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个人健康观.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1487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5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个人健康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现代个人健康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现代个人健康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现代个人健康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现代个人健康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个人健康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个人健康观.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現代個人健康觀,李素箱 教授,健康概念,依據1958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它是指一個人在生理、心理及社會等三方面都處於一種完全安寧的狀態。傳統的健康評估大都著重於死亡、罹病,以及降低影響健康的負面因素。現代健康的認知已經導入:全適能的健康觀念,考量個體適應生活型態的程度,以及個人基能有效運作的狀態。,健康概念續,全適能的概念:除了改變傳統健康是僅限於醫療系統對抗疾病的觀點之外,更強調人類的健康狀態除了和醫療體系有相關外,健康還應包括個人的社會行為、教育理念、運動認知以及營養體系等諸都因素。,健康概念續,任何一種正向健康因素的水準或層次的提升,將使其他健康

2、因素產生正面交互作用,這些健康因素將涵蓋個體的生理、心理、社會以及精神等層次,若加以細分則為體能、禁煙、安全性生活、安全知識、壓力管理、定期健康醫療檢查、心血管危險因子的預防、健康教育、飲食營養、精神愉悅、癌症預防和毒品濫用之控制等蘇俊賢,2002。,生活型態與健康(1),加拿大衛生福利部部長Marc Lalonde於1974年曾提出報告,指出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醫療體制和生活型態等四種,其中生活型態(Life styles)取決於個人採行之行為,對健康影響最大(Laframboise,1973)。1976年Alan Dever也依照這四個因素來分析美國1974-1976

3、間死亡原因的關係發現: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者最多數佔43,更肯定了生活方式與人類健康的密切關係(陳政友、黃松元,1996)。,生活型態與健康(2),日本健康福利部門於1996年時亦指出,影響健康最重要的因素為生活型態,同時並指出成人的疾病(Adult onset disease)開始於40歲,且都是生活型態所導致之疾病(lifestyle related disease)(Koyama,2000)。,生活型態與健康(3),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人們的消費方式也不同。如20世紀80年代末,發達國家人均家庭消費結構中食品消費的比重,日本為30%,歐洲12個國家平均為22.8%,加拿大、美國分別為17.

4、1%和13.4%,而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家庭消費結構中食品消費的比重為61%,台灣民眾的飲食習慣也不斷在改變中。消費方式決定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越多,意味著人類的生活方式越豐富。,生活型態與健康(4),任何一個家庭、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一旦富裕起來,自然會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也就必然增加動物蛋白和動物脂肪的消耗。在美國,每年每人消耗的食物總量為1463磅,其中脂肪含量高達42%,動物蛋白攝取量占蛋白攝取量的80%。,生活型態與健康(5),據調查,1992年中國城市居民中的體重超重者已達14.9%,北京市居民中的體重超重者已達32.8%,中年婦女中的體重超重者超過45%。肥胖兒童隨處可見,其發展

5、同時還呈現出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農村蔓延、年齡組越低越多的趨勢。北京市居民中,1992年高血壓患者比1986年增加了2倍,腦血管疾病患者增加了3倍,冠心病患者則增加了5倍。,生活型態與健康(6),20世紀60年代後的日本如此,70年代後的亞洲四小龍如此,80年代後的中國大陸也是如此。1992年中國城鄉人均肉、蛋、奶和水產品較1982年相比分別增加了81%、200%、323%、97.4%,其增長速度令人吃驚。由此引發了各種肥胖病的大流行。,生活型態與健康(7),人類的勞動方式經歷了體力型半體力型智力型的過程。在低機械化時代,人們體力支出與腦力支出之比為9:1,到中等機械化時代就轉變為6:4,在全

6、盤自動化時代倒置為1:9。,生活型態與健康(8),另外,進入信息化勞動時代,生產勞動對人的疲勞的影響由肢體轉向高神經系統,使勞動者的健康狀況發生了更為深刻的變化。過於緊張的商業競爭和過於強烈的責任感,使相當比例的中年人,由於過度緊張而猝死,這一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尤其是目前出現的眾多過勞死個案,更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生活型態與健康(9),緊張情緒可以誘發各種身疾病。如偏頭痛、腹瀉、潰瘍性結腸炎、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以及神經過敏、精神分裂、神經衰弱、狂躁憂鬱等精神性疾病。日益緊張的生活環境,以及愈演愈烈的競爭環境,迫使人們付出很大的健康代價以適應生存的需要。而健身運動、消遣娛樂是一

7、最積極、最有效的手段,同時也是最方便、最廉價的手段。,健康長壽公式(1),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各健康隱患都可通過體育運動進行以解或消除。蘇聯醫學博士茲與諾夫斯基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健康長壽公式:健康長壽=情緒穩定+經常運動+合理飲食除以懶惰+酒+煙。,健康長壽公式(2),以公式中可以看出,經常運動與健康長壽之間成正比,是影響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現代社會,運動將如衣、食、住、行一樣,作為人們生存的第五大基本需要而日益受到更多人的關注。,缺乏運動的隱憂(1),以往威脅國人健康的主要病因已由過去的傳染疾病,轉為與生活型態關係密切的慢性疾病與身體機能退化性疾病為主。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

8、下背痛、骨質疏鬆、甚至某些癌症亦都與缺乏運動有關(卓俊辰,1996;方進隆,2000;呂香珠,2001;李素箱,2001;李素箱,2003;李素箱,2005)。,缺乏運動的隱憂(2),當今生活型態中,威脅人類健康的社會行為很多,除了飲食習慣的因素外,還包括不健康生活型態,如:靜態休閒活動一平方米的休閒、吸煙、喝酒、毒品氾濫等比比皆是,其中以危害健康的坐式生活型態最為嚴重,尤其坐式生活型態所引起的運動不足症候群值得關注。,運動促進生理健康(1),缺乏身體活動是屬於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可以透過參與規律的運動休閒方式來改善。研究證實:運動能促進健康、減少健保醫療的使用率(行政院體委會,2000;蕭淑

9、芬,2003;李素箱,2005)。,運動促進生理健康(2),運動可以明顯增強心臟機能(劉立宇,1995)、提升氧氣攝取量、舒緩高血壓症狀,並改善血液成分,對體重控制有重要影響。其他好處還包括體適能的增強、減緩骨質疏鬆症(顏政通,1998;黃永任,1998;黃森芳,2003)、促進免疫系統之防禦疾病功能(黃森芳,1995)、維持血糖質之正常化,以及減少心血管循環系統疾病,確實有助於減緩心血管循環系統之機能退化性疾病的威脅。,運動促進生理健康(3),有三分之二的報告認為,身體活動量與心臟疾病成反比關係,此外,長期的運動亦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黃永任,1998)。在體適能的研究上也發現,具有較佳體

10、適能者的死亡率較低,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也較體適能差者低了78倍(Blair&Gibbons,1989;黃永任,1998)。,運動促進心理健康(1),在生活或工作中所產生之壓力,需要有一個正當之途徑或方式加以轉移,進而將它淡化減輕,否則長期抑制便會導致心理上之困擾最後導致生理上之健康問題(諸如高血壓、下背痛)。從事有氧運動或自己喜好的運動,是一種良好解除壓力的方法,許多治療心理或精神困擾之醫療機構也將運動列為重要的治療方式之一(方進隆,1991),運動促進心理健康(2),參與規律運動行為愈佳者,自覺健康情況愈好(李思昭,2000;李碧霞,2001;李素箱,2005)。人在持續一段時間運動後,心

11、情沮喪及焦慮都會獲得改善,對自我形象、自尊、自信、自我滿足、自我接受、自我觀念,以及社會之交互活動,也有明顯的正面作用或改變(周文祥,1995)。,運動促進心理健康(3),綜合國際運動心理學會對運動與心理健康的研究(黃耀宗,2000)發現:1.運動與狀態性的焦慮減低有關。2.運動與輕度到中度仰鬱的降低水準有關。3.長時間的運動通常和一些負面人格特質的減低有關,如神經質和焦慮。4.運動可以應用在極度抑鬱的專業治療上。5.運動讓許多的壓力指標減低。6.運動對所有年齡及兩性都有益於改善情緒的效果,結語,健康是人生重要指標,如果失去健康,個人所努力的成果將會變得毫無意義!因此,請重視個人自我健康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