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第八章教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0782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学第八章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现代教育学第八章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现代教育学第八章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现代教育学第八章教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现代教育学第八章教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学第八章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学第八章教学.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教学,第一节 教学概论,一、教学含义,(一)教学的产生在原始社会传授和学习一定的生活经验、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风俗习惯活动就已存在。这时教学活动同生活本身是同一回事。其特点是自发的、偶然的、非定型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复杂,文字出现,体脑分工及阶级的形成,过去那种同生活混杂在一起的教学活动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此时,学校产生了。学校的产生促使教学活动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学从生活本身分化出来,其特点是自觉的、经常连贯的、也日益定型。,二、教学的涵义 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

2、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学不只是教书,而是通过“教书”来达到“育人”的目的的教育活动。,教学的本质含义:(1)教学是有目的的活动(2)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有机统一(3)教学活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共同活动(4)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三、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双基”)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教会学生学习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四、教学的地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表现为:,从教育途径看,学校教育绝大部分为教学所占据,这是教学所具有的中心地位的客观体现。从工作类型看,各项工

3、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这就从活动范围上保证了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从活动目的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教育目的直接同一。从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看,凡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就不断发展,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提高。相反,学校教育就会遭受挫折,教学质量就会严重下滑。,第二节 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1.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一)间接经验

4、与直接经验的矛盾关系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感性认识为基础3要重视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4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二、教学过程的特点,(二)知识教学与发展智力的矛盾关系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学生智力发展是知识掌握的必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知识与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而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却不一定必然同步。大量事实说明,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与智力的发展成正比。,(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矛盾关系历史上曾有“教师中心主义”的传统教育派和“儿童中心主义”的现代教育派之争。“(1)教师在教学过

5、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2)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作用。(3)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关系。,(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矛盾关系 1.掌握知识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掌握知识对思想道德教育起着奠基的作用。这是因为:第一,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第二,各门学科的知识本身,都具有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2.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第一,学生的思想觉悟决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向和动力。第二,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认识活动,任何人的认识活动都必然有他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认识方法,有他自己的意识情感参与其中。,三、教学过程的结构1、激发学习动机(内驱力

6、)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1)感知教材(2)理解教材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学习效果),这些阶段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只有经过这些阶段的转化,学生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真正掌握教材内容。教学矛盾运动的发展正是这一教学认识过程周而复始的深化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递进到更高的阶段。,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概述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面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二)中小学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的形象化语言,使学生形成所学事物及其过程的清晰表象,

7、获得感性知识,从而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原则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掌握知识的规律提出来的。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各种直观材料和方法。直观教具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教具,另一类是声像直观教具。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充分运用语言直观。直观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切忌“为直观而直观”,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

8、以渔”“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3.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使这些基本知识、技能持久地保留在记忆中,并在需要时能准确再现出来。“温故而知新,是知也”贯彻巩固性原则,要求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形成严

9、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故又称为系统性原则。贯彻系统性与循序渐进原则,要求做到:按教材的系统性组织教学。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发展。“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朱熹)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求做到: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

10、原则,要求做到: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联系实际。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二、教学方法的概述,(一)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之间发生作用的方式。(二)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要求2.依据课程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3.依据学生的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的教

11、、学生的学、信息传输的载体,作息传输的工具。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可分为三类:一是以语言信息传递为主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二是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等。三是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如练习法、实验法与实习作业法等。四是以欣赏为主的方法;五是以引导探索为主的方法,如自学指导法、研究法等。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一)师生的互动性和联系加强(二)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增加(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1)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

12、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讲演是系统全面的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讲授法的基本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2)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考填空题)谈话法的基本要求: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3)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

13、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讨论、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做好讨论小结。,(4)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法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的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演示法的基本要求:做好演示前的准备。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投入观察与思考。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5)练习法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

14、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法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与方法。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6)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而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作用。要求学生独立操作,要求所有学生都亲自操作;及时检查结果,要求学生按照规定写出实验报告。,四、当代教学方法简介,快乐教学法是我国在基础

15、教育改革中涌现出的小学教学新方法。它的实施途径和基本要求是:1.创设快乐的环境,使孩子们乐于学习;2.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3.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实践表明,快乐教学法符合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有利于促进少年儿童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效应。但是应该指出,实施快乐教学法,还是要按照各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需求,采取多种快乐教学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应该学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智力、体力都得到发展。,发现法 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

16、发现为学习步骤的教学方法综合方式。也被称为“问题发现教学法”。发现法的一般步骤是:(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2)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3)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4)得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假设。发现法有如下特点:(1)教学的任务是要求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获得经验和知识,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2)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和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学中仍处于主要地位,教师处于辅导地位;(3)教学方法以学生独立探究和作业为主,教师的讲授、指导,学生的阅读、练习仅为学生的独立探究服务。,掌握学习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的

17、卡罗尔教授首先提出的,后经芝加哥大学教授布卢姆发展为“掌握学习”的教学法。实施这种教学法的具体步骤是:1.确定教学内容和要求;2.实施教学计划;3.测定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4.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给学生第二次学习的机会;5.有针对性地再讲述有关内容,即对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再进行一次强化。,导学式教学法是我国江苏南通中学()创造的一种新教学方法。其主导思想要求教师的任务是“导”不是“讲”,学生的任务是“学”不是“听”。通过教师巧妙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是导得精要、导得有序、导得灵活。学前导兴趣,善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学中导思路,因势利导,引流导向,启发开拓思路;学完导结论,善于

18、总结概括,使认识升华,取得明晰结论。导学式教学法的实质是在教师启发下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从克服注入式、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出发,提出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具体框架模式,因而对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适用的。,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1.,2.,3.,(一)班级课堂教学的含义,(二)课的类型结构,(三)教学各基本环节的意义和要求,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课堂教学,(一)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指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特点:同一个班

19、级的学生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不同专业知识由不同教师担任。优点:比个别教学效率高;比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能够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缺点: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个性。,在古代教育中,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即使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仍然是通过个别教学进行教育的,即学生在原有程度、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上各不相同,没有一致的要求和规定。工业革命后,社会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教育的规模和效率都必须扩大、提高,个别教学因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于是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出现了班

20、级授课制的萌芽。这种萌芽在工业革命和普及义务教育条件下迅速地发展起来,并且很快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通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大体说,班级授课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教育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立下来。第二阶段,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的理论,给夸美纽斯的理论以重要补充和发展。第三阶段,以苏联教育学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更趋成熟。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班级授课制从理论到实践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返回,(二)课的类型、结构,1.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一种根据教学的任务分: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另一种是根据使用的主要

21、教学方法分: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单 一 课,综 合 课,2.课的结构 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课的结构被课的类型决定,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三)教学各基本环节的意义和要求,A.备课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备好课,必须做好下述三方面的工作:(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考虑教法,B.上课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或组织严密)师生积极性高,C.课后教导1、思想教育工作(1)培养学生计划学习的习惯,及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2)了解学生独立作业与自学的情况与条件。(

22、3)查明学生没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4)与家长联系共同商定督促与教育的办法。2、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D.评价,二、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优点: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缺点: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是很有限的。这种形式在古代学校中普遍推行,与古代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一)个别指导,个别指导教学(Individual-Guided Education,IGE)是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个别化研究发展中心”开发的一种个别化教学模式。其要点为:(1)确立适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教

23、学目标既有固定的,又有变化的,由学生、家长、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共同商定,并因不同社区、学校、学生而异。(2)教学评价视需要而定,并非每周固定。(3)根据学生的个性与需要灵活调整学习内容、形式、途径等。,(4)学生自己实施学习方案。(5)在进行班级教学时,开展“充实性”与“补救性”的教学活动。前者为提前达标者学得更多而设,后者为滞后达标者补课而备。(6)及时反馈信息。从总体来看,个别指导教学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教学目标、内容评价等都是灵活机动的,它要求学校、家庭、社区协调一致,同时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返 回,(二)小组教学,小组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欧美发达国家小学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

24、。,三、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年级以上不同程度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同一课时里分别用两种以上的教材交叉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是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保持了课堂教学的一切本质特征,如班级、课堂和统一时间等。不同的是教师在一节课内要巧妙地同时安排几个年级和多种教学活动。它主要适合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条件较差的地区,对于普及农村特别是山区的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意义。我国许多偏远的农村地广人稀,交通落后,学校条件较差,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个教师和一间教室,因此多采用这种教学形式。在我国目前农村经济、文化相对来说比较落

25、后,学校还不发达而又急需普及小学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情况下,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还会在一定时期内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特殊教学组织形式而得到重视。,返 回,第六节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学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一、学生评价的标准我国尚未有独立的学生评价标准,主要依据教育目标(三个层次):国家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或教学目标,二、评价的类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根据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

26、作用可以分为以下类型:(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对学生学习错误的复诊,指用一些精心准备的诊断性测试以及高度专门化的访谈技术对学生学习中屡犯错误进行调查。形成性评价:主要用于不断反馈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它特别注重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显示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 具体学习错误。总结性评价:它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判断,同时也提供了教学目标适当性与教学策略的有效信息。,根据评价的标准不同,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二)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相对评价法:判定被评价对象在某一集体中所处相对位置的评价方法。绝对评价法:被评价对象与整体之外客观标准进行比较的评价方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以被评价对象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三、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管理功能四、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1倡导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注重学生、注重个体差异2以质性的评价模式取代量化的评价模式成长记录评价、日常行为观察、实践操作、“学习契约(learning contract)”等 3强调测评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4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5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