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三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史诗三首.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咏 史 诗 三 首,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 李仲秋,学习目标:、了解咏史诗通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其内心复杂情感的特点。、说出三首诗诗人各自抒发的情感。、联系作品,理解诗句。教学课时:两课时,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学习之一:,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人,今属河北。天宝年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藩洲南巴尉(今广东电白)。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睦洲(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诗人简介,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
2、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背景介绍,整体感知:这首诗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旧宅时的悲凉心境,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谪宦:贬官生涯;“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如鸟儿那样敛翅歇息。这里比喻贾谊惊惶不安、侘傺失意的谪宦生涯。“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子,标举贾谊的身分。,三年的谪宦生涯换来的只是“万古”留悲,凄惨沉重的遭遇。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一个“悲”字,直贯篇末
3、,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更能让人联想到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诗人怎样来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景象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正是诗人与贾谊有共同悲苦命运而引发的共鸣。一种景仰羡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空见”,感慨如贾谊这样治国贤才已不可再见,表达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心情。这两句诗还化用了贾谊鵩鸟赋的句子“庚子日斜兮,鵩集余舍”贾谊在长沙时,看到古人以为不祥的鵩鸟,深感自己的不幸。,汉文有
4、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以双关的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有道”的中兴之主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又怎能重用诗人自己呢?诗人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里一语双关,将讽刺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巧妙含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他(贾谊写有吊屈原赋),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摇落:落叶凋零;君,指贾谊,也指自己,怜君,是怜人,也是怜己。何事:为何;诗人表面上是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
5、诗人在贾宅前久久徘徊,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不禁发问,可叹啊贾谊,你为何被放逐到这偏远的地方呢?,鉴赏要点,1、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诗人自我的行踪和心迹.2、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学习之二:,李贺,(789-816),字长吉,陇西成纪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裔孙。李贺少有诗名,元和年初,游历江南,以诗谒韩愈,受到赞誉。元和五年,举河南府乡贡进士,但因为其父名晋肃,时议应避父讳而不可参加进士考试。后为奉礼郎,郁郁不得志,以有病辞归故乡,郁悒而终,年仅二十七岁。李贺长于乐府,想象丰富奇
6、特,色彩瑰丽,炼字凝句,惨淡经营,后人称为长吉体。题材多写神仙鬼魅,好用“死、老、冷”等字,人称“鬼才”。,诗人简介,这首诗以神奇的想象写金铜仙人辞别汉宫时的悲凉心情和对故主的留恋,抒发历史兴亡之感,寄寓了沉痛的家国之悲和身世之痛。,1、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总体把握:,2、诗人产生兴亡之感的原因。,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
7、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秋风客:秋风中的过客。此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威风无比的汉武帝,也如秋风中落叶一样,只留下虚幻的马嘶,拂晓时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夜”和“晓”前后照应,写出时代更迭的倏忽。这是对上面“秋风客”的诠释,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如今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夜闻马嘶晓无迹”承上启下,写出世事无常,生命短暂。,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
8、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遥远。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东关”句言气候恶劣。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特别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出城后途中的情景。长安城外的道路上长满了泽兰,而肃杀的秋风,已把泽兰摧残得枯萎衰谢了。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
9、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故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渭城”句从对面落笔,用“波声小”反衬出铜人渐渐远
10、去的身影。一方面波声渺远,另一方面,道阻且长。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婉而深沉地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离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过陈琳墓 温庭筠,学习之三:,温庭筠,(约812-866)原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人。才情敏捷,每次考试时,压官韵作诗赋,总是以双手四指交叉,很快成八韵,人称“温八叉”、“温八吟”。咸通七年(866)任国子助教,竟流落而终。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擅长近体诗,怀古写景诸诗成就较高,闺情诗婉媚香艳,一如其词。是花间词派鼻祖。,诗人简介,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
11、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背景介绍:,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说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飘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今日飘蓬”四字,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遇分不开,而这种感慨又是紧密联系着陈琳这位前贤来抒写的。,词客有灵
12、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此两句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词客有灵应识我”句是说,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霸才”,犹盖世超群之才,是诗人自指。陈琳遇到曹操那样一位豁达大度、爱惜才士的主帅,应该说是“霸才有主”了。而诗人自己的际遇,则与陈琳相反,“霸才无主”四字正是自己境遇的写照。“怜”,是怜慕、欣羡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暗含着一个对比:陈琳的“霸才有主”和自己的“霸才无主”的对比。正因为这样,才对陈琳的际遇特别欣羡。这时,流露了
13、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即景抒情。上句是墓前即景,下句是墓前遥想。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更显出古坟的荒凉寥落。这是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当代的不重才士,任凭一代才人的坟墓芜没荒废。由于缅怀陈琳,便进而联想到重用陈琳的曹操,想象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了。这不仅是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的时代的追恋。“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的时代的消逝。而诗人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也就在不言中了。,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文章无用,霸才无主,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这已经使人不胜感慨;而时
14、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想到这里,怎能不临风惆怅,黯然神伤呢?这一结,将诗人那种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更进一步地表现出来了。,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小结:,1、“汉文有道”是反语,表面上写号称中兴之主的汉文帝任用贤才,实际上是将贤才一贬再贬;下句对“无情”正是对“有道”的巧妙回应,说是“有道”实为“无道”;贾生诗中的汉文帝正是如此,表面“有道”,“夜半前席”,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但却不是为天下苍生着想,而是问虚无的鬼神之事,这样的君主实为“无道”。而诗人被贬之时的唐代宗,更是无法与“无道”的汉文帝相提并论。诗人既有自负也有伤感。全句讽刺巧妙,一语双关。,练习一:,长托古寄慨,通过对贾谊被贬长沙的遭遇,暗含对朝廷不重人才、自己怀才不遇和贬官异地的不满。金通过对金铜仙人被迫离开汉宫和故主的无限依恋之情的叙写,抒发历史兴亡之感,同时,托古寄慨,深深的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痛。过通过在陈琳这位先贤墓前的追思和遥想,托古讽今、托古寄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和悲愤,同时对其“霸才有主”的欣羡,寓含对当时埋没人才的不满。,练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