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与贸易第十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9581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9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物流与贸易第十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农产品物流与贸易第十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农产品物流与贸易第十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农产品物流与贸易第十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农产品物流与贸易第十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产品物流与贸易第十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物流与贸易第十章.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5/28,1,第10章 粮食运销,第1节 粮食生产第2节 粮食消费第3节 粮食流通体制与政策第4节 粮食市场与运销组织形式(*)第5节 粮食运销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2023/5/28,2,第一节 粮食生产,一、粮食生产的种类和地区分布二、粮食生产的发展概况三、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四、粮食生产的波动和地区差异,2023/5/28,3,一、粮食生产的种类和地区分布1、粮食包括谷物、豆类和薯类三大类产品。谷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 麦、元麦、糜子、乔麦、燕麦、青稞等种类;豆类主要是大豆和各种杂豆;薯类主要是甘薯。2、粮食产量统计方法所有的谷物计算在内。豆类和薯类则仅仅统计

2、主产区的产量薯类扣除含水量按1/5计算,细粮水稻和小麦,2023/5/28,4,3、地区分布长城以北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和高粱等杂粮,长城以南、黄河以北的地区粮食作物的种类与长城以 北基本上相同,只是将春小麦改为冬小麦。黄河与淮河之间以及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实行冬小麦、夏玉米和甘薯轮作,在冬小麦等越冬作物行间套种春 玉米、大豆等夏季作物。江淮之间和沿江地区是麦和水稻生产为主,冬季少量 种植大麦、蚕豆和豌豆等作物江南和华南大部分地区种植双季稻,冬季休闲或种植 豆类、蔬菜和绿肥;丘陵山区则以玉米、豆类和薯类 等杂粮为主,灌溉条件好的地区也种植水稻。西南地区平原和河谷多半稻麦两熟,丘陵山区则以旱

3、粮为主,冬季种小麦,夏季种玉米、甘薯和豆类。青藏高原地区一年一熟,以青稞为主。,2023/5/28,5,二、粮食生产的发展概况(P131/144)三、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1、土地2、水利3、科技4、制度和政策5、粮食消费,2023/5/28,6,四、粮食波动1、四次较大粮食生产波动1)85年2)89年3)95年至98年4)03年以来,2023/5/28,7,2、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1)周期性2)对应性。粮食增产和减产呈交替形成和出现。3)时滞性,2023/5/28,8,第二节 粮食消费,一、粮食消费的分类二、粮食消费的地区分布三、粮食生活消费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四、影响粮食消费的主要因素,2023/

4、5/28,9,一、粮食消费的分类(两大类)1、生活消费直接消费:主要指作为主食和简单加工后消费 的粮食。(口粮)间接消费:包括经过畜牧业和渔业转化而来的 畜禽产品和水产品(饲料用粮),也包括经过工业加工的食品和用粮 食酿造的酒类及其它副食品。2、生产消费;一般包括农业本身的种子用粮和 纺织、医药等工业生产中使用的粮食。,2023/5/28,10,二、粮食消费的地区分布1、通常长江以南城乡居民直接消费的主食以大 米为主。2、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以面粉为主。3、贫困缺粮地区和丘陵山区的农民则往往以杂 粮为主食。4、用于饲料的主要是当地生产的杂粮,北方以 玉米以及豆类为主杂。南方则除了玉米以 外薯类

5、的使用也很普遍。,2023/5/28,11,三、粮食生活消费的特点和变化趋势1、消费特点与变化趋势口粮消费呈稳中有下降趋势;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呈快速增长趋势种子用粮由于播种面积减少和科技含量的提高,每年用量呈减少趋势。,2023/5/28,12,2、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2023/5/28,13,三、影响粮食消费的主要因素1、收入增长和城市化是减少口粮消费的两个主 要原因(黄季馄等,1998)。2、人口结构(年龄)3、就业结构4、消费习惯5、其他,2023/5/28,14,第三节 粮食流通体制与政策,一、目标1、粮食安全首要目标 在粮食生产相对紧张的条件下通过国家控制流通和分配

6、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基本需要,同时保障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2023/5/28,15,2、其他政策目标通过价格机制转移农业剩余,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服务改革早期侧重;维持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水平,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服务等 目前侧重,2023/5/28,16,二、粮食购销政策的演变1、1953年开始实施粮食统购统销制度 国家粮食部门是粮食流通的垄断经营者。每个粮食生产者每年必须按照规定的统购指标(数 量和价格),向粮食部门交售统购粮。生产者交售的数量超出统购任务以外的部分可 以获得超购加价或议购加价。城市人口定量供应,2023/5/28,17,2、1978年的改革1979年粮食统购价格平均

7、提高20,超购加价提 高到新统购价格的50;尊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即逐渐变指令性计划为指 导性计划;开放集贸市场,允许农民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余粮。,2023/5/28,18,3、1985年的“合同定购”约束力大大低于统购任务合同数量等于现有的征购与超购之和合同价格则等于当时的加权平均价(70的超 购价加上30的统购价,低于超购价)工业用粮、饲料用粮等居民直接消费以外的粮 食需求退出了计划供应的范围,2023/5/28,19,4、1993年 的“保量放价”即合同定购数量不变,收购价格随行就市。未明确交粮最后期限和根据什么市场的价格收购。由于1992年两位数通胀,农民预期粮价上涨,尽 量推迟交售时间

8、,导致粮食市场供求矛盾加剧,从 而导致粮价进一步上涨(几个月内上升了大约60)导致“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的实施,粮食收购恢复原 有的国家订购办法。,2023/5/28,20,5、1998年“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国有粮食收储部门成为农民粮食的唯一合法收 购者,粮食生产者与流通领域之间的唯一中介 环节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的自身改革。垄断加强,负担加重,2023/5/28,21,6、1999年改革缩小保护价收购的范围减少保护价收购的粮食品种减少合同定购的数量降低保护价的水平,2023/5/28,22,7、2001年至2003年大部分省市自

9、治区都放开了粮食流通仅少数地区的部分种类仍享受保护价。,2023/5/28,23,三、粮食贸易政策的演变50年代:低价粮食(主要大米)用于出口换汇,进口工业化 所需机器设备。60年代初期:我国粮食极度紧缺,大规模进口粮食(小麦),2023/5/28,24,70年代以后:粮食供应状况改善小麦进口减少,同时增加大米出口增加外汇和国民收入。改革开放以后:继续加大进口 其目:与民休息 促进种植业的结构调整,2023/5/28,25,90年代以后:生产过剩,导致部分产品(玉米)逐渐依赖国际市场出口 国家补贴:低价出口的补贴加入世贸后:过渡期内:对玉米、小麦、大米等主要粮食的进 口实行关税配额制(每一种粮

10、食进口 数量配额逐年增加,且征收象征性低 关税,而超过配额部分征高额关税);过渡期结束后:原则上要开放国内市场。,2023/5/28,26,第四节 粮食市场与运销组织形式,一、粮食市场结构与功能1、产地市场主要功能:收购和集中粮食,然后运往批发(消费)市场;或兼营当地零售和批发。农民出售粮食和粮食初次集中起运的场所。通常在本乡镇的范围内,规模较小农民可自运至产地市场,或出售给上门收购者,2023/5/28,27,2、批发市场批发市场是粮食的集散地,形成的批发价格既影响 收购价格和零售价格规模大小不一,功能有所区别,形成一定的网络层 次。可能不经过或经过一个或数个批发市场,最终到达 消费市场。,

11、2023/5/28,28,3、消费市场粮食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地点,通常是市镇所在地 和农村集市所在地(和产地市场重叠)大城市或规模较大的消费市场往往也是最后一级批 发市场。普通城镇居民和缺粮的农民通常在专门经营粮食零 售业务的商店、农贸市场或超市购买口粮。以粮食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和餐饮业通常从批发市场 购买粮食。,2023/5/28,29,二、粮食流通组织形式的演变(一)粮食运销组织1、开放前:仅有政府粮食部门(单轨制)2、开放后:(+双轨制)私营和集体粮食运销组织3、目 前:原国有粮食部门及其下属运销机构转变 为商业性的市场经营主体(转向单轨制),20世纪90年代:粮食的零售和批发完 成了市场

12、化转变;21世纪以后粮食收购市场化加速:,背景,2023/5/28,30,(二)粮食储备组织储备粮的收储、投放和推陈储新也构成粮食流通的一部分,它可以由专门的储备机构经营,也可以委托一般的粮食流通机构经营。90年代以后国家成立专储局,作为储备粮的专职经营管理机构,同时也委托国有粮食流通组织代管部分储备粮。连年丰收以后农民手中的余粮不断增加,超出年度正常消费以外的剩余不断积累,成为农户掌握的储备粮。,2023/5/28,31,(三)粮食贸易组织20世纪80年代前:由政府高层决策,然后由中国粮食 品进出口总公司及其在各地的分支 机构负责执行。80年代以后:各省市自治区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成 为独立

13、经营者。加入世贸后:过渡期内主要粮食的进口实行关税配额制,允许私营和中外合营的粮食运销组织从事 粮食贸易并可获得一定比例的进口配额,国营贸易部门获得但未使用的配额应当 通过一定程序转归私营或合营粮食贸易机 构使用。,2023/5/28,32,第5节 粮食运销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一、粮食流通政策的目标进一步市场化改革二、粮食市场结构和运销组织形式加强竞争,鼓励和促进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粮食运销组织健康发展,鼓励和促进国有粮食部门及其转制而成的粮食运销组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发展粮食批发市场,积极组织期货市场,通过完善价格形成和传递机制来促进粮食供求的稳定平衡,2023/5/28,33,三、粮食运销的基础设施建设硬件建设:交通运输、储藏加工等设施的建设软件建设:加快通讯和信息技术、金融保险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在粮食流通领域 的运用,进一步提高粮食运销的效率。,2023/5/28,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