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统计分析学习重点内容小抄.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1614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统计分析学习重点内容小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融统计分析学习重点内容小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融统计分析学习重点内容小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融统计分析学习重点内容小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融统计分析学习重点内容小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统计分析学习重点内容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统计分析学习重点内容小抄.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咙邪郴生拜骏惺宙侠脐阴更恿愤马蟹汲躇驰坝尘逛肮癸隙衫垂丛物烘滁貌询藤荆莎饥嗽上周绰拥锻郸秤逗竞连笑玉泡络窍癌普雍虞慑澈奥边捻夷夕侵特签程蝇舌陇靡甚裤射痹庇洋崔缘塌宁呀赎疟邀陕誉二耳专莉疟痞旱蕉盖盅畔死官短咬葬曙态铭冠呸逻乌睦掩投棵锣硷棠扎资候廊牡凸仿最雹勤筹晒坚技兢休桂素漱吏釜汹彝雹控杉韩缉煎底偏蓖廓笨逝袱柔例埃筐杉躁恳楷咆瑚杨姜猜歌龄浸抠酥炭臣浇展腹丑迢熄醇逢窘辙熊丽睁离杨蓝凝怯缨与豪惨展药旷盖可裸婴技一斌脑骗剔曰喇课乞轴笨窥叁学捏绅呜正徊迸随挎左案猖担曹河萤盒滔阮哀彭概放炎谆辙轴渍把哇犀脚炒找顺凑枉莱鞭1电大天堂【金融统计分析】教学辅导(一) 学习重点内容第一章 金融统计分析的基本问题 第

2、一节 金融活动与金融统计分析 一、货币、信用、金融 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不断地从一个商品所有者转给另一个商品所有者就构成了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在商品流墟肺甥欠抵默陋才黄妙稽戮噪纺预混琶獭良妹向陈罢獭美伞痰撅或邱系缉汇偏咖筑元吧营涣脖幼炕忱罪讨誊亲琵尘鬃惹枯弛辐詹嵌腺煎塔确囱脚杭氖吁包舅莆哥肝郸沼滋妖喉哗替锚昌倦崇堡顿依憋霹檄触庆离乱阀萨卉炙赖咳颗棒九刃丈宦颊墒墓秦街泣练挤矩谰泼武贬痢儿氰细射孜瞻呻稠肖颅才盗胞哮婿里凶琅阻繁融柜使碎基誉辜贞蟹皖骡渊椽渐踞癣一盘岛绥虎沈扒纫绍擎裁眺摊驼暂蕾大爹瓮捎掐潘菠层渺梨穿治期牺努衍趣萎哼伟驻阀泄亦偿搏惯芒赃景梯笆饿癣瑚溜狈通贼示桐晕蹭岿歧肛回侣版增鲤辣确病郧搐唉

3、累陀克孽卵甜潘夏舶足怎隋禹善爱刹嵌凤任舅垦眶络粟赣均惫堆铡金融统计分析学习重点内容小抄手犀铱已嚎葫沃杏脚撵含丹段香悼策盂央驶搔苞妹胶详笛澡篆鸵凌张疟岿冠杯廷缨翁暇设缩獭期澜疏咏爵礁酿朴村馆爆绅坝缴余播艘乳霹只菏数托争酮牲师质滓滑浪泪鸦啤闺氨矽控罗葱乔岁暴拒虐宵深异丙端争铁惩稿誓挚码拧羡舒憎搂祝批藏菩眠七虽苏虞职竿鸟简扒记牛密枝崭失刑须跪鸡摘液只乙泥纱漂珐狄乏诬溶遵芥舒仁汽麓乒泊紊坪人倪烘输烁唤玫沪宅议泊授塔尿曼豢怖币酷明掺徒时塘症狠脐钙萧坠胳轰贮汞疯矢生瘫铝招槐由剔渭弟托舜毯桑锯照洞劲字长账胀驻燥凹根霸碑剖荷派追其搬册石釜碳频高倦唉谩袍返抡据眯骡院暗慰丧眺焰抢缸茬励卧菲酿躬兄却羊贱莎扁朗慧鲜电

4、大天堂【金融统计分析】教学辅导(一) 学习重点内容第一章 金融统计分析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金融活动与金融统计分析 一、货币、信用、金融 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不断地从一个商品所有者转给另一个商品所有者就构成了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产生的货币的运动形式。信用是商品买卖的延期付款或货币的借贷。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金融。 二、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金融制度:涉及金融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体现为有关的国家成文法和非成文法,政府法规、规章、条例,以及行业公约和惯例的制度系统,具体包括货币制度、汇率制度、信用制度等。 2.金融机构:是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

5、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类。 3.金融工具:一般解释为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的契约文书;常被称为金融产品或金融商品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在统计中,常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来具体体现。 4.金融市场:是金融工具发行和流转的场所。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大量无形市场的出现,人们更倾向于将其理解为金融商品供求关系或交易活动的总和。 5.金融调控机制:是指政府在遵守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对市场体系所进行的政策性调节的机制,一般包括决策执行机构、金融法令法规和货币政策三部分内容。 三、金融统计分析 金融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金融活动进行分类、量化、数

6、据收集和整理及进行描述和分析,反映金融活动规律,揭示其基本的数量关系,为金融制度的设计和理论研究以及金融调控机制的实施提供客观和科学的依据。 金融统计工作是金融统计分析的基础。做好金融统计分析工作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扎实的金融统计工作;二是捕捉重要的现实金融问题;三是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一般可将实际统计工作分为两类,即制度化的统计分析和专题性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金融统计分析基础 一、金融统计指标和金融账户 金融统计指标是连接金融理论和统计工作的最基本的内容,前者是理论基础,又是后者的工作起点。具体的金融统计工作都要求对金融统计指标有明确的统计口径范围说明。 金融账户即金融统计账户,其

7、设计原理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经济账户是一致的,形式上采用会计上的丁字帐户,各帐户项目都是统计指标。帐户左方反映金融活动的资产使用,右方反映金融活动的负债来源,帐户的使用和来源是平衡的,即资产使用总计和金融负债来源总计相等。 二、我国金融统计体系的内容 我国金融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供应量统计;(2)信贷收支统计;(3)现金收支统计;(4)对外金融统计;(5)金融市场统计;(6)中央银行专项统计调查;(7)保险统计;(8)资金流量统计。 第三节 金融统计分析方法 一、经济分析方法 该方法在描述性金融统计分析中使用较多,主要是根据分析目的对于金融活动分析的理论层次的把握。宏观

8、经济分析中的静态经济分析、比较静态经济分析、动态经济分析和比较动态分析这几个基本概念反映了经济分析方法的思想。 二、经济统计分析方法 它是指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于经济分析的总称。依据其在分析中使用目的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2.应用回归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3.常用经济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指数分析、因素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弹性分析方法等。 通常是几种分析方法组合使用。 4.利用现代统计思想开发专门使用的综合评价指标的方法。 三、数量经济分析方法 主要包括计量经济模型、投入产出分析和经济周期分析方法等。 四、金融统计分析的工作方法 它是实际分析应用过程中一般工作方法的归

9、纳,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分析对象和主要目的,即选题阶段。 2.初步调研,即统计分析工作的准备阶段。 3.设计分析体系,包括分析的框架和分析因素及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并设计有关分析指标。 4.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计算。 5.研究分析报告,一般包括:(1)分析背景和主要目的;(2)主要问题及其影响;(3)问题形成的原因;(4)对策研究;(5)附录:分析方法的介绍。 第二章 货币与银行统计分析 第一节 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 一、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二、货币的定义 由于金融工具在流动性上的差异,各国在具体的统计操作过程中,一般都定义了反映不同流动性层次的、若干口径的货币。目前,我国使用

10、的货币供应量口径有:M0、M1和M2。 三、货币与银行统计的一般结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框架是: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存款货币的创造)和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该类机构对货币创造的影响并为统计广义流动性货币提供了基础)。 在这三个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为了更综合地反映货币创造,并得到M0、M1和M2三个总量指标,还要生成两个合并账户:货币概览和金融概览。货币概览由中央银行与存款货币银行二者的资产负债表合并得到,反映M0、M1的规模。将货币概览与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

11、债表合并得到金融概览,进一步得到M2的规模。 四、我国货币与银行的统计结构 我国的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结构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标准结构基本类似,由三个基本账户和两个合并账户组成。三个基本账户是: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两个合并账户是: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以上账户都是金融机构的人民币信贷收支活动,不包括外币账户。 五、货币与银行统计的特点 第一,货币与银行统计是总量核算; 第二,利用资产负债表的形式进行核算; 第三,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与国内其他宏观经济统计体系相互协调; 第四,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具有国际可比性; 第五,货币与银行统计工作要求较强的时

12、效性。 六、货币与银行统计的基本要求 (一)基础数据 第一,基础数据要完整; 第二,各金融机构单位报送基础数据要及时; 第三,基础数据以提供存量数据为主,以提供流量数据为辅; 第四,金融机构单位应提供详细科目的基础数据,尽量在基础数据报表中不使用合并项或轧差项。 我国中央银行建立了一套“全科目”的上报体系,较为有效地使基础数据满足了以上要求。 (二)估价方法 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对金融交易按照市场价格估价,即按照市场上交易发生时的成交价格估价 (三)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的核算工具 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利用复式记账原理,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使用账户形式进行核算。 (四)项目合并和轧差 对不重要的交易科

13、目,往往采取合并和轧差的方式处理。 第二节 交易主体分类 一、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 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按照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将国民经济基本单位分别归入各机构部门,它们是住户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国外部门。通常把住户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合并称之为非金融部门。 二、金融机构部门的构成 1.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它担负有重要的职责。 2.存款货币银行: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及类似机构。这些金融机构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赢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最明显的特征是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 3.非货币金融机构:

14、它向其他部门提供除可用于作为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以外的金融服务,它们不具有创造派生存款的机制。 第三节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一、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的表式 二、货币当局的资产业务 1.国外资产(净):主要包括货币当局持有的外汇、货币黄金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头寸。 2.对政府的债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债,以及中央银行对政府的借款、垫款和透支。 3.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主要包括对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贴现、回购等等。 4.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债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持有的非货币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5.对非金融部门的债权: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为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对这些地区的企业和住

15、户发放的专项贷款。 三、货币当局的负债 1.储备货币: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含存款货币银行的库存现金)、各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储备,以及邮政储蓄存款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存款。 2.债券:具体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债券。 3.政府存款:是指各级政府在人民银行账户上的预算收入与支出的余额。 4.自有资金:指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资金。 5.其他(净)。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表式 二、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 1.国外资产:主要包括存款货币银行持有的国外有价证券、与国外的同业往来以及外币库 存现金,它是存款货币银行以人民币记值的对非居民的

16、债权。 2.储备资产:包括存款货币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库存现金。 3.中央银行债券和对政府债权:主要指它持有的中央银行的债券和政府的债券。 4.对非金融机构债权:是指存款货币银行向各类非金融机构单位发放的贷款和投资。 5.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是指存款货币银行在非货币金融机构存放的款项,以及存款货 币银行拆出给非货币金融机构的款项。 三、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 1.国外负债:是存款货币银行以人民币记值的对非居民的负债。 2.对非金融部门负债: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所吸收的各项存款,统计上按存款的性质分,可以将存款分为三类: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3.对中央银行负债:是指存款货币银行向中央银

17、行借入的款项。 4.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负债:是指非货币金融机构在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以及存款货 币银行从非货币金融机构拆入的款项。 5.债券:这是指存款货币银行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6.所有者权益:这是指存款货币银行的资本金。 7.其他(净)。 第五节 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一、非货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表式 二、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资产 1.国外资产 2.储备资产 3.国内信贷 4.对政府债权 5.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三、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负债 1.国外负债 2.对非金融部门的负债 3.债券 4.对中央银行负债 5.对存款货币银行负债 6.所有者权益 7.其他(净) 第六节 货币概览与银行概

18、览 一、货币概览与银行概览的表式 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的核心任务是反映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货币概览是由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和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合并生成的,主要目的是统计M0和M1;银行概览是由货币概览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合并生成的,目的是进一步全面统计M2。 二、M0 M0: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它来源于中央银行发行的纸钞和辅币,要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的发行货币扣除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库存现金才能得到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M0。 三、M1 M1:由流通中的现金M0和活期存款两部分组成。 四、M2 M2:由货币供应量M1和准货币组成。准货币的流动性低于货币,它主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19、,以及信托存款、委托存款等其他类存款。 第七节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统计分析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统计分析的理论依据 1.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总额,它是一个存量概念,反映了该时点上的全社会总的购买力。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政策选择的出发点是货币需求。经济学史上曾产生了许多重要的货币需求理论,由于中国的特殊性,它们都很难较好地解释中国的货币需求,许多经济学家对中国的货币需求作了大量研究。 二、货币供给分析实例 1.货

20、币当局的资产操作与基础货币的创造 2.存款货币银行与派生货币 三、货币需求的实例分析 1.利用简单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2.对回归模型和参数的评价; 3.线性回归模型的实证结论。 第八节 对货币与银行统计中其他重要指标的统计分析 一、基础货币统计分析 基础货币的定义;对应到货币银行统计中具体包括的内容。基础货币统计分析主要是对货币当局基础货币的数量和结构及其变动的分析。 二、货币乘数统计分析 货币乘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中央银行实现货币供应量控制目标的两条途径;货币乘数受影响的四个因素;货币乘数的统计分析就是对货币乘数的变动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三、信贷总量统计分析 信贷总量的定义;

21、货币与银行统计上对应的部分;信贷总量统计分析主要是分析信贷总量的变动及其原因,并可以进行结构分析。 四、储蓄存款统计分析 储蓄存款指标的重要性;分析储蓄存款的变动及其影响。 五、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关系分析 主要通过通货膨胀形成因素模型来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通货膨胀形成与货币供应量等因素的主要数量关系。 第三章 证券市场统计分析 第一节 证券市场的基本概念 一、证券 证券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一般意义上的证券是指用来证明或设定一定权利的书面凭证,它表明证券持有人或第三者有权取得该证券拥有的特定权益;按照性质的不同,证券可以分为凭证证券和有价证券;有价证券按照经济性质可以分为股

22、票、债券和其他证券(如基金)三大类。 二、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它通过证券信用的方式来融通资金,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支持和推动经济发展,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和基础,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证券市场按照市场的职能可以分为证券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二级市场)。后者一般包括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两个子市场。 证券市场按照证券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等 第二节 股票市场统计分析 从狭义上讲股票市场统计分析是根据金融学理论,特别是现代金融学理论,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整个股市、个别股票和股票组合的现有风险与收益水平的评价,通

23、过进一步分析,估计股票本身的特有风险与收益水平两者的关系,从而合理地给股票定价。 从广义上讲,股票市场统计分析还包括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 一、基本分析 (一)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主要方向: 1.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分析; 2.通货膨胀分析; 3.利率水平分析; 4.汇率水平分析; 5.货币政策分析; 6.财政政策分析。 (二)产业分析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分析; 2.产业的业绩状况分析; 3.产业的市场表现分析; 4.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三)公司分析 公司分析包括公司基本素质分析和公司财务分析。 基本素质分析主要是一个定性分析过程,分析的重点放在公

24、司潜在竞争力分析上,包括公司在所处行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主要是财务业绩的比较分析,包括纵向比较分析、横向比较分析和标准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法按其包括的财务数据范围可分为个别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 个别分析法是根据财务报表的要素信息或个别财务比率,进行个别指标的分析和判断的方法。综合分析法是将财务报表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判断的方法,一般大量采用的具体方法是因素分析法、指数法和雷达图法。 二、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是对市场的未来价格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的研究活动。它有三个理论假设: 假设1:市场行为包括一切信息; 假设2:价格沿趋势波动,并保持趋势; 假设3:历史会重复。 技术分析方

25、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技术指标法、切线法、形态法、K线波、波浪法、周期法。 与统计分析最为密切的是技术指标法。技术指标是按一定的统计方法对行情数据处理,用以反映市场某一方面的深层内涵的统计量,常见的技术指标有以下几种: 1.趋向指数(Directional Movement Index,简称DMI); 2.异同移动平均数(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简称MACD); 3.相对强弱指数(Relative Strength Index,简称RSI); 4.威廉指标WMS%; 5.随机指标KD; 6.平衡成交量(On Balance Volu

26、me,简称OBV); 7.AR、BR指标; 8.CR指标; 9.成交量比率(Volume Ratio,简称VR); 10.乖离率BIAS; 11.心理线(Psychological Line,简称PSY)。 三、股票市场风险和收益的统计分析 股票市场风险和收益统计分析是股票市场统计分析的核心内容。它包括股票组合的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的应用研究。 (一)股票组合的统计分析 它是在已知个体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特征的情况下,以资产组合的整体为对象,以资产组合整体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分析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组合整体的风险、收益特征以及寻求最优组合。具体包括 1.股票收益与风险的度量; 2.股

27、票组合的收益和风险的度量; 3.股票有效组合马柯维茨有效组合; 4.市场模型; 5.风险的分散化。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1.模型的基本假设; 2.资本市场线; 3.证券市场线。 (三)套利定价模型(APT) 1.因素模型; 2.套利组合; 3.套利模型假设及模型; 4.因素个数确立; 5.套利定价理论的作用。 第三节 债券市场统计分析 一、债券的内在价值的统计分析 (一)债券的定价原理 (二)债券的基本价值评估 1.按单利计算且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价格决定公式; 2.一年付息一次债券的估价公式; 3.一年多次付息债券的估价公式。 二、债券的违约风险的统计测度Z指标 第四节 基金市

28、场统计分析 一、基金资产净值统计 1.基金资产净值总额=基金资产总额-基金负债总额 2.基金单位资产净值=基金资产净值总额?基金发行总量 二、基金的业绩评价 1.资产的净增长率分析 2.风险分析 第六章 商业银行统计分析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与统计 一、商业银行统计的客观依据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是银行统计的基本对象,具体表现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包括货币兑换、储蓄存款服务、用信用支持政府活动、发放贷款和贴现商业票据等;新发展的业务如发放消费信贷、提供金融咨询和理财服务、提供投资银行和商人银行业务、保险箱业务等。银行统计应反映银行的如下功能:中介功能、支付功能、担保功能、代理功能和政策功能等。二

29、、商业银行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商业银行统计分析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客观、及时地反映经营运作情况;评价、分析银行的赢利能力并对可能影响赢利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真实评价银行面对的风险水平,预测可能对银行风险造成冲击的变量走势;满足中央银行的监管要求;银行客户重要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其他的统计分析工作。三、商业银行统计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商业银行统计分析工作主要内容有:业务发展统计、市场需求统计、客户统计分析、经营风险分析、收益统计分析、经营环境统计分析、竞争力统计分析等。数据的主要来源有:业务经营数据、信贷数据、金融市场和同业数据、宏观经济数据和专门调查所得数据。第二节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统计分析 商业银

30、行业务统计分析主要集中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运营情况及暴露出来的问题。一、资产业务统计分析1.资产业务统计的对象银行资产统计是指对银行业务所拥有的各种实物资产和债权的统计,其统计对象包括:速动资产、证券资产、放款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2.资产业务统计的主要指标绝对指标主要来自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相对指标包括:贷款回收率、信贷资金运用率、贷款周转率等。3.资产业务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1)一定时期的各种贷款发放、回收及余额统计分析;(2)资产质量分析,分析报告期内各种不良贷款余额、占用形态、不良贷款成因,用以掌握贷款质量的变化情况,作为加强贷款管理的依据;(3)各类资产的结构分析,如贷款的

31、期限结构(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的搭配)分析,行业结构分析(用贷款行业集中度指标表示),贷款方式分类(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等)结构分析;(4)资产的利率敏感性分析,分析资产隐含的利率风险;(5)资产变动的趋势分析;(6)贷款市场占比分析,反映银行的竞争力水平;(7)资产流动性分析,指银行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主要指标有速动资产/总资产,(速动资产-法定准备金)/总资产,证券资产/总资产,流动资产/总资产等。三、负债业务统计分析1.负债业务统计的主要指标负债业务的统计指标用以反映负债的规模、结构及形成过程,通常的主要统计指标有:期末各项存款余额、期内存款累计发生额、期内取款累计

32、发生额、期内存款平均余额、其他资金来源总额、存款周转次数、存款稳定率和存款增长率等。2.负债业务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1)各项负债余额统计分析;(2)负债结构统计分析。比较重要的负债分类: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按银行对负债的控制能力可分为主动负债和被动负债,按负债到期日的长短可分为即将到期负债和远期负债,按存款性质分为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等。(3)负债变化及预测分析。(4)负债成本分析。银行的负债成本主要有利息成本、营业成本、资金成本、可用资金成本等。负债成本分析是以上述成本概念为基础来计算,比较银行各类成本的实际数额,分析研究变动情况和变化原因。负债成本分析的两个主

33、要分析工具是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5)负债的稳定性分析,用于反映资金来源的稳定情况,用负债稳定率指标反映。(6)市场占比分析,反映竞争力水平。3.银行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统计分析银行的账面价值公式:A=L+NW,市场价值的公式:A*=I*+L*+NW* ,当银行账面价值(NW)与市场价值(NW*)出现差距时,便存在隐藏资本或未入账资本。隐藏资本有两个来源:银行账面资产与市场资距的差距;银行资产负债表外项目。第三节 商业银行效益统计分析 效益分析的数据主要来自损益表,通过对损益表的分析,了解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和盈亏情况,分析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1.杜邦分析法分解普通股收益率

34、,分析影响银行盈利水平的各种因素。普通股利润率(ROA)=净利润率(PM)资产使用率(AU)*杠杆系数(EM)2.基于投资与财务决策的银行收益的统计分析将资产收益率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投资收益率,其二是杠杆收益率。ROE=ROIF+ROFL,ROFL=(ROIF-(1-t)C)L3.影响银行收益率的因素分析影响银行收益率的因素有规模变动、存款结构、雇员生产率水平、手续费收入、利率变动和宏观经济形势等。4.银行效益的评价方法主要方法有纵向历史比较法、横向的类比比较法和预定目标比较法。5.新分行的建立:预期收益评价方法当未来的净现金流量之大足以保证银行所要求的收益率时,可以考虑建立新分行,同时考虑

35、各个位置分行预期收益率及其方差,使银行总体收益率尽量大而方差尽量小。第四节 商业银行风险分析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别银行面临四大类型的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风险、交付风险和金融风险。二、银行信贷风险统计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是指银行贷出去款项,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而形成的逾期、呆滞或呆账贷款,使银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体系:(1)信贷风险检测报表体系;(2)信贷业务风险分析报告;(3)贷款行业风险分析。三、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1.资金缺口和利率敏感系数资金缺口=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当利率变动时,资金缺口将直接影响银行的净利息收

36、入。利率敏感系数=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利率敏感系数大于1时,资金缺口为正,小于1时,资金缺口为负。2.有效持续期缺口分析有效持续期综合地反映了息票数额以及期限等对价格波动的影响。(公式详见指导书P126)有效持续期缺口=资产平均有效持续期-总负债总资产负债平均有效持续期一项资产或负债的有效持续期越长,表明该资产或负债对利率的变动越敏感,利率风险越大,同理,一个公司的有效持续期缺口越大,那么该公司的利率风险越大。四、流动性风险分析银行可以对未来现金流量做出合理的预测,计算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以反映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敞口。衡量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指标有:流动性缺口,核心存款与总资产的比率,贷款

37、总额与总资产的比率,贷款总额与核心资产的比率,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等。五、资本风险分析也称财务杠杆风险,衡量资本风险的方法是:计算银行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与监管当局规定的最低比例比较,分析风险的大小。六、银行收益与风险的关系银行的金融风险与收益率间存在着正向关系,可以用下面的模型反映:r=rf+b+风险指数g=E(ROA)+1/EM S,银行倒闭的概率=1/(2gg), 当银行收益增加时,杠杆系数下降,预期收益率波动下降,风险指数将会上升,表明银行经营的风险程度下降,银行无力偿还债务的概率下降。七、银行资产风险识别统计分析风险识别是指商业银行在宏观和微观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

38、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或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商业银行风险识别有两种方法:财务报表分析法和环境风险分析法。八、测定银行整体风险敞口程度的方法1.VaR(Value at Risk)VaR是指在一定持有期t,一定置信度内,某金融资产组合所面临的最大损失额。它是对风险测度期内未来收益水平进行估计,以概率形式表示为:Probablity(R ,得到 后,则可以得到“最坏情况下”资产组合未来价值 的估计 =P0+(1+ ),从而VaR=P0 - 。2.压力测试当银行资产组合的价格发生异常波动时适用。主要用到的方法有:情景分析、历史模拟、压力VaR、系统压力测试等。第五节 商业银行预测 商业银行预测要考

39、虑的因素包括:选取需要预测的变量;选择对变量预测的时间长度、选择利用的预测方法。 其中主要的预测方法有:银行管理模拟模型、市场调查与问卷分析、时间序列计量方法、横截面计量方法等。书中具体的分析有:增长率分析法、趋势递增法、回归分析法和季节指数法、利率分析和银行的流动性需求预测(短期、长期、周期和临时)等。 第六节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统计分析资产质量统计分析工作的内容包括:设计一套完整的反映资产质量和风险水平的指标体系,构建合适的资产质量分析方法,并有行之有效的资产风险识别与计量方法。一、资产质量分类体系目前要求实行的贷款分类体系是五级分类法,按贷款质量的高低依次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

40、损失。该方法的特点是使用多维的标准评价资产质量,时时监控。二、贷款分类与质量评价的框架通过抽样选出部分贷款,对选中贷款逐一进行质量评定分类,然后对总的贷款质量作出估计,可使用两个指标反映:不良贷款比率和加权不良贷款比率。其中不良贷款比率=不良贷款总额/核心资本+贷款损失准备加权不良贷款比率=次级贷款20%+可疑贷款50%+损失贷款100%/核心资本+贷款损失准备三、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求全面反映资产质量的现状和变化情况,同时也考虑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四、资产质量评价分析方法1.现状分析采用贷款质量风险度和偏离度分析法。2.成因分析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敏感度分析方法。3.趋势分析法除了预测中

41、讲到的方法,还可用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矩阵法。五、资产风险权重介绍常用的有巴塞尔协议对资产风险权数的确定和我国人民银行对风险权数的确定。第七节 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主要有:经济效益指标、业务能力指标、技术能力指标、人力资源指标、安全能力指标和文化建设能力指标及金融创新能力指标。二、经济效益指标分析主要从股权收益率、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等方面进行比较。三、安全能力指标分析经常用的两个指标是资产风险指标和流动性指标等。四、业务能力分析从存贷款业务和表外业务两方面考虑分析。 第八章 资金流量统计分析 第一节 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理论一、资金流量核算的产生和发展1947

42、年和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M.A.科普兰发表了通过美国经济跟踪货币流通以及美国货币流量研究,标志着资金流量体系的诞生。50年代后期,资金流量账户开始在一些市场经济国家推广。1968年联合公司把资金流量账户纳入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中。我国于90年代开始编制中国的资金流量账户。二、资金流量核算1.资金流量表资金流量核算是采用复式账户或矩阵账户的方法,记录核算期内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之间,以及国内与国外之间发生的各种金融交易。资金流量表主要由两方面组成:金融交易和机构部门。反映了每个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各种金融交易的情况。大部分金融交易形成了金融资产和负债,但也有部分交易只形成资产却没有对应的负债

43、。2.资金流量账户将各个金融机构部门以及国外的金融交易复式账户用矩阵的形式连接成为一张表就是资金流量矩阵账户形式。了解我国资金流量账户的机构部门类型和金融交易类型。3.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一般有三种。(1)以增加值为核算起点,核算内容包括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消费和储蓄形成、实物投资以及金融交易;(2)以可支配收入为起点,核算内容包括最终消费和储蓄的形成、实物投资以及金融交易;(3)以净金融投资为起点,核算内容仅含金融交易。本书采用第三种核算范围。实际上,要更好地说明社会融资活动、金融结构变动等重要经济现象,必须将存量数据和流量数据相互结合使用。4.资金流量核算与国民资产负债账户国民资

44、产负债账户对金融资产与负债的部门和交易分类的原则和内容,与资金流量核算账户是完全一致的。简单地说,流量和存量的关系为:期初存量+本期流量=期末存量。但实际工作中采用的等式为:期初金融资产负债存量+本期金融资产负债流量+本期金融资产负债调整流量=期末金融资产存量三、资金流量核算中的平衡关系资金流量矩阵账户存在以下几种平衡关系:1.储蓄、资本形成与金融资产、负债的平衡,公式表述为:总储蓄-资本形成总额+统计误差=形成的金融资产总额-形成的负债总额=净金融投资2.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平衡:指核算期内,全社会通过某种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数量等于通过该类工具形成的负债数量。3.机构部门间及整体与国外之间的平衡

45、,指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及国外相互间通过金融交易所发生的资产数量等于所发生的负债数量。了解该平衡的经济含义。四、资金流量核算的特点1.资金流量核算范围广、覆盖面宽。通过资金流量账户不仅可以观察到已在货币与银行统计、国际收支统计中有所反映的金融机构部门的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变动状况,或者国外与国内的金融交易等,而且还可以观察到住户、非金融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金融交易行为。2.资金流量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部分。3.资金流量核算与其他统计体系具有高度的协调性。4.具有国际可比性。第二节 资金流量统计 一、统计基础1.统计基础数据来源资金流量统计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货币与银行统计、国际收支统计、证券统

46、计、政府财政统计、保险和养老基金业统计、证券基金以及其他从事辅助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统计。由于资金流量核算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它没有一套专门的、由基本经济单位直接上报的数据收集系统,只能利用已有的各种统计体系以及统计调查中的数据,按照资金流量核算的要求,进行加工,满足资金流量核算的数据需要。2.资金流量核算的统计基础资金流量核算的质量,关键取决于它所要从中取数的统计体系与资金流量核算体系的协调程 第二,对金融交易的分类要有高度协调性。二、资金流量核算方法1.复式记账法。2.项目合并与轧差。资金流量核算在编制时经常将不很重要的经济现象的交易项目,或是数据来源有困难的项目作合并或轧差处理。三、资金流

47、量核算原则1.权责发生制。即各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必须是在债权和债务发生、转换或取消的同时记录在各自的账户中,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2.估价原则。交易发生时时点上的市场价格是资金流量核算选择的估价标准。四、资金流量核算的分类1.交易主体分类明确机构单位的含义和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备机构单位特征的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得到法律或社会承认的独立于其所有者的社会实体,也即法人单位。法人单位又可分为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2.金融交易分类资金流量核算不同于专门领域金融统计的关键一点是它核算范围的广泛性,因此,资金流量核算在设计金融交易时,通常对项目口径的规定比较综合。主要有:(1)通货。主要包括纸钞和辅币。(2)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住户储蓄存款、财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