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的省位、褶裥变化.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0689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的省位、褶裥变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服装的省位、褶裥变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服装的省位、褶裥变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服装的省位、褶裥变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服装的省位、褶裥变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的省位、褶裥变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的省位、褶裥变化.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服装的省位、褶裥变化,重点:1、省的形成及名称,难点:1、省的转移操作技巧 2、剪省法 3、褶裥变化操作技巧,2、省位转移,3、褶裥变化的方法,第一节 省的形成及名称,一、省的形成 人的体型呈立体状,将布料围裹在人体模型上,在肩部、腰部会出现不合体的宽松现象,在宽松的部位采用收省的方法将多余的布料折叠起来以适合人体体型,折叠部分称为省。,二、省的位置及名称 省是依据它在衣片上的部位而命名的。如省位于肩部的称肩省,位于领围处的称领省,位于胸部的称胸省或袖窿省,位于腰部的称腰省,位于腋下处的称腋下省等。省的位置随服装款式的需要而定,只要是以胸高点为中心,可向任何方向确定省的位置。,第二节

2、省位转移,省的位置随服装款式的需要而定,省是依据它在衣片上的部位而命名的。如省位的变化是女装款式变化的主要手段之一,许多部位均可通过省的变化进行结构设计。省经过缝合使平面的布料呈现出凸起的立体效果。上衣的胸省和腰省缝合所形成的曲面,满足胸部的隆起;裤腰、裙腰前后的省缝合形成的曲面,满足了腰围与臀围的差别。省位的变化通过将省转移操作来完成的,即以凸点为旋转点,把省设计转移量移动到设计部位。省可根据服装款式的要求设在服装的不同部位,根据工艺的不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一是将省位转移或分解,在完整的衣片上车缝省道;,二是将省转换为弧线,形成分割线,将衣片分割成多片;,三是将省转移到设计部位,工艺

3、要求省量以收褶形式表现。,一、省位转移,1、省量全部转移 将衣片上的省转移到同一衣片上的任何部位,省量不变,只是位置根据设计效果进行移动。对于贴体服装,省转移后要保持两个特点:服装尺寸保持不变,立体效果不受影响。对于适度贴体和宽松的服装,省转移可根据需求作一些调整,如将省变小或缩短等。省转移时,要求省线尽可能到达省尖点。前衣片的省尖点即胸高点(BP点),但在缝制时不宜缝到胸高点,一般省尖点距胸高点1.5cm以上。省处理得好,能柔和地显示出胸部的隆起,使服装富有曲线美。女性身体上身曲线柔顺,如果将省量全部集中在一个部位,缝制后会导致凸点出现,表面不柔顺,其他部位容易出现涟漪效果,除非将集中在一个

4、部位的省量以抽褶的形式表现,具体操作见第三节。因此,收省道通常有两个以上,但也不能太多,否则会增加缝制工序。,操作一:在前衣片肩线上任取一点A,作为省转移后新省的位置,并在需要转移的领侧省处作记号B、C。,前片省位转移具体操作过程,见左图省位转移后为右图效果,操作二:将新省的位置剪开,把三角区域BP点、A点和B点以省尖点(BP)为圆心顺时针方向旋转,使B点与C点重合。当点B、点C重合后,点A自然张开至A,这便是领侧省转移至A位置所形成的新省。,操作三:从A、A两个点向胸高点画直线,省尖点距胸高点1.5cm,完成领侧省转移为肩省的操作。最后画出平行于前中线的布纹符号,标记出前中线为折边线的对折号

5、。,后衣片的省转移操作方法与前衣片相似,但由于后衣片存在的两个省尖点,不像前片省尖点统一位置,后肩省以肩胛骨部位进行转移,后腰省则以胸围线部位进行移转即可。,后片省位转移具体操作过程,见左图省位转移后为右图效果。,2、省量分解转移 将省量分解转移到衣片的不同部位,a图是将领侧省一分为二,一半转移至领围,一半转移至肩点。先画出新的剪切线并剪开,然后以胸高点为旋转点,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剪开的三角区域,各自转移量为领侧省的一半。画出衣片转移后的新的领围线和新的肩线,省尖点距胸高点1.5cm,完成领侧省分别转移到肩点和领围的操作。,在不影响服装合体情况的基础上将相关的省转移到衣片的分割部位,

6、形成多片状态,通过这样的处理,能使服装款式变化丰富。省转移成分割线和转移成新省有些不同,省转移时都是在同一片原型衣片上转移位置,衣片是整片型,并且省基本上以胸高点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而省转移成为分割线时,则是根据款式将衣片分割为两片或三片等。上身省转移成分割线,常见的形态有公主线、刀背线、高腰线等。下身裤子的后片省转移可形成后育克,比如牛仔裤的后片腰部处理。,1.以BP点为旋转点的的转省操作,2.剪省法,二、省转移成分割线,3.转省和剪省的综合应用,1.以BP点为旋转点的的转省操作,将要转移的省看成普通的直线省,转移后再按款式要求画为弧线,但注意弧线长度要相等,以保证缝合时不出现误差。画弧线

7、时可先在张开省的位置取中点,按款式造型要求的线条经过这点画弧线至胸高点,然后用复制的方法画出另一条相同的弧线作为曲线形的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准确性。,2.剪省法,操作步骤一:将纸样上的省全部折起闭合,如同衣片的省缝合。要闭合至省转移时的圆心点,如前衣片的胸高点,后衣片的省尖点,折叠后纸样就会产生立体效果。然后,根据服装造型的需求,用笔在这个立体纸样上画出新省所处位置,省的形状可以是直线形、曲线形或分割线等外形。,操作步骤二:用剪刀按画出的线条剪开,要剪至省尖点,这样原来纸样立体效果就会恢复成平面状态,纸样张开处就是形成的新省位置。如果有多个省道设计,按数量剪开即可。重新画出新省的形状,完成剪

8、省操作。,为了服装的合体效果,还有很多是多重省和多重褶裥款式的造型,省是指向胸围线,指向胸高点的省通常比不指向胸高点的省要长些和宽些,款式的变化也多,针对这种效果要综合应用转省和剪省法。,首先将领侧省移至腰省处,并按其线迹剪掉腰省。按款式要求从腰围线向上画出新省的位置,再从侧缝处至初始省的顶点画一条剪开线,使该线与其两条新省线的顶点相接。按图剪开新省线和剪开线,在侧缝处将侧缝刀口点固定,各省按款式要求分配缝量,然后将侧缝线画直,再画出省的图样。同样,利用这个纸样可做成褶裥图样。,2.转省和剪省的综合应用,第三节 褶裥变化的方法,褶裥在辅助结构中一般通过缩褶(抽褶)、打裥等形式完成,它赋予服装丰

9、富的造型变化。通过缩褶、打裥的方式能将服装面料较长或较宽的部分缩短或变窄,使服装适合人体,并给人体较大的宽松量,还能发挥面料悬垂性、层次性祥和飘逸性的特点。由于褶裥能使服装舒适合体和增加其装饰效果,因而被大量用于半宽松和宽松的女式服装中。服装褶裥的表现形式很多,如可以在制订的部位以水平或垂直的形式出现,也可以通过上下两端或曲线缩褶控制该部位的造型,因此服装褶裥量的多少,抽褶部位及缩褶后控制的尺寸量,是由服装款式造型和面料的特性决定的。上衣褶裥除了通过省的转移处理操作获得收褶的量外,还可以额外增加褶量。因为褶裥具有强调和装饰的作用,褶量达到造型设计要求才能出效果。,省的转移操作是一样的,只是在结构表现上有所不同,进而造型效果也不同。省量转换后以缩褶的形式表现,即缩褶量来源于省。,一、省转移后以收褶的形式表现,省量转换后以缩褶的形式表现,但是缩褶量只由省转移来的量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将缩褶线加长、以加大缩褶量。加褶量时可多剪些剪口,使连接线圆顺。增加缩褶量的多少是根据款式造型要求而定,同时也要根据面料特性来控制。,二、省转移后,增加缩褶量,提高造型效果,用圆顺的曲线连接缩褶位置,可在原连线处向外稍加出0.51cm。最后标示出缩褶号、对折号和布纹线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