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定级规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4141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用地定级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农用地定级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农用地定级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农用地定级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农用地定级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用地定级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用地定级规程.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地定级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原则、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 求、成果的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档案管理等。本标准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8507-2001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2001年11

2、月12日)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997年10月7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中国土壤普查技术(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2年5月)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农用地:本标准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 草地及其他农用地。农用地级:在行政区(省、县)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 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需要,遵照与委托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 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级别。因素法

3、: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 系及影响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修正法:修正法是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根据定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 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成果进行修正,评定出农用地级别的方法。样地法:样地法是以选定的标准样地为参照,建立定级因素计分规则,通过比较,计算 定级单元因素分值,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4总则4.1目的与任务4.1.1目的科学量化区域内农用地质量及分布,为土地整理、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农用 地估价及其他有关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依据。4.1.2任务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

4、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并划分 级别。农用地定级成果要求在县域范围内具有可比性。4.2对象农用地定级的工作对象是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暂不包括自然保护 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4.3原则4.3.1综合分析原则农用地质量是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用地定级应以造成土地 质量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基础。4.3.2主导因素原则农用地定级应根据影响因素因子及其作用的差异,重点分析对农用地质量及土地生产力 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突出主导因素对定级结果的作用。4.3.3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农用地定级应反映土地自然质

5、量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土地生产 力水平及土地收益水平的影响。4.3.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农用地定级应把定性的、经验的分析进行量化,以定量计算为主。对现阶段难以定量的 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并将定性分析的结果运用于农用地定级成果 的调整和确定工作中,提高农用地定级成果的精度。4.4工作内容包括下列内容:a)工作准备,编写任务书;b)收集资料与外业补充调查;c)整理资料及定量化处理;d)计算定级指数及评定级别;e)校核级别与落实边界;f)编制图件、统计与量算面积、编写成果报告;g)成果验收;h)成果归档与更新应用。4.5技术步骤包括下列内容:a)确

6、定定级方法;b)确定定级因素;c)计算定级因素分值;d)编制定级因素因子分值图;e)划分定级单元;f)计算定级单元各定级因素分值;g)计算定级指数,初步划分土地级别;h)校验和调整初步定级成果;i)统计和量算面积;j)编制图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4.6工作底图的比例尺工作底图采用1: 1万至1: 5万的比例尺,或根据管理工作需要确定。4.7成果成果包括:文字报告、图件、基础资料汇编及相应的电子文档。4.8相关技术应用要求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农用地定级工作。5准备工作5.1编写任务书任务书内容包括:a)定级区域和范围;b)工作程序及方法;c)技术资料和基础图件;d)组织领导;e)工作人员、时间安

7、排、经费预算;f)成果要求。5.2准备表格根据具体区域农用地定级的工作需要准备工作表格,表格样式参见附录A。5.3收集资料5.3.1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a)气候:平均温度、积温、降水量、蒸发量、无霜期、灾害气候等因素;b)水文:水源类型(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等;c)土壤:土壤类型、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土壤盐碱 状况、剖面构型、障碍层特征、土壤侵蚀状况、土壤污染状况、土壤保水供水状况、 土壤中砾石含量等;d)地貌: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坡型、地形部位;e)农田基本建设:灌溉条件(水源保证率、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田间道路条件、 田块大小、平整度及破碎程度

8、等。5.3.2农用地利用资料主要农作物的面积、单产、总产的统计资料、样点土地利用条件、农业生产实测资料、 农业技术实验资料等。5.3.3农用地经济资料人均耕地、亩均资金投入、亩均纯收益、农民人均收入、农村道路网分布、道路级别标 准、距区域经济中心距离、耕作距离、田块分散程度等。5.3.4图件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地形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及其他相关图件。5.3.5其他资料农业区划资料、土壤普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变更 资料、农业统计资料、当地市场价格资料等。5.3.6农用地分等资料已完成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应收集农用地分等基础资料汇编、中间成果及最终成果资料。5.

9、4资料核实与初步整理5.4.1资料核实要求数据资料来源可靠、计量单位统一,对不符合实际的数据和个别异常值,应校正或 剔除。5.4.2初步整理a)对现有资料数据统一分类、编码;b)对不足、不实、不详、陈旧的资料做好记录,以便进行外业补充调查。6确定定级指数定级指数是划分农用地级别的基本依据,确定方法有因素法、修正法、样地法三种。 6.1因素法6.1.1确定定级因素体系及权重定级因素指对农用地质量差异有显著影响的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某些 因素可分解为多个因子,构成因素体系。权重反映定级因素因子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程度。 6.1.1.1选择定级因素的原则a)主导因素原则选取本地区对土地级

10、别影响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突出主导因素对定级结果的作用。b)差异性原则定级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应有较大的差异,因素因子指标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c)相对稳定性原则所选取的因素应有相对稳定性,避免选取易变因素。d)可行性原则农用地定级工作的深度应与当地现有资料和技术水平相协调,应从现有资料中选取 定级因素,必要时进行野外补测。6.1.1.2 确定方法选用特尔斐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确定因素及权重。开展农用地定级的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筛选或补充表A. 1给出的定级因素。6.1.2编制“定级因素一质量分”关系表根据各定级因素对农用地质量影响程度,对指标值进行分级,并给出相

11、应的质量分。a)因素质量分与土地质量的优劣呈正相关,即土地质量越好,质量分越高,反之,质量分越低;b)质量分体系采用百分制;c)质量分只与因素的显著作用区间相对应。6.1.3检验在全面开展定级工作之前,选择1 -2个乡镇进行试评,对初步确定的因素体系及权重、 “定级因素一质量分”关系表进行检验。如果试评结果与实际不符,应重新调整。6.1.4定级资料整理与量化6.1.4.1定级因素资料整理a)整理核实定级因素资料,资料不足时,应进行外业补充调查,方法参见第6.1.条;b)将定级因素资料标注在工作底图上。6.1.4.2定级因素因子指标量化根据定级因素对农用地级别的影响方式确定量化方法。a)面状因素

12、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如土壤质地),面 状因素是非扩散性因素,量化方法采用最大最小值法或均值度法;b)线状因素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还对一定距离范 围内的农用地产生影响(如交通条件),线状因素是平行扩散性因素,随着距离的 增加,其影响强度按一定规律衰减,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减法或指数衰减法;c)点状因素指定级因素指标的优劣不仅对具备此指标的地块有影响,还对其周围农用 地产生影响(如农贸中心),点状因素是同心圆扩散性因素,量化方法采用直线衰 减法或指数衰减法;d)对于有交叉影响的因素因子(如各级农贸中心、道路等),应进行功能分割或衰减 迭加处理

13、。量化方法参见附录B。6.1.5外业调查6.1.5.1工作内容a)根据定级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调查内容;b)对无法从相关业务部门直接获取的因素因子资料,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c)对现势性较差的资料进行校核修正;d)收集当地农民或熟悉情况的农技人员对农用地质量的经验评价结果,用于样点的辅 助选取和定级成果的校验。6.1.5.2工作要求a)重点调查最近3年的农产品产量、价格、成本等经济数据;b)重点调查对农用地质量发生决定性影响的现状区位条件和近期规划数据;c)完成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地区,可使用分等调查成果;d)外业调查的原则、方法、程序、精度要求参见附录C。6.1.6编制因素分值图按照相对值法编制,

14、如现有资料不足或精度不够,应先进行外业补充调查。a)采用与农用地定级单元图同比例尺的素图为工作底图;b)将定级因素分值标注在工作底图上;c)标注图名、图例、图号等其它制图要素;d)因素因子分值图可用计算机系统生成。6.1.7划分定级单元定级单元是定级指数测算的基本空间单位,要求单元内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 较大差异。6.1.7.1划分要求定级单元是农用地定级的最小空间单位,定级单元应按以下要求划分:a)单元之间的土地特征差异明显,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不划为同一单元,山脉走向两 侧水热分配有明显差异的不划为同一单元,地下水、土壤条件、盐碱度等定级因素 指标有明显差异的不划为同一单元;b)单元

15、边界应不跨越地块边界;c)单元边界应采用控制区域格局的地貌走向线和分界线,河流、沟渠、道路、堤坝等 线状地物和有明显标志的权属界线。6.1.7.2划分方法主要方法有:a)叠置法将同比例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地形图、土壤图叠加,形成的封闭图斑即为有一定地形特 征、土壤性质和耕地类型的定级单元。若图斑小于最小上图面积(6mm 2)则应进行归并。 叠置法适用于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多、地貌类型较复杂的地区。b)地块法以工作底图上明显的地物界线或权属界线为边界,将主导特性相对均一的地块,划分为 农用地定级单元。也可直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图斑作为定级单元。地块法适用于所有 定级类型和地区。c)网格法用一定大小

16、的网格作为定级单元。网格大小以能区分不同特性的地块为标准,可采用固 定网格,也可采用动态网格。网格法划分定级单元适用于定级因素空间变化不明显地区。d)多边形法将所有定级因素分值图进行叠加,最终生成的封闭多边形即为定级单元。多边形法适用 于所有定级类型和地区。6.1.8计算定级单元因素分值将定级单元图叠置在定级因素分值图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方法计算:a)以定级单元所包含的因素等分线平均值代表单元分值;b)以定级单元跨越的不同分值区的面积加权平均分代表单元分值;c)以定级单元几何中心点的分值代表单元分值;d)以定级单元各转折点、明显变化点的平均值代表单元分值;e)综合运用上述方法,计算分值;f

17、)采用计算机手段进行农用地定级时,点、线状定级因素分值按相应衰减公式计算,面状因素分值则直接读取中心点所在指标区域的作用分值。6.1.9计算定级指数可用定级因子分值直接计算,也可先将定级因子综合成定级因素分值后再计算。计算方 法主要有:a)加权求和法p,n(1)HW . f .i 1, j 1式中:Hi第1个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i 定级单元编号;j 定级因素因子编号;Wj第个定级因素因子的权重;%第i个定级单元内第j个定级因素因子的分值。b)几何平均法1H p,nf ni i1j1ij式中:Hi第1个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i 定级单元的编号;j 定级因素因子编号;% 第i个定级单元内第j个定级因

18、素因子的分值,n为定级因素因子个数。3)限制系数法当某地定级因素对土地定级存在强限制性时,应选择限制系数计算法:m 一 p,uF. W fH jiXkJi100m式中:Hi第1个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i 定级单元的编号;j 强限制性定级因素因子编号;k非限制性定级因素因子编号;Fj第j个强限制性定级因素因子分值;虹一一第i个定级单元内第k个非限制性定级因素因子的分值;w k第k个非限制性定级因素因子的权重;m 强限制性定级因素因子个数;P 定级单元总数;u 非限制性定级因素因子个数。6.2修正法6.2.1确定修正因素6.2.1.1修正因素选择范围修正因素指在分等因素之外对农用地级别有显著影响的因

19、素。备选修正因素包括:a)土地区位条件:包括农贸中心和交通状况等;b)耕作便利条件:包括耕作距离、田间道路和田块形状等;c)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利用方式、经营效益、利用集约度等;d)其他因素。6.2.1.2确定修正因素a)用特尔斐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备选修正因素进行筛选和补充, 初步选择修正因素,重点考虑经济条件、区位条件对级别的影响;b)在全面开展工作之前,选择1-2个乡进行试评,根据试评结果确定修正因素。6.2.2资料整理与量化6.2.2.1现有资料初步整理主要整理定级区域农用地分等资料,包括分等时收集的各种基础资料、分等中间成果及 最终成果等。主要内容为:a

20、)根据定级需要,对分等资料进行复核、分类、分析论证;b)对不能满足定级工作要求的资料应做好记录,以便进行补充调查。6.2.2.2修正因素资料整理与量化农用地定级修正因素资料的整理与量化方法参见第6.1.保。6.2.3外业调查a)外业调查宜结合分等工作进行;b)外业调查应根据定级指数的计算需要,侧重农用地区位条件、耕作便利程度等修正 因素资料。6.2.4编制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a)采用与农用地定级单元图同比例尺的素图为工作底图;b)将定级修正因素分值标注在工作底图上;c)标注图名、图例、图号等其它制图要素;d)可先编制出定级因子分值图,再综合成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e)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可用计算机系

21、统生成。6.2.5划分定级单元可在农用地分等单元图的基础上划分,也可按照第6.1.7条的规定划分。6.2.6计算单元修正因素质量分将定级单元图叠置在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上,采用第6.1.8条规定的方法对单元内定级 因素分值进行取值和计算。6.2.7计算修正系数(、.)修正系数反映了修正因素在定级范围内相对变化程度,可用下式进行计算:kKjiji Kj式中,j 第j个修正因素;k j.一一第i个单元第j个修正因素修正系数;K_ji第i个单元第j个修正因素分值;* 区域内第j个修正因素平均分值; i第i个定级单元。6.2.8编制修正系数图将修正系数计算成果标注在定级单元图上,编制修正系数图。6.2.

22、9计算定级指数计算方法有两种:a)连乘修正法H . G. k.式中:Hi第i个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G i第i个单元所对应的分等指数;k |j第i个单元第j个修正因素修正系数。b)加权修正法H G wk(6)式中:Hi第i个单元的定级指数;Gi 第i个单元所对应的分等指数;w j 第j个修正因素的权重;、j第i个单元第j个修正因素修正系数。根据定级目的要求,也可选择分等中间成果,如自然质量分、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 作为修正的基础。6.3样地法6.3.1内容与程序内容与程序见图1。6.3.2划分单元划分方法参见第6.1.碌定级单元应在县域内统一编号,以乡(镇)为单位填表登记,表格样式参见表A.5

23、。6.3.3设置标准样地县级标准样地指县域内技术与管理水平处于平均状况时,从大宗作物产量水平最高范围 的一类土地中选取的定级单元。a)每个乡镇内至少布设一个标准样地,应选择农业生产条件最优的定级单元作为标准 样地,标准样地的现实生产力水平在当地最高;b)标准样地应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为基本农田的定级单元;c)标准样地应在表A.5中注明;d)标准样地按表A.6的格式进行登记;e)应拍摄标准样地典型地段的景观照片和土壤剖面照片;f)标准样地及其典型地段的坐标应在农用地定级单元图上注明。6.3.4确定定级因素6.3.4.1 原则a)定级因素指标应在定级工作区内有明显差异;b)定级因素分作物确定。图

24、1农用地样地法定级的内容与程序6.3.4.2 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大宗作物从表A.1中分别选取农用地定级因素,当表A.1中的因素 不能满足需要时,可以补充。选取方法参见第6.1.条。6.3.4.3因素特征值调查a)应按乡镇逐单元、逐因素调查,并填表登记,表格样式参见表A.5、表A.6;b)因素特征值从已有土地利用、土壤、地貌等资料中查取,若已有资料不能满足需要, 应进行野外补充调查;c)在因素特征值调查的同时,应收集定级单元最近3年的产量数据,有条件的地方应 使用实测产量数据;调查的具体要求参见附录C。6.3.5编制因素分级记分规则表6.3.5.1因素分级定级因素分级以3-6个级别为宜,分级

25、方法有两种:a)根据试验或实测资料,建立定级因素与农作物产量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因素 分级数目及各级上下限;b)用经验法确定因素分级数目及各级上下限。6.3.5.2编制标准样地特征分值表a)将农业综合生产条件最优的标准样地定义为1号标准样地,其分值定为100分,按 照定级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将100分分配给各个定级因素;b)其他标准样地定级因素的分值,可根据定级因素的分级情况,与1号标准样地的相 应因素特征值比较后确定,比较过程中若出现农用地综合特征优于1号标准样地的 情况,应调整标准样地的编号及其分值;c)将结果填入表格,表格样式参见表A.7。6.3.5.3编制定级因素记分规则表各

26、因素每个级别的记分量有两种确定方式:a)等差方式,具体方法参见表A.8中的“土层厚度”记分规则;b)非等差方式,具体方法参见表A.8中的“坡度”记分规则。将确定的记分规则填入表格,表格样式参见表A.8。6.3.6计算定级指数6.3.6.1计算单元记分量将定级单元各定级因素的特征值与标准样地的特征值对比,根据记分规则计算定级因素 记分量,并将各定级因素记分量求和,结果作为单元记分量。6.3.6.2计算定级指数计算方法为:HF aij(7)式中:H 第1个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F 第1个定级单元相应的标准样地分值;a口 一一第i个定级单元内第1个定级因素的记分量。7级别划分与校验7.1初步划分级别根

27、据单元定级指数,采用等间距法、数轴法或总分频率曲线法初步划分级别。a)等间距法:按照定级指数,采用相同间距划分级别;b)数轴法:将定级指数标绘在数轴上,选择点数稀少处作为级别界限;c)总分频率曲线法:对定级指数进行频率统计,绘制频率直方图,选择频率曲线突变 处作为级别界限。具体操作步骤参见附录D。7.2校验应对初步划分的农用地级别进行校验。7.2.1校验内容校验定级单元划分的合理性、定级因素选取的准确性、定级结果计算的正确性。7.2.2 校验方法a)在所有定级单元中随机抽取不超过总数5%的单元进行野外实测,将实测结果与定 级结果进行比较,如果与实际不符的单元数小于抽取单元总数的5%,则认为计算

28、 结果总体上合格,但应对不合格单元的相应内容进行校正;如果大于5%,则应按 工作步骤进行全面核查、校正;b)初步定级成果完成后,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并写出书面论证意见,承 担单位应根据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完善;c)初步划分的农用地级别应具有明显的正级差收益,否则,应重新进行调整与计算;d)对初步定级成果至少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校验。7.3级别调整与确定a)对不合格的定级单元,应按照定级程序重新计算;b)应详细记录调整过程,并与原有计算资料一并整理,归入档案;c)校验合格的农用地级别确定为农用地定级结果,将级别边界落实到大比例尺现状图 上,并核实相应土地利用类型和权属单位。8成果编绘农用地定

29、级成果包括图件、数据、文字报告及相应的电子文档。8.1图件编绘8.1.1农用地定级图件农用地定级图件包括工作底图、中间成果图和农用地级别图。a)工作底图农用地定级工作底图采用1: 1万至1: 5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b)中间成果图1)定级单元图;2)定级因素因子分值图;3)定级修正系数图。c)最终成果图农用地级别图8.1.2农用地级别成果图编绘要求8.1.2.1比例尺农用地级别图的比例尺为1: 1万至1: 5万。8.1.2.2上图要素农用地级别图要能直观反映农用地质量的优劣,反映不同级别农用地的分布、面积等状 况,上图要素应包括:a)县级、乡级、村级行政界线;b)级别界线;c)重要的线状地物或明

30、显地物点等。图面配置还应包括图名、图廓、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统、方位坐标、面积汇总表、编 图单位、编图时间、邻区名称界线等内容。8.1.2.3级别图斑编制级别图时应将级别相同的相邻定级单元进行归并,形成级别图斑,图斑面积不小于 6mm 2。8.1.2.4图件内容标注用图示、注记等标注定级成果,具体要求如下:a)用阿拉伯数字(1,2, 3)分别表示级别(一级,二级,三级 );b)用黑色实线表示级别界线;c)各地根据需要编绘彩色级别图,级别图以暖色调为主,级别色差明显,图面色调和 谐。图式参见附录E。8.2面积量算与统计a)农用地级别面积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图斑进行统计,填入表格,表格样式参见表

31、A.9。b)打破图斑的单元面积量算,应以图斑面积加以控制;c)应认真核对面积数据,建立统计台帐,归入档案;d)经核实、汇总后的级别面积以公顷表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8.3编制成果报告及基础资料汇编8.3.1工作报告农用地定级工作报告反映定级工作过程,应包括定级工作的目的、任务、工作依据、人 员组成、工作进度、资料收集与整理、技术运用、经费开支、经验教训、问题与对策、成果 应用建议等。8.3.2技术报告包括以下内容:a)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概况;b)定级技术方法,包括定级指数计算方法的确定、定级因素量化、级别划分的方法、 校验与调整定级成果的方法、计算机技术在定级中的应用、其他需要说明的技术

32、问 题;c)定级成果及其分析,包括农用地级别分布特点及规律、地域组合特点、差异原因、 农用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d)定级成果应用分析。8.3.3基础资料汇编包括以下内容:a)原始数据与资料;b)中间成果资料;c)相关的工作文件、技术文件等;d)基础资料信息数据库及成果统计册、电子文档等。9成果验收与更新应用9.1成果验收9.1.1验收条件农用地定级工作承担单位按照主管部门批准的任务书要求,全面完成定级任务并经自检 合格后,方可提出验收申请。9.1.2验收内容验收内容以本标准各项规定为准,包括定级工作程序、方法、成果、档案、检验方法与 结果等方面。重点检查农用地定级结果、技术报告、数据表、成

33、果图、基础资料汇编及相应 的电子文档成果。9.1.3验收程序和方法9.1.3.1验收的申请与受理a)任务承担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验收所需资料;b)验收申请受理后,主管部门下发验收通知,提出验收工作要求,组织验收。9.1.3.2验收方法按照任务书,采取全面核查与抽样核查相结合、室内核算与实地勘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验收,承担单位应对相关成果的电子版进行演示。9.1.4验收组织验收由下达任务部门组织,验收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9.1.5验收项目与标准a)定级因素选择合理性检查;b)单元划分检查,抽查单元总数的5一10%,错误率不超过5% ;c)定级指数计算方法、过程、结果检查;d)

34、级别结果检查,抽查图斑总数的5一10%,错误率不超过5% ;e)统计面积和图斑量算面积核查,抽查总数的1020%,错误率不超过5% ;f)编图检查,抽查图斑总数的1020%,其图示、符号、注记等错误率不超过5% ;g)定级报告检查,核查内容是否全面、论述是否清楚、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处理是否得 当。符合以上各项要求的,评为合格。验收部门可根据需要增加验收内容。9.1.6验收报告验收组应写出验收报告,经验收组成员签字后,报下达任务部门审查、确认。9.2成果更新9.2.1要求为保持成果的现势性,农用地质量影响因素发生变化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定级成果 进行全部更新或局部更新。9.2.2周期a)每2至3年

35、,对农用地级别进行经济因素调整,修订原成果;b)每6年全面更新农用地级别;c)农用地质量发生较大变化的局部地区,应及时更新。9.2.3程序按本标准规定的农用地定级工作程序进行。9.3成果归档与应用9.3.1档案管理9.3.1.1初始定级档案档案内容应全面反映农用地定级工作的全过程,对受理任务、编写任务书、定级工作程 序与方法、工作成果及检查验收等各环节形成的各种资料及文件都要收集、整理齐全,及时 归档,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9.3.1.2 更新成果档案a)成果更新工作中,必须保持新老资料的连续性;b)成果更新后的资料作为当前农用地定级成果存档;c)原农用地定级成果作为历史资料存档。9.3.2 成

36、果应用通过验收并经公布(公示)的成果才能应用。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用地定级工作附表表A.1农用地定级备选因素因子自然因素局部气候差异温度、积温、降水量、蒸发量、酸雨、灾害气候(风、雹等)、无 霜期等地形地形部位、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侵蚀程度、其他土壤条件土层厚度、障碍层深度、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土壤PH值、土壤 盐碱状况、土壤污染状况、土体构型、土壤侵蚀状况、土壤养分状 兄、一十壤中砾石含量等水资源状)兄地下水埋深、水源保证率、水源水质、其他经济因素基础设施条件林网化程度、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田间道路、田间供电等耕作便利条件耕作距离、耕作装备、田块大小、田块形状、田块平整度、田面高 差等

37、土地利用状况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利用集约度、人均耕地、利用现状、利用方 式区位因素区位条件中心城市影响度、农贸市场影响度交通条件道路通达度、对外交通便利度等表A.2农用地定级因素权重调查表因素因素1因素2因素3因素4上轮均值(E)上轮方差(a )本轮权重表A.3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权重调查表因素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上轮均值(E)上轮方差(a )本轮权重表A.4 农用地投入-产出效益调查表顶曰单位作物1作物2作物3产播种面积公顷产量千克/公顷市场价格亓/千克征购价格亓/千克平均价格亓/千克平均单产千克/公顷副产品产量千克/公顷副产品价格元/千克合计总产出亓物化投种籽数量千克单价元/千克总费用元

38、农家肥数量千克单价元/千克总费用元农药数量千克单价元/千克总费用元生长剂元化肥氮肥数量千克单价元/千克总费用元磷肥数量千克单价元/千克总费用-元样本编号:土地位置:县(市)乡(镇) 村物化投钾肥数量千克单价亓/千克总费用元复合肥数量千克单价亓/千克总费用元用水数量千克单价亓/千克总费用元塑膜数量千克单价亓/千克总费用元机械作业标准公顷公顷标准单价亓/公顷总费用亓固定资 产折旧资产价值亓资产折旧率%资产折旧额亓小农具购置及维修费亓活劳动投入台计用丁量丁日每丁工资亓/丁日工资总额元管 理 投 入农业管理费亓农业贷款利息亓农业上交利税亓公共生产费用元效 益 分 析总收益元总投入元绅收入元每公顷绅收入

39、亓/公顷调查人:调查时间:年 月 日表A.5样地法农用地定级表格式乡级区域名称.农用地定级单元农用地定级因素加定农定级单元编号是否 选为 标准面 积 (公权 属 性作物名现实产 量水平 (公斤/标准粮 水平(公斤/灌溉保 证率 (%)土层厚度(厘米)因素n减分总级 指 数用 地 级样地顷)质称公顷)公顷)特征 值加 减 分a特征 值加 减 分a特征 值加 减 分a和Hi别单元160-51501单元2单元n注:1.填表时,要逐个乡级区域进行登记,1个乡级区域填1张表。2. 作物要填写指定作物名称,或该定级单元经常种植的作物名称,或最适宜的作物。3. 标准粮水平的换算方法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的有关规

40、定执行。表A.6标准样地属性登记表标准样地编号定级单元编号所在乡 级区域 的名称面积(公顷)标准样地 典型地段 坐标权属性质到 2010 年的规划 用途产量水 平(公斤 /公顷)标准粮水 平(公斤/ 公顷)标准样地分值12n注:1.对标准样地编号时,按单位面积的产量水平从高到低顺序排列,产量水平最高的为1号。2.如果省在县内设有省级标准样地,则在县内的省级标准样地编排在前,作为县内农用地定级的标准 样地使用。表A.7标准样地特征分值表标准样地 编号标准样地所在的乡镇名称灌溉保证率土层厚度(厘米)因素10 (n)F 总分特征值分值特征值分值特征值分值175%2012010101002n表A.8定

41、级因素分级记分规则表作物(类别)名称:定级因素因素分级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土层厚 度特征值(厘米)1501201501001207010040-7040加(减)分0-1-2-3-4-5灌溉保 证率特征值(百分数)7565-7555-6545-5525-4525加(减)分0-2-5-7-10-15坡度特征值(度)0-22-66-1515-252525加(减)分0-2-3-5-8-9因素n表A.9土地级别面积统计表县乡村附录B(资料性附录)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量化、无量纲化方法B. 1评价指标量化方法对于扩散型的因素,如中心城镇影响度、农贸中心影响度、道路通达度,随着距离的 增加,其作用分值会按一定规律衰减(指数衰减或直线衰减);而面状因素具有非扩散性, 则直接采用区域赋值的方法确定其作用分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