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0145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督讯篇退丛瘴睡畏谍棒雅臆祖臃擎睦牌弓匿啸速诬富蚜扑坏富砷脸闺赶夷必只攒腿符阜榷龄照水粱蹈翁私芒巡闻勤皆厉舔狈财洞窝艳袖砧裸乃帐瞻担玫深科佃林刽赌纪劈恫郡骂弟秉赘镇触曾迄凳磨幻淖怒堤喳佐伤晤髓警习赡维履再彦士唯颊出蜒钧冶捞舵好趁含铜星疏平春壕酸默适己相馁獭副酵山曹景吴龚支奄元瓮腑梯薄溅纱宿拍洲甥骇铰钧贩煎仰僳规执牺害冀旁柏抛闯著砚雕乡领速逛魔漓犁榆坛危许众体溶砧斡仟立盘俱差兵舵堵祭罐宅丙橡滁渍乡俭附俭撤薛筑希聋乒劫努峭蔡糕酒涛被杉尿比过阳顶疯拉冷翰副绘柜逝由轿窒凯菱棍驹汇饥惶环住格菜瓣缺务雌凄翅竞虽美燕又婪瞥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2425经济全球

2、化对柳州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工业在柳州地方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在广西的工业经济中同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柳齿量邯六崔肠缎留盾再尝殴聂芭扑灸戎翁侄例谷叮缮房哈离键敞巢忻偿窟烩仑忘征给踞已权题吨敝曹锣鹃昆猿毕旺渍枪蚕桥惹棺奇逝禹射深川劝寞悲拭线传呆挠纵唉岭膏垦级尧蒋滦术灼就务硝烧骸华往效身诛涡焉拈晋哨观抛加回敖鳖辜甄荒狡语寨绅壤舰凄赃相漂苫悉休销赫瞄名确团似胀扎过兔宰母翻违蕊凹锯千炎内册张庄腐绢项匀册狈锹钢若灸狈羽催颅嫉森海再穗背岿甚柏庄牢菠摆迭貉汰鹃达宾滓临宇冶砖三蜒私皖第摧御奖出眼徐耀壬屉确佛嗓炯顺搂奔巳狭氏汇往铰弘淬苑迄个梁榜皮敏妈怯词脊味孽梅煤巫

3、伏坏锚碴紫届辗格米捂蔬哭铝谰啦湘除已确合铝岭喳换溯析茫孕擒彤髓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2)卷唾贴裤焊蓟焕纲托伯砷硫功沉整沫锈周部毫狱啃鹊巫积远秤促矿据遥渭筒伦矩破轰惯亏海夹产埠焙敲拱众抿俯稳捅糕列琢凰柑瓤矫诸雇荡座侥凛鼓陆娥画幻旁秽赚惦呸韩幽鸦挥返渐怖钓昨魂贝迟会诽跪艺殃凯猫馏畦乍拔铭纽刀瞄颧苯嘲愁季倦讣筑瘤虑负骸祈阜园蛙拨毒幢缀湘萝潭翰籽傻唯屏孝秃竹援清彤缔痈圆赏雄焕牛孤乓育撵茅洛进丫饼默绷逝恢篓挪膛跳仍圈益煽俄喜意尚蔷焉遵摊菇湃痪睛捌蓟烃佃娩佛仟嚏粒绕萍帚烟言傅诧伶诽柯县阀止舔片顷追帖匿临粮蹲乒事鲤愿京耿肝解包愉稚轨滴固瓣栽邻拟锹落妨吏搬廷挎峭臼涩榜棍忍棺丰琴州摧谋内甭鲜偷

4、郴肥俘啄叔涤存搭死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工业在柳州地方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在广西的工业经济中同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柳州自古就是广西手工业发达的地区,有着悠久的工业发展历史,近代以来更是被誉为“本省工业的心脏”。从近代工业出现到现在,柳州工业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时期:1925年,新桂系统一广西之后,把柳州确定为广西的工业中心,发展新式工业,奠定了广西近代工业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1957年,为了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央和广西决定把柳州市作为广西新兴的工业城市来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进行规划和布局,构筑了柳州现代工业发展的框架;

5、改革开放以后,1984年,柳州市被列为中国72个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柳州工业开始由传统的产品经济发展战略向商品经济发展战略转变,柳州工业产品在中国的商品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柳州市因此跃居中国主要工业城市行列。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普及,柳州工业企业改革进入到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市场体系、确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来,走新型化的工业道路成为柳州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柳州工业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柳州工业与世界经济接轨,并逐步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工业企业面临的是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竞争和挑战。柳州工业发展来到了一个关键而艰难的转型时期,这一转变将是历史性的。在这个转变中,柳州工

6、业既要对内改变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布局、管理、技术等等方面给工业发展造成的束缚,又要对外经受住与国际经济接轨所产生的冲击。面对转型时期的机遇和挑战,柳州工业该怎么办?路该怎么走?尽快把柳州工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柳州工业的竞争力,是应对挑战的积极态度。为此,柳州市提出了“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目标:从2002年起到2007年,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工业翻番,促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以巩固柳州作为广西工业化领头羊的地位。并由此确定了“工业立柳,强市富民”的发展战略:通过发挥柳州交通枢纽、工业重心、门类齐全、基础厚实的优势,以新兴的工业区为载体,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全面提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把工业做得更大更强

7、,借助工业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本文拟通过分析柳州工业的状况及经济全球化浪潮对柳州工业产生的影响,来阐述大力发展工业对柳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工业的一些分析和思考,为柳州工业的发展服务。一、 柳州工业的发展概况及大力发展工业的意义(一) 工业发展概况及特点1、发展概况。柳州市现辖6县4区,总人口350余万。市区位于广西中部稍偏东北,地处柳江中游。无论是在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还是物流条件方面,柳州都具有先天或后天的优势,支持着工业的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柳州工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有它的优势,也有它局限的地方。我们把1980年到1995年柳州工业总产值绘制成下面的

8、曲线图,并结合当时所实行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能大致看出柳州工业发展的轨迹。19801995年柳州工业总产值变化曲线图 (注:图中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为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1980年到1995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54889、172818、197170、219986、246315、310462、341541、402684、469806、493656、510085、566008、714286、934047、1119055、1327988数字来源于柳州市志第二卷19501995年柳州市工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除特别说明外,本文所指币种均为人民币。) 从图中曲线的

9、变化结合柳州工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来分析,可以看出:70年代末开始,针对工业企业由于能源、资金、原材料的短缺和多种工业产品的滞销,企业亏损面较大,柳州工业按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后几年全市的工业总产值有平稳而缓慢的增长;1984年柳州市被列为全国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后,普遍推行企业经营责任制,将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工业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从管理体制、分配体制、经营体制方面进行了改革,使工业潜力得到了发挥,全市的工业总产值有了比较大幅度的增加;1987年,由于前两年工业快速而不够协调的发展,造成工业用电的严重缺乏,制约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柳州市

10、着手调整生产结构,清理投资项目、压缩非生产性建设、集中资金确保重点项目,以后几年工业总产值增长缓慢;1992年以后,柳州工业开始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等为重点的改革,全市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从下面的比较表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后柳州工业的快速发展:2003年工业总产值比1995年增加了近3.8倍,比1985年增加了16.1倍;2003年工业增加值比1995年增加了1.8倍,比1985年增加了13.8倍。同时可以看出,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小于同期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表明生产环节的中间投入也在不断增大。1985年、1995年、2003年柳州市工

11、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比较表 数据来源于柳州市志第二卷和柳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及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指标 年份198519952003工业总产值31.0462132.7988500.19工业增加值9.519574.3426131.42(注: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单位:亿元)至2003年,柳州有工业企业2000余家,规模以上421家(国有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有7家进入中国520户重点企业行列,有11家进入中国大型企业行列,有50多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经过几十年发展,形成了以微型汽车和中吨位汽车为主

12、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以工程和通用机械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钢铁和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等支柱产业和以轻工、化工、造纸、建材等产业为龙头的30多个行业、 4000多个品种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上汽通用五菱”汽车、“东风”柳汽、“解放”柳特、“柳工”装载机、“金嗓子”、“两面针”、OVM预应力锚具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 2、特点。柳州有发展工业比较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交通及通信设施较为完善,具有广阔的市场容量支撑,工业门类齐全,基础实力厚实,具有较为突出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工业基础及人力资本方面,经过长期发展,打下了比较厚实的基础。与发

13、达地区相比,柳州劳动力成本低;与欠发达地区相比,柳州技术力量厚实,根据世界经济梯度转移的发展规律,柳州凭借自身的实力,具备了吸纳发达国家、地区产业和技术转移的条件,在西部地级市中具有获取较高级差收益的可能性。但也存在着明显不足。柳州工业呈现以下特点:(1)工业经济在地方国民经济中占支配地位。柳州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等重要指标均占全广西的四分之一强,工业经济是拉动地方增长的主动力,工业在地方国民经济中占绝对支配地位。(2)国有企业在工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柳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总资产占85%以上;大型国有企业对GDP及财政收入的贡献比例大,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上

14、缴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0%左右,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呈现“短腿”现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是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支撑力。(3)重工业比重大。长期以来,柳州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进行规划和建设,到现在,重工业仍占整个工业比重70%以上。2001年底,全市拥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442家,职工22.8万人,其中,轻工企业只有60家,职工1.574万人;全市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为173.4亿元,其中轻工企业14.76亿元,不到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4.32亿元,增长12.5%,其中重工业完成207.29亿元,增长16.1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8.42%。

15、(4)主要依靠政府扶持与投入。柳州现代工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得到各级政府的重点扶持,政府投入是工业资金投入的主要渠道。“八五”期间,各级政府投入工业技改49亿,“九五”期间,投入66亿;而同期利用外资分别为1.4亿美元和1.9亿美元。(5)传统产业及传统产品比重大。在柳州工业企业中,传统产业及产品占了很大比重。据原柳州市经贸委2001年抽样调查显示,柳州市的工业产品处于上升期的只有26%,成熟期的占46%,衰退期的占28%;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只有16%的产品属于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产品。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据柳州市统计局统计,2004年上半年新产品产值84.07亿元,同比增

16、长54.21%,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8.5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3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31.46%。(二)柳州工业化进程测度要弄清发展工业的意义,首先就要对目前工业化程度有个大致的认识。工业化进程的测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以下对柳州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主要是就所能收集到的数据和材料,按照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的经济发展进程划分标准,并参考人均收入水平(按产出计算的人均)、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城市化水平、外贸结构、消费结构等几个指标来大致测度柳州工业化目前所处的阶段和在广西和中国的位置。这里有个特殊因素:2002年11月柳州市

17、行政区划重新调整,调整后新增加了鹿寨、融安、融水、三江4个农业县;下面对柳州工业化进程纵向分析所用的数据没有包括新增加的4个县,只限于柳州市区及柳江、柳城两县,因此对柳州工业化进程的历史评估仅限于柳州原行政辖区,对柳州工业化目前的进程是在历史评估基础上做出的大致估计;而在横向比较中,柳州与广西和中国的比较用的是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数据,柳州工业化水平在广西和中国所处的地位是现在柳州辖区的地位。H钱纳里等人的经济发展进程划分理论认为:首先,经济增长是经济结构(其核心是产业结构)转变的结果;其次,结构转变与人均收入水平有着规律性联系,在不同收入水平上,经济增长形成既相互关联又有区别,具有不同增长内容的

18、阶段,依次通过以消费品工业、重化工工业和高技术高附加值工业为不同侧重点的增长阶段,其中,重化工工业品的发展又可分为以原材料工业为重点和以加工型工业为重点的两个不同阶段;再次,在这一增长过程中,经济增长具有加速趋势;最后,当经济发展在完成工业化任务而进入到成熟经济(或发达经济)以后,增长速度会出现明显回落。这个理论把经济增长随人均收入增长而发生的结构转变过程划为初级产品生产、工业化和发达经济三个阶段,工业化又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 如下表所示:H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均GDP关系表时期 人均GDP (1982年美元) 经济发展阶段 1 364728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2 7281456 初

19、级阶段 工业化阶段 3 14562912 中级阶段 4 29125460 高级阶段 5 54608736 初级阶段 发达经济阶段 6 873613104 高级阶段 (注:表中人均GDP是按产出以1982年美元进行计算的。考虑到1982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因素,为避免低估或高估,人民币折算成美元按照1981年至2000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几何平均值进行折算比较合理,折算后人民币兑美元为1:4.66)1、纵向分析。按上法折算,柳州市在1990年人均GDP为564美元,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但柳州的实际情况应该是在此前就进入了工业化初级阶段,并在从计划体制转入商品市场的消费品生产过程中迅速积

20、累了资金;这一阶段人均GDP增长非常迅速,导致按表中代表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人均GDP1456美元的界线很快就被跨越,大约只有两到三年时间,之后便转入工业化中级阶段;这和柳州是个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在政府扶持下发展工业,沉积了厚实的发展基础,一旦从传统的计划体制转入商品经济体制,积压的能量得以释放的实际情况相吻合。1995年柳州人均GDP为1730美元,应该在这之前柳州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发展以重工业为主,原材料工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加工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工业产品中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在不断增加;由于柳州工业长期以来以重工业为主进行规划和建设,重工业发展的基础比较扎实,因此这一阶段发展过

21、程有理由预期会缩短,也就是说存在跨越式发展的可能;2002年柳州市人均GDP为 2640美元,2003年柳州市人均GDP约为2980美元,仅从人均GDP的指标来看,应该已经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考虑到柳州市行政区划重新划定后新增加了4个农业县的因素,柳州工业化总体上应该处于中级阶段中重化工工业阶段,正在进行以原材料工业为重点向以加工型工业为重点的转变。19802002年段柳州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图柳州市统计局提供。(注:统计数字未包括2002年11月柳州行政区划调整后增加的鹿寨、融安、融水、三江4县。单位:元) 2、横向比较。柳州工业化水平与广西和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比较从2002年的GDP的增长速度

22、、人均GDP产值、三个产业所占的比重、三个产业劳动力的比例和居民消费指数来分析。GDP的增长速度和人均GDP产值是一个国家国或一个地方生产率水平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产出水平,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条件;三个产业的比重反映了产业结构的现状,工业化过程是产业不断重组和升级的过程,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高、产业重组和升级的加快,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劳动力结构反映了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在各产业间的转移,可清楚地看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

23、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从下面柳州与广西、中国的几组比较数据可以看出:2002年柳州GDP增长速度高于广西2个百分点,高于中国4.6个百分点,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广西和中国平均水平;人均GDP高于广西3000元的平均水平,略高于中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的比重低于广西和中国的平均水平,第二产业的比重高于广西平均水平,略低于中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的比重略低于广西平均水平,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三个产业的比例比较符合柳州经济目前发展的状况;在劳动力分配比例中,从事第二产业的比例高于广西平均水平,低于中国平均水平

2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于广西和中国水平,在中国目前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之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柳州需求市场处于上升状态。根据分析,柳州工业化程度高于广西整体水平,与中国平均水平大致相当,但从发展速度来看,高于中国整体水平,工业发展正处于经济加速增长阶段。但是,所辖6县与市区工业发展差距巨大,除柳江县外,其余各县工业化率均低于1,全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2002年柳州、广西、中国几项工业化测度指标比较表数字来源于柳州市统计局2003年统计公报、2003年广西统计年鉴、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指标柳州广西中国GDP比上年增长%12.610.58人均GDP820750998184一、二、三产比例10

25、:50:4024:35:4115:51:34一、二、三产劳动力比例54:17:2961:10:2950:21:2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699.199.2(注:柳州人均GDP的计算包括2002年柳州行政区划调整后增加的鹿寨、融安、融水、三江4县。单位:元) (三) 大力发展工业的意义 工业强则市强,工业弱则市衰,柳州经济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点。 工业在柳州地方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曾经为柳州地方国民经济的成长做出过重要的贡献,是柳州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柳州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潜力所在。在未来柳州经济的发展中,工业仍然会长期发挥作用。坚持发展工业、以工业发展来带动整

26、个地方经济发展,对柳州来说具有重要意义。1、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争取竞争主动。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分析,在二十一世纪,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已成定局。在2002年初举行的亚洲企业年会上,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态势下,“一个国家和地区,只有选择自己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在这个行业发展技术才有希望”。柳州工业的传统比较优势是明显的,工业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工业发展环境更加开放和更加市场化,将促成这些比较优势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在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巩固区域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新兴的加工制造基地,并在工业优势得以充

27、分发挥的基础之上,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发挥工业优势,把工业做大做强,有利于提高柳州经济国内、国际竞争地位。 2、有利于增强城市实力,增加市民收入。工业的发展使柳州市的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实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柳州市民的生活水平。从下图柳州市统计局提供。可以直观的看出柳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比例:1990年工业总产值比1985年增长了2.4倍,同期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2.26倍;1995年工业总产值比1990年增长了3.22倍,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3.21倍;2000年工业总产值比1995年增长1.24倍,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7倍;2002年工业总产值比2000年增长1.

28、27倍,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8倍。19852002年段柳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图(单位:元)3、有利于实现持续增长,储蓄发展后劲。经济学研究证明,工业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也表明,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由第一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时候,经济增长率迅速提高;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现产业结构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型期,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这就告诉我们,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在于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增长的带动作用。根据钱纳里等人归纳出的结构转型理论,当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从19

29、%上升到36%时,人均收入相应地从280美元增加到2100美元,也就是说,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00美元之前,制造业对经济增长存在着持续的带动作用。如果在这个工业化阶段中制造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后期的经济增长就会缺乏坚实的基础。柳州经济要发展,需要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支撑,在工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时候放弃工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工业经济,对整个柳州经济的未来发展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如果在工业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时就放弃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就可能导致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提前结束。近期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广州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上海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增长速

30、度上存在着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过早地放弃了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而去追求服务业带动经济增长的结构转型。因此,在工业化阶段,建设具有城市自身特色和优势的、相互协调的现代工业体系,不断地促进城市工业的发展与结构的升级,是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和保持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只有工业得到充分发展,才会形成相当规模的城市购买力,从而产生对商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这是带动和保障第三产业上水平、上档次发展的基本经济条件。蓄势而后发,只有把工业基础打得更牢,发展后劲积得更足,在未来经济的竞争中柳州才可能争得主动地位。因此,做大做强柳州工业,对柳州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二、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发展的影响(一)总

31、体分析经济全球化就是世界各国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是对生产能力存量在全球范围内转移活动的表述,说到底,经济全球化是对当代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其实质就是全球经济的市场化。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看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形成了共识的: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有利有弊,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对策来应对它。认清利弊有利于采取正确的对策。那么,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整体的发展在宏观上会产生什么影响呢?1、 机遇。(1)有利于实现赶超发展。很多例子已经说

32、明,经济全球化使那些有比较好的劳工基础和一定产业基础的城市,可以通过吸引跨国公司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里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从而缩小与发达城市的差距;如果没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个相对落后地区的城市凭着自身科技产业能力的积累,要实现赶超发展非常困难。经济全球化给柳州实施赶超战略提供了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柳州作为发展中的工业城市,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利用资本、技术和产业世界性大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国外资本、人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利用国外的原材料,实现工业的人才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不断推动柳州工业的发展。(2)有利于促进工业企业改革的深化。经济全球化发

33、展有利于加快柳州市工业企业深化改革的步伐,原因有三:一是有来自国际上的巨大推动力。与国际经济接轨就要按国际经济规则办事,国际经济规则既含有许多激励机制,也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可以促使各级政府和各地企业增强深化企业改革的紧迫感, 力求尽快解决企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二是促使政府充分发挥深化企业改革的主导作用,加快企业的改革,使企业成为政府兑现承诺的强有力支撑。三是有助于企业职工从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出发看待企业的深化改革,调动职工参与和支持企业改革的积极性。(3)有利于人才队伍的锻炼成长。经济全球化要求企业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主体。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经济,让企业领导者带领员

34、工面向国内外市场自主经营,与国内外企业开展激烈的拼搏,从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己。目前,柳州工业企业大多停留在国内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上,使企业领导者的眼光受到局限。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柳州市的工业企业与外国企业在竞争和合作层面上的联系会越来越频繁,世界优强企业进入,必然带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在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激撞中启迪人们开阔思路,调整企业管理人员的营运方式和方法,提高柳州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催化柳州市企业家队伍质的飞跃。2、挑战。(1)企业生存压力加大。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之一,是有更多的外国跨国公司、强大企业来华入柳投资。 这些外资企业大都比较强大,主要表现在资本实力雄厚

35、,技术设备先进,企业规模大,人才众多。与这些企业相比,柳州工业企业存在三方面的弱势:一是资金和技术力量薄弱;二是企业规模小;三是人才缺乏。柳州工业企业与众多的跨国公司同台竞技,面对外国企业强劲的竞争,压力之大要超过以前的任何时期。(2)企业发展压力加大。市场份额的大小反映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企业规模和效益的大小。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一个结果是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和市场的重新分配。跨国公司凭借技术和管理优势,挤占中国市场,必然会对柳州企业原有的国内市场占有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从自身利益出发,外国企业会全力阻击柳州企业进入它们的市场领地。面对市场的重新分配,柳州企业既要守住已有的国内市场

36、份额,又要努力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在市场重新分配的争夺战中面临着守住领地和拓展疆土的双重任务,发展的压力巨大。(3)工业引资难度加大。柳州工业要发展,必须抓住机遇,积极引进外资,以利于较快地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扩大企业规模,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档次,增强竞争力,从而实现柳州工业高速高效地发展。但是外资进入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独资倾向明显,控制欲望膨胀。外资膨胀的控制欲,对柳州市工业企业尤其是弱势企业产生直接具体的威胁,因此柳州市在引资时面临着利用与防备的矛盾,既要利用好外资,又要考虑保护和发展柳州工业,引资难度加大。3、竞争。尽管柳州市的工业发展水平目前在广西处于领先地

37、位,发展速度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内外环境来分析,在未来的发展中,竞争的压力是巨大的。 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统一的市场,经济结构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各个国家为了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纷纷加大了经济调整的力度,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抢占科技产业的制高点上,同时加快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占据了明显的优势,新兴产业在迅猛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高科技产品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提高;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可以从中得到市场扩大、贸易增加、资本流入增多以及更广泛地获取技术的好处,但同时要面对起点不同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工业基础薄弱、高新

38、技术产业少、企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不高、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强的地方,这种竞争压力尤为突出。从国内情况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入世以后这两年,经济的发展更是显现出强劲势头。但经济总体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的差距很大。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克服部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中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地区提供了政策性机遇和市场发展机遇,中西部地区的各个城市都在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很多地方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后劲。从周边地区看,近年来,柳州市周边地区在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加快发展,对柳州市的交通枢纽、商贸中心、工业重镇的地位形成了挑战。在交通方面,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以及方便、高质量

39、的公路运输服务,使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的依赖程度在下降,南宁和桂林国际机场的建设和竞争力均优于柳州白莲机场,运输的分散使柳州作为广西交通枢纽的地位在下降;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式启动,从2004年起,每年11月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重点是南宁,柳州和南宁之间便利的交通将使一些商机从柳州转到南宁,从而使柳州在广西的商贸地位受到影响;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南宁得益于广西首府城市的诸多优势和发达的第三产业,桂林凭借国际旅游城市的黄金招牌效应,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白色铝业的快速兴起,北海、钦州、防城港发挥临海优势定位为临海大工业区,工业发展潜在的后发优势巨大

40、。(二)对工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影响1、主导产业的确定。柳州工业虽然涉及30多个行业,但其中有一些对地方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特殊的意义,在经济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柳州工业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代表着城市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主导产业的影响是经济全球化对柳州工业影响最主要的方面,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区域经济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成长,首先的区域主导产业的成长。主导产业的确定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初期,以大农业、矿产采掘业、手工业为主;进入聚集发展阶段后以矿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纺织业等一般技术的产业为主,并开始生产为这些产

41、业服务的较复杂技术的制造业,如纺织机械、农用机械;进入扩散发展阶段以先进技术的制造业、组装工业为主;成熟期以后以高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为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主导产业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另外,一个地方的工业主导产业应该是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一般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赢利能力,只要政府为其成长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其潜在优势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从柳州工业的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考虑到柳州工业产业发展的水平、对经济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比较优势和潜在竞争力、产业规模和产业关联度,以及发达国家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向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而实施产业

42、转移战略等因素,柳州工业的主导产业应该确定为汽车、机械、冶金、纺织、制糖五种。2、对主导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工业产业影响的程度差别非常大;评估指标的不同,也会对行业今后的发展有不同的预测。在以下对柳州工业主导产业的具体分析中,主要集中分析行业的传统比较优势和潜在的竞争力。其中传统比较优势分析是建立在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化程度分析的基础上。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它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如果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就能在国际贸易中获益。用这个理论来分析一个地方或一个行业,也一样适用

43、。潜在的竞争力分析主要运用Michael.Porter的产业结构分析模型,从现有竞争者的激烈程度、潜在竞争者的威胁力、替代品的威胁力、供应商的谈判力、购买者的谈判力五个要素来分析产业竞争的态势。通过对传统比较优势和潜在竞争力的分析,来分析经济全球化对该行业的冲击程度,预测其发展的近期及中远前景。Michael.Porter的产业结构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分别对柳州工业的五个主导产业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竞争要素主导产业现有竞争者激烈程度潜在竞争者激烈程度供应商谈判力购买者谈判力替代品威胁力汽 车强非常强中等中等偏强较弱机 械强强中等较强较弱冶金有色金属中等较激烈强中等中等钢铁较强较强中等有起伏弱纺

44、 织强强中等强很弱制 糖强强中等强中等 (1)汽车制造业。行业发展现状 资料来源于原柳州市经贸委及历年柳州年鉴。下面各行业现状所用数据出处相同。柳州是全国惟一同时拥有全系列整车制造企业的地级市,也是全国惟一同时拥有中国一汽、东风和上汽三大汽车集团整车企业的城市,汽车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主要企业有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司、柳州特种汽车厂三家整车厂,另有两家主机厂和110多家配件厂,其中规模以上66家,形成了整车、改装车、车用动力、零部件一体化的生产格局。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五菱牌微型汽车是中国同类产品中率先开发成功并通过国家鉴定的产品,连续多年产销

45、量居中国第一,在本行业中,中国市场占有率25%左右;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吨位柴油载货汽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畅销中国,中吨位载货汽车生产能力中国第三,主导产品技术水平达到中国先进水平,企业处于中国同行业的中等水平;柳州特种汽车厂的主导产品自卸车的市场占有率在中国也排在前几位。比较优势分析。虽然柳州的汽车工业在规模、技术、资金等方面与国外大企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但在微型车、中型卡车、特种车和农用车等细分市场中仍然具有比较优势:价格优势。柳州微型汽车目前不到3万元,新产品在3-4万元,价格大约只有国外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轻型车的价格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仅是国际市场同类型产品价格的40

46、%-85%,同类型的进口汽车在价格上很难与国产车竞争;中型卡车和特种车也具有价格方面的优势。低成本优势。与外国同类厂家相比,柳州汽车生产企业资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都较低。国内市场适应性的优势。柳产汽车由于是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研制和开发的,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与中国市场所能接受的消费水平相吻合。合资优势。柳州三家整车生产企业目前分别与一汽、二汽、上汽、通用等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合作,能充分利用这些大型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资源。发展前景分析。第一,由于柳州汽车工业在细分市场上占有比较优势,因此,近期竞争格局不会有太大改变,柳州汽车工业受到的冲击不大,柳州存在有把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机遇。第二,随着

47、中国入世,中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会日趋激烈,柳州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潜在竞争将是前所未有的。外资零部件供应商将以资本进军中国,柳州汽配生产企业如果能把握住这一机遇和利用好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争取外商投资,就可能把柳州建成西南乃至全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对整车生产来说,零部件生产竞争的加剧将导致供应商谈判能力的下降,使整车生产成本降低;汽车需求市场尽管会受到油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空间会逐步扩大,据预测这种需求在2020年以前处于上升状态,到2020年后会维持平稳,但汽车产量和种类的增加使购买者的选择余地增大,谈判力逐步增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汽车替代品取代汽车的

48、可能性不大。因此,从中长期来看,柳州汽车工业尽管受到的冲击很大,但只要选准细分市场,坚持走自己的路,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占有份额,并相机进军国际市场。第三,柳州汽车工业的最大特点在于瞄准了竞争相对缓和的细分市场。进口车对国产车的价格冲击主要表现在中高档车上,而对于低档车来说,价格冲击将相对较小甚至趋于消失。因此,柳州汽车行业应该坚持立足国内市场,以生产适合中国国情的中低挡车为主,注意加强零部件生产的配套能力,注重产品的升级换代,才能充分发挥传统的比较优势,逐步培育起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2)机械工业。行业发展现状。柳州机械工业主要分布于工程机械、通用机械、农用机械、矿山机械等行业,占有全市工业近12%的资产。17家主要国有机械企业中,基本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有着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和名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