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和基础设计.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4687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和基础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地基和基础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地基和基础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地基和基础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地基和基础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基和基础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和基础设计.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3.1.1 地基和基础的设计原则,3 地基和基础设计,(1)基础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2)稳定:承载力,(3)变形,(4)渗透稳定性,3.1 概述,地基与基础,3 地基和基础设计,2,3.1.2 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3.1.2.1 不考虑共同作用,将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者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并要满足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者在连接部位的变形协调条件。,上部结构,基础,地基,3,3.1.2.2 基础刚度的影响,(1)柔性基础,柔性基础可随地基的变形而任意弯曲,基底反力与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分布相同,基础缺乏刚度,无力调整不均匀沉降,4,(2)刚性基础,荷载小时为马鞍形分布,荷载大时

2、为抛物线形分布,地基为完全弹性体,基础边缘土体破坏,进一步破坏,地基土无粘性,基础埋深浅,基底反力分布与荷载分布无关,5,3.1.2.3 地基对基础的影响,(1)不同压缩性地基对基础扰曲和内力的影响,3.1.2.4 共同作用分析的基本思路,3.1.2.5 共同作用实用化进展,6,(2)非均匀性地基对基础扰曲和内力的影响,7,(1)初步拟定地基承载力,3.1.3 地基和基础设计步骤,(2)选择地基和基础的类型,(3)选择基础的埋置深度,(4)初步确定基础结构型式和材料,(5)拟定基础的布置和尺寸,(6)地基基础的稳定和沉降验算,(7)基础结构和构造设计,并绘制施工详图,8,3.2 地基承载力(s

3、ubgrade bearing capacity)的确定,(1)地基承载力概念,(2)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理论公式法,原位测试法,规范查表法,极限承载力pu,地基承载力fvpu/Fs:仅满足强度要求,容许承载力:同时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9,3.2.1 理论公式法,3.2.1.1 按极限荷载确定地基承载力,(1)极限荷载的一般式(条形浅基础),斯肯普顿、魏西克、普朗德尔、太沙基、汉森公式等都具有如上形式,只是系数、不同而已。式中:,B基础宽度;,q旁压荷载,Df基础埋置深度;,c地基土的粘聚力;,、承载力系数,仅与内摩擦角有关;,10,基底以下地基土的有效重度,按情况选用:地下水在基底上时,地

4、下水在基底下且埋深大于B时,地下水在基底下且埋深d小于B时,,基底以上土的重度,按情况选用:地下水在基底下时,无影响地下水在基底上且埋深 小于 时,,11,习题3-1:,有两基础埋置在砂土中,A基础埋深2m,基础宽度6m,B基础埋深4m。试问B基础基础宽度为多少时,二基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相等?,12,习题3-1,解:极限承载力:,13,某条形浅基础置于粘性土地基上,地下水与基础底面齐平,基础宽度b=5米,承受铅直均布设计荷载为870kPa,粘性土的=20,c=105kPa,=17kN/m3,sat=19.5kN/m3,求地基稳定安全系数K=2.0时,基础的埋置深度Df为多少?,习题3-2:,(

5、=20,N=3.54,Nc=14.8,Nq=6.40),14,习题3-2,解:极限承载力:,地基承载力:,联解二式得:Df0.94m,得解。,15,适用条件,极限承载力公式,以中心垂直荷载为主的各类建筑物条形基础情况。,(2)太沙基公式,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对于局部破坏的情况,太沙基建议,只要降低c、值1/3,即,方形基础,圆形基础,16,偏心荷载,若荷载加偏心时,可用有效宽度 代替实际宽度B计算极限承载力,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及安全系数(表3-2),缺点,太沙基假定的破坏模式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正渐被放弃采用。,17,适用条件,以中心倾斜荷载为主的各类建筑物条形基础情况,对水利和港口工程

6、有适用意义,属半经验公式。,(3)汉森公式,竖直向极限承载力,基底形状,当基础的长度与宽度之比 时,不能视作条形基础,由于两侧摩阻力影响,总的反映出承载力要增大,对非条形基础基本公式各项应分别乘以修正系数、。,18,基础埋深,浅埋基础,如埋深内有强度小于基底下持力层的土层时,应将此软弱层的深度扣除。,倾斜荷载,极限荷载的垂直分量puv将随荷载合力P与铅直线的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合力为倾斜荷载时,计算铅直向极限荷载puv的公式各项应分别乘以与荷载倾角有关的荷载倾斜因素ic、iq、ir。,地面倾斜,19,基底倾斜,若基础承受铅直向偏心荷载时,计算极限荷载时应以有效宽度B、L来代替实际宽度B、L。,偏

7、心荷载,非均质地基,容许承载力及安全系数(表3-7),20,适用条件,(4)斯凯普顿公式,竖直向极限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和安全系数,饱和软粘土地基();浅基础;矩形基础,宽长比修正。,21,3.2.1.2 按极限平衡区容许范围确定地基承载力,(1)原理,22,图 塑性变形区的发展,(2)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公式,(3-3),(3)适用条件:偏心距e0.033B,23,3.2.2 原位测试法,(1)标准贯入试验,适用条件:中小型工程,B3m,Df 0.5m,标准贯入击数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容许承载力,修正,(3-4),(2)静载荷试验,24,3.2.3 规范查表法,(1)适用范围:一般建筑物,(2)地基

8、承载力基本值,(3)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基本值回归修正系数,(4)容许承载力,(5)修正,3.2.4 各级建筑物确定地基承载力的规定,25,3.3 地基和基础类型及其选择,3.3.1 几类地基的特性简介,(1)一般粘性土地基,土质均匀良好,地基承载力大于150kPa,可为天然地基,注意软弱夹层和下卧砂性土层,(2)软土地基,软土基本性质,变形是首要问题,强度、稳定性亦考虑,一般需人工处理,为人工地基,26,(3)粉土和细砂地基,注意液化和防渗,进行人工处理,(4)砂卵石地基,基本性质,渗漏和渗透变形,整体稳定性,27,3.3.2 基础的主要类型,3.3.2.1 浅基础的类型,(1)按基础埋深分类,

9、浅基础,深基础,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建造,一般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基础。,采用桩、沉井等特殊施工方法和设备建造,一般埋深大于基础宽度的基础。,28,(2)按受力特征及刚度特征分类,无筋扩展基础刚性基础,基础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但抗拉、抗剪强度不高,应满足材料刚性角的要求。,扩展基础钢筋砼柱下独立和墙下条形基础,材料为钢筋砼,抗弯和抗剪性能良好。,(3)按基础材料分类,砖、三合土、灰土、毛石、砼等 无筋扩展基础、刚性基础,钢筋砼基础扩展基础,29,(4)按基础构造分类,独立基础,荷载较小、地基土性质较好,分无筋扩展基础和扩展基础,30,条形基础和十字交叉基础,柱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

10、较低,分刚性和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分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31,筏形基础,上部荷载较大,地基软弱或地下防渗时采用,整体刚度好,能调整不均匀沉降,抗震性能较好,如在深厚软土层中沉降较大,且亦倾斜,32,箱形基础,上部荷载较大,十字交叉基础无法满足要求,不宜采用桩基础时采用,埋深大,为补偿基础,刚度好、抗震性能好,施工技术高、耗材、基坑开挖量大,33,壳体基础和反拱底板基础,利用砌体材料抗压强度高的特点,施工技术要求高,适用范围受到限制,34,桩基础,沉井基础,3.3.2.2 深基础,35,3.3.3 地基基础类型方案的选择,(1)优先选用天然地基上浅基础,(2)将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者作

11、为一个整体,(3)进行技术、经济、安全、可行性比较,36,3.4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3.4.1 考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本原则:,尽量浅埋,最小埋深0.5m(岩石地基除外),满足地基稳定性和变形要求,选择合适的地基持力层:,低压缩性均匀土层:取满足其它要求的最小值,高压缩性土层:地基处理后取值或深基础,上软(2m)下硬土层:取下层土为持力层,上软(2m)下硬土层:同第2条,上硬下软土层:宽基浅埋,地下水:浅埋,地下水位以上,37,3.4.2 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及其荷载要求,地下室:受地下空间控制,大型设备:受管线埋置影响,水塔等:埋深大,满足抗倾稳定性要求,风、地震水平荷载:,桩箱和桩

12、筏基础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埋深满足抗滑稳定要求,38,3.4.3 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3.4.3.1 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1)基础埋深小于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2)增大距离,(3)对邻近建筑物加固,原有,新建,39,3.4.3.2 冻胀和融陷的影响,(1)冻胀、融陷和冻结深度,(2)季节性冻胀土的基础最小埋置深度,(3-5),(3)季节性冻胀土的设计冻深,40,(5)防冻害措施(特强、强冻胀和冻胀地基),(4)考虑冻深的基础布置(水工、铁路桥涵),41,3.4.3.3 水流和波浪冲刷的影响,基础埋置于冲刷深度以下22.5m,42,3.5 天然地基上浅基

13、础设计,3.5.1 基础底面的轮廓和尺寸,3.5.1.1 基底轮廓的形状,(1)基底轮廓与上部结构相适合,(2)尽量使基础设计成中心受压状态,或控制偏心矩的范围,(3)水闸基础的防渗和导渗,43,3.5.1.2 基础的平面尺寸,(1)中心荷载情况,(3-6),基底压力,控制标准,(3-7),基础面积,(3-8),44,(2)偏心荷载情况,基底压力,(3-9),矩形基础:,条形基础:,(3-10),45,控制标准,面积确定,按中心荷载作用初步确定基底面积,增大面积1040,选定长宽度,计算基底压力,核算承载力要求,控制偏心距,注意事项,房屋建筑的偏心距容许值,水闸基底压力分布不均匀容许值,46,

14、3.5.2 刚性基础剖面尺寸和设计,3.5.2.1 刚性基础的材料和刚性角,(1)材料:灰土、砖、毛石、砼等,(2)特点:抗压强度高、抗拉抗剪强度低,(3)刚性角和悬臂宽高比要求,(3-10c),47,3.5.2.2 刚性基础剖面构造型式和计算,(1)基础顶面置于地面下1020cm;,(2)基顶宽度0+2b0,(3)当建筑物较轻,地基强度较大,则 B10+2b0,(4)当地基强度限制,则,(3-11),48,3.5.3 钢筋砼基础的型式和剖面设计,3.5.3.1 扩展基础的型式和构造,(1)型式,柱下独立基础:阶梯形、角锥形和杯口形,墙下条形基础:无肋和有肋,(2)构造要求,49,3.5.3.

15、2 扩展基础的剖面设计,(1)破坏型式,冲切破坏独立基础,斜裂纹破坏条形基础,满足抗弯要求,满足抗弯要求,50,(2)柱下独立基础,冲切荷载砼总抗切能力,(3-13a),沿柱边破坏,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取用的地基土净反力作用的部分基底面积,即ABCDEF部分,式中:,51,砼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受冲切承载力高度影响系数;,式中:,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上边长,即柱宽;,下边长,;,52,沿变阶处破坏,取用的地基土净反力作用的部分基底面积,即ABCDEF部分,上边长,即上阶宽;,下边长,;,53,破坏锥体在b方向以外,取用的地基土净反力作用的部分基底面积,

16、即ABEF部分;,有效高度求取,验算公式,(3-15),当,基础高度,54,(3)墙下条形基础,砼墙:,砖墙:,基础高度,55,3.5.3.3 扩展基础的内力计算及配筋,(1)柱下独立基础,梯形悬臂板范围内地基净反力作用下的弯矩(在台阶宽高比2.5和偏心矩L/6,轴向或单向偏心荷载),56,式中:,57,式中:,58,(2)墙下条形基础,最大弯矩:,(3-18),砼墙:,砖墙:,钢筋面积:,(3-19),令式(3-17)中,59,3.5.4 柱下条形基础,3.5.4.1 简化计算方法直线分布法,(1)使用范围,(2)基底反力:线性分布,(3)梁的内力计算:静定分析法和倒梁法,60,3.5.4.

17、2 弹性地基梁的计算方法,适用条件:粘性土地基和相对密度0.5的砂土地基5,地基变形模型,梁的扰曲方程,(3-21),文克尔模型,半空间体地基模型,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61,(1)文克尔(E.Winkler,1867)地基模型,公式:地基表面任一点的单位面上压力强度与相应的地基竖向位移成正比,即,(3-20),模型:弹簧模型,62,(3-22),缺点:未考虑地基连续性,适用范围:软基或薄压缩层地基,基床系数,由30cm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故文克尔地基模型亦称基床系数法。,63,(2)半空间体地基模型,地面沉降(均质、连续半无限弹性体),(3-23),优缺点,适用范围:均质厚层地基,(3)有限压缩

18、层地基模型,地面沉降(单向分层总和法),优点,适用范围:有限压缩层地基,64,(4)三种地基模型的选择5,H/L0.25:文克尔地基模型,H/L2.0:半空间弹性体地基模型,H/L=0.252.0: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式中,H可压缩层厚度;,L梁长之半;,65,3.5.4.3 地基变形参数的确定,(1)测定法,(2)查表法,基床系数p/s:b=30cm平板载荷试验,变形模量:载荷试验等,泊松比:三轴试验等,压缩模量:室内侧限压缩试验等,根据地基、基础和荷载的实际情况采用,66,3.5.5 筏形基础,(1)刚性板方法,地基反力,(3-24),(2)弹性板方法,内力计算,考虑变形协调和静力平衡,计

19、算复杂,需数值解法,67,3.6 地基和基础的验算,地基基础设计的某些规定:,甲级、乙级建筑物应按地基变形设计,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物等和斜坡上建筑物应验算稳定性,需作变形验算的丙级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新填土;,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存在上浮问题时,应进行抗浮验算,68,3.6.1 地基稳定性验算,(1)荷载组合,(2)验算内容,沿基础底面水平滑动,深层滑动,倾覆稳定性,最不利荷载组合,69,3.6.1.1 沿基础底

20、部水平滑动,(1)情况:水平荷载较大,(2)水闸,(3-25a),滑动力,抗滑力,安全系数,70,(3)重力式码头、水闸边墙和一般挡土墙,(4)滑动力和阻滑力的选取,(5)强度参数的选取,(6)强度参数的简化,主动作用的水平力为滑动力,被动产生的阻力为抗滑力,现场试验,室内CU试验:打折采用,(3-25b),71,(7)安全系数,(8)建筑地基设计规范方法,(3-25c),根据工程重要性和荷载组合,应注意经济性,72,(9)带裙板或抗滑桩建筑物的水平滑动验算,1)沿abef面滑动,3)抗滑桩,2)沿abcdef面滑动,73,3.6.1.2 深层滑动稳定,(1)情况:水平、竖直向荷载较大,(2)

21、分析方法:圆弧滑动条分法,(3)安全系数定义,(4)假定,74,(5)公式,(3-26),(6)安全系数取值,(7)强度参数指标,(8)斜坡上地基 稳定性验算,75,3.6.1.3 抗倾覆稳定,(1)情况,(2)安全系数定义,(3)挡土墙a,基础前趾点,(3-27a),76,(4)挡土墙b,(3-27b),(5)安全系数取值,(6)墙趾沉陷,77,(7)高压电塔架,78,3.6.2 地基沉降验算,(1)沉降量和沉降差,(2)沉降的组成,瞬时沉降,固结沉降,次固结沉降,79,3.6.2.1 固结沉降的计算,(1)单向分层总和法,(2)规范方法,(3-30),80,3.6.2.2 基础容许沉降量和

22、沉降差,(1)要求,(2)变形特征及其容许值,81,3.6.3 增强地基稳定性和减少不均匀沉降的措施,3.6.3.1 增强基础稳定性的措施,(1)适当增加基础自身重量,(2)考虑基础下游侧面的土抗力,(3)在基础部分设置阻滑措施,(4)施工措施,3.6.3.2 调整地基反力不均匀分布的措施,(1)改变荷载分布,(2)适当调整基础宽度,82,3.6.3.3 增强基础稳定性的措施,(1)减少或平衡上部结构荷载,(2)提高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3)适当调整建筑物各部分的设计标高,(4)施工措施,83,(1)掌握地基和基础设计原则;了解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定性结果;掌握地基和基础的设计步骤

23、;(2)掌握地基承载力确定的理论公式法,理解普遍公式的意义,能灵活运用;掌握规范查表法及其修正;(3)掌握地基和基础的类型、特点和选择原则;(4)熟悉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原则和影响因素;(5)掌握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的平面、剖面尺寸设计;结构破坏型式和内力计算方法;(6)熟悉柱下条形基础,考虑地基和基础共同作用的弹性地基梁方法及其优缺点;(7)掌握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变形验算内容和方法;及增强地基稳定性和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建筑、结构和施工措施。,本章要求:,习题:,复习题和习题3-13-10,84,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4、,2002.,参考资料:,2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杨进良.土力学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265-2001 水闸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85,例题3-4:,86,87,88,补:条分法,(1)原理,(2)Fellenius法,滑动力矩,阻滑力矩:,安全系数:,89,(i)总应力表示法,(ii)有效应力表示法,90,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的步骤如下:,(1)绘制计算简图,91,自重应力分布,(2)

25、计算地基中的应力,计算基底(有效)压力和基底(有效)附加压力,附加应力分布,92,(3)确定地基分层厚度(Determination of layer thick of foundation),分层面(Interface between layers),层厚 或2-4m。,(4)确定受压层下限(Determination of lower limit of compressive layer),软土,应力控制法:Stress control method,93,计算平均应力,荷载、的计算分两种情况:,(a)在自重作用下已固结,(b)在自重作用下未固结,(5)变形计算(Deformation c

26、alculation),查找、,计算各分层的变形,计算最终沉降量,94,和 分别为相应的竖向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地基规范方法,是从分层总和法公式导出的一种简化形式。,第i层土的变形量为,为便于计算,令,95,按地基规范计算出的地基最终沉降量,确定受压层下限:变形控制法,有相邻荷载影响:,无相邻荷载影响:,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最终沉降量,96,、的确定普朗德尔公式,基础底面光滑、地基土无重量时,地基土出现整体破坏时,极限平衡区可分为5个区,即:,区基底以下,应力状态和朗肯主动区应力状 态相同(主动朗肯区);区应力状态与朗肯被动区应力状态相同(被 动朗肯区);区也为极限平衡区,取应力状态为区、区的过度状态。,微分极限平衡法(Differential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1)假定,97,b,98,a,99,100,1)由对B点的力矩平衡得,2)微分滑弧上凝聚力c所引起的力矩为,(2)推导,3)其余各项力臂都与有关系,,4)各力由极限平衡关系式可求解,101,5)极限荷载,对照式,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