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韩愈.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4074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祭十二郎文》韩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祭十二郎文》韩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祭十二郎文》韩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祭十二郎文》韩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祭十二郎文》韩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祭十二郎文》韩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祭十二郎文》韩愈.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虽然“死者长已矣”,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最残酷的事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导语设计,祭十二郎文,韩愈,韩愈,三岁而孤,靠兄嫂抚育成人。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满腹经纶却功名蹭蹬(cndn)(19岁进军长安,三试不第),历尽艰辛方才进士及第。走入仕途后又因性格耿直、直言无忌而招祸,一贬阳山、再贬河南、三贬

2、潮州,颠沛流离,身心交瘁,但他能做到宦海浮沉而荣辱不惊。从政为官,鞠躬尽瘁,有惠及民;执笔为文,泻玉飞珠,成为一代宗师。,作者生平经历,三落三起803年 担任监察御史,关中大旱,上论天旱人饥状,请求宽民徭役、除民租赋 一贬连州阳山令2.806年 奉召回长安,知国子博士 二贬河南令3.814年 平定淮西乱,军功晋授刑部侍郎4.819年 宪宗凤翔迎佛骨,信佛狂潮席卷京城,以文人的勇力和胆魄写论佛骨表 三贬 潮州刺史5.820年 兵部侍郎 吏部侍郎 终年,韩愈为潮州百姓做的四件事:1.解放奴婢,禁止买卖人口;2.兴修水利,凿井修渠;3.兴办学校,开发教育;4.祭杀鳄鱼,安顿百姓。韩愈被贬,潮州受益可

3、笑的历史,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赵朴初访韩文公祠口占(韩山 韩水 韩渠 昌黎路 昌黎学校 韩山师范学院)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梁衡,文学成就,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

4、。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与柳宗元一起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有创新,语言自由朴实。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背景介绍,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年纪比韩愈略小。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在长安任职,

5、突闻十二郎死的消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哀恸欲绝的祭文。,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历来评价,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文体特征,闻汝

6、丧()及长()不省()所怙()兄殁()南方省()坟墓归取其孥(),丞相薨()佐戎()徐州汝遽()去万乘()之公相殒()其生窆()不临其穴尚飨(),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注意下列字词读音,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生离之情,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13段,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49段,死别之情,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1012段,祭奠之情,抒情的段落有2、5、11、12自然段,标志性词语为段首“呜呼”。本文并非

7、连续抒情,而把难以抑止的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中,这种抒情是波浪式的。全文悲起悲结,中间穿插了两次叙述。抒悲愤是本文的主题,是茂盛枝叶,而叙述则是文章的框架,是悲情的依托。悲情在回忆中不断加深。这种波浪式的结构把作者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本文以抒情为主,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有什么标志性词语?,理清文章的感情思路,1、文章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说明祭奠的时间、对象、远奠的方式。饱含至哀深情,确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2、第二段:写身世家世 第三段:回忆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聚少离多,抱憾终生。(三会三别),研读第一部分,表哀悼之情,第三段、三会 三别,二十三岁

8、应试归来,二十七岁墓地相会,二十九岁居住汴州,离开汴州,徐州罢官,西归京城,痛惜成年后二人离聚不定,竟成永诀,为此抱恨终身。也是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沉浮于仕途生涯的反省和批判。,抒悔恨之情,4、根据第二、三自然段概括韩愈的生平三岁:父母双亡 少年:兄长去世十九岁:到京城 二十三岁:回家省亲二十七岁:嫂子去世 二十九岁:去汴州任幕僚三十一岁:罢官、侄子去世 5、探讨思考:韩愈为十二郎而写作祭文,为何从自身幼年情状写起?文章从自身写起,又处处紧密联系十二郎生活,突出叔侄孤苦相依,见出叔侄感情基础深厚。,研读第一部分,6、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写的?,生离之情,幼时为伴,未曾相离,三

9、别三会,聚少离多,少强先殁,抱憾终生,1、点拨:采用“反差”叙述手法抒人生无常之慨。作者自感眼花、发白、齿摇、体衰,不能久存;而十二郎少壮康强,又蒙“吾兄之盛德”,理当存全。孰料却偏偏相反,“少者强者而夭殁”。事情如此出乎意料,以至顿生下文真邪梦邪、信也不信也的种种怀疑。,研读第二部分,2、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三个“邪”“也”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三个“乎”,表示作者不愿相信而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五个“矣”,表示不得不信这一噩耗的无奈。作用:连用连词和语气词的做法作用很大。(1)可以加重语气,使

10、表达的感情更强烈;(2)可以押韵和增强文章的节奏,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研读第二部分,3、第二部分的思路是怎样的?少强先殁,不合常情(4)惊闻噩耗,疑梦非真(5)若死有知,愿从汝死(6)子孙幼弱,睹之生悲(7)病因死期,萦绕于心(8、9),研读第二部分,死别之情,1、第三部分的思路 吊慰家属,改葬,事事不忘祭奠亡灵 行负神明,追悔莫及 抚孤成立,馀年之愿2、小结苏轼语:“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3、请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研读第三部分,1、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11、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史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庭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族之事,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情感分析,1、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4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襄阳书),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

12、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于是他便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之言。,情感分析,思念之情,痛悼之情,骨肉之情,追悔之情,人生无常,宦海沉浮,至情之文,千古绝调,2、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情感呢?,3、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作者写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称颂死者,而在于倾吐自己的至痛之情。他紧紧围绕着叔侄间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或感到遗憾的生活琐事,写来如叙家常,充满着生

13、活气息,让人深感真实、可信。作者又不是纯客观地叙事,而是典型事件的叙述中,侧重抒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遗憾、内疚之情来叙事,叙事中处处含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作者又充分运用第一人称的方便,尽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倾注到叙事之中,写得如泣如诉。,情感分析,叙事和抒情完美的结合,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2、感情真挚,催人泪下。3、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课堂小结 这篇祭文以朴实自然的文字,诉说两人共同的孤苦身世、所经历的动荡生活、他们生离死别的痛苦以及对死者身后事务的安排。字字出自肺腑,寄寓了作者对亡灵的无限哀思和怀念。,写作特色,从韩愈的家庭遭遇中,应该得到什么启发?,爱护亲人,珍惜

14、亲情,特殊句式:,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句,吾,唯你是问、唯才是用、唯贤是举、唯马首是瞻,古今异义:,吾去汴州,古:离开,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吾与汝俱少年,古: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指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明年,丞相薨,古:任何一年的第二年,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将成家而致汝,古:安家,今:男子结婚,一词多义:,致,将成家而致汝,乃能衔哀致诚,表达,使来,省,不省所怙,汝来省吾,虽,以为虽暂别,终当久与相处,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知道,探望,虽然,即使,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名作状,词类活用:,一天天,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的事业,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使动用法,使早死,又可冀其成立邪,古:成长立业,今:(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古今异义:,今: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志气日益微,要求做成某件事的气概,古:精神,吾年十九,始来京城,汝之子始十岁,始,最初,初次,才,一词多义:,其,请归取其孥,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代词,你的,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表选择,是还是,语气副词,表示揣测,通假字:,敛不凭其棺:,终葬先人之兆:,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通“垗”,墓地,幸,皆不幸早世,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幸运,希望,一词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