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理学》讲义.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4937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160 大小:4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病理学》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肿瘤病理学》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肿瘤病理学》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肿瘤病理学》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肿瘤病理学》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肿瘤病理学》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病理学》讲义.ppt(1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肿瘤病理学概论,第一部分:肿瘤病理学总论,一。肿瘤的定义、命名和分类二。肿瘤病理学的常用术语三。肿瘤的组织发生及基本形态特征四。肿瘤的良、恶性及对机体的影响五。肿瘤病理的诊断规范及注意事项六。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形态学因素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一、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1),(一)肿瘤的定义:,是机体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各种内在和外界的致瘤因素长期作用下,逐渐发生的过度而不协调生长所形成的异常新生物(neoplasm);它是由正常细胞获得了新的生物学遗传特性转化而来,并伴有分化和调控的异常;其诱发的刺激因素消除后,仍继续其与机体不相协调的过度生长。,*真性肿瘤(Tumor):,一、肿

2、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2),(二)肿瘤的分类依据:(1)生物学特性:良性肿瘤 交界性肿瘤 恶性肿瘤(2)组 织 来 源:癌 肉瘤(3)功 能:按淋巴细胞亚群分类:B细胞性、T细胞性(抑制/辅助)、内分泌性肿瘤(4)分 化程 度:分化型、未分化型,一、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3),(三)肿瘤的命名(1):,*良性肿瘤命名原则:XX 部位+XX 组织+瘤 如:背部脂肪瘤,结肠腺瘤,*恶性肿瘤(Cancer)命名原则:癌(Carcinoma):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肉瘤(Sarcoma):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如:卵巢交界性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瘤,一、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4)

3、,(三)肿瘤的命名(2)-特殊命名:,*以人名命名:如:Hodgkin 病;Kaposi 肉瘤;Bowen 病,*以细胞形态命名:如:燕麦细胞癌,印戒细胞癌 等,*以解剖学名称命名:如:胸腺瘤、松果体瘤、颅咽管瘤,*以分泌激素或功能命名:胰岛素瘤、胃泌素瘤、APUD瘤,*复合性命名:如:血管脂肪瘤、纤维腺瘤、骨软骨瘤,*以细胞嗜色特性命名:嗜银细胞癌、嗜铬细胞癌 等,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1),*瘤样病变(Tumor-like lesion):,是一大组与肿瘤相似的增生性病变,其本质 不是真性肿瘤,而是一种组织的畸形。如血管瘤、错构瘤等。*有些组织的瘤样病变可转变成真性肿瘤,如色素 性绒毛结

4、节性滑膜炎可变为滑膜肉瘤,应视为癌前病变处理。,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2),*错构瘤(Hamartoma):,为先天发育障碍所致的局部组织生长过多,结构 错乱的一类瘤样病变。基本特征:1)介于畸形与真性肿瘤之间,不同程度兼有两者特征;2)瘤中各种组织虽增生过度,但细胞分化成熟,一般无异常分化表现,只是结构紊乱;3)生长缓慢,到一定程度即停止生长,与机体生长相协调。,*先天性全身性纤维瘤病、脂肪瘤病、血管瘤、淋巴管瘤、色素痣等。,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3),一般指组织细胞的增多,同时常伴有细胞的肥大,但无异形性。它是在某种刺激(如理化、生物的)因子作用下,引起组织与细胞的生理性或病理性变化。

5、一旦刺激因子去除,可恢复到正常状态。*被覆上皮:上皮组织增厚,细胞增多。*间叶组织:细胞增多,排列紧密等。,*增生(Hyperplasia):,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4-1),*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Dysplasia):,属于癌前病变。指上皮细胞的异型增生,即增生的细胞大小、形态、排列等方面均有异于其正常的成熟细胞,尤以细胞核的异形性最突出。其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在某种因素继续作用下可转变为恶性肿瘤;如去除某些因素,又可恢复至正常状态。,(一)概念:,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4-2),*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Dysplasia

6、):,(二)分类:1)炎性:一般不发生恶性转化,为DNA二倍体;2)瘤性:可发生恶变,是真正的癌前病变,多为 DNA非整倍体。应密切随访观察。,(三)分级:,I 级:轻度,病变位于上皮全层的下 1/3;II 级:中度。病变位于上皮全层的 2/3;III 级:重度。异形上皮细胞几乎累及全层。,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5),*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又称上皮内癌、浸润前癌、本位癌等。重度不典型增生的上皮细胞已累及上皮全层,但未侵犯基底膜。其是最早期的癌,是不可逆转的。*癌细胞核形不规则,核膜增厚,染色质增粗,核仁突出,核浆比例增大,有丝分裂增多。*癌细胞 DNA 分析主要为

7、增殖倍体及较多 非整倍体。,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6),*分化(Differentiation):,在肿瘤病理学中是指肿瘤细胞与其发生部位的成熟细胞的相似程度。肿瘤细胞分化越好,与其相应的起源组织越近似;分化越差,成熟程度越低,则偏离正常越远;反映在形态学上与相应的起源组织差异越大,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分化与肿瘤的生长增殖潜能和 恶性程度成反比。,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7),*间变(Anaplasia):,在肿瘤病理学中指细胞缺乏分化,与其起源的正常细胞差异很大,表现为显著的异形性、幼稚性和生长活跃性。间变为一种分化未成熟且同时伴有异常分化,即间变的肿瘤细胞不仅原始幼稚分化低,而且在分化

8、过程中偏离常轨,发生了质的变化。,*隐匿癌:,指原发癌非常小,临床上未能发现,首先发现的是转移性癌。,*如:甲状腺隐匿性乳头状癌,直径 1 CM,但 40%病例术前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8),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9),*化生(Metaplasia):,通常指一种组织或细胞,在某些因素作用下,由一种组织转变为另一种组织。一般认为,组织的化生通常为器官或组织的保护性反应。*子宫颈管柱状上皮或腺上皮的鳞状上皮化生;*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鳞状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10),*早期癌:,指原位癌伴有早期浸润(微灶浸润),可伴有或不伴

9、有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EGC):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的胃癌,伴或不伴有转移。,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11),*微小癌(Micro-cancer):,指体积很小的癌。各种器官的微小癌的标准不一。,*肝微小癌:单个癌结节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的直径 之和&=3cm,小 肝 癌:直径 5 cm 两者临床上多无症状,又称亚临床肝癌。*胃微小癌:直径 0.5 cm 小 胃 癌:直径 1.0 cm,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12),*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又称交界病变,为一种非独立性病变。是介于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的一大类病变;更多指的是瘤样增生与恶性肿瘤之间的一种病变。在某种

10、因素作用下,病变可继续发展,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13),*癌前疾病(Precancerous disease):,是一个临床概念,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其在某 种因素作用下,可以变成癌症。如:*胃癌前疾病:慢性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其 它:着色性干皮病等。,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14),*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指各种上皮组织细胞的不典型增生,是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病变。通常泛指任何肿瘤的前驱病变,也包括肉瘤的前驱病变。*癌前病变: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 生、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等。*肉瘤前病变

11、:白血病前期、淋巴瘤前驱等。,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15),*浸润(Infiltration):,浸润:某些物质或细胞在质或量方面异常地分布于组织 间隙的现象称为浸润。这些物质包括外来的或体 内代谢产生的,如炎性细胞或肿瘤细胞。,肿瘤浸润:是恶性肿瘤的生长特征之一,是肿瘤细胞和 细胞外间质在宿主多种因素调节下相互作用 的结果,是肿瘤转移的前奏。,*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共同构成肿瘤的播散。,二、肿瘤病理学常用术语(16),*扩散与转移(Spread and metastasis):,扩散:指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向邻近或远处的蔓延,包括 向周围组织的直接蔓延和远处播散。,转移:为播散的一种方式,即肿瘤细

12、胞脱离“母体”,通过某种渠道(如血道、淋巴道、腔道等),运 转到与原发组织或器官不相连续的部位,在那里 生长出同样一种类型的肿瘤,称为转移。,*扩散与转移是两个不同但互相有关的概念。,三、肿瘤的组织发生及基本形态特征,*主要内容:,(1)肿瘤的组织发生(2)肿瘤的大体形态(3)肿瘤的组织结构(4)肿瘤的排列方式(5)肿瘤细胞的异形性和多态性(6)常用的肿瘤分级方法(7)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三、肿瘤的组织发生及基本形态特点(1),(一)肿瘤的组织发生:,(1)上皮组织:外胚层:皮肤 内胚层:胃肠道 中胚层:泌尿生殖器官(2)间叶组织:纤维、脂肪、脉管、肌细胞、骨组织、软骨组织、粘液组织、软组织等

13、(3)淋巴造血组织:淋巴结及全身淋巴网状组织、骨髓等。(4)神经组织:神经纤维、神经母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节、神经鞘膜、*APUD(神经外胚层)(5)胚胎残余组织:脊索瘤、肾/肝/肺母细胞瘤等。(6)组织来源未定:腺泡状软组织肉瘤、透明细胞肉瘤、上皮样肉瘤、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等。,三、肿瘤的组织发生及基本形态特征(2),(二)肿瘤的大体形态:,(一)肿瘤的外形:不一致,受部位、邻近组织和生长方 式及良恶性行为有关。(二)肿瘤的颜色与性状:与肿瘤的组织来源、血液供应、继发性改变及肿瘤细胞功能分化有关。(三)肿瘤的硬度:取决于肿瘤实质的性质及纤维间质的 多少。(四)肿瘤的体积:与肿瘤的性质与发

14、生部位有关。,三、肿瘤的组织发生及基本形态特征(3-1),(三)肿瘤的组织结构(1):,(一)肿瘤的实质(Parenchyma):指肿瘤细胞,为具有特征性的部分,为判断肿瘤类型和命名及分类的主要依据。机体内几乎任何组织都可发生肿瘤,故肿瘤实质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二)肿瘤的间质(Mesenchyma;Stroma):由结缔组织和其中的血管淋巴管等构成,对肿瘤起支架作用,并供给肿瘤营养和运走代谢产物。肿瘤藉间质与宿主机体维持联系。,三、肿瘤的组织发生基本形态特征(3-2),*肿瘤实质的特点:,与组织来源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1)组织来源:癌、肉瘤,(2)分化程度:同一组织发生的肿瘤分化程度差

15、别很大。,分化程度高:肿瘤细胞形态、大小和排列酷似其起源的正 常组织,这类肿瘤的临床表现通常为良性。分化程度低:形态上伴有不同程度的异形性,甚至接近幼 稚的胚胎组织。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恶性。,三、肿瘤的组织发生及基本形态特征(3-3),*肿瘤间质的构成:,(一)结缔组织的纤维成分:(1)胶原纤维(2)网状纤维(3)弹力纤维(二)间质中浸润的细胞:(1)淋巴细胞(T,B)(2)浆细胞(3)巨噬细胞(4)嗜酸、嗜中性粒细胞(三)血管:(1)血管前期(原位癌)(2)肿瘤血管形成期(四)淋巴管:,三、肿瘤的组织发生及基本形态特征(3-4),*肿瘤间质的特点:,(1)间质不具有肿瘤性特征,各种肿瘤的间质基

16、本相同,但在数量、分布及间质中各成分的比例上有所差别。(2)肿瘤间质除来自原发处外,主要是在肿瘤细胞生长 浸润过程中由原先的间质衍化而来。(3)间质内的胶原纤维和新生血管在肿瘤内形成一个完 整的新组织,对肿瘤的生长和发展起重要作用。(4)分化好的肿瘤,纤维间质较粗厚,排列有序,与实 质分界清楚;分化差的恶性肿瘤,纤维间质少,排 列紊乱,纤维间质与实质分界不清。,三、肿瘤的组织发生及基本形态特点(4),(四)肿瘤的排列方式(1):,*上皮组织肿瘤:(1)腺管状(2)腺泡状(3)乳头状(4)栅 状(5)巢 状(6)条索状(7)筛 状(8)丛 状 等。,*结缔组织肿瘤:(1)漩涡状(2)编织状(3)

17、栅 状(4)放射状或轮辐状(5)裂隙状(6)菊形团状(7)假菊形团状,三、肿瘤的组织发生及基本形态特征(5),(五)肿瘤细胞的异形性和多态性:,(1)肿瘤细胞的多形性:与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2)肿瘤细胞核的多形性*:瘤细胞:N/P 为1:1;(正常时:1:4-6)多核、巨核、奇异形核、病理性核分裂增加。(3)肿瘤细胞排列紊乱:与组织来源和分化程度有关(4)肿瘤细胞浆的改变:核蛋白体增多,呈嗜碱性(5)肿瘤的分级:通常用于恶性肿瘤,一判断其恶性程度。*不同肿瘤的分级方法有所不同,三、肿瘤的组织发生及基本形态特征(6-1),(六)常见的肿瘤分级法(1):,*Broders(1922)将鳞状细胞癌

18、分为 4级,代表由低到高 逐步递增的恶性程度:,I 级:间变细胞 25%;分化细胞 75%;II 级:间变细胞占 25-50%;分化细胞占 50-70%;III 级:间变细胞占 50-75%;分化细胞占 25-50%;IV 级:间变细胞 75%;分化细胞 25%。,三、肿瘤的组织发生及基本形态特点(6-2),(六)常见的肿瘤分级法(2):,Hodgkin 病的分型分级法(1-4 级其恶性程度依次增高):(1)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型:平均生存12。4年;弥漫型:平均生存 7。4年。(2)结 节 硬 化 型:平均生存 4。2 年。(3)混 合 细 胞 型:平均生存 2。5 年。(4)淋巴细胞减少型

19、:弥漫纤维型:平均生存 0。9年;网状细胞型:平均生存 2。3年,三、肿瘤的组织发生及基本形态特点(6-3),(六)常见的肿瘤分级法(3):,非 Hodgkin 淋巴瘤的分级(1995年全国淋巴瘤学术座谈会):,(1)低度恶性:淋巴浆细胞性;裂细胞性(滤泡性);裂-无裂细胞性(滤泡性);小淋巴细胞性;髓外浆细胞性(分化好);Sezary 综合征 等(2)中度恶性:裂细胞性;髓外浆细胞性(分化差);裂-无裂细胞性;无裂细胞性(滤泡性);(3)高度恶性:无裂细胞性;多形细胞性;Burkitt 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性;透明细胞性;组织细胞性;淋巴母细胞性(曲/非曲核);不能分类型。,三、肿瘤的组织发生

20、及基本形态特征(6-4),(六)常见的肿瘤分级法(4):,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分级(根据细胞异形性及核分裂的多寡):,I 级(高分化):轻-中度异形性,核分裂相 0-4/10高倍视野;II 级(中分化):中度异形性,核分裂相 5-9/10高倍视野;III级(低分化):中-高度异形性,核分裂相 10/10高倍视野。,三、肿瘤的组织发生及基本形态特征(7),(七)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基本结论:,(1)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良恶性肿瘤细胞之间,在 超微结构方面迄今未发现有质的差别;仅有量的差别,即仅有分化程度和异形程度的差别;(2)起源不同的肿瘤细胞,各自仍不同程度地保持其相应 正常细胞的超微结构

21、特点,故可作为鉴别肿瘤细胞来 源和类型的依据。,四。良性与恶性肿瘤的比较(1-1),生长特性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多为浸润性生长生长速度 通常缓慢生长 生长较快,常无止境边界与包膜 边界清晰,常有包膜 边界不清,常无包膜质地与色质 接近正常组织 与正常组织差别较大浸润性 少数伴局部浸润 一般有浸润蔓延现象转移性*不转移 一般多伴有转移 复发 一般不复发 治疗不及时常易复发,四。良性与恶性肿瘤的比较(1-2),组织学特征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分化程度 分化良好 分化不良 异形性 无明显异形性 常有异形性 排列与极性 排列规则极性良好 极性紊乱,排列不规则 细胞数量

22、稀散,较少 丰富而密集 核膜 通常较薄 通常较厚 染色质 细腻较少 通常深染,增多 核仁 不增多,不变大 粗大,数量增多 核分裂相 不易见到 增多,可见不典型核分裂,四。癌与肉瘤的比较(1-3),癌(Carcinoma)肉瘤(Sarcoma)肿瘤起源 主要起源于内、外胚层 主要起源于中胚层 也可起源于中胚层 也可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组织来源 来自上皮组织 来自间叶组织 或原始的中胚层组织肿瘤部位 多位于体表或内脏 多位于躯干四肢腹膜后肿瘤外观 切面常呈粗颗粒状,切面细腻,鱼肉样 常有坏死 常有出血组织学特点 巢状,片块,弥漫性,单个瘤细胞 常为纤维组织包绕 被纤维组织包绕,四。癌与肉瘤的比较(1-

23、4),癌(Carcinoma)肉瘤(Sracoma),特殊染色超微结构免疫组化特点转移,癌巢被网状纤维围绕 癌细胞被网状纤维围绕 多有桥粒,张力纤维 细胞器一般不发达 腺癌有连接复合体 无特殊的细胞连接 APUD瘤有神经分泌 各种肉瘤都有特异的 颗粒,细胞器较发达 超微结构特点 上皮细胞性抗原阳性 上皮细胞性抗原阴性 如:Keratin,EMA 但相应的抗体阳性 主要为淋巴结转移 主要为血道转移,四。肿瘤的良、恶性及对机体的影响(2-1),按照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对机体的影响将肿瘤分为三大类:(一)良性肿瘤:一般不复发;不转移;对机体影响较小(二)恶性肿瘤:癌: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来自间

24、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三)交界性肿瘤: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一大类病 变,继续发展可转变为恶性肿瘤。,四。肿瘤的良、恶性及对机体的影响(2-2),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除非发生在要害部位,通常对机体危害不大。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局部浸润造成的影响:导致空腔脏器官腔狭窄、闭 锁、瘘、浸润局部炎症,引起功能障碍。(2)转移造成的影响:导致主要脏器功能的衰竭。(3)恶病质出现:是恶性肿瘤晚期的临床特征,主要表 现为食欲减退、极度消瘦、贫血乏力、全身衰竭等。,五、肿瘤病理学诊断规范及注意事项(1),(一)肿瘤的病理学诊断规范:,(1)常用的肿瘤活体组织检查方法(2)术后肿瘤病理学诊断的一般程序(3

25、)术后肿瘤病理学诊断应包括的基本内容(4)UICC对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原则,五。肿瘤病理学诊断规范及注意事项(1-1),(一)肿瘤的病理学诊断规范(1),(1)常用的肿瘤活体组织检查方法:1)钳取活检:皮肤、口唇、口腔、鼻咽、宫颈等处肿瘤活检以及腔道 粘膜组织表浅肿瘤的内窥镜活检(最简单常用的术前诊断方法)。2)切取活检:从肿瘤组织上直接切取小块组织(如开胸开腹探察活检)3)切除活检:将浅表较小肿瘤或淋巴结全部切除(诊+治)4)针吸活检:用于皮下软组织或内脏的实质性肿块的活检。5)痰液及胸腹水检查:将检查物离心、沉淀、涂片后镜检。6)冰冻切片:术中活检进行快速组织学诊断,确定良恶性。7)快速石

26、蜡切片:常用于缺乏冰冻切片设备的单位(替代冰冻切片)8)标本印片或涂片:快速定性诊断方法(无组织结构,效果较差),五、肿瘤病理学诊断规范及注意事项(1-2),(一)肿瘤病理学诊断规范(2),(2)术后肿瘤病理诊断的一般程序:,1)标本的验收(姓名、性别、年龄、器官及肿瘤部位等)2)肉眼观察(确定肿瘤的大体类型、生长方式、肿瘤大小、浸润范围、包膜、与正常组织的关系、距切缘距离等)3)取材(选原发灶和转移灶具代表性、有诊断价值的部位,淋巴结应分组标记。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及切断缘取材)4)固定(固定液应超出标本体积的10倍以上)5)光学显微镜检查(低倍、高倍,必要时行免疫组化检测)6)术后系统临床病理

27、诊断报告,五、肿瘤病理学诊断规范及注意事项(1-3),(一)肿瘤病理学诊断规范(3):,(3)术后临床肿瘤病理诊断报告应包括的内容:,1)肿瘤的部位 6)切缘情况2)大体类型 7)血管、淋巴管、神经浸润3)原发瘤大小(cm)8)淋巴结转移4)组织学类型 9)远隔脏器转移5)肿瘤浸润范围 10)临床病理分期,五、肿瘤病理学诊断规范及注意事项(1-4),(4)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原则(UICC):,(一)肿瘤病理学诊断规范(4):,PT:原发肿瘤PN:局部淋巴结PM:远距离转移,*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及范围(T),局部淋巴结(N)受累情况以及肿瘤转移情况(M)3相指标对肿瘤进行病理分期。,UICC对肿瘤

28、进行病理分期的原则与标准(1),PT:原发肿瘤:,Ptis 浸润前癌(原位癌)PT0 手术切除物的组织学检查未发现原发 肿瘤。PT1,PT2,PT3,PT4 原发肿瘤逐级增大。PTx 手术后及病理学检查均不能确定肿瘤 的浸润范围。,UICC对肿瘤进行病理分期的原则与标准(2),PN 局部淋巴结,PN0 未见局部淋巴结转移PN1,PN2,PN3 局部淋巴结转移逐渐增加。PN4 邻近局部淋巴结转移。PNx 肿瘤转移范围不能确定。,UICC对肿瘤进行病理分期的原则与标准(3),PM 远距离转移,PM0 无远距离转移PM1 有远距离转移PMx 不能确定有无远距离转移,五、肿瘤病理诊断规范及注意事项(2

29、-1),(二)肿瘤病理诊断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关于肿瘤病理诊断报告;(2)申请病理检查时应注意的问题;(3)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形态 学变化。(4)组织病理学检验的应用范围;(5)肿瘤病理诊断的局限性。,五、肿瘤病理学诊断规范及注意事项(2-1-1),(二)肿瘤病理学诊断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1):,(1)关于肿瘤病理学诊断(1-1):,1)明 确 诊 断:对有把握者可直接作出诊断;2)有保留的诊断:无十分把握,可在诊断病名前冠以“考虑”或“可能”(如:小细胞恶 性肿瘤,考虑为恶性淋巴瘤);3)可 疑 的 诊 断:多数由于取材不足,难以肯定诊断,应根据实际情况写明“疑为”或“高度疑

30、为”字样;,五、肿瘤病理学诊断规范及注意事项(2-1-2),(二)肿瘤病理学诊断应注意的问题(1-2):,4)送检标本缺乏典型的特异性病变者,可写“符合”临床诊断(如:肉芽肿性淋巴结炎,可符合结核);5)根据送检材料,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临床诊断 时,则可写明“不能排除”(如:淋 巴组织增生,不排除恶性淋巴瘤)。,(1)关于肿瘤病理学诊断(1-2),五、肿瘤病理诊断规范及注意事项(2-2),(2)申请肿瘤病理检查时应注意的问题:,1)取材部位要准确:溃疡性病变应取与正常组织交界处;避免取坏死区或继发感染区;息肉应完整摘除并标明基底部位;2)标本要及时固定:术后应尽快固定,固定液为标本 体积的

31、5倍;标签准确;3)申请单要认真填写:患者姓名、住院号、临床诊断等;4)特殊和疑难病例要事先联系:涉及截肢、毁容或严重 丧失功能的超范围手术等。,(二)肿瘤病理诊断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2),五、肿瘤病理学诊断规范及注意事项(2-3),(二)肿瘤病理学诊断应注意的问题(3-1),(3)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形态变化:,恶性肿瘤放疗或化疗后,病理形态学改变相似,主要 表现为瘤细胞的退化性变与间质反应两个方面。,I 度反应:轻度,以肿瘤细胞的退化性变为主要表现;II 度反应:中度,以肉芽肿形成为主要形态特点;III度反应:重度,以纤维组织增生及瘢痕形成为主要特点。,五、肿瘤病理学诊断规范及注意事项(

32、2-4),(二)肿瘤病理诊断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4),(4)组织病理学检验的应用范围:,1)常规石蜡切片:所有活组织检查标本和术后标本均应送 病理作常规石蜡切片检查,绝对不允许 将标本丢弃,以至延误病情和诊治。2)快速切片(冰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时由于取材少,时间紧迫,技术要求高,故确诊率较常 规石蜡切片为低,有一定的误诊率和延 迟诊断,因此,快速切片诊断后仍必须 作常规石蜡切片确诊。,五、肿瘤病理诊断规范及注意事项(2-5),(二)肿瘤病理诊断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5),(5)肿瘤病理诊断的局限性:,病理学仍是一门依赖经验积累的诊断学科;病理组织学检查时约有 5%的病例是原来未知的疾病;有时

33、会产生诊断不足或诊断过头;偶可发生判断失误。*应加强临床-病理联系与交流。,六。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形态学因素,(1)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2)肿瘤的浸润范围(Infiltration)(3)脉管内瘤栓(Tumor Embolus)(4)肿瘤的大小(Size of tumor)(5)肿瘤的生长方式(Growth pattern)(6)肿瘤的间质反应(Stromal reaction)(7)引流区淋巴结反应(GH,SH,PH),六。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形态学因素(1),(1)淋巴结转移:各种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对患者 预后的影响最大(负相关)。,食道癌(849例):L

34、N(-):5年生存率 34。4%LN(+):5年生存率 13。4%胃 癌(454例):LN(-):5年生存率 46。2%LN(+):5年生存率 11。6%乳腺癌(228例):LN(-):5年生存率 74。5%1-2 LN(+):5年生存率 58。7%3 LN(+):5年生存率 35。8%,六。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形态学因素(2),(2)脉管内瘤栓:与患者预后有关,乳腺癌(826例):淋巴管瘤栓(+):5年:51%10年:30%淋巴管瘤栓(-):5年:64%10年:46.6%胃 癌(516例):淋巴管瘤栓(+):5年:10.3%(-):5年:25.6%血管瘤栓(+):5年生存率 10%(-):5年

35、生存率 20.4%,六。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形态学因素(3),(3)肿瘤浸润范围:癌瘤浸润范围对患者预后 是十分重要的。,食道癌(271例):癌局限于食道内,5年生存率 40。4%癌穿透肌层,5年生存率 24。4%胃 癌(514例):癌累及浅肌层,5年生存率 54。2%癌累及深肌层,5年生存率 29。5%癌累及浆膜层,5年生存率 17。8%癌累及浆膜外,5年生存率 10。2%,六。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形态学因素(4),(4)肿瘤的生长方式:对患者预后有意义,与肿瘤的浸润生长能力密切相关 团快状生长:预后好于巢状和弥漫性生长者;巢 状 生长:预后介于团快状和弥漫性生长者之间;弥漫性生长:预后最差,六

36、。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形态学因素(5),(5)肿瘤大小:对预后有一定意义,食管癌(524例):1-3 cm:5年生存率 27.4%3.1-5 cm:5年生存率 25.8%5.1 cm:5年生存率 24.6%胃 癌(967例):2 cm:各组间5年生存率无差异肺 癌(200例):5 cm:5年生存率 23.2%(p0.05),六。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形态学因素(6),(6)肿瘤的间质反应:,反应成分:(1)瘤床的淋巴细胞(TIL)、浆细胞反应(2)瘤床的结缔组织反应(纤维包裹)意 义:(1)淋巴细胞反应程度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2)肿瘤纤维包裹明显者预后好于无明显包 裹者。,六。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形态

37、学因素(7),(7)引流区淋巴结内淋巴组织增生:,窦组织细胞增生(SH):增生程度与预后有一定关系;胃癌(371例):5年:(-):1.7%;(+):25.9%;(+):26.3%;滤泡中心细胞增生(FH):增生程度与预后有一定关系;胃癌(371例):5年:(-):10.5%;(+):21.6%;(+):37.5%副皮质区增生(PH):与预后关系不明确。,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一)电镜技术(Electronic microscopy)(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三)肿瘤细胞动力学及DNA分析(Cytokinesis and DNA)(四)肿瘤

38、的自动化诊断(Autodiagnosis)(五)核仁组成区技术(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六)原位杂交技术(Insitu hybridization),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3),FCM提供的肿瘤细胞生物学信息:,1。显示S期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所占比值,直观反映瘤细 胞的增殖活性。(G0+G1期、S期、G2+M期)2。可将肿瘤按DNA倍体类型分为2倍体和异倍体肿瘤:2倍体(Diploid)肿瘤:所有良性病变均为2倍体 异倍体(Aneuploid)肿瘤:提示异常DNA干系存在。大多数实体恶性肿瘤的DNA倍体为非整倍 体或多倍体。*DNA倍体类型可反映肿

39、瘤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1),(一)电镜技术:主要解决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 组织发生等问题。,(1)癌与肉瘤的鉴别:(2)鳞癌与腺癌的鉴别:(3)小圆细胞肿瘤:(4)黑色素瘤:(5)神经内分泌肿瘤:(6)软组织肿瘤:,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1-1),(1)癌与肉瘤的鉴别:,癌 肉瘤,(1)常有基底膜 有粘多糖物质称为外板(2)有连接复合体 无连接复合体(3)鳞癌有典型桥粒 绝不能有典型的桥粒 无张力微丝,(一)电镜技术在肿瘤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1-1),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1-2),(一)电镜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1-2

40、):,(2)鳞癌与腺癌的鉴别:,鳞 癌 腺 癌,有角质小体 可见细胞内腔(内囊)或外腔(外囊)张力纤维 微绒毛较发达桥粒发育良好 有连接复合体(如紧密连接、中间连 接、桥粒)胞浆内常有粘液分泌颗粒,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1-3),(一)电镜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1-3):,(3)小圆细胞肿瘤的鉴别:,恶性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器少,无细胞间连接尤文瘤:未分化癌:细胞器丰富,有连接,特别是有桥粒 及张力纤维等,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1-4),(一)电镜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1-4):,(4)黑色素瘤:胞浆内可见黑色素小体或前黑色素小体。(5)神经内分泌

41、肿瘤(APUD瘤):胞浆内见丰富的轴状 神经分泌颗粒(多为圆形,也可呈珠状、点状、哑铃状或卵原形,直径 120-180 nm;中心为 致密的轴心,被膜所包裹)(6)软组织肿瘤:横纹肌肉瘤可见Z线;平滑肌肉瘤可见肌原纤维和致密小体;,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2-1),(二)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2-1):,*应用范围:肿瘤抗原的定性与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1)常见肿瘤抗原标志:上 皮 性 肿 瘤: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EMA)恶 性 淋 巴 瘤: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系列)T系统:Leu1(T细胞共同抗原)Th:Leu3(OKT4);Ts:Leu2(OKT8)

42、神经脊来源的肿瘤:S-100(黑色素瘤、神经纤维瘤等)APUD瘤(类癌):S-100;NSE(神经特异性酰醇化酶),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2-2),(二)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2-2),(2)常用的免疫组化方法:PAP 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抗辣根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antiperoxidase)ABC 法:生物素-卵蛋白复合物(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S P 法: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Streptavidin/Peroxidase),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2-3),(二)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

43、中的应用(2-3):(3)ABC免疫组化染色的主要操作步骤:1)脱蜡切片水化 2)0.3%H2O2 甲醇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20-30 分钟;水洗;3)抗原修复(微波炉、高温高压、蛋白酶等),入PBS;4)正常血清作用 10-15 分钟,弃掉血清;5)特异性一抗孵育 60 分钟,PBS洗 3 次(3/次);6)生物素标记的二抗作用 30-60 分钟,PBS 洗 3次(3/次)7)生物素-卵白素复合物(ABC)作用 30-60 分钟,PBS 洗;8)DAB/AEC 呈色(流水冲洗)9)苏木素/甲基绿复染,脱水、透明、封片。,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2-4),(二)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

44、病理诊断中的应用(2-4),(4)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实际应用:目的 主要应用于肿瘤的鉴别诊断(组织起源)、功能分类、病因、发病机理研究和指导临床治疗等。1。肿瘤组织中相关抗原和癌基因编码产物的测定:CEA、AFP、p212。肿瘤组织中受体的测定:ER、PR、凝集素等;3。肿瘤细胞中病毒抗原的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B病毒等;4。恶性淋巴瘤的分型和鉴别诊断:B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亚类 5。内分泌肿瘤的功能分类(确定激素类型):HCG、促生长激素、降钙素、*嗜铬颗粒素(chromograinin A),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2-5),(二)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

45、用(2-5):,(5)目前免疫组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抗体的特异性较差:如:McAb-S100在部分腺癌和 鳞癌中也阳性;2)技术操作不严格:抗体浓度、孵育时间、显色时间、阳性/阴性对照不当等;3)缺乏免疫病理的基本知识:结果的判定、分级误差等。,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3),(三)肿瘤的细胞动力学及DNA分析:,(1)自显影术(Autoradiography):(2)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3)显微分光光度计技术(Microspectro-cytometry):,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通过激光照射,快速自动扫描荧光染色的

46、细胞学标本(通常检查2000个细胞),显示被测细胞的DSNA分布特点与细胞周期,借以揭示瘤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点,对研究肿瘤的发生、肿瘤的诊断与预后的估计以及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均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优点:简便易行,操作简单,可快速出结果;缺点:不能分析每个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4),(四)肿瘤的自动化诊断(Autodiagnosis):,基本原理:数学病理学或计量形态学。,以图象分析手段,采用多因素的综合分析方法,如采用计算机手段分析细胞的大小、形态直径、周径、染色质及核分裂以及瘤组织的排列、厚度及基底膜的长度、

47、完整程度等,综合分析瘤组织的特点,借以阐明瘤组织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优点:较单纯形态分析更为客观全面。,*仍不能完全代替光镜诊断,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手段之一。,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5-1),(五)核仁组成区技术(NOR):(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基本原理:核仁组成区是细胞核中的核糖体DNA(rDNA)的环,具有核糖体RNA(rRNA)基因,银染技术与rRNA相关的酸性蛋白相结合,这些蛋白将使DNA维持在一种伸展的状态,或具有某些控制rRNA基因转录的调节功能。,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5-2),(五)核仁组成区技术(NORs):,应

48、用范围及意义:,NORs:其数目的增加,可能与细胞的增殖、染色体的倍体 数、转录活力的增加有关。AgNORs(Ag-stained NORs):检测结果可用来作为判断细胞良恶性的标准之一。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NORs:1.42+0.10 非何杰金淋巴瘤:NORs:6.08+1.36(p0.01),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6-1),(六)原位分子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1):,基本原理: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就是在细胞水平上的DNA-DNA或DNA-RNA杂交。将组织细胞 DNA 在切片上或平皿中与探针DNA同时变性解旋变为单链DNA,当温度提高达复性温度(

49、100 C)时,探针DNA与细胞内同源的DNA碱基配对形成新的双链DNA,这样含有同位素或生物素标记的探针即可经过放射自显影或DAB底物显色便可显示出杂交颗粒。,七、现代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6-2),(二)原位分子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2):,应用:(1)在细胞水平检测多种结构蛋白、功能酶、激素、受体的编码基因,mRNA的分布部位、复制状态及基因编码产物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等;(2)在细胞水平了解癌基因的位置、表达水平,及其同癌细胞分化、转移之间的关系;(3)在染色体水平可见出易位的染色体片段,也能检出单拷贝的癌基因或整和的病毒基因。,第二部分:专 题,1。

50、恶性肿瘤侵袭转移机理 的研究进展 2。胃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3。肿瘤的早期诊断,专题,肿瘤侵袭转移机理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一)肿瘤的生长、发展与转归(二)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三)肿瘤细胞的侵袭(恶性浸润)(四)恶性肿瘤的转移,专 题(1),肿瘤侵袭转移机理的研究进展(一),(一)肿瘤的生长、发展与转归:,(1)肿瘤细胞群体的组成(2)人类肿瘤的增殖动力学特点(3)原发性及转移性人类肿瘤的倍增时间(4)肿瘤细胞的丢失(凋亡)(5)恶性肿瘤的演变与转归,专题(1),肿瘤侵袭转移机理的研究进展(一),(一)肿瘤的生长、发展与转归(1-1):,专题(1),(1)肿瘤细胞群体的构成:1)周期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