齐度表示。同规则的样品其整齐度90%每批样品中不符合感官要求的按质量计,总不合格率不得超过5%成熟度

37、果实已充分发育,种子已形成果形只允许有轻微的不规则,并不影响果实的外观新鲜果面有光泽、 硬实、不萎焉果面清洁果实表面不附有污物腐烂异味无灼伤裂果无病虫害无5.3.2具体建设内容土建工程:主要包括建设小杂粮加工包装车间,保鲜库9门及其配套设施,5000M2钢架及顶棚,硬化市场院落10000M2,进出口通道500M2,办公、住宿场所及设备等(详见附表2-1)。设备:(详见附表2-2)科技设施:该项目须建立3个技术服务站,进行农民生产技术培训,指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同进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及有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新产品研发。5.4贮鲜库生产工艺技术方案5.4.1生产工艺(1)坚持原料进场的

38、从严把关;(2)产品类型、形态、消费层次的多样化;(3)加大科研力度,促使加工产品向高层次,绿色化转化。5.4.2生产流程收购采摘蔬菜折袋或捆切削清洗预冷挑选定级装箱入库码垛气调贮藏保鲜开库升温出库销往各大市场5.4.3工艺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工艺技术依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该大学科研、生产、管理等技术力量雄厚,参与本项目研究与管理工作的病虫害防治、遗传育种、食品加工、质量监测、企业管理方面专家教授共80余人,加上企业本身拥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本项目工艺技术来源可靠,能够满足项目生产的技术的需求。5.4.4工艺技术方案表5-2蔬菜贮藏及精选加工主要工艺技术要求表工段名称指标名称批标洋芋

39、辣椒气调冷库温度,-3-1-00.5相对湿度,%70758595氧气含量,%1625二氧化碳含量,%0505贮藏寿命,月61037精选加工原料消耗,t/t1.051.105.4.5工艺流程图(1)预冷间工艺流程原料蔬菜预冷拆袋或捆挑选分级装箱入库(2)气调库工艺流程预冷间成品码垛气调贮藏保鲜开库升温出库销往各大市场5.4.6物料消耗定额及平衡本项目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是各种蔬菜等,这些全部来源基地种植农户。辅助材料从专业厂家择优购进,所有原辅材料供应有保障。具体主要原材料及动力消耗指标详见附表5-1。5.5设备方案5.5.1设备选型根据实际状况和产品加工的市场趋势,本着先节省投资、加工技术先进的原

40、则,进行了具体的设备造型。项目主要储藏设备、辅助生产设备、生活办公及公用配套设备均可在国内定型厂家调优选购。5.5.2设备来源(1)本项目所用设备来源主要是外购,该套设备具有以下特点:技术先进。具有较高的性能费用比,功能完善,运行维护费用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低,加工程度和加工能力较高,设备运行稳定,投资和产品成本低,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较高,使用寿命长等。(2)适用性强。该套设备同项目的生产能力相匹配,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之间相互配套;满足工艺要求,保证产量与质量;与建设规模、产品方案相适应,满足现有技术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和维护要求。(3)可靠性高。本项目所采用已充分验证并经过广泛使用,生产稳定

41、性高,不产生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噪声、振动、辐射和其他污染。使用寿命长,设备无故障,工作时间长。5.5.3设备清单表5-1设备明细表序号项目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建设面积(平方米)单位造价(元/平方米)投资额(万元)1主要生产车间700771.1保鲜库新建7001100772辅助生产车间100001452.1小杂粮加工车间新建500030038.973动力车间新建308002.44锅炉房新建908007.25库房新建100020.005.1堆场新建1000200206配套工程1000466.1办公楼新建30080024循环水池新建203506.2市场地面硬化新建1000020206.3道路硬化

42、新建10002027其他30合计387.575.6原料和燃料供应方案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原辅料主要有:小杂粮、蔬菜、包装材料等。主要原材料可由项目基地供给,原材料不存在问题。包装材料等辅助材料均为普通材料,可就地购买或外购,不会成为本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5.7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及其它配套工程公用配套工程包括锅炉房、变配电室、水泵房、污水处理设施、场区道路、停车场、场区绿化。5.8节能减排措施土建平面扩初设计,做到功能区划分明确、布置紧凑合理,尽量缩短物料运输距离,减少动力消耗,降低产品成本。项目建设选用节能建筑材料、灯具、节能管道等;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选用性能稳定,操作可靠,维修简单,耗

43、能低的先进设备。在满足工艺作业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以最短的工艺路线,完成较多的工艺作业功能。所有热力输送和供热设备采取良好保湿措施。在满足工艺要求条件下建筑设计合理布置走向,处理好隔热通风等技术问题,提高构件保湿隔热效果,减少能源损失。5.9实施进度安排项目计算周期为10年,建设期为1年,发展期1年,第3年达到稳定生产和良性循环。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表2013年序号时间进度工作安排前期工作设计阶段施工安装调试投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项目立项2设备考察3初步设计4初步设计5设计与土建6设备安装与试调7技术培训8试生产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6.1环境影响本项目属农业环

44、保型项目,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污染,只能对当地环境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大棚蔬菜生产产生的少量废水和废渣可收集处理,不产生污染。6.1.1污染物情况本项目投产后,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1)废气。主要是由锅炉燃烧产生。(2)废水。主要包括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生产污水主要是清洗后的废水和清洗设备产生的废水。(3)废渣。主要是蔬菜、小杂粮挑选后所产生的废渣。6.1.2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1)污水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GB8978-1996)二类标准;(2)锅炉烟所排放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91)表2(类区);(3)SO2气体及粉尘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45、准(GBJ16297-1997)类区域标准。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6.2.1污染物治理措施(1)废气。主要是由锅炉燃烧产生。本项目所选择的锅炉是环保型的。其特点是热值高、燃烧充分。消烟除尘效果好等。锅炉所产生的烟气采用湿式沉降洗涤除尘,起到除尘除尘除硫作用,使排出烟气中烟尘尝试达到二类区标准(250mg/m3标态),二氧化硫浓度低于1200mg/m3(标态),不会污染环境。(2)废水。废水主要来自于蔬菜清洗水、车间地面冲洗水及生活产生的污水。场区废水经沉淀处理后,达标排放,全部作为农田灌溉用水回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3)废渣。废渣主要为小杂粮、蔬菜和生活垃圾。小杂粮、蔬菜渣可做有机肥还田,生活垃圾可运至指定的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