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 硝酸 硫酸1.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9179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 硝酸 硫酸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氨 硝酸 硫酸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氨 硝酸 硫酸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氨 硝酸 硫酸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氨 硝酸 硫酸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氨 硝酸 硫酸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 硝酸 硫酸1.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氨硝酸硫酸一、选择题1(2013试题调研)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氨因为有刺激性气味,因此不用来作制冷剂 B氨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为NOC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D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石蕊试剂变为红色【答案】B【点拨】A项,液氨可作制冷剂;B项,4NH35O24 NO6H2O,该反应中NH3表现还原性;C项,氨水中NH3H2O不稳定;D项,氨水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色。2(2013试题调研)以下有关氨及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B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溶解性和氧化性C实验室里常用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少

2、量氨气D氨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性的物质如氧气发生反应【答案】B【点拨】氨的喷泉实验证明氨极易溶于水,不能体现氨的氧化性。3(2013试题调研)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3,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B4(剩余NO),则c(HNO3)介于 molL1和 molL1之间。6(2013试题调研)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下列试纸和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蒸馏水NaOH溶液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稀硫酸ABC D【答案】B【点拨】NH的检验:在含有NH的溶液中加入强碱(OH)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

3、试纸变蓝,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H,所以一定不会用到的是蓝色石蕊试纸和稀硫酸。7(2012北京朝阳区高一检测)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D用氯气代替氨气,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答案】D【点拨】A项,NH3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B项,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C项,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D项,Cl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4、不能用于做喷泉实验。8(2013试题调研)只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就能将FeCl3、NH4Cl和NaCl三种溶液区别开的是()AKSCN溶液 BBaCl2溶液CAgNO3溶液 DNaOH溶液【答案】D【点拨】A项,KSCN只与FeCl3反应使溶液变红色;B项,BaCl2与FeCl3、NH4Cl、NaCl均不反应,无现象;C项,AgNO3溶液与三种溶液均反应产生白色沉淀;D项,NaOH与FeCl3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与NH4Cl反应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NaCl不反应。因此用NaOH溶液可将三种溶液区别开来。9(2013试题调研)已知X、Y、Z、W(含同一元素)有如下所示转化关系,且X能与W

5、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X可能是()XYZWAN2 BNO2CNH3 D. NO【答案】C【点拨】能发生连续氧化的物质中学阶段学习的有C、S、H2S、Na、N2、NH3。但符合X与W反应生成盐的只有NH3。转化关系如下:10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氨的装置和试剂,其中错误的是()【答案】AC【点拨】A项中,NH4Cl受热产生NH3和HCl,两者遇冷会重新凝结为NH4Cl,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堵塞导管的现象;B项中,浓氨水滴入氧化钙固体中,发生反应:CaO2NH3H2O=Ca(OH)22NH3H2O;C项中,试管口未向下倾斜,冷凝水回流可能导致试管破裂;D项中,浓氨水受热产生氨和水蒸气,通过碱石

6、灰吸收水蒸气后即得干燥的NH3。二、非选择题11(2013经典习题选萃)为探究NH3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f为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2)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作干燥剂。A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B浓硫酸C浓硝酸D氢氧化钠溶液(3)用如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中已装满干燥氨气(标准状况),引发水向上喷的操作是_。【答案】(1)2NH4ClCa(OH)2CaC122NH32H2O(2)A(3)打开止水夹f,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液体,并轻轻摇动烧瓶【点拨】(1)实验室通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2)浓

7、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来作干燥剂使用,浓硫酸可以和氨气反应,实验室常用碱石灰来干燥氨气。(3)将胶头滴管中的少量液体挤入烧瓶,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液体会顺利进入烧瓶,形成喷泉。12(2012沈阳高一检测)已知A、B、C、D为气体,其中A呈黄绿色,D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可使酚酞变红。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将B点燃,把导管伸入盛满A气体的集气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2)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D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干燥管里盛有碱石灰如图中的a为浸有稀硫酸的棉花(3)检验E中阳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E于试管中,_

8、。【解析】根据气体A呈黄绿色,气体D极易溶于水且形成的溶液使酚酞变红色,推知A为Cl2,D为NH3;根据气体B能在气体A(Cl2)中燃烧,推知B为H2;联系框图中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进一步推知C为HCl,E为NH4Cl。【答案】(1)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2)(3)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为蓝色,证明E中有NH(答案合理即可)13(2013试题调研)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2)收集氨气应使用_法,要制得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做干燥剂。(3)如图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

9、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该实验的原理是_。【答案】(1)Ca(OH)22NH4ClCaCl22NH32H2O(2)向下排空气碱石灰(3)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将水压入烧瓶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的氨气溶于少量水,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点拨】(2)NH3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故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干燥NH3的专用干燥剂是碱石灰。 (3)先打开止水夹,然后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由于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气压迅速降低,从而引发喷泉。14(2013经典习题选萃)氮元素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回答下列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问题。(1)为了提高农作物

10、的产量,德国化学家哈伯、波施等成功地开发了将氮气转化为氨气的生产工艺。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_;(2)氨气通入水中可制得氨水,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请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3)氨气可以跟多种物质发生反应,请将如图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在横线上:_;_。【答案】(1)N23H22NH3(2)NH3H2ONHOH(3)4NH35O24NO6H2O2NOO2=2NO215(2013试题调研)10.7 g氯化铵与足量氢氧化钙混合共热,最多可制得:(1)NH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2)将制得的氨气全部溶于水制成2 L溶液,所得氨水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答案】(1)0.

11、2 mol(2)0.1 molL1【点拨】(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53.5 g 2 mol 10.7 g n(NH3)n(NH3)0.2 mol(2)0.1 mol/L喷泉实验原理及拓展(1)实验原理容器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强差。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溶质发生化学反应),当气体与水(或溶液)接触时,气体溶解(或发生反应),使容器内压强迅速减小,外界气体将容器内的水压入上面的容器,形成喷泉。(2)可做喷泉实验的气体或反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气体极易与某种溶液反应,如CO2、SO2、NO2、H2S等与浓NaOH溶液;NH3与稀盐酸等。(3)形成喷泉的关键气体要充满烧瓶,气体和烧瓶要干燥,装置气密性要好。(4)常见喷泉实验装置图1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解于烧杯和滴管中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而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图2装置形成喷泉可采用使烧瓶受热,瓶内气体膨胀,打开止水夹,气体与液体接触而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而产生喷泉。图3装置下部锥形瓶内物质相互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下瓶中压入到上瓶而形成喷泉。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