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一理论演变.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5230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组织一理论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产业组织一理论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产业组织一理论演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产业组织一理论演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产业组织一理论演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组织一理论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组织一理论演变.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产业组织考察的是同一产业的企业,即处于同一商品市场的企业之间的关系。这里所指的商品同一性,主要指企业之间或同一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主要性能基本相同,商品之间具有高度的替代关系。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通常是指以同一商品市场为单位划分的狭义的产业或市场。,产业内部的结构,产业组织,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演变,理论渊源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新兴产业组织理论,长期以来,竞争一直被看作是市场经济的最佳组织形式,是促进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市场经济国家政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保护与促进竞争。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1776)中“看不见的手”能够创造出一个最优的经济社会。从资

2、源分配过多、价格下跌的产业向资源分配不足、价格上涨的产业转移;经营不善、效率低的生产者向效率更高的生产者转移。,1.产业组织理论渊源,1.1 竞争机制与资源配置,只要市场接近完全竞争状态,就能自然而然地达到资源在产业间和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完全竞争状态是指:,经营者的数量: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具有合理经济行为的卖者和买者,产品:是同质的,可互相替代而无差别化,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间可自由流动,不存在进入或退出障碍,卖者和买者对市场都不具有某种支配力或特权卖者和买者间不存在合谋卖者和买者具有充分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和条件,不存在不确定性,现代大型制造业在美国兴

3、起当时美国发生了大量的企业兼并很多产业不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近乎垄断的格局,理论上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政策上如何应对这种局面?,首次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是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1842-1924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在与其夫人共著的产业经济学(1879年)一书中,第一次把产业内部的结构定义为产业组织。,1.产业组织理论渊源,1.2 马歇尔的贡献,其后,在Marshall的名著经济学原理中论及生产要素问题时,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基础上,提出“组织是第四生产要素”。并专门设章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产业向特定区域集中的利益,大规模生产

4、的利益、经营管理专业化的利益、“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收益递减与收益递增等现代产业组织的主要概念与内容。“有效的组织具有规模经济:包括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外部经济是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间有效分工;内部经济是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因此企业的大规模生产会为企业带来收益递增。,“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力给企业带来了规模经济,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加强。,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1926年,剑桥大学斯拉法P.Sraffa 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1

5、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Chamberlin 垄断竞争理论1933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琼罗宾逊夫人J.Robinson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即有利于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1.3 其他学者的贡献,1.产业组织理论渊源,马歇尔之后,随着垄断因素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一样是特例,经济生活中的“一般现象”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地带”,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否认了要么垄断,要么竞争这种极端又相互对立的观点认为在人们生活的现实生活中,通常是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的垄断和不同程度的竞争交织并存。但是对不同状态形成的机理缺少深入地分析。,

6、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基础,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演变,理论渊源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新兴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比较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形成的。1938年,梅森(Mason)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一个产业组织研究小组梅森联谊会。研究内容从以前偏重于垄断和反垄断扩大到整个市场和企业行为的分析。,2.1 哈佛学派的产生,2.传统产业组织理论,1959年,梅森的学生贝恩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J.S.Bain.Industrial Organization.New York,John Wiley.1959.)完整地提出了市场结构市

7、场行为市场绩效理论分析框架。1970年,谢勒(Scherer,F.M)产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进一步提出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对SCP的影响以及反馈效应。,2.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不良的市场绩效(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不良的市场行为(垄断行为),不良的市场结构(垄断),哈佛学派在政策上倾向于由政府干预来改变不良的市场绩效从形成和维持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入手,哈佛学派的主要观点,贝恩最大贡献提出了SCP分析范式,市场结构S,企业行为C,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和价格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分析市场集中度进入(退出)障碍产品差别程度,企业在供求条件及相关条件下所做出的决策行为定价行为产品行为竞争行为研发行为,一定的市场结

8、构和企业行为下市场运行的经济效果资源配置利润率增长潜力,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政府政策管制反垄断政策税收与补贴投资激励进入壁垒宏观经济政策,基本条件需求 增长率 需求弹性替代品购买方式,生产 技术原材料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之一:实证和经验性研究为主,缺乏坚实可信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做出解释,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描述。跨部门经验性研究在数据采集和模型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哈佛学派强调经验性的产业研究,经常用回归分析找出各个变量之间关系。虽然有助于对变量间相互关

9、系的了解,但最大的缺陷是对回归结果缺乏因果关系的逻辑解释。,20世纪60年代以后,SCP范式遭到批评:,变量之间拥有良好的计量统计指标,并不意味着这些变量之间就具有因果关系。一些毫不相关的变量之间可能会有很强的相关性。,Bain对美国制造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研究结果(部分),贝恩.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经济季刊,1951年8月。,随着集中度提高,利润率也有所提高,但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明显(0.28)。,之二:过于强调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的决定作用,无法解释企业之间的策略性行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SCP范式遭到批评:,将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两极之间进行

10、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及其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和向完全竞争状态的接近,经济基本上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之三:政策实施效果受到质疑。,20世纪60年代以后,SCP范式遭到批评:,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观点对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制定反垄断政策以及强化政府管制产生过重大影响。在1970年前后,美国司法部针对一批大型反托拉斯案相继提起诉讼,涉及IBM公司、施乐公司、埃克森公司等。欧共体委员会罗马条约中“禁止具有支配市场地位的企业滥用其支配权力”,美国一些优势产业受到日本和亚洲一些国家冲击,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美国实施了最严厉的反垄断政策,后来被认为

11、是削弱美国产业竞争力原因之一。大型反托拉斯案件带来了巨额的诉讼费用,如IBM公司前后诉讼13年,花费了IBM公司10亿美元。,反托拉斯的目的?,促进市场竞争和维护竞争秩序。,如果垄断的结果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分析范式成为理论界批评讨论的热点。主要是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包括施蒂格勒(.Stigler)、德姆塞兹(.Demsetz)、波斯纳(.Posner)等人,1968年,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一书的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市场集中及企业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效率主义者)。没有完整和严密的逻辑

12、体系,所提供的多是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及对某些问题的观点。但更多地是从企业行为出发,提出独到的见解。,2.2 芝加哥学派,2.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市场的作用垄断和集中度大企业与生产效率政府的作用SCP的逻辑关系,两派之争的背景:,20世纪50至60年代,正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以大企业(集团)为代表的生产方式是制造业产业组织的主导力量。市场结构的急剧变化需要新的理论对其加以解释。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出现了大量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一些重要的产业向国外转移,产业空心化现象。实施过于严格的反垄断政策是美国经济丧失活力的原因。1980年代,里根政府执政的8年中

13、,基本上采用了“自由放任”的芝加哥学派的主张,在反托拉斯方面采取了放松和缓和的政策。波斯纳(.Posner)曾被任命为联邦法院的法官。,争论的结果:各得其所。哈佛学派最具开创性的意义是创立了SCP分析框架,成为产业组织的核心问题;芝加哥学派推动三要素间研究的复杂化和深入化。为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出现建立了深厚和广阔的基础。,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演变,理论渊源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新兴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NIO:20世纪70年代之后,产业组织理论出现了新的变化。认为企业不是被动地对给定的外部条件作出反应,而是试图以策略行为去改变市场环境,影响竞争对手的预期,从而排挤对手或遏制新企业进入市场。明确了策略性行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核心地位。主要研究方法:博弈论、信息论、交易成本论、战略管理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存在多个不同学派的争论新产业组织理论还没有发展到能够取代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程度。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是大势所趋。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对现实经济实践中企业行为和产业运行状况的解释更具有可信服性,评述,产业组织理论是一个经验性分析的领域,应用性是鉴别产业组织理论价值的首要标准。,产业组织理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TIO),新产业组织理论(NIO),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基本完成于1960S,并在以后产生深刻影响,1970S以后开始出现,结构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效率主义学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