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4966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走进学生心灵,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耿喜玲,走进心灵的两条路:1、极端的路:虐待狂 2、真正的路:“爱满天下”弗洛姆爱的艺术,讨论:老师究竟为什么要体罚学生?,理解是对学生作为一个人,发展中的人的本质性认识!1、没有孩子认为自己是差的或者不可救药的2、每个孩子都想更出色,都有良好的发展愿望3、每个孩子都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4、每个孩子都想获得尊重和肯定,一、时代发展的需要呼唤心理健康教育,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人类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危机可能带给人们更加深刻而持久的苦痛。-WHO专家,全球观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全球许多国家的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欺负同学、逃学、离家出走现象,抢劫

2、、杀人、放火等犯罪行为也时有发生,令社会各界为之忧虑。,对16472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小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16.4%;初中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14.2%;高中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14.8%,当前小学生面临的三大心理问题,学习适应不良,缺乏学习兴趣情绪不稳定,时有焦虑自卑孤独冷漠,缺乏积极的交往意识,一、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的主要表现与原因(一)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二)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三)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 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四)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发展引起的困惑与不安心理(五)个性发展不完善导致的心理问题,学生不良心理行为的成因,

3、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1.社会评价导向的偏离,2.社会不良环境助长了学生不健康的心理,3.物质丰裕导致刺激阈的变化,家庭因素,1.独生子女的特点,2.隔代抚养的负面效益,3.家庭不恰当的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和老师素质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满足合理需要,及时调治,提供指导,二、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当好学生的 心理保健医生,(一)、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是心理状态的平衡与和谐,(五)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教育部

4、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必须:1、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2、掌握一定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二、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其他教师身份的区别与联系1、与班主任相同:面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区别:班主任更多是管理者身份,强调纪律与秩序。心理教师则主要承担对学生的辅导任务,更多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集两种身份于一身时候,容易发生角色冲突。,2、与心理咨询师相同:都是做人(学生)的心理、精神的工作。区别:服务对象不一样。(全体与个别,正常与异常)服务的要求不一样。专业知识、技能要求不一样。,心理教育、心

5、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区别教育 辅导 咨询 心理治疗 常态的 对象 异常的 预防的 功能 治疗的 认知的 内容 情感的 团体的 重点 个别的 结构的 方法 非结构的 终身的 时间 定时的三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截然分开,有部分重叠与交叉。,(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德育活动的区别与联系相同:1.工作对象均为学生。2.目的、职能均是育人。,区别:1.学生观不同。(评价性、移情性学生观)2.内容除共同交叉部分外有些不同。(各有独立的部分)3.目的总的一致,具体目标上有差异。4.方法上有所不同。,1.学生观不同。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都是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者往往把学生当作塑造对象,把自己视为“美好

6、心灵的塑造者”;辅导人员则把学生视为有着自身需要的“当事人”,把自己看作从旁提 供帮助的服务者、协助者。在师生关系上,德育工作中的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权威;辅导教师则更像是学生的“参谋”、朋友,甚至是他的“同伙”。德育工作者更多地持“评价性学生观”;辅导教师则更多地持“移情性学生观”,强调要给予学生尊重、理解、支持和信任,并运用同感,设想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当然,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不意味着我们赞成、认可学生一切思想和行动。,2.内容不同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内容存在交叉关系。除了共同的部分外,各自都还有一些他方包含不了的东西。如学习辅导、择业辅导中就有一些内容不属德育工作的范围。德育

7、工作一般也不处理和解决诸如神经过敏性焦虑、强迫观念、厌食等纯属于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反过来,心理辅导一般不直接解决、也不能直接解决政治观点、立场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德育(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在狭义的道德教育方面,在一些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德的教育上,在确立人生观、寻找人生意义等方面,存在着心理辅导与德育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3目的不同 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在我国来说,它们都是为四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在具体目标上它们又有差异。德育工作重视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心理辅导除了注 意学生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外,还特别关注学

8、生求善、向上的自主追求,重视个人心理平衡与主观感受、重视自我意识的完善、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这两方面并不是根本对立的。因为一个人越是自觉地认识到社会及其发展对自己的要求,他的潜能和优越之处越是有可能得到充分地展现。德育工作侧重把学生放在社会关系层面上去考察和培养,要求学生按照他现在所承担的与未来将要承担的社会角色去行动;心理辅导侧重把学生放到人际关系层面上去考虑,要求学生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同周围环境、同一个个具体的个人保持心理上的适应。德育工作致力于解决学生的社会倾向问题,解决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倾向问题,解决高层次的社会定向问题;心理辅导则要解决学生心理成熟不成熟、健康不健康问题,并通

9、过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发展学生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为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准备好心理基础。,4原则不同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在应遵循的原则上也有所不同。举例来说,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往往要求旗帜鲜明;而心理辅导人员不代替当事人作价值判断。这样做不是不管价值取向,而是通过帮助学生理清事实,澄清其价值观念体系中的矛盾,培养其抉择能力,由学生自己作合理的判断。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要激化矛盾,展开思想斗争;心理辅导有时却可以采取引导宣泄、缓解心理紧张与冲突的做法。思想工作中鼓励学生有勇气公开承认错误;心理辅导却强调要为当事人严格保守秘密,以保护当事人的自尊。思想教育要求学生面对现实

10、;心理辅导在特殊情况下却允许采用心理防卫机制,暂时地“回避现实”,减轻心理压力,目的是使当事人度过难关,不至于精神崩溃,以便积蓄力量,从而更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这些处置问题的不同原则似乎矛盾,但由于它们适用于解决不同性质的问题,或适用于解决问题的不同阶段,因而不一定构成冲突。如心理辅导虽有时允许当事人暂时地“回避现实”,但最终还是要引导当事人面对现实,承担对现实的责任。因此,从本质上说,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是可以互补的。,5方法不同 德育的方法是说理、启发、实践、奖惩、榜样等;心育的特有方法是心理测试、放松训练、游戏辅导、电话咨询、暗示与催眠等。,(二)注重心理辅导,架起沟通的桥梁,咨询员必备的

11、素质,关怀理解与尊重,共 情,共情也称为同感,移情。共情不同于理解,也不同于同情,只对对方的遭遇表示怜悯和关切。共情就是要求咨询员设身处地的,用当事人的眼睛看世界,看事情本身,进入当事人的心田,体验当事人内心世界。,共情的意义:,1.我们只有与来访学生产生了共情,设身处地理解来访学生,才能更准地把握材料。,2.也只有有了共情,来访学生才能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从而产生一种愉快、满足,才有助于建立咨询关系。,3.也只有有了共情,才能促进来访学生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访对方更深入的沟通。,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来访学生,共情更具有明显的助人、治疗效

12、果。,真诚指咨询过程中,老师应该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防御或伪装,不会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的后面,不带假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象完成例行会公事一般,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以真正的自我投身于来访者的关系中。,真 诚,真诚不等于说实话,真诚不是自我的发泄,真诚应实事求是,真诚应适度,尊重来访者的现状以及他们的价值观,人格和权益,予以接纳、关注、爱护,是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的重要条件。,尊 重,(一)尊重的意义罗杰斯非常强调尊重对咨询的意义,为此提出了著名的“无条件的尊重,并把这列为使来访者人格产生建设性改变的关键条件之一。他认为,来访者找你是想得到你的帮助,为了得到帮助,他们需要知道你是否能够理

13、解他们的想法及感受,他们也想知道你怎样看待他们,包括他们的现状以及他们的过去。总之,他们很想了解你对他们的整体印象;根据双方接纳和了解的程度,来访者开始透露自己的情感及要求,如果来访者感觉到你要改造他们,很可能感到压力而拒绝你的帮助。,(二)正确使用尊重为了妥为表达尊重,有必要重视以下几点:首先,尊重意味着完整地接纳一个人。其次,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第三,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第四,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第五,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第六,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教育与孩子的性格形成的关系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吹毛求疵、谴责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

14、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反抗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恐惧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害怕、担心、忧虑;一个孩子在充满嫉妒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贪得无厌;一个孩子在充满耻辱的环境下成长,他就自觉有罪;一个孩子在充满怜悯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自哀自怨;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耐心;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自信;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赏识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爱惜自己;一个孩子在充满被接受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爱这个世界;一个孩子在充满被肯定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立定志向;一个孩子在充满分享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慷慨;一个孩子在充满公正诚实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坚持正义;一个孩子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信任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友善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热爱人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