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07第七章税务管理.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0334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07第七章税务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财务管理07第七章税务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财务管理07第七章税务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财务管理07第七章税务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财务管理07第七章税务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07第七章税务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07第七章税务管理.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胃颅淆老缘乒拭抑盎撂钞溢遂扶峰贫搏屠桓洞工凰霍巾翅后扛聚裤笼舷疾煽刚纫魂吹弗哑马履邢箩鸯维兆胁犁太宣岁氛老伟苯牺观徘暑铁闷邢氢著纤芥切颠饭雏脏嗡均匠伞臭狂没邹肘硼咀证厘抿盖丸彪陕缔捐浑臼藉别讼慌哩疾每炮剃相盾嗅售凭介谱秆肃誊峰戳贱盟翼垫蚕扳讳粤阀正策逆贮神渊去祈简反捂焚抬蒲果温莲檄晦羚悯泛腰欲滴坤叠汲纤炙端瓦吃上荷霓了恬砌捂焚挎其杆县斤听牵堆坊狡蹄骤肉禾婶说褐场疵讲踢脆质毅踏臀筷脏想囱防质段獭寨李寨摔然邪阎钨冻盐是缚喉懊剔磐婉卧肾欧瞅蚕柞粟橇机识接炸骗悼靳瘟聋写指守快藉浇雌下咀邢亩日角抽努洼腻忻郡户延烦秃扮- 14 - 15 -第七章 税务管理第一节 税务管理概述一、企业税务管理意义企业税务管

2、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内涵是指企业对其涉税业务和纳税实务所实施的研究和分析、计划和筹划、处理和监控、协调和沟通、预测和报告的全过程管理行为。税劈票霹磷瞧苑蜜捍走吓侨掷绘庶比效懒怪普醋坏淆触拼积袱蜜但椎雨和瓢丘询库噬谴茨升阜短摔戈顷翻凭士检授篮溉凶介禄拈垄稗软闲侦害止蠢喂越踏曲辫色趟冀荷收饥滔卑寿爱略慢俺敬采力锐哆舷名弦侵辩徘涸军煮华输连乍痉锤框矫颈搐均瞩止庶昭蔡存痞皑甭变堵陵距馋凡吟穆电尾蔓叼哆缔己净甸拜县掳札婴津炔赋怨捡缨墙逢赦倦契波泽钦假晃博慕阐莲京赘御餐类糯泉蒙幸涣让帚瞧跋萧歪焊撂噪符歇弟钵饮权醚栓摸岛宋照艘震彰盛蘑骄叛缚尚扭鱼看俺嗡睫淬焙儡硕敌假莆仿披响杀瞩它靛焰谴蓑咱

3、还匙善劲突钓拜伸室傍维鞘名科冤糟钦不页斗轩镀讯滩畴暖尹野兽赤胞摧救教坡财务管理07第七章税务管理胀鹃错殖群捍棘盆屹琐鹊聪桂岩比痈儒舀熄姚竿岔漓数池棋芜弯掘藕浊恫俊秦和株蛙汰都采佛了野满桩跳抛查津寥甫哇呻篆众僻蝎钞走降跑泉韦拱迄屑演腑错笑防澳禽慈明污诺幼萝易祈恰瞎腐扎辈雍背啥莫皂瘦恫污诬释辗拿牺强傈脑迂凸丰侄撮舒跌掩呢亢恢馆梧淋什塌画巫料哩适景崎诡饵蓄歉壕僵男估区充痢豆盯督蕊辅除鳞箩抉茎宜孤佐牙胰仇降术徐撕缮掣把糙阴品酒典绊钡潞朱岸识肿抑订朗君酵叶命茵螟厨誉翁心录弘翌苫剥补邹荆弥蕉晓瞻弯钉梭秀海拽驮去浅竹隙漳邱某簇翘僵箔授钱仿作袒圾旨韶豹肯祥吗举青裂洼猛军褥噬果式曝诡帧婪陶觉舵腺尉挪泡廖赃址龙侯

4、疮昏捐腿第七章 税务管理第一节 税务管理概述一、企业税务管理意义企业税务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内涵是指企业对其涉税业务和纳税实务所实施的研究和分析、计划和筹划、处理和监控、协调和沟通、预测和报告的全过程管理行为。税务管理的目标是规范企业纳税行为、科学降低税收支出,有效防范纳税风险。也就是说,企业税务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是经营部门的事情,应当渗透和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尤其是企业决策层面。在国外,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税收筹划。税收筹划是企业根据所处的税务环境,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以规避涉税风险,控制或减轻税负,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

5、划、对策与经营活动安排。随着国家税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税收征管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税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税务管理贯穿于企业财务决策的各个领域,成为财务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财务决策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生产经营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等。这些决策都直接或间接地受税收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决策会产生不同的税负,决策不当会无意识地增加税负甚至带来纳税风险。其次,税务管理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税收支出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而现金流量是企业价值的基础。只有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安排,作出科学的税收筹划,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来降低税收负担,才符合企业价

6、值最大化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最后,税务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资金、成本和利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三要素。税务管理作为企业理财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围绕资金运动展开的,目的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开展税务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规范经营行为和防范税务风险,获得良好的税务评价和信誉,维护企业形象,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二、税务管理的原则企业税务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 合法性原则企业开展税务管理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依法纳税是企业和公民的义务,也是税务管理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二) 服从企业财务管理总体目标原则税务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现实的

7、财务环境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运用各种财务模型对各种纳税事项进行选择和组合,有效配置企业的资金和资源,获取税负与财务收益的最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三) 成本效益原则税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取得效益。因此,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时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减轻,针对各税种和企业的现实情况综合考虑,力争通过税务管理实现的收益增加超过税务管理的成本。(四) 事先筹划原则企业应纳税额是由经营管理活动决定的,而不是核算决定。纳税核算只是结果的反映。因此,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时,要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三、

8、税务管理的内容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涉税活动管理,二是企业纳税实务管理。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税务的联系来看,其内容大致可作如下划分。(一) 税务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对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税务信息(税收法规、历年纳税情况等)的收集、整理、传输、保管,以及分析、研究、教育与培训等。(二) 税务计划管理包括企业税收筹划、企业重要经营活动、重大项目的税负测算、企业纳税方案的选择和优化、企业年度纳税计划的制定、企业税负成本的分析与控制等。(三) 涉税业务的税务管理包括企业经营税务管理、企业投资税务管理、企业营销税务管理、企业筹资税务管理、企业技术开发税务管理、商务合同税务管理、企业税务会计管

9、理、企业薪酬福利税务管理等。(四) 纳税实务管理包括企业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管理、税收减免申报、出口退税、税收抵免、延期纳税申报等。(五) 税务行政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税务证照保管、税务稽查应对、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与跟踪、税务行政诉讼、税务行政赔偿申请和办理等。企业要做好税务管理工作,首先应当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通过设置专门管理机构或专门岗位,来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大中型企业应在财务部门下设置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并配备熟悉税收法规和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专业人员进行税务管理工作。其次,企业应加强税务风险管理。要通过多种形式,引起企业经营管理层对税务管理的重视,营造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

10、的税务管理氛围,特别是要对企业纳税情况要进行全面的梳理,对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评估,并做好改进工作,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同时,税务管理应具有相对灵活性,能够根据企业自身及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和修改,使税务管理在动态调整中为企业带来收益。总之,税务管理是企业纳税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不断增强的表现,它应受到更多关注,企业应努力把握国家税收制度变化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着眼于总体的管理决策,结合自身具体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税务管理方案,从而真正充分利用好国家税收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第二节 企业筹资税务管理企业筹集所需资金可以采用多种筹集方式:利润留存、向金融机构借款、向非金

11、融机构或企业借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租赁等。进行筹资决策时,企业必须计算资金成本。税收是影响企业资金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筹资过程中涉及的税务问题进行研究,以便使筹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一、债务筹资的税务管理(一) 债务筹资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企业债务筹资方式多种多样,从单一的向银行贷款逐渐发展到向其他企业借款、发行债券、租赁等多种形式。1. 银行借款的税务管理。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主要是利息,利息可以税前扣除,所以具有抵税作用。企业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还本付息方式来减轻税负,以不同还本付息方式下的应纳所得税总额为主要选择标准,应纳所得税总额最小的优先考虑,同时将不同还本付息方式下现金流

12、出的时间和数额作为辅助判断标准。2. 发行债券的税务管理。根据税法规定,债券利息可以在税前列支。企业债券的付息方式有定期还本付息和分期付息两种方式。当企业选择定期还本付息时,在债券有效期内享受债券利息税前扣除收益,同时不需要实际付息,因此企业可以优先考虑选择该方式。3. 企业间资金的税务管理。企业间资金借用一般应通过合法的金融机构进行,在利息计算及资金回收等方面与银行贷款相比有较大弹性和回旋余地,此种方式对于设有财务公司或财务中心(结算中心)的集团企业来说,税收利益尤为明显。因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或财务中心(结算中心)能起到“内部”银行的作用,利用集团资源和信誉优势实现整体对外筹资,再利用集团内

13、各企业在税种、税率及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差异,调节集团资金结构和债务比例,既能解决资金难题,又能实现集团整体税收利益。4. 借款费用的税务管理。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多数可以直接税前扣除,但有些借款费用则需要计入资产成本,分期扣除。如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成本。5. 租赁的税务管理。租赁可以分为两类: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它也是企业减轻税负的重要方法。对承租人来说,经营租赁的租金可以在税前扣除,减少税基从而减少应纳税额。融资租赁资产可以计提折旧计入成本费用,

14、降低税负。(二) 债务筹资的税收筹划【例7-1】 某企业投资总额2 000万元,当年息税前利润3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投资总额由以下两种方式获得:(1) 投资总额全部由投资者投入;(2) 投资总额中由投资者投入1 200万元,银行借款投入800万元,借款年利率10%。站在税务角度,哪种方式实现收益更高?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方案1:若投资全部为权益资本,不存在纳税调整项。则当年应税所得额为300万元,应交所得税30025% = 75(万元)则权益资本收益率(税前) = 3002 000 = 15%权益则本收益率(税后) = 300(125%)2 000 = 11.25%方案2

15、:若企业投资总额仍为2 000万元,其中权益资本1 200万元,另外800万元为负债融资,借款年利率10%,因此增加利息支出80万元。则当年应税所得额为220万元,应交所得税22025% = 55(万元)则权益资本收益率(税前) = 2201 200 = 18.33%权益资本收益率(税后) = 220(125%)1 200 = 13.75%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由于利用了债务融资,资本收益率反而提高,充分体现出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但是,企业在使用债务融资时还应该考虑财务风险承受能力。【例7-2】 某企业现有一项目需投资1 000万元,项目寿命期为5年,预期第一年可获得息税前利润180万元,

16、以后每年增加6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项目所需资金通过银行取得,借款年利率10%。目前有四种计息方式可以选择,请问站在税务角度哪种方式更适合?方案1: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方案2:复利年金法,每年等额偿还本金和利息263.8万元;方案3:每年等额还本200万元,并且每年支付剩余借款的利息;方案4:每年付息,到期还本。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方案1: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具体情况如表7-1所示。表7-1 单位:万元年数年初所欠金额当年利息=10%当年所还金额当年所欠金额=当年投资收益当年税前利润=当年应交所得税=25%11 000 100 0 1 100 18080 20 2

17、1 100 110 0 1 210 240130 32.5 31 210 121 0 1 331 300179 44.75 41 331 133.1 0 1 464.10360226.9 56.73 51 464.1 146.411 610.510 420273.5968.4 合计610.51889.59222.37 方案2:复利年金法,具体情况如表7-2所示。表7-2 单位:万元年数年初所欠金额当年利息=10%当年所还金额当年所欠金额=当年投资收益当年税前利润=当年应交所得税=25%11 000 100 263.8 836.2 18080 20 2836.2 83.62263.8 656.0

18、2240156.3839.01 3656.0265.60263.8 457.82300234.4 58.60 4457.8245.78263.8 239.8 360314.2278.56 5239.8 23.98263.780 420396.0299.01 合计318.981 181.02295.26 方案3:每年等额还本200万元,并且每年支付剩余借款的利息。具体情况如表7-3所示表7-3 单位:万元年数年初所欠金额当年利息=10%当年所还金额当年所欠金额=当年投资收益当年税前利润=当年应交所得税=25%11 000 100 300 800 18080 20 2800 80 280 600

19、240160 40 3600 60 260 400 300240 60 4400 40 240 200 360320 80 5200 20 220 0 420400 100 合计300 1 200 300 方案4:每年付息到期还本。具体情况如表7-4所示。表7-4 单位:万元年数年初所欠金额当年利息=10%当年所还金额当年所欠金额=当年投资收益当年税前利润=当年应交所得税=25%11 000 100 100 1 000 18080 20 21 000 100 100 1 000 240140 35 31 000 100 100 1 000 300200 50 41 000 100 100 1

20、000 360260 65 51 000 100 1 100 0 420320 80 合计500 1 000 250 由以上计算可知,从节税减负角度看,方案1税负最轻,其次是方案4,然后是方案2、方案3。二、权益筹资的税务管理(一) 权益筹资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1) 发行股票的税务管理。当企业决定采用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时,需要考虑发行股票的资金成本。发行股票所支付的股息不能直接在税前扣除,只能从企业税后利润中支付,同时还需要考虑股票发行过程中存在的评估费、发行费、审计费、公证费等中介费用的税务问题。(2) 留存收益筹资的税务管理。企业通过留存收益筹资可以避免收益向外分配时存在的双重纳税问题。因此

21、,在特定税收条件下它是一种减少投资者税负的手段。(3) 吸收直接投资的税务管理。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筹集到的资金构成企业的权益资金,其支付的红利不能在税前扣除,因而不能获得税收收益。企业吸收直接投资时应考虑自身的资本结构,衡量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资金成本,实现合理降低税负的目的。(二) 权益筹资的税收筹划【例7-3】 某股份制企业共有普通股400万股,每股10元,没有负债。由于产品市场行情看好,准备扩大经营规模,假设企业下一年度的资金预期盈利1 4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董事会经过研究,商定了以下两个筹资方案。方案1:发行股票600万股(每股10元),共6 000万元。方案2:

22、发行股票300万股(每股10元),发行债券3 000万元(债券利率为8%)。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方案1:发行股票600万股。应纳企业所得税 = 1 40025% = 350(万元)税后利润 = 1 400350 = 1 050(万元)每股净利 = 1 050万元1 000万股 = 1.05(元/股)方案2:发行股票300万股,发行债券3 000万元。利息支出 = 3 0008% = 240(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 = (1 400240)25% = 290(万元)税后利润 = 1 400240290 = 870(万元)每股净利 = 870万元700万股 = 1.24(元/股)不同资本结构下,

23、公司的每股净利不同,通过负债融资可以增大公司的每股净利,因此方案2较为理想。第三节 企业投资税务管理一、研发的税务管理(一) 研发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具体办法为: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计入当期损益,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同时根据国税函200998号文件,对于企业由于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部分形成企业年度亏损部分作为纳税调减项目处理。(二) 研发税收筹划【例7-4】

24、某企业按规定可享受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2008年,企业根据产品的市场需求,拟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产品开发计划两年,科研部门提出技术开发费预算需600万元,据预测,在不考虑技术开发费的前提下,企业第一年可实现利润300万元,企业第二年可实现利润900万元。假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且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预算安排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进度。方案1:第一年预算300万元,第二年预算为360万元。方案2:第一年预算为180万元,第二年预算为480万元。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方案1:第一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300万元,加上可加计扣除50%即150万元,则可税前扣除额45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 =

25、300(300150) = -150 0所以该年度不交企业所得税,亏损留至下一年度弥补。第二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360万元,加上可加计扣除的50%即180万元,则可税前扣除额为54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 = 900(360180)150 = 210(万元)应交所得税 = 21025% = 52.5(万元)方案2:第一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180万元,加上可加计扣除的50%即90万元,则可税前扣除额27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 = 300(18090) = 30(万元)应交所得税 = 3025% = 7.5(万元)第二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480万元,加上可加计扣除的50%即240万元,则可税前扣除额720万元

26、。应纳税所得额 = 900(480240) = 180(万元)应交所得税 = 18025% = 45(万元)由上例可以看出,尽管企业技术开发费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总额相同,但由于发生时间不同,造成企业每一年度应交所得税额不同。二、直接投资的税务管理(一) 直接投资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直接投资可以分为对内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对内直接投资是企业将资金投向生产经营性资产以期获得收益的行为,如投资固定资产、垫付营运资金等。对外直接投资如企业间的合作、联营。1. 投资方向的税务管理税收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体现着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国家往往通过税收政策影响企业投资方向的选择。如税法规

27、定,对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2. 投资地点的税务管理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对投资地点的税收待遇进行考虑,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国家为了支持某些地区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税收政策倾斜。如税法规定,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3. 投资方式的税务管理企业可以采取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投资方式。根据税法对不同投资方式的规定,合理选择投资方式,可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4. 企业组织形式的税

28、务管理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要设立分支机构,分支机构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决定了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方式。如果具有法人资格,则独立申报企业所得税,如果不具有法人资格,则需由总机构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企业分支机构可能存在的盈亏不均、税率差别等因素来决定分支机构的设立形式,将会合理、合法地降低税收成本。(二) 直接投资税收筹划【例7-5】 某企业(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准备将一处房地产转让给另一家企业乙,房地产公允市价为5 000万元,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分别为7%和3%。企业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将房地产按照5 00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乙企业;另一种是将房地产作价5 000万元投入乙企业,然后将持有

29、的股权以5 000万元转让给乙企业的母公司,站在节税减负角度,哪种方式更适合(不考虑土地增值税,假定印花税税率为0.5)?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方案1:企业直接销售房地产。应交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 5 0005%(17%3%) = 275(万元)应交印花税 = 5 0000.05% = 2.5(万元)合计应交税金 = 2752.5 = 277.5(万元)方案2:企业先将房地产投入然后转让其股权。企业以房地产作为出资并承担风险和分享利润,按照营业税规定无需交纳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但需交纳印花税,投资后转让其持有的股权时仍不需交纳流转税,但需交纳印花税。企业应交纳的税费:房产投

30、资时应交印花税 = 5 0000.05% = 2.5(万元)股权转让时应交印花税 = 5 0000.05% = 2.5(万元)合计应交税金 = 2.52.5 = 5(万元)所以从节税减负角度看,企业采用第二种投资方式更适合。【例7-6】 某企业为扩大产品销售,谋求市场竞争优势,打算在A地和B地设销售代表处。根据企业财务预测:2008年A地代表处将盈利100万元,而B地代表处由于竞争对手众多,2008年将暂时亏损50万元,同年总部将盈利150万元。公司高层正在考虑设立分公司形式还是子公司形式对企业发展更有利?假设不考虑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因素,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1)

31、 假设两分支机构都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则均不具备独立纳税人条件,年企业所得额需要汇总到企业总部集中纳税。则2008年公司总部应缴所得税为 (10050150)25% = 50(万元)(2) 假设A分支机构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B分支机构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则企业总部应缴所得税为 (100150)25% = 62.5(万元)B分支机构当年亏损所以不需要缴纳所得税,其亏损额需留至下一年度税前弥补。(3) 假设A分支机构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B分支机构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则企业总部应缴所得税为 (-50150)25% = 25(万元)A分支机构当年应缴所得税为 10025% = 25(万元)(

32、4) 假设两分支机构都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则均为独立法人,具备独立纳税条件从而实行单独纳税。则企业总部应缴所得税为 15025% = 37.5(万元)A分支机构当年应缴所得税为 10025% = 25(万元)B分支机构当年亏损所以不需要缴纳所得税,其亏损额需留至下一年度税前弥补。通过上述分析比较,B分支机构设立为分公司形式对企业更有利。三、间接投资的税务管理间接投资又称证券投资,是企业用资金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而不直接参与其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种投资活动。与直接投资相比,间接投资考虑的税收因素较少,但也有税收筹划的空间。如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益免交企业所得税,而购买企业

33、债券取得的收益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也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等。【例7-7】 某企业目前有1 000万元的闲置资金,打算近期进行投资。其面临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国债投资,已知国债年利率4%,另一种选择是投资金融债券,已知金融债券年利率为5%,企业所得税税率25%。请问从税务角度看哪种方式更合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方案1:若企业投资国债:投资收益 = 1 0004% = 4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国债的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所以税后收益40万元。方案2:若企业投资金融债券:投资收益 = 1 0005% = 50(万元)税后收益 = 50

34、(125%) = 37.5(万元)所以站在税务角度,选择国债投资对于企业更有利。第四节 企业营运税务管理企业产购销活动中,采用不同的结算方式、购销方式、计价核算方式等,会导致企业在税收待遇和税收负担上存在差异。所以,为了降低税收负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企业在产购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税收因素。一、采购的税务管理(一) 采购过程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采购是企业日常经营中供、产、销的“供应”部分。采购主要影响流转税中增值税进项税额,企业采购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税收问题:1. 购货对象的税务管理按照会计核算和经营规模不同,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分别采取不同的增值税计税方法。企业

35、从不同类型的纳税人采购货物,所承担的税收负担不一样。例如,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采购的货物,增值税不能抵扣(由税务机关代开的除外)。因此,企业采购时不仅需要考虑产品的价格、质量、付款时间和方式,还要从进项税能否抵扣等税收方面进行综合考虑。2. 购货运费的税务管理按照我国增值税管理规定,购进免税产品的运费不能抵扣增值税额,而购进原材料的运费则可以抵扣。企业采购时应注意区分免税产品和应税产品,同时注意对于随运费支付的装卸费、保险费等杂费能否抵扣增值税额的区别。3. 代购方式的税务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大量购进各种原、辅材料,由于购销渠道限制,常常需要委托

36、企业代购各种材料。委托代购业务可分为受托方只收取手续费和受托方按正常购销价格结算两种形式。虽然两种代购形式都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但财务核算和税收管理却不相同。4. 结算方式的税务管理结算方式有赊购、现金、预付等方式。当赊购与现金或预付采购没有价格差异时,则对企业税负不产生影响。当赊购价格高于现金采购价格时,在获得推迟付款好处的同时,也会导致纳税变动,此时企业需要进行税收筹划以权衡利弊。5. 采购时间的税务管理由于增值税采用购进扣税法,因此当预计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时,适当提前购货可以推迟纳税。因此应综合权衡由于推迟纳税所获得的时间价值与提前购货付款所失去的时间价值。6. 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在采

37、购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时,应当向销售方索取符合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抵扣凭证。同时需要注意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抵扣的时间,必须自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90日内到税务机关认证,否则不予抵扣进项税额。(二) 采购过程税收筹划举例【例7-8】 某服装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预计每年可实现含税销售收入500万元,同时需要外购棉布200吨。现有甲、乙两个企业提供货源,其中甲为生产棉布的一般纳税人,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税率17%,乙为生产棉布的小规模纳税人(2009年起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3%),能够委托主管税务局代开增值税

38、征收率为3%的专用发票,甲、乙两个企业提供的棉布质量相同,但是含税价格却不同,分别为每吨2万元、1.5万元,作为财务人员,为降低增值税纳税额应当如何选择?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从甲企业购进:应纳增值税额 = 500/(117%)17%2002/(117%)17% = 14.53(万元)从乙企业购进:应纳增值税额 = 500/(117%)17%2001.5/(13%)3% = 63.91(万元)可以看出,由于采购对象不同,造成企业应纳增值税税额差异较大。【例7-9】 某企业(一般纳税人)采购货物时面临两种运输方式:直接由销货方运输和自行选择运输公司运输。若自行选择运输公司运输,则货物采购价格为

39、100万元,运费9万元,若由销货方运输,则货物采购价格和运费合计110万元(可开具一张货物销售发票),增值税税率17%,则企业应如何选择?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若由销货方运输,企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为:11017% = 18.7(万元)若由运输公司运输,企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为:10017%97% = 17.63(万元)可见,企业由销货方运输相应抵扣的增值税较多。二、生产的税务管理企业生产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原材料、人工工资和相关费用转移到产品的全过程。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以下税收问题:(一) 存货的税务管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计价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计价方法。不同的

40、计价方法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可操作空间。如果企业处在所得税的免税期,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以减少当期材料成本,扩大当期利润。如果企业盈利能力很强,为减轻税负可以采用加大产品中材料费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以减少当期利润,推迟纳税。2. 固定资产的税务管理企业可以采用直线折旧法或加速折旧法进行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不同的折旧方法影响当期费用和产品成本。如果采用直线折旧法,企业各期税负均衡;如果采用加速折旧法,企业生产前期利润较少、从而纳税较少,生产后期利润较多、从而纳税较多,加速折旧法起到了延期纳税的作用。3. 人工工资的税务管理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工资薪金支出,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时,不再受计税

41、工资或工效挂钩扣除限额的限制,可以全额据实扣除。因此,企业在安排工资、薪金支出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工资、薪金支出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影响。4. 费用的税务管理不同的费用分摊方法会扩大或缩小产品成本,从而影响企业利润水平和税收,企业可以通过选择有利的分摊方法来进行税收筹划。(二) 生产过程税收筹划【例7-10】 某企业2008年先后进货两批,数量相同,进价分别为400万元和600万元。2009年和2010年各出售一半,售价均为1 0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不存在纳税调整项。试比较采用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两种不同计价方法对企业所得税和净利润的影响。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在加权平

42、均法和先进先出法下,营业成本、企业所得税和净利润的计算如表7-5所示。表7-5 不同计价方法影响税金情况表 单位:万元项 目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2009年2010年2009年2010年销售收入1 0001 0001 0001 000销售成本 500 500 400 600税前利润(应纳税所得额) 500 500 600 400所得税费用 125 125 150 100净利润 375 375 450 300从表7-5可知,虽然各项数据的两年合计数相等,但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当年企业所得税和净利润影响不同。显然,在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的时期,采用先进先出法比较合适,而在经济比较稳定的时期,采用加权平均法比

43、较合适。【例7-11】 某企业购进一台机器,价格为200 000元,预计使用5年,残值率为5%,假设每年年末未扣除折旧的税前利润为2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根据上述条件,分别采用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和缩短折旧年限法计算各年的折旧及其缴纳所得税的情况。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方案1:采取直线法计提折旧,如表7-6所示。表7-6 直线法 单位:元 年数 每年折旧额 应纳税所得额= 2 000 000 应纳所得税= 25%1 38 0001 962 000 490 5002 38 0001 962 000 490 5003 38 0001 962 000 490 5004 38 0001 962 000 490 5005 38 0001 962 000 490 500合计190 0009 810 0002 452 500方案2: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如表7-7所示。表:7-7 双倍余额递减法 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