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诸子散文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诸子散文3.ppt(1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绪论第二节 孔子与论语第三节 孟子思想及其散文第四节 荀子简介第五节 老子其人其文第六节 庄子思想的诗意表现第七节 韩非子简介,第三章 诸子散文,本章阅读书目,诸子原著: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论语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国智慧钱穆国学概论李泽厚美的历程,第一节 绪论一、诸子散文兴盛的文化背景1.从政治而言,周天子的势力衰微,无力控制其他诸侯国,天下四分五裂,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风起云涌,与之相应的分封制、宗法制都遭到了破坏,礼乐文化式微。,2.与政治相适应,一直为贵族所垄断的文化下移,“官学”转变为“私学”,有识之士纷纷出谋划策,或游说或著书立说,积极参
2、与现实。诸侯王在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也必须“贤贤”,一时才俊辈出,群星灿烂。士人特立独行,以天下为己任,争相奔走于 诸侯国间以求施展抱负。其立场不同,代表不同阶层,对政治提出不同主张,展开争论史称“百家争鸣”和而不同,3.从世界文化看,到公元前6世纪,人类文明进入辉煌阶段,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称为“轴心时代”,大师云集:与稷下学宫(孔老墨庄)遥相呼应,当时西方也出现了雅典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等)。,苏格拉底及其名言,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学然后知不足)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
3、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庄子相反),苏格拉底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我象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自问:什么是哲学?自答:“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三个弟子求教老师怎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未直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枝最大的麦穗,第一个弟子走几步就看见一枝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枝大,只得遗憾地走完全程。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要摘时总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快到终点发现机会全错过了。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
4、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枝美丽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枝,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柏拉图及其名言,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学会做任何事得按部就班,急不得。,亚里士多德,幸福就是至善。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
5、,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余秋雨寻觅中华,孔子可能只比释迦牟尼小十几岁;孔子去世后十年左右,苏格拉底出生;墨子比苏格拉底小一岁,比德谟克利特大8岁;孟子比亚里士多德小12岁;庄子比亚氏小15岁,比阿基米德大7岁;人类历史那么长,怎么会让这么多开山立派的精神巨人、这么多无法超越的经典高峰,涌现于一时?为什么后来几千年的文化创造,不管多么杰出伟大,都只是步了那些年月的后尘?,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总结道: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钱穆国学概论:诸子之兴,本为在下者以学术争政治,
6、而其衰,则是在上者以政治争学术。4.当然还有春秋前的思想积累:春秋周易诗经尚书等仁德、礼仪、民本意识都为诸子兴起奠定了相当丰厚的思想基础。,二、诸子流派及其代表,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汉书艺文志又加农、杂、小说、纵横四家。各家学说“和而不同,殊途同归”。代表有:孔孟荀;墨子;老庄;韩非子;许行;苏秦、张仪。易中天把先秦诸子争鸣概括为“三大战役”第一场:儒墨之争(焦点:仁爱兼爱)第二场:儒道之争(有为无为)第三场:儒法之争(德治法治),三、儒道互补,名词:儒家主“善”、道家求“真”。儒家积极进取,修齐治平,仁义礼智;道家主张“无为”,素朴自然,反对仁义道德;二者看似对
7、立,在实践中、在每个人的不同人生阶段又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儒学显著特征是“于平凡中见神圣”;道家发展了一种自然自由的哲学。儒学划分:1王权时代的王道政治的儒学;2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专制时代的儒学;3 新儒学传统即“五四”以后的儒学儒学是一种世界观、社会伦理、政治意识形态、学术传统,以及一种生活方式。,李泽厚对儒道互补的解读,春秋战国时期为古代社会巨变时期,意识形态领域也最为活跃,总的思潮为理性主义,摆脱了原始巫术观念,又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主要表现为孔子的儒学,庄子的道学作为其对立和补充。儒道互补是几千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1.儒家的所谓“实践理性”,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
8、日常现实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孔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其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自我评价: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2 儒道互补的具体表现,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互相补充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陶渊明、李白、苏轼等,3.但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荀子强调的
9、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前者由于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儒家:功利,人为;道家:自然,审美,4.道家对文艺的积极影响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庄子尽管避弃现世,却并不否定生命。而无宁对自然生命抱着珍贵爱惜的态度,这使他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充满了感情的光辉,恰恰可以补充、加深儒家而与儒家一致。前者(儒家)对后世文艺的影响主要
10、在主题内容方面;后者则更多在创作规律方面,亦即审美方面。而艺术作为独特的意识形态,重要性恰恰是其审美规律。,儒家的积极有为精神、忠君爱国孝亲思想等主题在历代作品中一脉相承(功利性)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诗人道家思想影响作家创作心态及艺术构思虚静状态,赤子之心,空灵意境等(审美)想象是艺术的生命好的作品留给人无限的解读空间,五、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1、语录体:论语老子 片言只语,言简意赅;2对话专论体:孟子墨子庄子 对话展开,论难争辩;3 专题论文:荀子 韩非子 长篇大论,结构严密。,半部论语 治天下,第二节 孔子与论语,一、孔子其人1 生平前551年9月28日台湾教师节(尊师日)前479,春秋
11、末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陬(zou)邑昌平乡(今曲阜市东南尼山附近),山下有“坤灵洞”,传说为孔子诞生地,因其父母祷于尼山而生,故名。,孔子死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孔林。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最博学的人,并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派创始人。论语:“吾犹人也”“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奔走14年,践行“学而优则仕”,孔子从5568岁,把晚年付之于无休止的漫漫长途,让人震撼。而这十四年,他遇到的,有冷嘲热讽,有推拒、威胁,甚至轰逐,却不曾让他犹豫停步。一位人类精神巨匠
12、直到六旬高龄还在自我放逐,从陈到蔡,半道上不小心陷入战场,大家好几天没吃饭了,孔子还用琴声安慰着学生。,孔子说:“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子路说:“恐怕是我们仁德不够,人家不相信我们;也许是智慧不够,人家难于实行我们的主张。”孔子不赞成,说:“如仁德能使人相信,为什么伯夷、叔齐会饿死?如智慧一定行得通,为什么比干会被杀害?”子贡说:“可能老师的理想太高了,所以不能相容。老师能不能把理想降低一点?”子云:“最好的农民不一定有最好的收成,一个人即使能把自己的学说有序地传播,也不一定能被别人接受。你如果不完善自己的学说,只追求世人接受,志向就太低了。”,颜回说:“老师理想高,别人不相容,这才显出君子本
13、色。学说不完善,那是我们的耻辱;如果学说完善了仍不能被别人接受,那是别人的耻辱。”孔子满意地笑了,说:“你这个后生,什么时候赚了钱,我给你管账!”说笑完了还是饥肠辘辘。幸亏子贡潜出战地,与当地守城大夫接头,才获得解救。,后人嘲笑孔子游说而被拒、求官而不成的狼狈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孔子要做官,隐居都易如反掌,但陷于一端就不会垂范百世了。垂范百世的必定是一个强大的张力结构,而任何张力结构必须有相反方向的撑持和制衡。在我看来,连后人批评孔子保守、倒退都是多余的,这就像批评泰山,为什么南坡承受了那么多阳光,还要让北坡去承受那么多风雪。回答只有一个:“因为我是泰山。”余秋雨,孔子对我们最大的吸引力
14、,是一种迷人的“生命情调”。至善、宽厚、优雅、快乐而健康。他以自己的苦旅,让君子充满魅力。“知其不可而为之”:践行仁道,矢志不渝君子之道在中国历史上难于实行,基于君子之道的治国之道更是坎坷重重,但“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2.后人对孔子的评价,(1)李泽厚孔子的再评价:汉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国人异于外国人,都源于孔子学说。不管是好是坏,是批判还是继承,孔子在塑造民族性格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不管后人怎样崇扬他,也不管近代以来人们怎样企图打倒他,他所提出的思想、伦理道德毕竟笼罩了三千年的中国历史,成为人们不能不面对的巨大存在。,(2
15、)北大教授李零称“丧家狗”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论语记载: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累累若丧家之狗。,(3)宽和仁爱而幽默的长者,与弟子开玩笑: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
16、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述而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孟子说:“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品评学生,喜怒形于色,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贡问孔子怎么评价自己?孔子说:器也。又问:何器?孔子说,瑚琏!(公冶长)瑚琏是宗庙礼器,盛米饭的饭桶。其贵重华美,赞许子贡为“廊庙之材”冉有为季氏聚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宰予昼寝,孔子骂为“朽木”,博闻好学平易仁慈的老师,自我欣赏: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学而时习之
17、,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马一浮:时习是功夫,朋来是效验。悦是自受用乐是他受用,自他一体,善与人同。故悦意深微而乐意宽广,此即兼有礼乐二教义也。人不知而不愠,非己私已尽不能到此地步。钱穆:人之为学,当日复日,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论语中“学”67见,涉及学习目的、功用、态度、环境等。说文:斅,觉悟也。习,数飞也。教和斅,右半都是支,即手拿棍子;左下都是“子”字,教学相长。孔子:孜孜不倦的学者;知人论世的智者兼善天下的仁者;乐天知命的通者。司马迁孔子世家云:“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孔子布衣,传
18、十余世,学者宗之,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4)孔子是位教师,但非职业化教师,其教育是人文化成,是人格整体的修炼。德国雅斯贝尔斯提出有史以来对塑造人类文明影响最大的四位思想家: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和耶稣(宗教创始者)。苏代表雅典城邦文明,受教育人群仅限于公民孔子才真正实现了平民、平等教育。“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3孔子对中国文化的杰出贡献,(1)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受教。弟子多为平民子弟,来自卫齐陈吴各国:武人子路,季氏管家冉有,商人子贡贫士颜回、隐士闵子骞、囚徒公冶长。98年世界诺贝尔联合会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25
19、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寻找智慧。思考:儒学带给我们什么优点及局限?,(2)教学内容之丰富、目的之崇高,孔子教学内容:四教、四科四教:文、行、忠、信指历代文献、社会实践、道德修养、行为准则。四科: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指文献:之游、子夏);教学目的克己复礼为仁:变化气质,成就人格,提高境界,造就栋梁之材。,(3)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学、习、思、问”相结合的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思结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
20、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启发式教法因材施教,何谓“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问不同回答的道理,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二、论语简介,孔子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论语及大学中庸中。1.篇目论语一万一千余字,共20篇: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2.论语的 版本及阅读书目,汉代有三种版本:鲁论语
21、(20篇)齐论语(22)古文论语(21)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其他两种编校成新本,并加注释。郑注本流传后,其他两种渐亡佚。朱熹论语集注南怀瑾论语别裁錢穆论语新解李泽厚论语今读 于丹论语心得,三、论语格言警句,(一)论仁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二)如何交友?,五伦关系: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交友原则:
22、(1)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 友其士之仁者。(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3)道不同不相为谋(4)听其言观其行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乎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对朋友尽心竭力,仁至义尽,车马可不拜,必拜馈赠祭肉,尊重朋友祖考以示同于己亲。交友的好处: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把乐群、亲师、取友作为重要的学习要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三)人生体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
23、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四)怎样为学,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子不器。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五)孔子论“礼”,食不语,寝不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礼之本是仁: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礼要有形式: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六)何谓君子与小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七)“孝”及其意义,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之年,不
25、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中庸19章: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何历代统治者提倡孝道?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孝是仁礼之端,是道德情感之本源。倡导孝是为了维护宗法社会的统治秩序。,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
26、,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儒道),钱穆的论语新解 道德本乎人性,人性出于自然,自然之美反映于人心,表而出之,则为艺术。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俯仰之间,而天人合一,亦合之于德性与艺术耳,此之谓美善合一。善美合一乃中国古人所倡天人合一之深旨。,李泽厚论语今读 用山水类比仁智,非常贴切。作为最高生活境界的“仁”,其可靠、稳定、巩固、长久如山;作为学习、谋划、思考的智慧,其灵敏、快速、流动、变迁如水。聪明人常乐,因能迎刃而解各种问题,且了解人生的方向和意义而快乐。“仁”则更高一层,其心境是如此平和宁静、无所变迁,成了无时间的时间:寿。,乐山乐水的内涵:第一,山水是“人的自然化”。乐山乐水回归自然,免除
27、社会异化,是身心的快乐。第二,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由气功、瑜伽等所达到的人与自然节律的同构合拍。使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流动不居而又长在。“纷纷开且落”,动亦静;“日长如小年”,静含动;生活情境如同山水,有此意象,合天一矣。此岂道德?乃审美也:主客同一,仁智并行,亦宗教,亦哲学。,第三,乐山乐水是种审美情感。人爱山水不为功名利禄,只是赏心悦目。这“不是一种关系的乐,而是自得的乐,是绝对的乐。”(梁溯溟)抛开一切烦恼和世俗,走近山水敞开心扉,放松肢体,随意性情,不管风吹草动,不问圆缺阴晴,如云自由卷舒,似花自在开落,唯乐而已矣!在这种情景中,人与山水的界限完全消失,“我没入大自然,大自然也没入我,
28、我和大自然打成一气,在一块生展,在一块震颤。”(朱光潜),四、论语的文学风格,1 大量活用口语和虚词,以质朴无华语言表现出人物亲切可感的个性,有的章句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也有的场景描写情趣盎然。程颐: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读之愈久,愈觉气味深长。据统计,“也”在论语中出现532次,“矣”181次,“乎”158次,2 言近旨远,典雅隽永,成语和格言可作为处世指南。见贤思齐 文质彬彬 欲速不达 过犹不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3.即物感兴,引喻连类
2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第三节 孟子思想及其散文,一、孟子生平(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人。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后世称“亚圣”。孔孙子思门人。里仁为美,孟母三迁(墓地、集市、学宫)曾游历齐、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维护并发展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仁政”说和“性善”论。,二、孟子名言,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三、孟子思想核心“仁政”,它是对孔子“仁学”的继承和发展。扩充发展为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1)对人民怀有深切的同情。(2)提倡“以民为本”。反对兼并战争,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3)经济上主张“民有恒产”,减轻赋税。,四、仁政说的人性基础性善论,在特定情境下提出,“四心”为四德之依据:有之人皆可以为尧舜: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善性是人类独有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恻隐之心
31、是超功利的纯粹的善,是人的本能、良知,但有时不能变成行动。孟子提出要扩充之,“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它肯定了人的本性,歌颂人性的美好,并推引出社会政治理论仁政学说。,五、浩然之气,成就人格,性善如何形成养浩然之气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这是以仁义为基本内核的崇高精神境界,长期积累自然生成,对人生有重要意义:有之不会为外物所左右,得志与百姓共享不得志洁身自好,养成“大丈夫”人格。其最高表现是“舍生取义”。桃园结义 英勇就义,桃园三结义,三国演义记载当年刘关张三位仁人志士,为共同干一番大业,意气相投,言行相
32、依,选在桃花盛开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实现人生的美好理想。,六、总括仁之内涵,“仁”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孔子、盂子和宋明理学家都谈“仁”。说文:仁,亲也,从人从二。孔子: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孟子:仁也者,人也;仁者爱人。孟子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仁在论语中出现109次,内涵丰富,涉及恭宽信敏惠、智孝等,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仁”讲人与人关系,以孝悌为本,
33、超越血缘亲情,由近及远的有差等的爱,由“修己”(求仁)和“安人”(行仁)组成。“民胞物与”,仁含有尊重一切生命之和人人平等的思想。金庸小说鸳鸯刀,武林人士苦苦寻觅一对宝刀秘密刻在刀上,前写“仁者”,后写“无敌”。,仁学的现代意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个人只有完善自身,才能有益于社会,只有独立健全的人格才能统摄知识技能。爱因斯坦说: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非常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美和道德上的鲜明辨别力。大学应具备四种精神:怀疑精神 批判精神 超越精神 追求真理的精
34、神。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校训,1、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2、台湾大学:敦品劢学,爱国爱人3、香港大学:明德格物 4、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5、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6、浙江大学:求实创新7、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8、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9、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10、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1、牛津大学:主照亮我2、剑桥大学: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3、哈佛大学: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 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4、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5、麻省理工学院: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6、斯坦佛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7、芝加哥大学: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8、多伦多
35、大学: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七、孟子及其文风,孟子 3万多字。孟子晚年与弟子共同编写,基本为对话语录体,也有的独立成篇。详记孟子游说时与君王及学者的辩论过程,可见孟子思想、个性、情感。孟子散文善于辩论,高屋建瓴,锋利流畅,富有激情,喷薄有力,以气势取胜。,孟子散文的风格:1 长于论辩,先声夺人,欲擒故纵,声东击西,有纵横家雄辩遗风,富有鼓动性、战斗性。齐桓晋文之事章2 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语言晓畅,善用排偶。酣畅淋漓,力透纸背。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语言排比或对比,富有气势,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piao)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36、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 巧比妙喻,寓言说理,娴熟灵便、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艺术,浅近的比喻: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今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而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日攘一鸡 齐人乞墦: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
37、矣。,第四节 荀子及其散文简介,一、荀子生平思想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赵国人,名况战国后期儒学大师。曾游学稷下,三为祭酒后为楚兰陵令。李斯、韩非子为其高足,著述以终。,一、性本恶 荀子认为人而有欲,得不到满足便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由圣王礼法教化来“化性起伪”。性恶:铠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黑格尔认为人性恶说出一种更伟大的思想。思考人性问题,二、天人相分,人定胜天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尊重规律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三、礼法兼治 荀
38、子强调孔子“礼学”,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礼”是先王为调节人欲、避免战乱而制定出来的。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二、荀子散文及其特点,32篇,多自著,专题议论文文体创新:最早以赋命名:礼知云蚕针韵文成相警世之作請成相,道聖王,堯舜尚賢身辭讓。許由善卷,重禮輕利行鮮明。堯讓賢,以為民,泛利兼愛德施均。辨治上下,貴賤有等明君臣。堯受能,禹遇時,尚賢推德天下治。雖有賢聖,適不遇世誰知之?,1.观点明确,说理透彻,结构严密,论证周详。修身论道德修养,非十二子评论各家君道臣道致士富国
39、2 博喻广证、排比骈偶,善用修辞,深入浅出,富有文采。,分析劝学,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成就什么开宗明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积累,专一;诚恳三字经1496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亲师友,习礼仪。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比喻几十个,第六段整段用比,正反对比以自然物理、生活体验做比,精妙无比开篇以“青取之于蓝”比才性可变四段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比环境对人的影响;五段以“肉腐出虫,鱼枯生蠹”喻“怠慢忘身”后果七段以“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喻为学功效,多用排偶,气势雄浑,第三段除结尾两句总括外,其它分三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
40、见也”“登高而招而闻者彰”“假舆马者而绝江河”,每组排偶,章法整齐,说理透彻。第11段“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等。排偶的运用,使荀文说理严密深刻,语势强烈雄浑。,道家与儒墨的三大分歧,1、天下有(无)药可治2、先拯救天下(自己)3、积极有为(消极无为)庄子外物:“三皇五帝治天下,名为治,乱莫甚焉。”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庄认为社会出问题之因:瞎折腾,先秦道家发展的三阶段杨朱老子庄子一毛不拔的杨朱:孟子“杨 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 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不能靠牺牲个人来实现“天下为公”。“天下大利”正是无数“个人小利”的总和,即“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
41、一节”。因此,只有每个人的生命和利益都不受伤害,天下才能大治,即“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第五节 老子其人其文,一、迷离的身世:老子比孔子略早,孔子曾向其问“礼”。楚国人,姓李名耳字聃,周守藏史。周衰离去,过函谷关受令尹请托而著道德经五千言,晋王弼注。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两部帛书老子,其中德经为上。,二、奇异的思想,1.唯物主义世界本原为“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名之曰大。“道”无形无色,本有、永恒的存在,是“虚”是无,不可言喻,只能意会。“道生万物”、“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42、物”,2.辩证法: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福相依论。,3.认识论,(1)无为老子“无为”旨在反对违背自然人性、使人异化的东西,如礼智、仁义,他认为治理病态社会的最好办法无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贾宝玉说甄宝玉是“禄蠹”,老子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潜移默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走上正轨);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庄反智愚民,实为人类的
43、幸福。他们认为要想幸福,就必须“人如赤子,民如野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个人回到婴儿状态。没心没肺无欲无求最快乐。,回到原始时代的氏族社会。礼记礼运就描述了这个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之后是“小康”。,“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周初周公讲德;春秋晚期孔子讲仁;战国中期孟子讲义;晚期荀子讲礼。德仁义礼是由好到坏的四个层次。社会混乱的
44、根因是“失道”。因此解救道德沦丧的唯一办法,就是回归“道”。三十七章:“道常无为”。道不仅无为,甚至根本就是“无”:无名,无欲,无声,无形。无为而成晋国赵襄子与王良赛马,老子“无为”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妖孽)不神(不作怪)。国家有责任遏制惩罚犯罪,保护守法公民。黑道猖獗是因白道腐败。在地痞妖魔横行的地方,必有贪官污吏在为其做保护伞。所以,治国之要在于治道治道之要在于治官;治官之要在于除奸。道正则滥官污吏不能逞其威李刚事件,(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既能认识他人的品行和才能,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才算明智之人。刘邦从泗水亭长一步步发展自己,建立西汉,其关键是
45、知人善任:陈平、韩信、萧何等均为其用,不管出身如何。,(3)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智者若水,以水喻“道”,1 谦卑处下,不善张扬 2 平静深沉,柔弱不争3 滋润万物,不求回报 4 常流不息,不呆板僵化5 富有气势,顽强不屈 6 无形灵动,因物赋形7 仁爱包容,亲和凝聚 8 一视同仁,体现水平左手老子,右手孔子33页抽
46、刀断水水更流,无所畏惧;海纳百川,不挑三拣四万物不离水,也即不离“道”,4.现代学者对老子的评价,陈鼓应老子新论“老子整个哲学系统的发展,可以说由宇宙论延伸到人生论,再由人生论延伸到政治论。”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在我国传统思想中,虽然老庄较之于儒家,是富于思辨的形而上学性格,但其出发及归宿点,依然是落实于现实人生上。”,三、老子独特的文风,1.熔哲理、诗情、玄言于一炉,文约义丰,虑大思精。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2.善用譬喻进行形象化的说理,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
47、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天地之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3.语言韵散结合,富有节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骋驰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防。”章沧授认为老子散文的显著特征是“诗歌化”,表现为“押韵独密,音韵悠扬”、“长短变化,错落有致”。,庄子之大境界,任公子为巨钩,大纶,五十 犍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惊扬而奋髻,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已。庄子外物,第六节 庄子思想的诗意表现,一、庄子的生平:西汉前期庄学
48、不显,司马迁只对庄子作附传,在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庄子大半生游楚,受中原和楚文化的双重影响。,庄子家族原为楚庄王后裔,奔宋,破落为平民,穷如涸辙之鱼,靠借贷为炊,“处穷闾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在逍遥游的鲲鹏和秋水鹓鶵由北飞南的叙述中,隐含着庄子的南方情结和大迁徙情结,这可能无意识地隐含着他家族的历史记忆。杨义庄子还原看破红尘的牛人,贫穷而快乐的人生,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49、?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宁愿做污泥里翻滚自乐的小猪,也不愿接受千金相位而受羁绊。“终生不仕,以快吾志。”,庄子人格之傲岸,思想之深邃,见解之独到,艺术之高妙,都令后人叹为观止。在战国诸子中独树一帜,他不热衷社会政治而沉浸于对道的体悟,思想玄远深奥,文章荒诞不经,震聋发馈。开创了隐逸文化 与生态学 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了,鱼儿一齐被困在陆地上相互用湿气呼吸,用唾沫滋润,哪里比得上生活在江湖中自由自在互不相识呢?相濡以沫被视为美德,庄子认为这并非最高境界,
50、根本用不着这样。泉水不干,岂不更好?我们敬重见义勇为者,但决不希望人人都成为这样的英雄。一旦有见义勇为,就意味着有灾难和犯罪。从这个角度讲,能“相忘于江湖”,确比相濡以沫好。人人“相忘于江湖”的社会和时代,就是天下太平的和谐社会。,二、庄子的奇思妙想,(一)道的普遍性 庄子继承老子“道”的本原论,指可感知的世界,即气:“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庄妻死,鼓盆而歌 庄子说道无所不在,蝼蚁身上,稗草里,屎溺里,道离不开一切事物。,道普遍性思想的现实意义,万物都有道则平等,人并不比物高贵,万物都有存在价值,不应漠视而应尊重它。在人类征服自然同时对自然造成严重破坏的今天,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