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培训幼儿心理学.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33206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育员培训幼儿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保育员培训幼儿心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保育员培训幼儿心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保育员培训幼儿心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保育员培训幼儿心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育员培训幼儿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育员培训幼儿心理学.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第三节 重音(一),重 音,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读读下面句子,体会重音位置的变化对语意的影响:,我知道你会唱歌。(不用问别人。)我知道你会唱歌。(你不要瞒我了。)我知道你会唱歌。(不是别人。)我知道你会唱歌。(你怎么说不会?)我知道你会唱歌。(别的会不会我不知道。),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0-6岁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第五章 婴儿的心理发展,婴儿动作的发展婴儿语言的发展婴儿的

2、认知活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一节 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体格的发育扩大活动的范围促进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和适应能力增加与人们的交往促进智力的发展,一、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婴儿在13-14个月,一般就能独立行走开始时不协调、重心不稳在成人的扶持和鼓励下+反复练习=控制重心、协调=能独立行走,二、双手(小肌肉)动作的发展,喜欢用各种方式摆弄物体。(是一种游戏)婴儿期双手动作的发展,是儿童可能进行自我服务1周岁以后可以学习用匙吃饭,2周岁熟练3岁左右,逐渐能在成人帮助下穿脱衣服婴儿期儿童一般喜欢自己洗手、洗脸,但常常同时玩水,成人要加以指导和帮助,三、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2、从上

3、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第二节 婴儿语言的发展,一、单词句阶段(11.5岁)1、用重叠的单音字 妈妈、饼饼2、以声响替物体命名 汪汪=小狗 喵喵=小猫,二、多词句阶段(1.52岁),该阶段婴儿语言能力进展:1、词汇迅速增加2、开始能说多词句,三、简单句阶段(2-3岁),喜欢说话、爱发问可以简单地描述看到的情形(爸爸回来了)2岁的婴儿可以向成年人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三节 婴儿的认知活动和 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婴儿期的认知活动动作的发展认识物体属性语言的发展交流、丰富见闻,1、视觉,1岁时能看到熟悉的物品或人物2岁左右手眼协调能力开始发展2岁以后,会注意

4、十分细小的东西 2、听觉耳朵是负责听觉和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3、触摸觉 4、思维,二、婴儿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1岁前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吃手、脚)1岁后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掌握词后能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在婴儿期掌握了代名词“我”,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一、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征,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思维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影响的束缚。,二、心理活

5、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占优势,1、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2、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3、自我控制能力差 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三、幼儿的情绪外露、易变化、不稳定,(一)由情感易变化向逐步稳定和有意方向发展(二)由情感易外露、自我控制能力差向有意时地控制自己发展,四、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1、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强2、表现出最初的性格特点,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征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占优势幼儿的情感易变、外露、不稳定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3岁前34岁45岁56岁,一、幼儿初期(34岁)心理发展的特点,生活范围扩大,适应新环境关键是保

6、育员与幼儿之间要建立感情,该时期的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行为受情绪支配 2、爱模仿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二、幼儿中期(45岁),爱玩、会玩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贯穿整个幼儿期),三、幼儿晚期(56岁),好学、好问、好探索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个性初步形成,第七章 幼儿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上),一、幼儿认识世界的方式,(一)感知觉是婴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二)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幼儿的感知能力,视力触觉探索能力观察力,视知觉的技能,主要有空间关系 视觉辨别 图形-背景辨别 视觉填充 物体再认,幼儿记忆能力,幼儿记忆的特点,第三章 幼儿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的发展

7、(下),幼儿的思维能力,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直觉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一、幼儿视觉,视敏度(视力):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颜色视觉(辨色力):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配对指认命名,三、幼儿的空间知觉,方位知觉:上下前后左右(以自我为中心)距离知觉形状知觉,二、幼儿听觉,听觉感受性言语听觉,绝对感受性: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分辨不同声音最小差别的能力,方位知觉的发展特点,距离知觉特点,幼儿可以分清他们所熟悉的物体或场所的相对远近,对于比较广阔的空间距离,他们还不能正确认识。常常不懂得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

8、模糊等感知距离的视觉信号。,形状知觉,幼儿的形状知觉发展得很快。3岁左右,一般可以辨别圆形、正方形、三角形。4岁至4岁半是辨认几何图形正确率增长最快的时期。5岁能正确辨别各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幼儿叫出图形名称比辨认图形要晚。,四、幼儿的时间知觉,幼儿前期,主要依靠生物钟来感知时间。幼儿期逐渐能够以外界事物作为时间的标尺。幼儿初期,已有一定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幼儿中期,能够辨别今天、明天、昨天,但对较远的时间还不能掌握。幼儿晚期,已能辨别较远的时间,会认识钟表的整点、半点,但对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位的辨别还有困难。,感知特性与幼儿活动,感受性变化与幼儿活动知觉特性与幼儿

9、活动,适应对比个体经验的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如何从背景中分出知觉对象,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培养幼儿观察力的方法,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概括启发幼儿用多种感官方式参与观察教给幼儿有顺序的观察方法,第五章 幼儿的记忆,记忆,定义: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记忆的四个环节,识记 保持 再认回忆,记忆表象,定义:是指头脑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特征:直观性 概括性,记忆的作用,游戏中学习中,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在发展 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影响幼儿记忆效果的因素,客观因素:活动材料的性质 活动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幼儿活动追求的对象 参加活动的感官数量主观因素:活动动机 活动兴趣,记忆的保持、遗忘,保持:是指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再现。遗忘规律:先快后慢,提高幼儿记忆的方法,帮助幼儿及时复习给幼儿的识记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帮助幼儿理解识记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偶发记忆说谎,无意说谎有意说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