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3632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13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兴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宜兴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宜兴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宜兴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宜兴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兴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兴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宜兴汽车线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8一、 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8二、 国内汽车线束行业发展阶段9三、 国内汽车整车行业基本概况10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6第二章 项目投资主体概况18一、 公司基本信息18二、 公司简介18三、 公司竞争优势19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21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21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21五、 核心人员介绍22六、 经营宗旨23七、 公司发展规划23第三章 市场预测25一、 汽车线束行业的市场规模25二、 行业发展趋势25三、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7第四章 项目概况32一、 项目概述32二、 项目提出

2、的理由33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37四、 资金筹措方案37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38六、 原辅材料及设备38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39八、 环境影响39九、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39十、 研究范围40十一、 研究结论40十二、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4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41第五章 建筑技术分析43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43二、 建设方案44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5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5第六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47一、 项目选址原则47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47三、 创新驱动发展51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52五、 产业发展方向54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57第七章 SWOT分析58一

3、、 优势分析(S)58二、 劣势分析(W)60三、 机会分析(O)60四、 威胁分析(T)61第八章 发展规划分析65一、 公司发展规划65二、 保障措施66第九章 节能可行性分析68一、 项目节能概述68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69能耗分析一览表69三、 项目节能措施70四、 节能综合评价70第十章 组织架构分析72一、 人力资源配置72劳动定员一览表72二、 员工技能培训72第十一章 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74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74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74第十二章 劳动安全生产分析75一、 编制依据75二、 防范措施77三、 预期效果评价80第十三章 项

4、目规划进度81一、 项目进度安排8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81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82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计划83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83二、 建设投资估算84建设投资估算表88三、 建设期利息8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8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89四、 流动资金90流动资金估算表91五、 项目总投资9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2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3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95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95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9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1

5、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2五、 偿债能力分析10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4六、 经济评价结论104第十六章 招标方案105一、 项目招标依据105二、 项目招标范围105三、 招标要求105四、 招标组织方式106五、 招标信息发布109第十七章 风险风险及应对措施110一、 项目风险分析110二、 项目风险对策112第十八章 项目综合评价说明115第十九章 附表附录11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7建设投资估算表11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9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0流动资金估算表12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3综合总成本费用

6、估算表12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8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29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30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31能耗分析一览表131第一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 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1、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阶段汽车零部件为汽车整车的配套零件,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与国内汽车整车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计划经济时期的零部件工业,零部件厂商(单位)附属于整车厂商,规模小,产品技术由整车厂商提供或者仿制获得,工艺落后,质量不高。第二阶段为改革开

7、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汽车整车行业通过合资经营,引进了轿车、重型车、轻型卡车制造技术;汽车零部件行业厂商开始接触到国外先进技术、质量和管理方式,以实现国家倡导的汽车零部件国产化;除原有整车厂商的零部件厂商(单位)外,军转民和乡镇企业进入零部件工业;此阶段,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仍然不大。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明确及汽车市场需求潜力的释放,外资大举进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领域;为跟上整车配套需求,解决资金、技术和管理等问题,轿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寻求与国外合作、合资、独资,零部件企业大量增加;大批民营企业进入零部件制造领域,为零部件行业带来了活力;中国生产的零部件

8、开始大批进入国际市场。2、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企业之间的关系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汽车制造发达国家,如欧美国家、日本、韩国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汽车整车企业之间基本形成了多层次供货关系。在多层次供货关系中,汽车整车企业直接向一级零部件供应商采购,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向二级零部件供应商采购等。汽车整车企业主要负责整车的车型及技术开发,零部件供应商负责相关部件的设计、制造、检验、及时供货等,汽车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优势互补、分工协作。3、自主品牌汽车、合资品牌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国内汽车整车市场主要包括自主品牌及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合资品牌,各品牌体系零部件配套供应的市场化程度有较大差异。对于国内自

9、主品牌零部件企业,主要配套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少部分研发能力强、规模大的自主品牌供应商有机会进入欧美等合资品牌的供应商体系;由于日韩等合资品牌与其原有供应商之间有着股权、资源投入等关系,市场化程度较低,国内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较难进入。二、 国内汽车线束行业发展阶段汽车线束行业属于汽车零部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内汽车线束行业发展阶段与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阶段类似,与国内汽车整车行业发展密切相关,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汽车线束厂作为整车厂的附属单位存在,基本不存在独立的汽车线束厂,工艺、技术、生产等各方面接受整车厂商管理,鉴于汽车整车处于仿制或较低水平的研发阶段,此

10、阶段汽车线束厂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国内汽车线束行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极少的独立汽车线束厂,大多为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汽车线束加工;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期,汽车产量由1991年的71.66万辆/年增加至2000年的217.75万辆/年,汽车整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线束劳动密集型特点,较多独立的集体所有制或私营汽车线束厂成立,从事线束加工业务;随着汽车整车的合资经营模式的引进,少量外资汽车线束厂为配套整车厂商,也随之成立。第三阶段为21世纪初至今,属于汽车线束行业的全面发展阶段。此阶段主要特点是:大

11、量外资汽车线束厂商在国内设立公司,为合资品牌汽车公司及自主品牌汽车公司供货,截至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汽车线束厂商均已在国内设立汽车线束厂,并占据国内汽车线束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从事汽车线束加工的民营企业大量设立,主要从事自主品牌汽车的配套业务;随着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一些自主品牌的汽车线束厂商也发展壮大,开始参与、主导汽车整车线束同步开发。三、 国内汽车整车行业基本概况1、国内汽车整车行业发展阶段国内汽车整车行业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多品种、全系列的整车生产局面,主要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创建阶段(1949年-1965年),“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建立,于1956年制造出国产第一辆

12、解放牌载货汽车,并仿照国外样车自行设计轿车,于1958年试制成功了东风牌小轿车和红旗牌高级轿车;60年代,在国家和省市支持下,形成了一批汽车制造厂、制配厂、和改装厂,其中南京、上海、北京和济南四个较有基础的汽车制配厂经技术改造后,成为继一汽之后的第一批地方汽车制造厂;1965年末,国内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为国内汽车整车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为初步成长阶段(1966年-1980年),根据国家政策,重点建设三线汽车厂,重点开发和生产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其中:第一汽车制造厂以及南京、上海、北京、济南等5个老厂分别承担了包建和支援第二汽车

13、制造厂、四川和陕西汽车制造厂等三线汽车厂的建设任务;60年代中后期,为满足冶金行业采矿需要,上海、天津、常州、北京、长春、甘肃等地汽车厂相继研发成功矿用自卸车;为满足重型载货汽车的需求,济南汽车制造厂扩建了黄河牌8T重型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安徽淝河、南阳、丹东、黑龙江和湖南等地方汽车厂也投入同类车型生产;截至1980年,汽车年产量达22.20万辆,基本为载货汽车。第三阶段为全面发展阶段(1981年至20世纪末),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中国汽车工业得到全面发展,汽车工业生产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主要特点为:商用车方面,汽车老产品(解放、跃进、黄河车型)完成升级换代,商用车产品结构得到调整,轻、中、

14、重型载货汽车趋于合理,汽车企业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乘用车方面,汽车工业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合资经营方式,成立了一批合资汽车公司,用于乘用车规模化建设,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初期,主要汽车合资企业包括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1983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85年)、广州标致汽车公司(1985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91年)、神龙汽车有限公司(1992年)、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1993年)、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1993年)、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1993年)等。国务院1994年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和目标,90年代中后期,世界上各大汽车

15、公司纷纷进入中国的汽车市场,在产业政策的框架下建立了合资汽车公司,如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1995年)、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1997年)、南京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1999年)、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2000年)等;为了适应汽车产业全球化,中国汽车产品按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方针,在已实施产品技术标准、法规的基础上,开展国际汽车界的交流与研讨,积极组织实施汽车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如1997年发布实施的汽车整车产品质量评定方法,在企业行业内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汽车

16、工业的调整与改革,汽车行业兼并重组以及多元化资本改造。第四阶段为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阶段(21世纪初至今),在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下,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于2009年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并维持至今。本阶段主要特点为:合资汽车公司的全面发展,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仍以合资方式在国内设立公司,进行汽车制造与销售,如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2001年)、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2002年)、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2002年)、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2003年)、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2003年)、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2003年)、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2004年)、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200

17、5年)等,截至目前,世界主要汽车品牌均已进入中国市场。乘用车领域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21世纪初,地方国企如奇瑞汽车、华晨汽车、江淮汽车等,民营企业如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等,率先突破政策限制,获准进入轿车制造领域;一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汽车等大型汽车集团逐步加入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行列。汽车生产、销售规模增幅巨大,汽车产销规模由2001年末的230余万辆增加到2016年末的2800余万辆,自2009年起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并维持至今。2、国内汽车产销状况自2003年至2016年,国内汽车产销基本持平,且两者一直处于增长状态,2009汽车年产销量分别为1,379.10

18、万辆、1,364.48万辆,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并一直维持至今,2016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811.88万辆、2,802.82万辆,国内汽车市场容量巨大。3、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分析通过对比2003年至2011年数据,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远在100辆以下,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均在400辆以上,韩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在200-300辆之间,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差距较大。通过对比中国与德国2008年至2015年数据,一方面,两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德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增长缓慢,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增长较快;另一方面,德国每

19、千人汽车保有量一直保持在500辆-600辆,2015年底达到了591辆,而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2013之前低于100辆,2014年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超过100辆,达到105.83辆,2015年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18.38辆。通过上述数据分析,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千人汽车保有量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也预示着中国汽车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4、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状况分析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发展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3。第一阶段是21世纪的前十年,自主品牌从无到具有一定规模,这个阶段主要特点为自主品牌以低价竞争,与合资品牌价差相对较大,两者形成竞争错位。第二个阶段是从2011年到2014年,由于合资品牌价格

20、下探产生了很大的市场挤压,自主品牌的技术积累尚不够支撑强有力的产品出来与合资对抗,导致市场占有率下滑。第三阶段为2015年以后,自主品牌推出高配置、高性价比产品,产品品质大幅提升,销售量走强,在价格方面牢牢稳住10-15万区间SUV市场后,推出20万以上的车型逐渐攻占合资品牌。2009年至2016年,自主品牌销售量处于增加状态,特别是2015年以后,销售量大幅增加,远高于各合资品牌,2016年底销售量达1,050.39万辆;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2009年至2014年一直处于下滑状态,但自2015年起,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明显回升,同时各合资品牌市场占有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6年底,自主品牌占

21、有率达43.24%。5、商用车市场状况分析自2009年以来,商用车产销量随着经济周期变动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除2010年、2013年产销突破400万辆外,其他年份产销量均在300-400万辆之间。2016年度,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369.81万辆、365.13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商用车销量为344.72万辆,占全年销量的94.41%,自主品牌商用车在中国市场占绝对主导地位。6、新能源汽车市场状况分析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的战略新兴行业,是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受国家政策、财政补贴、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方面的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2013年开始起色,2014年-2016年成倍增长,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产销

22、量分别为517,000辆、507,000辆,连续两年居于世界第一位。根据国务院2016年11月29日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

23、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二章 项目投资主体概况一、 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周xx3、注册资本:120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6-9-207、营业期限:2016-9-20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9、经营范围:从事汽车线束相关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二、 公司简介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

24、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三、 公司竞争优势(一)工艺技术优势公司一直注重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设备,不断加大自主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力度,形成较强的工艺技术优势。公司根据客户受托产品的品种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工艺技术参数,以满足客户需求,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

25、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二)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优势公司围绕清洁生产、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依托科技创新,注重从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的优化来减少三废排放,实现污染的源头和过程控制,通过引进智能化设备和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保障清洁生产,提高三废末端治理水平,保障环境绩效。经过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公司已在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三)智能生产优势近年来,公司着重打造 “智慧工厂”,通过建立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输送系统,将企业的决策管理层、生产执行层和设备运作层进行有机整合,搭建完整的现代化生产平台,智能系统

26、的建设有利于公司的订单管理和工艺流程的优化,在确保满足客户的各类功能性需求的同时缩短了产品交付期,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增强了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四)区位优势公司地处产业集聚区,在集中供气、供电、供热、供水以及废水集中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源配套优势明显。产业集群效应和配套资源优势使公司在市场拓展、技术创新以及环保治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五)经营管理优势公司拥有一支敬业务实的经营管理团队,主要高级管理人员长期专注于印染行业,对行业具有深刻的洞察和理解,对行业的发展动态有着较为准确的把握,对产品趋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瞻能力。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心管理

27、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公司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6808.655446.925106.49负债总额2689.172151.342016.88股东权益合计4119.483295.583089.61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25421.6520337.3219066.24营业利润5458.314366

28、.654093.73利润总额5072.914058.333804.68净利润3804.682967.652739.3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804.682967.652739.37五、 核心人员介绍1、周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2、莫xx,1957年出生,大专学历。1994年5月至2002年6月就职于xxx有限公司;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29、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3、汪xx,中国国籍,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2003年5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4年4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18年3月起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4、程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5、夏xx,中国国籍,无

30、永久境外居留权,1970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2年4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监事。2018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6、陆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8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任xxx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11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经理;2019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7、刘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8、于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2018年

31、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六、 经营宗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依照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充分运用经济组织形式的优良运行机制,为公司股东谋求最大利益,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七、 公司发展规划(一)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公司致力于为多产业的多领域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为成为百亿级产业领军企业而努力奋斗。(二)措施及实施效果公司立足于本行业,以先进的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满足产品日益提升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进步要求,为国内外生产商率先提供多种产品,为提升转换率和品质保证以及成本降低持续做出贡献,同时通过与产业链优质客户紧密合作,为公司

32、带来稳定的业务增长和持续的收益。公司通过产品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与产业链企业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引领、合作共赢的模式,再造行业新格局。(三)未来规划采取的措施公司始终秉持提供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和技术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以及膜工艺技术的扎实基础及创新能力,为成为百亿级产业领军企业而努力奋斗。在近期的三至五年,公司聚焦于产业的研发、智能制造和销售,在消费升级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领域积极布局。致力于为多产业的多领域客户提供中高端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在未来的五至十年,以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为核心,利用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利用独立创新、联合开发、并购和收购等多种方法,掌握国际领先的

33、技术,使得公司真正成为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第三章 市场预测一、 汽车线束行业的市场规模汽车线束与汽车市场密切相关,据行业专家预测目前单车线束成本大约3500元,2016年我国销售汽车2,802.82万辆,2016年国内线束汽车容量为980.99亿元;2016年自主品牌汽车销售量达1395.11万辆,2016年自主品牌汽车相关线束市场容量达488.29亿元。二、 行业发展趋势1、同步开发整车线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自主品牌汽车通过10多年的发展,汽车整车完成了由逆向研发到自主研发阶段,随着整车厂商对新产品开发以及新车型提早上市等要求的提高,整车厂商对汽车线束厂商的要求从线束加工能力,到具有一定的

34、线束设计能力,再到汽车线束厂商参与到汽车设计过程中,同步开发整车线束能力。据了解,目前阶段,线束整车厂商主要以现有车型改进为主,进行整车线束开发,也参与少部分新车型整车线束同步研发。随着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开拓中高端市场以及与合资品牌汽车的竞争加剧,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将集中整车的研发、设计,并要求汽车线束厂商加入整车线束的同步研发过程。2、汽车智能化发展将增加汽车线束的使用汽车智能化指在汽车上增加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车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换,使汽车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地分析汽车形势的安全及危险状态等。由于汽车行业转型升级、

35、国家政策导向以及新兴竞争者加入智能驾驶等因素的影响,汽车智能化进程加快。汽车智能化对汽车主动安全、通讯与导航、视觉技术、识别技术、信息娱乐、舒适环保方面的要求都有所提升,安全控制、车载电子类应用的需求将大大提升,也将带动基础连接通道-汽车线束新品种的开发与应用,为汽车线束增加新的市场空间。3、汽车线束的轻量化将成为趋势国务院2012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

36、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15年国产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6.98升/100公里,2010年达到5.0升/百公里目标,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低28.37%,对整个行业压力比较大。燃油车降低油耗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提升发动机的效率,达到在相同动力性能下燃油消耗降低的目的;另一种是减轻汽车车身自重,从而能够降低能耗。前一种对技术要求比较高,且效果不显著,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改善,而后一种在技术上难度较小,比较容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整车线束目前重量可达20-30Kg,汽车线束轻量化对汽车减重及燃油经济性有着重要作用,将会受到整车厂商的

37、重视。汽车线束轻量化,主要方向表现为更多的细线径导线、光缆代替传统导线、更轻的铝导线替代部分铜导线、连接器的小型化以及更为合理的线束设计方案等。三、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分析(1)国家对汽车行业的大力支持国家自1994年颁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起至今,制定了一系列汽车行业鼓励政策,如2009年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2年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中国制造2025,2016年的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

38、,对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有着清晰的产业指导和政策支持,积极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2)国内汽车市场的巨大需求自2009年以来,国内汽车产销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2015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450.33万辆、2,459.76万辆,其中全球2015年汽车销量8,967.80万辆,2015年国内汽车销量占全球汽车销量的27.43%;2016年度国内汽车产销量达到了2,811.88万辆、2,802.82万辆,国内汽车需求量极大。国内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汽车产销量将保持稳定增长,对汽车零部件行业构成了长期利好。(3)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自主品牌汽车包括自

39、主品牌乘用车和商用车,其中乘用车自21世纪初开始起步,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从逆向研发到自主研发,已培养出多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汽车品牌,如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华晨汽车、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等等,成功抵御了合资品牌汽车的价格下探,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16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43.24%,并朝着50%的目标迈进;由于国内以商用车开发起步,技术较为成熟,适合国内经济发展阶段,市场竞争力明显优于国外品牌商用车,国内市场商用车一直以自主品牌为主,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国内自主品牌线束厂商基本为自主品牌乘用车和商用车配套,随着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国内自主品牌线束厂商在技术、

40、规模等方面也将得到快速发展。(4)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在政策及技术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截至2016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51.7万辆和50.7万辆,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比亚迪、吉利、北汽等自主品牌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前10位,国产新能源客车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并已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协同“走出去”。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自主品牌汽车线束厂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机会。新能源汽车对汽车电子器件的依赖程度更高,刺激了汽车线束产业需求的增长。与自主新能源车厂具有良好配套关系的自主品牌线束厂商将率先打入供应体系,享受新能源汽车

41、发展的红利。2、不利因素分析(1)自主品牌汽车线束厂商同步开发能力较弱,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自主品牌汽车已完成了逆向研发到正向研发阶段的转变,整车厂商为更好经营新车开发及拓展中高端汽车市场,迫切需要汽车线束厂商参与到整车线束同步开发过程中。自主品牌汽车线束厂商基本为自主品牌汽车配套,由于发展时间短,规模相对较小,整车项目开发经验及研发投入较为欠缺,且主要针对中低档车进行线束配套,汽车线束厂商同步开发能力较弱。为满足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需求,自主品牌汽车线束厂商的中高档汽车线束项目经验有待积累,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汽车线束市场处于相对垄断状态,不利于行业正常发展国家发改委2014年8月20日宣

42、布,认定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及轴承厂商结成垄断联盟并抬高价格,违犯了反垄断法,对其中三菱电机和电装等10家公司总计罚款12.354亿元人民币。这12家企业就轴承及起动机、交流发电机、节气阀体、线束等产品交换价格信息,结成价格垄断联盟,该垄断联盟从2000年起持续了约10年,其中涉及的线束厂家包括矢崎、古河、住友电气等。根据2015年数据显示,全球前五名汽车线束厂家合计市场占有率达81.24%,全球前十一大汽车线束厂家占市场总额的94.82%,汽车线束市场处于相对垄断状态,对汽车线束行业甚至汽车行业影响较大,不利于行业内人才流动及技术扩散等,不利于线束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第四章 项目概况一、 项

43、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宜兴汽车线束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技术改造4、项目建设地点: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5、项目联系人:周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展的良性互动。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

44、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54.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

45、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xxx千米汽车线束/年。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国家发改委2014年8月20日宣布,认定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及轴承厂商结成垄断联盟并抬高价格,违犯了反垄断法,对其中三菱电机和电装等10家公司总计罚款12.354亿元人民币。这12家企业就轴承及起动机、交流发电机、节气阀体、线束等产品交换价格信息,结成价格垄断联盟,该垄断联盟从2000年起持续了约10年,其中涉及的线束厂家包括矢崎、古河、住友电气等。根据2015年数据显示,全球前五名汽车线束厂家合计市场占有率达81.24%,全球前十一大汽

46、车线束厂家占市场总额的94.82%,汽车线束市场处于相对垄断状态,对汽车线束行业甚至汽车行业影响较大,不利于行业内人才流动及技术扩散等,不利于线束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深化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构建以电线电缆、节能环保等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科学、生态文旅等新兴产业为主导,氢能源、5G、物联网、北斗等未来产业为新动能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高地。(一)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深化“造链、补链、强链、延链”工程,实施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分产业开展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

47、准施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提升。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构建市场多元、协作配套的供应链体系。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全国500强企业,打造一批“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围绕打造全国一流的地标性产业高地,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动电线电缆产业全面优存量、提质量,打造全国电线电缆智能制造、资源配置中心;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拓展领域、攀升价值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产业集群;推动工业陶瓷产业高端化、精品化、差异化发展,打造全国非金属材料产业高地。(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五年倍增计划,健全完善重大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