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1861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艺术美的特征和规律,第一节 艺术美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人为性,一 形象性,(一)艺术美以感知形象为基础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是审美最初的心理过程。感觉是审美活动的心理起点,它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再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过程,反映事物的整体形象。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形象的原型最终都要追溯到现实生活中,欣赏者对作品的认识首先是要看艺术品“说什么”感知,(二)艺术美以想象形象为中介象是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对事物的进一步认识。想象让艺术家有了翅膀,让作品有了生机与活力,让欣赏者有了共鸣与再创造的激情。,(三)艺术美以自我的形象化为核心1、艺术创作中的自我形象化体现在作品

2、带有鲜明的创作个性,作品理想的人物形象和情景交融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艺术家自己的自传,是其独特个性的形象化。2、艺术欣赏者的自我形象化是指欣赏者总能从有利于自我的方向,再创造一个充满欣赏者个性的形象世界,艺术欣赏中的形象世界总是以欣赏者自我为中心、为主导,一个对欣赏者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总是能找到欣赏者自己的影子的。自我的形象化艺术美的核心,二、情感性,(一)生活情感是生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认知活动追求“真”道德活动追求“善”情感活动追求“美”无论是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还是欣赏者的欣赏过程,都与艺术家和欣赏者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是艺术审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3、(二)生活情感有待于发展为自由情感并非所有的生活情感都向美聚集,也并非所有的生活情感都跟美有关。人们投注生活的大部分情感都是非审美的,因为它们带有功利色彩与审美活动中人们倾注的情感有着本质和层次上的区别。人们在审美的过程中体验到自由的感受。自由情感根植于复杂的生活情感之中,跟审美活动有关,它代表了生活中向美的维度,人们追求美的过程也即是生活情感向自由情感的提纯和提升的过程,因此,生活情感有待于发展为自由情感。,(三)艺术美以自由情感的出现为标志艺术为人们摆脱充满功利束缚的日常生活状态,为体验自由的生存状态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方式和途径。在艺术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人们得以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琐事,尽情

4、享受自由的欢快。在审美活动中,人们自我的确证是通过情感的自由放逐而得以实现的,进行这种情感的自由放逐需要一个场所,这个场所就是虚拟的美的世界艺术世界。,三、自由性,自由性是艺术美的核心特征(一)艺术美的自由建立在非功利性心态的基础上(二)艺术美的自由通过想象得以展开想象的素材来自现实生活,但艺术中的想象往往是人们的一种理想,体现的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三)艺术美的自由以心手相应及其物化形式为具体表现,四、人为性,(一)人为性构成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差异艺术的人为性特定的创造者艺术家艺术美是一种“有心而为之”的美呈现在自然之中的自然美是大自然经过漫长岁月而形成的,人们在对自然地欣赏时,

5、为了达到最佳审美效果,往往想最大限度地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自然作为审美对象,越是保持原始状态其审美价值就越大。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最大区别人为性,(二)艺术美的人为性两难处境既要人为又不能让欣赏者感到人为,而要让欣赏者感到艺术品仿佛是自然天成。中国艺术史上讲求艺术美的浑然天成。只有 技法高度娴熟的艺术家才能在创作过程中达到高度的创作自由,只有凭借着高度的创作自由创作出来的艺术品,才能把作者意图自然而然地融合在艺术品中。,蒙特芳丹的回忆 是柯罗晚期最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风景杰作之一。,分析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人为性,第二节 艺术美的规律,艺术美的规律,是指艺术美形成于产生过程中的一些必然联系。艺术美

6、的规律是以艺术品为中心发生在艺术家与艺术品之间、艺术品内部、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一些必然的联系。和谐生命神、气、韵,一、和谐,和谐是指构成艺术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认同、在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基础上达成有机的统一的动态关系。(一)艺术品各组成要素的和谐1、艺术品?(1)艺术是一种语言,艺术作品就是艺术这门语言的具体形态;(2)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的产品;(3)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化;(4)艺术作品是“有意味的形式”。“艺术美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2、艺术品的和谐要素(1)艺术品内容的和谐:主要指人物形象与环境;人物动作语言与个性和主题;作品的情感与整体的气氛;人物形象具有的

7、有机整一性。(2)艺术作品形式的和谐:主要指形式各组成要素如线条之间、色彩之间、线条与色彩之间、各种音符之间、各种调式之间、旋律与节奏之间的和谐等,(3)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和谐:是艺术品内部的和谐中最重要的要素。罗丹(法国雕塑家):“总之,最纯粹的杰作是这样的:不表现什么形式、线条和颜色再也找不到了,一切都融化为思想与灵魂。”只有内容与形式的完整统一才是最优秀的作品,而这种完整统一是体现在形式的隐而不现中,形式仅仅因为其传达的内容而被人们所关注,其审美意义取决于它在何种程度上体现出特定的内容。艺术美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通常表现为:文情相谐、声情并茂、形神兼备等。,(二)艺术家与艺术品的和谐艺术

8、品是艺术家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情感而创造出来的,它渗透着艺术家审美思想情感的内容,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具体的、感性的渠道,转化为欣赏者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艺术品是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是艺术创作的最终成果。艺术家和艺术品本身具有相互规定性,离开对方自身就不能存在。,艺术家与艺术品之间的和谐来源于艺术家自身独特的本质力量,而本质力量的不同方面决定了艺术家在创造作品过程中的和谐也有着不同的表现:1、艺术家的丰富情感与其作品之间的和谐艺术是一种情感语言,一个艺术品的诞生,在创作的初期以及创作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强烈的情感、艺术创作的动机,艺术家的情感是由某种物象人、物或事引起的,最后又由恰当的物象表达出来,

9、艺术品中掺入了艺术家的精神加工,独立的人格是艺术家具有丰富情感的首要条件。2、艺术家的创作技能与其作品之间的和谐艺术家的创作技能:艺术家掌握和运用某类的专业技术和技法的能力,包括对工具材料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的掌握。艺术作品最终是以客观存在的外在表现形式呈现给欣赏者的,技术手段是构成这种感性显现形态的枝节原因,但是针对优秀的艺术作品而言,绝不是以技能为目的的产物。流于匠气的作品往往会因为情感的缺乏或意念的空洞而显得毫无生气。,(三)欣赏者与艺术品的和谐艺术欣赏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艺术品是艺术家和欣赏者共同创造的。欣赏者面对艺术品自我确证(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

10、生活经验来理解或解释作品中的形象,甚至会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丰富和补充作品里德形象内涵。,艺术家想象创作,作品,欣赏者理解再创造,欣赏者与艺术品之间和谐的实现以艺术家在创作中有意设置空白点和不确定点为条件,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对欣赏者的尊重,就体现在是否合情合理地设置空白点和不确定点,从而邀请欣赏者与自己一道共同完成对作品的创作。只有这样,欣赏者才能获得与艺术品之间的和谐,才能呢个对作品作出肯定性评价。,(四)艺术家与欣赏者的和谐二者的和谐是通过中介艺术品来实现的。1、从和谐对应点看:生活经验、创造力的和谐。2、从和谐的形态看:自觉的和谐、不自觉的和谐。自觉的和谐:指艺术家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意愿设

11、置在作品中,而欣赏者也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不自觉的和谐:指艺术家未必意识到自己曾经在作品中设置了某种意愿,但欣赏者却从中发现客观地存在于作品中的某种意义内涵,并对此内涵产生共鸣。传统意义的“共鸣”是指艺术欣赏的理想状态。是欣赏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默契无间时,发生于欣赏者身上的一种心理现象,处于“忘我”的境界。对于有着深刻创作意图作品的欣赏,需要欣赏者ui作品创作的各种条件有非常深入的认识,然后才能进入到共鸣状态。,毕加索 格尔尼卡长7.82米,高有3.5米 1937年1月,毕接受委托为夏天即将举行的万国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子作一幅壁画。他迟迟未动笔,直到4月26日那天,西班牙古城格尔尼

12、卡遭到空袭,德国纳粹军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轰炸,杀死1600多人,炸伤900人,格尔尼卡成为一片废墟。消息传来后他迅速完成了该作品,基本上是格尔尼卡的悲剧触发了灵感完成了作品。画面中女人的痛苦、阵亡士兵的惨状、牛马的嘶叫,都让人深刻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灾难,也体会到了毕加索内心的愤怒和同情。他用变形手法突出了悲惨的遭遇,在夸张外形之下,感情的抒发变得更为真实强烈,而简单的黑白灰三色更是增添了恐怖的惨相。从而,揭露了侵略战争的恐怖,鼓舞人们积极投入反法西斯的斗争,二、生命,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专门有一章谈到艺术与生命结构、生命形式的关系,他认为:你愈是深入地研究艺术品的结构,你就会愈加清楚地发 现艺

13、术结构与生命结构的相似之处,这里所说的生命结构包括着低级生物的生命结构到人类情感和人类本性这样一些高 级复杂的生命结构(情感和人性正是那些最高级的艺术所传达的意义)。正是由于这两种结构之间的相似性,才使得一幅画,一支歌或一首诗与一件普通的事物区别开来使它 们看上去像是一种生命的形式;使它看上去像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用机械的方法制造出来的;使它的表现意义看上去像是直接包含在艺术品之中(这个意义就是我们自己的感性存在,也就是现实存在)。抓住生命就是抓住了美学的根本。旺盛的生命力往往引起艺术家的注意,也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一)自然生命的呈现生命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14、万物”生命的时间性具有如下特点:(1)生命自身总是一个有限的时间存在,没有永生的生命;(2)同一物种的生命具有延续性,一代又一代的生命构成了是一个时间序列;(3)生命具有循环性和重复性,下一代生命基本上是对上一代生命的重复,一代一代,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生命的这些特点在中国古代艺术中着力表现。艺术美对自然生命的呈现往往着力于生命的第三个特点。如山水画中的冬景:枯树不在于生命的死,而在于暗示生命的下一个循环。“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人的生命的显现在当代艺术美产生之前,生命在艺术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人自身,而对人自身表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的生命。在远古时期

15、,人类的生殖繁衍是人类自身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产生生殖崇拜雕塑古希腊时期,生命的表现与一种理想的人体美直接有关,而艺术美也直接与表现人的生命有关。这个时期大量的雕塑作品虽然在个人的精神气质表现上尚有缺陷,但在形体的塑造上却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古希腊的雕塑,男性形象强调一种力量感,女性形象强调一种优美感,但无论是男性形象还是女性形象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古希腊为后人树立了一种美的典范一种对于人生命的成功表现。,在中国古代,对艺术作品中生命形象的评价是非常看重的,突出表现在一个“气”上。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生命与“气”直接联系,生命是气运化的结果,生命就是一种特殊的气,生命本身就是气的运动变化。“生气

16、”与“生命”基本等价。评价作品:是否具有“生气”,是否“生动”。中西方比较:中国艺术对人之外的其他生命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西方艺术对人自身的生命之美则表现的痛快淋漓。两种不同的传统艺术美对应着不同的生命形象。,(三)生命的形式化生命的形式化是指生命隐含在一个比较抽象的形式中,这个形式不是生命形象本身,也不直接显现生命形象,但它能暗示出生命的存在,能让人感悟到生命的存在,从而实现对自我的确证。苏珊.朗格:艺术就是生命形式的创造,而创造这种生命形式则源于一种人类本能。人的情感等诸方面的感觉功能,是有机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若让某个艺术符号将人类的这种情感激发出来,就必须找寻一个情感的形式,而且

17、是一个和生命形式相类似的逻辑形式。,常见的生命形式,1、对称(轴对称、点对称)对称:以一条线为中轴或一个点为轴心,左右(或上下)两侧到这个中心的距离均等。如:人的正面形象轴对称具有安静稳定的特征。体格正常的人对于不对称的畸形的身体总是产生一种不愉快的印象。点对称水平方向的点对称与轴对称性质相似,但不在这个方向上的点对称往往让人想起旋转运动,因而具有一种运动感。,2、节奏节奏本是一个时间概念,它首先出现在时间艺术和音乐中,但后来也成了空间艺术的一个概念。是指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在一个方向上有规律的重复。节奏的产生始于人自身的节奏脉搏、呼吸等生命特征中国古代思想讲“天人合一”,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人与自然

18、界的运动变化都是有相同(或相似)节奏的。节奏在中国艺术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艺术美的重要原因。,3、有机曲线有机曲线在艺术美的形成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这是因为人的生命存在就是一个有机曲线。如果说对称式人的正面形态,节奏是人的时间形态,那么,有机曲线就是人的侧面形态。有机曲线富于变化、充满动感,变化莫测而又收放自如,它是人的灵巧性在形式上的显现。由于有机曲线与人自身曲线的相似之处,所以,看到有机曲线围成的形体就让人们自然想起了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形式化是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生命的间接表现,让欣赏者感到亲切,它又富于变化,从而,对人的创造力和鉴赏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神 气 韵,神 气 韵

19、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理解(一)自然之神与人之精神1、自然之神天神,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是世界变化的根源,也是世界变化的依据。2、人之精神人之为人的本质。将神的本质世俗化、有限化3、神与艺术美“传神”真实地再现对象的精神本质。对人物形象来说就是真实地再现其精神气质、神情仪态。,(二)本体之气与个体之气1、本体之气本体之气是作为世界的根源和根据的气,它是万物(包括人)产生和变化的最终原因,它特殊的组合关系导致不同物的形态的产生。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就是气(阴阳之气),也就是道。,2、个体之气个体之气是指体现在个体身上的生命之气。由于个体所承受的阴阳之气不同

20、,个体之气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如精气、灵气、福气、晦气、怒气、脾气、运气、正气、邪气丧气、豪气、小气、俗气、人气、霸气、和气、盛气、下气个体之气还表现在生命形体上,人的五官和躯体是气所依托之物。因此,从五官和躯体上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的。如“气色”从五官和神情中看出。,3、气与艺术美无论是本体之气还是个体之气对中国古代艺术美观念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体之气对中国古代艺术美的观念的影响主要是在作品的整体效果上,一件优秀的作品就是一件真气弥漫的作品,所谓“元气淋漓”。真气既可以指宇宙生命本体之气,也可以指艺术家充沛的创造力,还可以是二者的统一。元气淋漓:艺术创作一气呵成,如同自然运化一样自然而成

21、。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容易让欣赏者反思和反省到宇宙生命的本体之气的存在。艺术家之气与宇宙生命之气之间是一气贯通的。这种既有艺术家创造力,又能让人感受到宇宙观真气存在的作品,在审美形态上往往具有雄强之美的作品,其动人的艺术魅力来源于作品的气势和震撼力。既让人感到宇宙生命本体的可畏,又让人感受到艺术家创造力的可敬。宋代的山水画往往具有这样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溪山秋霁图,个体之气对中国古代艺术美观念的影响体现在人物形象造型上。优秀的人物形象必然是具有生气的形象,而这种生气和不同的人物个性结合形成不同的气质,气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基础层面,往往让人从直觉中感受到他的精神内涵。如阴柔美、阳刚美等。“气”是一

22、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和美学概念,与“神”不同,“神”是中西方兼有的哲学和美学概念。作为美学概念的“神”用在人物形象上是指对象的精神,而用在艺术家的创造力上是指艺术家的创作有如神助。“气”强调的是气势和一气贯通的力量,是中国美学特有的内容,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美学上的体现。,(三)个体之韵与余味之韵与“气”的悠久历史和显赫地位相比,“韵”的历史要短得多。在魏晋时期突然崛起,成为了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语,并从此深深地影响着后来文人的审美情趣。音韵精神韵度艺术作品具有的独特审美效果1、个体之韵“韵”是精神性的东西,韵与神相连,但指人的主观精神。“气韵生动”中国艺术美学的经典命题。“气”重在指生命力

23、、生命的根源和生命呈现不同;“韵”被看做人为之本质,是精神境界高于世俗之人的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及其外在显现,是这些人区别于常人的标志。“韵”在获得一种外在形态之后具有人格美、精神美、社会美的内涵。“韵”超越“气”,但离不开“气”,2、余味之韵“韵”“音韵”“余音绕梁,三日不去”回味无穷“余味之韵”也与人物的品评中的“韵”有关,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即便在品评者眼前消失了,但他的精神气度、音容笑貌还宛然在目。“余韵”反复品味的精神之美、人格之美。,3、韵与艺术美与个体之韵相对应的艺术美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艺术作品中的主要的审美内容,其审美魅力来源于人物形象独特的个性和人格魅力,如人物画、故事片

24、、小说等,其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体现出独特的“韵”。此时,“韵”与“神”相似,但“韵”更强调一种超拔的人格魅力,而非一般的“传神”之“神”。与“余韵”相对应的艺术往往与非人物为主的艺术作品有关,如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纯粹器乐作品等。往往强调一种抒情性和整体气氛的塑造,而不着重表现人物形象,其审美魅力来自艺术形象展开后产生后续的想象和幻觉,这是欣赏者对当前的有限的形象和他生活在世俗世界暂时超越和遗忘而引发的持久绵长的审美兴奋状态。,在中国古代艺术美学中,经历了一个由重“气”向重“韵”的发展,这种变化折射出我国古代审美理想的变化:唐代以前,崇尚“气”,是阳刚之美、力量之美,

25、是人的生命力;从宋代开始,从善“韵”,是“余韵”,是阴柔之美,是人的精神本质和人格魅力,尤其是艺术家本人的精神本质和人格魅力。这一转化,客观上导致中国古代艺术美由重再现向重表现转化,审美形态也由大气逐渐发展为小巧精致,对欣赏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与生活的对应性越来越弱。,本章小结,1、艺术美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和人为性。2、艺术美以形象为直接显现形态,它以感知形象为基础,以想象形象为中介,以自我形象化为核心。3、艺术美是情感的产物。艺术作品中包含着生活情感,但艺术作品要让人获得艺术美感,还得使生活情感发展为自由情感,自由情感是艺术美出现的标志。4、艺术美的自由性内涵丰富,分为三个层次:非功利

26、心态给创作者主体和欣赏者主体带来的自由、想象带来的自由、心手相应表现出的自由。5、艺术美的人为性构成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差异,但艺术美的人为性经常面临着两难处境:既要人为又不能让欣赏者感到人为,而要让欣赏者感到艺术品仿佛是自然天成。,6、艺术美生成中常见的审美规律:和谐、生命的显现、神、气、韵的表现。7、和谐是指构成艺术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认同、在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基础上达成有机的统一的动态关系,包括艺术品各组成要素的和谐、艺术家与艺术品的和谐、欣赏者与艺术品的和谐、艺术家与欣赏者的和谐。8、生命的显现在艺术美的生成中是一个重要的规律,艺术美经常与生命的显现有关。生命显现包括人之外自然

27、生命的呈现、人的生命的显现和生命的形式化:节奏、律动、有机曲线等9、“神、气、韵”的显现是中国古典艺术品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志。,名词解释:1、艺术美的形象性 2、艺术美的自由性3、和谐 4、生命的形式化思考题:1、艺术美具有哪些特征?2、如何理解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都是极具个性化的活动?3、作为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非功利性态度有何重要性?4、艺术创作中想象具有哪些特点?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情感生活中的核心部分?6、如何理解艺术美人为性的两难处境?7、艺术活动中的和谐有哪些内容?8、常见的生命形式化手段有哪些?9、气对中国古代艺术美的观念有何影响?10、人格评价中的“韵”与作为艺术美的“韵”有何联系和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