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6218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PT 页数:334 大小:1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4页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4页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4页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4页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ppt(3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构建,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中心,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李德勇,主 要 内 容,一、构建双重风险预防机制总体要求,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1.术 语,工作机制,风险管控,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辨识 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1.术 语,工作机制,风险管控,风险 风险是衡量危险性的指标,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企业现场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就是实际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每一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事故危害的组合。风险评估 评估风险

2、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1.术 语,工作机制,风险管控,风险预控 在危害、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危险源监测 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害、危险因素存在的状态及其发生变化的过程。,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1.术 语,工作机制,风险管控,风险预警 通过一定方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信息警示。不安全行为 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1.术 语,工作机制,风险管控,风险管理对象 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风险管理标准 针对管理对象所制定的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1.

3、术 语,工作机制,风险管控,风险管理措施 是指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持续改进 为改进企业安全总体绩效,根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过程。,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2.总体思路,工作机制,风险管控,针对事故发生的链条,以风险为核心和基础,实行分级管控;以隐患排查治理为保障措施,构建双重工作机制。以企业为基础,落实主体责任。突出城市风险,区域行业统筹,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推进工作。,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2.总体思路,工作机制,风险管控,以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为基础,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把风险控制挺在隐患前面,从源头系统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并通过隐患排查,及

4、时寻找出风险控制过程可能出现的缺失、漏洞及风险控制失效环节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2.总体思路,工作机制,风险管控,全面辨识和排查岗位、企业、区域、城市安全风险和隐患,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估与分级,建立安全风险与事故隐患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关注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采取工程、技术、管理等措施有效管控风险和治理隐患。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持续改进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智能化,切实提高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能力和水平。,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3.总体目标,工作机制,风险管控,全社会形成共识和工作格局企业形成常态化的

5、工作机制政府及相关部门明确指导、推动和分级监管的工作职责。,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3.总体目标,工作机制,风险管控,到2017年底,试点城市初步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形成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实基础。,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3.总体目标,工作机制,风险管控,各类企业要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和隐患等级,从组织、制度、技术、人员能力、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

6、效管控、对隐患进行治理,形成安全风险受控、事故隐患自治的双重预防机制和运行模式。,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3.总体目标,工作机制,风险管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特点,分行业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规范,明确安全风险和隐患的类别、评估分级方法和依据。督促指导辖区及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安全监管执法制度。,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4.基本原则,工作机制,风险管控,突出风险,实施分级管控 持续改进,实现动态管理 整合资源,实现体系融合 试点先行,循序推进建设,以风

7、险管控为主线,运用现代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理论,构建基于风险、系统化、规范化的双重预防机制,规范具体工作程序和方法,紧盯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牢牢抓住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点行业领域和环节。,要把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全面辨识风险,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通过风险分级管控,消除或减少隐患;通过强化隐患排查治理,降低事故风险;通过标准化体系规范运行,促进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要把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全面辨识风险,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通过风险分级管控,消除或减少隐患;通过强化隐患排查治理,降低事故风险;通过标准化体系规范运行,

8、促进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各地区要积极探索创新,抓住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单位和因素,针对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各个环节,采取工程、技术和管理等措施,确定一批试点地区和企业,先行先试,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分地区分行业循序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二、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1.基本目标与要求,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工作目标与基本要求 人员培训 风险辨识与评估 风险分级与管控 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图 完善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形成常态化的双重预防机制,1.基本目标与要求,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

9、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1.1 工作目标:(1)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2)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3)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4)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5)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6)绘制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7)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8)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9)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或数据库;(10)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11)建立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工作机制,风险管控,11项可考核的基本目标;2类重要制度;2个清单;2类重点管控和治理措施;2类公告栏和告知卡;2张风险分布图;信息管理系统(建议融

10、合)。,1.基本目标与要求,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1.2.工作机构与制度,成立工作机构 建立工作制度 培训相关人员 明确工作程序,1.基本目标与要求,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企业应有专门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工作机构,该机构不应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牵头组织各部门分岗位、分工种全面开展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并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1.2.工作机构与制度,1.基本目标与要求,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企业应制定或完善本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相关工作制度

11、和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应具体、有针对性,职责明确,便于实施。,1.2.工作机构与制度,1.基本目标与要求,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是基于风险,对企业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特别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完善与补充,是安全管理制度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提升过程。,1.2.工作机构与制度,1.基本目标与要求,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构建双重预防机制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尤其是风险辨识评估等工作,

12、企业应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在企业自身技术力量或人员能力暂时不足的情况下,可聘请外部机构或专家帮助开展相关工作。,1.2.工作机构与制度,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1.3 工作程序,1.基本目标与要求,2.人员培训,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强化全员培训和常态化培训;强化提升理念和风险意识;强化专业技术力量的保障;强化双重预防机制的针对性培训。,2.人员培训,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涉及到企业全体员工,为确保构建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后有效运转,必须强化对全体

13、员工的培训。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要使专业技术人员首先具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再通过他们将相关知识和理念传播给全体员工,带领全体员工以正确的方法工作,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4.人员培训,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通过培训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一个新鲜事物,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员工并不了解风险为何物。因此,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全体员工宣传风险管理的理念,使员工充分认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对于保障员工安全的重要作用,真正树立起风险意识。,4.人员培训,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

14、工作机制,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要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尤其是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1.体系定义,工作机制,风险管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对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采取有效的消除、减少、稀释和隔离等措施,从而实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将煤矿风险降低和保持在可容许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程序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和方法。,

15、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1.,工作机制,风险管控,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生产系统中的风险进行预先辨识、风险评估,继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减少控制风险,使风险降低到人们可接受程度的一系列活动。,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由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环节组成。其中风险识别和评估是基础,风险控制是关键和目的。,风险预控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工作机制,风险管控,4,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风险预控,工作机制,风险管控,微内核运作模式,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保障措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作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内容,8.危险源管控模式,危险源的定义(风险存在的前提)风险的定义及其分类 危险源与隐患、不

16、安全行为、风险、事故之间的关系 危险源的归类 危险源辨识方法 风险评估方法 管理标准 管理措施,1,2,3,4,5,6,7,8,1.危险源的定义 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2 风险的定义及分类风险的定义其一是把风险理解成损失,认为风险可以折算为货币数量,如期望损失,这是以损失数量大小来理解风险的;其二是把风险理解为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大小,这是概率风险概念;其三是将风险理解为出现好结果或坏结果的差异性,用方差进行刻划称之为方差风险概念;其四是抽象风险概念,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其五是认为风险是一种事态(事件或状态),或称局面,用风险分布来描述风险。

17、,风险的 风险的分类:(1)按风险的大小可分为: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2)按照风险可能导致的煤矿事故类型可分为瓦斯事故风险;水灾事故风险;火灾事故风险;顶板事故风险;机电事故风险;运输事故风险;放炮事故风险;其他事故风险。(3)按照风险来源分类可分为:来自人员的风险;来自机(物)的风险;来自环境的风险;来自管理的风险。(4)按照根源状态可以分为:根源危险源、状态危险源,3 危险源与隐患、不安全行为风险、事故之间的关系 当潜在的危险源变成隐患或不安全行为时,风险就出现了,随时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4 危险源的归类按照作业系统划分: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按照

18、风险类型划分:人、机、环、管按照风险等级划分:低风险、一般风险、中等风险、重大风险、特别重大风险按照根源状态划分:根源危险源、状态危险源、实体危险源,5 危险源辨识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法 根源状态方法 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危险源,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根源危险源,然后采用多种方法确定其有哪些不安全状态。,系统安全分析法事故树分析:(FTA)又称作故障树分析或事故逻辑分析 是一种表示导致灾害事故(或称为不希望事件)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及逻辑关系图。这种由事件符号和逻辑符号组成的模式图,是用以分析系统的安全问题或系统的运行功能问题,并为判明灾害或功能故障的发生途径及导致灾害(功能故障)各因素

19、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形象而简洁的表达方式。,5 危险源辨识方法目前煤矿危险源辨识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经验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直接经验分析法直接经验分析法就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依据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技术标准等进行分析,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作出定性的描述。目前实践中常用的直接经验分析法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分析法;直接询问法;现场观察法;查阅记录法等。,6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危险源辨识也即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确定风险的等级,也就是度量每一个危险源对应的风险水平,这个过程也是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的过程。通过分级,煤矿就可以有重点有先后地选择应对措

20、施,并最终消减风险。常用的方法有:风险矩阵、直接经验法、LEC方法(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该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事故发生造成的损失后果),6 风险评估的方法,7 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标准是一个尺度,达到该标准就可以控制风险的出现,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8 管理措施管理措施 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所采取的具体办法。危险源、风险、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关系:对危险源的管理达到相应的管理标准就可以控制风险的出现,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而管理措施就是为了达到该标准所采取的具体办法。,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工作机制,风险管控

21、,4,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体系结构分为五个部分,组织保障管理 风险预控管理 不安全行为控制 生产系统要素控制 辅助管理 本体系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以生产系统要素为基础,以组织保障管理为支撑,以信息化系统为运行平台。,工作机制,风险管控,微内核运作模式,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保障措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程序,工作机制,4.风险预控管理,(1)准备,(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3)风险评估,(4)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制定,(5)危害、危险因素监测,(6)风险预警和消警,风险预控管理一般步骤,保障措施,总体要求,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一般步骤

22、,工作机制,风险管控,小组组建及任命 操作或程序流程图和总平面图 小组人员培训 获得工作程序和图表,1,准备工作:,42,设备故障模式评估,区域风险评估,工作任务风险评估,检修标准,反事故措施,环境、健康等风险控制措施及相应预案,岗位标准作业流程,规程、措施,系统改造完善计划重大灾害防治规划重大隐患整改计划,点检标准,技术标准,规章制度,维护标准,系 统危险源,岗 位 危险源,危险源辨识明确管控对象(管什么),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危险源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2,辨识范围 企业危害、危险因素辨识的范围是企业所有的系统。为便于辨识工作

23、的开展以及避免遗漏,首先要对整个企业进行合理划分,确定危险源辨识的子单元。辨识单元的划分需遵循:独立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原则。,1,危害、危险因素辨识,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危险源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辨识范围 子单元可以按照空间进行划分,如:掘进工作面及其附属巷道、采煤工作面及其附属巷道等;也可以按照劳动组织进行划分,如:综采一队、综采二队、通风队、运输队等;还可以按专业进行划分,如:采掘专业、洗选专业、机电专业等。,1,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危险源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它要求;相关的

24、事故案例、技术标准;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其它相关资料。,辨识的依据,2,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危险源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辨识的方法,3,直接经验分析法 包括:工作任务分析法、直接询问法、现场观察法 查阅记录法 系统安全分析法 包括:事故树分析、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等方法。,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危险源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辨识的方法,3,询问、交谈 现场观察 查阅有关记录 获取外部信息 工作任务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法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 事件树分析法 故障树分析法,隐患排查治理,总

25、体要求,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实施步骤:以清单的形式列出系统中所有的工作任务以及每项任务的具体工序,对照相关的规程、条例、标准,并结合实际,分析每道工序中可能出现的危害、危险因素。适用范围:辨识煤矿现有工作条件下各工作任务中存在的危害、危险因素。要求:先准备好相关的岗位职责、作业标准、作业规程等资料;辨识人员必须熟悉相应地工作任务及其工序、作业标准、作业规程,且有丰富的从事此工作任务的工作经验。,辨识的方法,3,-工作任务分析法,2,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辨识的方法,3,2,-直接询问法,实施步骤:组织有现场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交谈

26、,询问具体工作有哪些危害因素,根据交谈来初步辨识出工作中存在的危害、危险因素适用范围:复审煤矿危害、危险因素辨识结果。,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辨识的方法,3,2,实施步骤: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辨识系统存在的危 害、危险因素。适用范围:复审煤矿危害、危险因素辨识结果。要求:现场观察的人员要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完善的 职业 健康安全法规、标准。,-现场观察法,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辨识的方法,3,2,查阅生产单位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及从有关类似单位、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信息,加以分析研究

27、,辨识出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适用范围:复审、补充企业危害、危险因素辨识结果。,-查阅记录法,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辨识的方法,3,2,-事故树分析,事故树分析(FTA)又称作故障树分析或事故逻辑分析,是一种表示导致灾害事故(或称为不希望事件)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及逻辑关系图。这种由事件符号和逻辑符号组成的模式图,是用以分析系统的安全问题或系统的运行功能问题并为判明灾害或功能故障的发生途径及导致灾害(功能故障)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形象而简洁的表达方式。,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辨识的方法,3,2,为了找出系

28、统中的危害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危害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作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安全检查表方法,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辨识的方法,3,2,-预先危险性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的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

29、工作机制,风险管控,辨识的内容,4,2,人的不安全行为 机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管理的漏洞和缺陷,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5,2,企业危害、危险因素,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放炮 火药爆炸 瓦斯爆炸、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等20类。,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6,2,矿井危害、危险因素,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水害冒顶片帮煤尘火灾放炮,火药爆炸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高处坠落坍塌车辆伤害,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

30、窒息其他伤害,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7,2,焦化企业危害、危险因素,(1)火灾、爆炸(2)物理爆炸(3)中毒(4)机械伤害(5)灼烫或酸、碱灼伤(6)车辆伤害,有害因素:(1)毒物(2)噪声(3)高温(4)粉尘,(7)触电(8)高处坠落(9)物体打击(10)坍塌(11)其它伤害(12)自然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2,焦化企业危害、危险因素分布,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2.危害危险因素辨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2,焦化企业危险化学品种类及分布,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2.危害危险因素辨

31、识,工作机制,风险管控,8,2,非煤矿山危害、危险因素,粉尘;高温与低温;振动与噪声;辐射;毒物;照度;生物危害;其他。,火灾;水灾;冒顶片帮、坍塌、矿岩突出;机电设备伤害;意外爆炸;中毒窒息。,3.风险辨识与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企业应精心组织、策划,收集、处理风险辨识评估相关资源与信息,确保风险辨识评估全面、充分。在开展风险辨识与评估前,要做好前期的信息收集与准备,至少包括:(1)相关法规、政策规定和标准;(2)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3)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工艺流程图;(4)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运行规程、维修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32、;(5)工艺物料或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说明书;(6)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资料。,3.1 信息收集与准备,煤矿企业生产规模 瓦斯等级,相对涌出量 煤与瓦斯突出强度,第一次突出时间 煤尘爆炸指数,火焰长度 煤层自燃发火期 水文地质等级,矿井最大涌水量 是否“带压开采”老空 采空区积水量 是否存在冲击地压,3.风险辨识与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3.2 风险辨识,突出全员、全岗位;覆盖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场所;推荐了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则;首次开展建议利用专家和机构力量;工艺设备和组织机构变化时重新实施;通过隐患排查持续改进辨识工作。,3.风险辨识与评估,总体

33、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企业风险辨识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全面、详细地剖析生产系统,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企业应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作业环境、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任务等各个方面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分析“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模型。,3.2 风险辨识,3.风险辨识与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三种时态”是指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将来时态。过去时态主要是评估以往残余风险的影响程度,并确定这种影响程度是否属于

34、可接受的范围;现在时态主要是评估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可以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将来时态主要是评估计划实施的生产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影响程度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3.2 风险辨识,3.风险辨识与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三种状态”是指人员行为和生产设施的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人员行为和生产设施的正常状态即正常生产活动,异常状态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生产设施故障,紧急状态是指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危险,如设备被迫停运、火灾爆炸事故等。,3.2 风险辨识,3.风险辨识与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可采用生产过

35、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分析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如心理和生理性因素、行为性因素;物的因素,如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因素;环境因素,如室内外作业环境、地下作业环境等因素;管理因素,如安全管理机构、责任制、规章制度等因素。,3.2 风险辨识,3.风险辨识与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也可采用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对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可划分为: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放炮 火药爆炸 瓦斯爆炸、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 其

36、他伤害等20类。,3.2 风险辨识,3.风险辨识与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辨识的基础,通过确定风险导致事故的条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大小和等级的过程。,3.3 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风险评估,工作机制,风险管控,3,风险评估包括三个方面内容:首先要确定危险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大小;其次要估计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最后,根据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的严重程度估计总的期望损失的大小,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矩阵法是根据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乘积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其计算

37、公式是:风险值 D=pC 式中,p 表示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C 表示危险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风险评估,工作机制,风险管控,3,隐患排查治理,总体要求,风险评估,工作机制,风险管控,3,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表,3.风险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3.3 风险评估,评估方法:针对不同行业选择适用的方法。定量分析:定量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尽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专业性强: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紧扣遏制重特大事故,把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摆在突出位置,高度关注风险影响和覆盖人群。,3,风险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

38、预防工作机制,风险评估方法很多,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定量的,一类为定性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3.3 风险评估,3,风险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表2-1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3,风险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表2-1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3,风险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表2-1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3,风险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安全检查与安全检查表分析;预先危险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

39、究;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危险指数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3,常用评估方法简介,专家评议法;矿山工程安全评价法;类比分析法;道化学 火灾 爆炸危险指数评价;ICI蒙德法;风险矩阵法 因果分析图法;危险度评价法;,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预先危险分析的原理 预先危险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是将工作系统分割为子系统、设

40、备或元件,逐个分析各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危险可操作性研究 一种以系统工程为基础,针对化工装置而开发的一种危险性评价方法。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引导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过程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再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以采取的对策。,事件树分析法 从一个初因事件开始,按照事故发展过程中事件出现与不出现,交替考虑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然后再把这两种可能性又分别作为新的初因事件进行分析,直到分析最后结果为止。,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又称为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顶上事件

41、),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故障树的底事件为止。,危险指数评价法 危险指数评价方法为美国道化学公司所首创。它以物质系数为基础,再考虑工艺过程中其他因素如操作方式、工艺条件、设备状况、物料处理、安全装置情况等的影响,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危险度数值,然后按数值大小划分危险度级别。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固有危险的度量。,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危险性,专家评议法 组织技术专家,依据 安全规程,对生产过程中及各个生产系统和环节,以及生产

42、设备、设施、装置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同时搜集与该矿地质条件和开采方式类似企业的安全事故统计,进行类比推断,从而提出本矿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程度,按轻重缓急排序。,矿山工程安全 评价法 确定评价因子,计算评价函数的函数值,危险分级,预防措施。,类比分析法 通过相同或类似生产矿井或建设项目的实际自然条件、灾害治理措施、技术参数及其有效性、事故发生情况、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等的全面调查分析,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的比对分析,以分析、判断、评价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危害性。,主要危险指数 评价方法危险度评价法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

43、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方法,休息一下吧,风险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1)编制的主要依据: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国内外事故案例、本单位的经验;系统安全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研究成果;,安全检查表分析法,3,风险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2)各类检查表及应用:定性检查表,提问式 半定量检查表:某些项目定为否决项,某些项目达到一定数量定为否决项

44、。定量检查表:安全性评价,采用千分制,分为特级安全级、安全级、临界级和不合格。危险等级划分为低度、中度、高度危险。,安全检查表分析法,3,风险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表1 提问型安全检查表,3,风险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表2 半定量打分法的安全检查表,3,风险评估,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预先危险分析,1、预先危险分析的原理 预先危险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

45、的危险性。2、预先危险分析的主要目的(1)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3)预测事故出现对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4)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措施。,3,3.风险评估方法,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预先危险分析,3、预先危险分析内容(1)识别危险的设备、零部件,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条件;(2)分析系统中各子系统、各元件的交接面及其相互关系与影响;(3)分析原材料、产品、特别是有害物质的性能与贮运;(4)分析工艺过程及其工艺参数或状态参数;(5)人、机关系(操作、维修等);(6)环境条件;(7)用于保证安全的设备、

46、防护装置等。,3.风险评估方法,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预先危险分析,4、预先危险分析步骤(1)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详细充分的了解;(2)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比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3.风险评估方法,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预先危险分析,4、预先危险分析步骤(3)对确定的

47、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4)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5)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6)制定事故的预防性对策措施。,3.风险评估方法,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表4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3.风险评估方法,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表5 预先危险分析表通用格式,风险评估方法,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表5 编制说明,1、所分析子系统归属的车间或工段的名称;

48、2、所分析子系统的名称;3、子系统处于何种状态或运行方式;4、子系统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5、产生潜在危害的原因;6、导致产生危险因素(5)的那些不希望事件或错误;7、使危险因素(5)发展成为潜在危害的那些不希望发生的错误或事件;8、导致产生“发生事故的条件(7)”的那些不希望发生的时间及错误;9、事故后果;10、危险等级;11、为消除或控制危害可能采取的措施,其中包括对装置、人员、操作程序等几方面的考虑;12、有关必要的说明。,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是将工作系统分割为子系统、设备或元件,逐个分析各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

49、其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1、目的:辨识单一设备和系统的故障模式及每种故障模式对系统或装置造成的影响。评价人员通常提出增加设备可靠性的建议,进而提出工艺安全对策。,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2、几个基本概念 故障:元件、子系统、系统在运行时,达不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因而完不成规定的任务或完成的不好。故障类型:系统、子系统或元件发生的每一种故障的形式称为故障类型。例如:一个阀门故障可以有四种故障类型:内漏、外漏、打不开、关不严。故障等级:根据故障类型对系统或子系统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划分的等级称为故障等级。,故障类型及

50、影响分析,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表8 故障类型分类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总体要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构建企业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目的:辨识单个故障类型造成的事故后果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设备和机器故障的分析,也可用于连续生产工艺使用方法:将系统分解,求出零部件发生各种故障类型时,对系统或子系统产生的影响资料准备:系统、装置、设备表、说明书人力、时间:熟悉设备故障类型者23人,每人每小时可分析24项效果:定性并可进一步定量,找出故障类型对系统的影响特点:按实际需要,将系统分割为子系统、设备或元件,找出每个元件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对人员、操作、子系统及整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