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人》ppt课件(11页).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24287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穿井得人》ppt课件(11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穿井得人》ppt课件(11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穿井得人》ppt课件(11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穿井得人》ppt课件(11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穿井得人》ppt课件(11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穿井得人》ppt课件(11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穿井得人》ppt课件(11页).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伊索寓言中的两则寓言,并从中获得了启示,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穿井得人这篇课文。,吕氏春秋概况,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共同编撰而成的。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朗读课文,宋之丁氏,家无

2、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打水浇田,等到,翻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到外面去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听到,讲述,使知道 当“被”讲,代词,这件事,翻译: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如若无闻也。,派,命令,这件事,向,回答,的,劳动力,在,不如,翻译:宋国国

3、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划分层次,短文穿井得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三层。,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质疑,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a.对于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b求贤不能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c.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归纳总结,课堂练习,本文通过写丁氏趣说“”,引得闻之者“传之”,继而“”,最后,告诉我们不要。,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轻信传闻,作业: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