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4716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默写(1-2课),1.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2.货币的含义及基本职能?3.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4.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图)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6.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7.价格变动带来哪些影响?,一、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因素2.消费类型3.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4.消费心理5.消费原则,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影响消费的因素,重点考查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消费结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也是选择题常考的内容2.从试题类型上看:材料题主要立足城乡收入差距,融合消费结构和影响消费的因素,考查刺激消费的措

2、施。选择题多考查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消费观念经常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生产相结合,本课须掌握的概念:几种不同的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几种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根本因素:,考点一:影响消费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1、居民的收入:(1)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当前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2)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于未来的收入有非常乐观的预期时,人们预支

3、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消费,以备不时之需。,(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会提高。,视角的变化:“当前的收入”、“未来收入”讨论的是量的因素,“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讨论的是结构性因素。,【特别提示】,(2010安徽)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上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注:2009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365元。,【命题探究】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

4、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来回答。【解题指导】(1)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有三个方面,即当前收入、收入预期和收入差距。因此,考生可从这三个方面来作答。(2)依据表格可知2007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都在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高于农村;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高于农村;城乡收入差距较大。(3)运用教材理论结合材料作答。【答案】(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2)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则相反,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3)收入差距

5、影响社会总体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2、物价水平:(1)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2)物价下跌:人们的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特别提示】,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这里讲最主要因素,包括两个: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影响消费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这里讲的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属于客观因素。影响消费的因素还可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这里讲的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是从微观角度阐述了影响消费的因素,从宏观角度看,影响消费的最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1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

6、平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此外包括消费心理、生产(生产决定消费)、社会福利制度等因素。2物价与消费水平:物价与消费水平一般成反比,但并非具有绝对性。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情况下的物价低,因社会总产品少、人们收入少,消费水平并不高;二是通货紧缩导致物价持续下跌,会影响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3提高消费水平的举措(1)国家: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企业:面向市场,生产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7、。(3)消费者:积极就业,增加收入;树立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念。,1近几年来,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昔日的某些“贵族运动”,如出国旅游、健身运动等,如今已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居民收入水平提高C社会商品、服务的价格水平下降D居民家庭人口数量减少2.(2012海南)近年来,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据统计,2011年我国高档商品的销售总额超过百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30%,远高于同期全球增长率,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A.消费者预期未来高档商品价格将趋于上涨 B.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攀比和从众心理C.消费

8、者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 D.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A,C,3消费是整个经济链条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经济学意义上,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2%,而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是提高银行存款利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生活消费品的更新换代A B C D4.经济学家发现:工作不稳定的人比有着稳定工作的人有着更高的储蓄愿望。这是因为A当前的消费水平影响收入水平B过去的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C前者比后者更崇尚物质生活享受D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水平,D,D,考点二:消费类型,有形商品消费,

9、劳务消费,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1(2011济南模拟)2010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超过2亿人次。按消费的对象分,旅游消费属于A.劳务消费B.钱货两清的消费C.发展资料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2.2008年4月以来,广州商品房价格大幅上涨。因此,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广州某高校年轻老师来说,最可能采用的消费方式是A.钱货两清的消费 B.超前消费 C.租赁消费D.向有房的老教师看齐,贷款消费,A,C,(2011佛山质检)下面是甲乙两人关于买房的对话。甲说:“我终于把买房子的钱攒够了,在前几天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房子。”乙说:“我年轻时

10、通过贷款买了一套大房子,终于在前几天还清了银行的贷款。”据此完成34题。3从甲乙两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A甲乙都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B甲是生存资料的消费,乙是享受资料的消费C甲是租赁消费,乙是贷款消费D甲是钱货两清消费,乙是贷款消费4.如何看待甲乙两种消费方式A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B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C在买方市场时应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D在买方市场时应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D,D,考点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1)内涵: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2)变化:随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1、消费结构,2、恩格尔系数,(1)内涵: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11、(2)变化原因: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直接原因: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3)作用:衡量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少,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4)划分标准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1关于消费类型同一消费行为按不同标准可以分属不同消费类型,应注意区分。如旅

12、游属于劳务消费、享受资料消费。2关于恩格尔系数一要明确,恩格尔系数降低,表明的是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降低,而不表明食品支出绝对数减少。二要会读相应图表,并阐释该图表中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1.在2010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总共接待旅游者2.54亿人次,比2009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7.1%;实现旅游收入1166亿元,比2009年“十一”黄金周增长32.4%;旅游者人均花费支出459元。上述情况从一个侧面表明,在我国A恩格尔系数上升,消费结构改善B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结构改善C生存资料消费不再是最基本的消费D享受资料消费成为消费的主要类型 2.2010年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有望分

13、别下降到30%和40%,2020年将分别下降到25%和35%。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人民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会不断改善食品支出的金额会不断减少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会逐渐增加ABCD,B,B,3.某市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完善和升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表明发展资料消费减少 是由收入增加引起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表明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A.B.C.D.4.2011上海卷 下表为市民袁先生家2010年的开支清单。据此可算出恩格尔系数约为A27%B42%C38%D32%,B,B,5.(2012北京朝阳区文质检)34图7所示的是2011年

14、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变化情况。下列选项中,影响下半年CPI数据走势的可能因素有消费品市场需求增加消费品市场供给增加人民币基准利率降低货币的流通速度降低A B C D,C,(1)从众心理,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2)求异心理,(3)攀比心理,(4)求实心理,【特别提示】,四种消费心理要注意从各自的表现、特点、利弊及其应取的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人们购买商品时四种消费心理经常交织在一起,只是其中的某一种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直接相关。要注意消费心理与做理智的消费者的原则密切相关。,考点四:消费心

15、理与消费行为,消费心理(主观因素),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1眼下,在城市中的不少中小学校流行着这样的说法:“食品消费,向广告看齐;人情消费,向父母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美容消费,向明星看齐。”上述消费观念属于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2在成为了卡奴、房奴之后,80后、90后最近又光荣地成为了“抠抠族”和“海囤族”。随着日用品价格一天一变,大家纷纷在网上晒出省钱秘籍,大到省了上万元的房子、车子,小到省了几毛钱的一把青菜、一块肥皂。这是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主导的

16、消费,C,D,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可持续性消费,考点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理智的消费者,1.关于消费心理(1)对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应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我们反对的是盲目从众和过分标新立异。(2)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引导。2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1)永不过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提倡的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它与铺张浪费是对立的。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是我国人民的传家宝,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发扬这一精神,利于民族的自立自强,利于个人陶冶情操、成就事业。因此,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17、2)不等于抑制消费:节俭作为一种消费观念,是正确消费观的本质和中心,它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节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主张与国情、家庭相适应的消费方式,并不等于抑制消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也不等于鼓励浪费、盲目超前消费。,1.路易威登、古奇、香奈儿、范思哲等世界著名的奢侈品,没有一个中国制造,但在中国却有比较好的销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排名全球100多位,但奢侈产品销售额却居世界前列。我国的奢侈品消费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不太一致,我们对此应有的态度是反对铺张浪费,主张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理

18、性消费个人消费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绿色消费,保护环境A B C D,A,2.被称之为“西宁模式”的西宁市餐厨垃圾回收利用项目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对此模式的认识正确的是A属于循环经济模式,利于可持续发展B可以根除餐桌浪费的问题C会对纠正人们的餐饮消费观念起到积极作用 D属于求实心理引导的消费3.在某超市,众人争相抢购食盐,唯一老太太镇定自若地在一旁选购其他商品,并不时摇头嘲笑。旁人上前问她为什么不抢,老太太答:“非典那年抢购的还没吃完”这一笑话,启示我们消费者,应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减少消费,A,B,材料一不法商人经常

19、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弱点,设置“陷阱”,欺骗消费者。常见消费者的心理弱点如:轻信精美广告及其“诱人”的承诺;轻信“名牌”“名店”;轻信“进口产品”;轻信“打折”“促销”“跳楼价”;求购心切,没有认真挑选;贪小便宜心切,结果上了大当;一叶障目,冲动购买;受害后嫌麻烦,算了。材料二市场调研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供市场信息,避免企业在拟订营销策略中出现失误。市场调研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现状、特点以及变化趋势。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不法商人主要利用了消费者的哪些心理弱点?(2)从迎合消费者心理的角度,分析企业为更好地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应该如何做。,答案(1)

20、盲目从众心理:消费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过分求异心理:消费时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攀比心理:在消费上向广告、名牌、流行看齐。(2)产品制造环节:重视产品质量;重视产品创新;注重产品形象设计;注重个性化商品的生产制造;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流行信息。产品销售环节:优化购物环境;实施品牌战略;善于利用广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解析 回答第(1)问,关键是要准确定位材料中所述的消费者的心理弱点对应哪种消费心理。不法商人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不健康心理,如盲目从众心理、过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回答第(2)问,要注意审题,设问要求回答企业应如何做,学生可从企业的产品制造、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

21、分析。,下面是本班同学王某8月份消费收支情况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王某8月份消费收支情况表,(1)根据材料,王某可能存在什么样的消费心理?(2)如果就王某的消费让你与他进行一次谈话,请写出你的谈话要点。,【解析】第(1)问考查各种消费心理,应注意基础知识与材料的结合,切忌理论、材料两张皮。第(2)问考查正确的消费观,应注意根据材料组织答案。切忌将课本知识一涌而上。【答案】(1)从众心理。生日请同学吃饭、同学互送礼品等可能是一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购买个性化服饰、标新立异,可能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可能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2)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根据自己的家庭收入水平进行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个人消费不追赶时髦,不盲目超支。大量的负债消费不仅给家庭资金带来了紧张,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同时还会增加自己的诚信风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应懂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