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_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6432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1_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51_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51_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51_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51_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1_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_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生态工程,干裂的土地,赤红的荒山,意味着不断恶化的,幼苗的上方是蔚蓝的地球,地球似乎化作一滴甘露,滋润着大地;幼苗又可寓意为 工程,虽然柔弱,却顽强地支撑着地球;地球和幼苗组合和谐,象征着希望。,生态环境,生态,本图寓意?,生态工程 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工程概念突破,理论基础,生态学和系统学,技术手段,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操作过程,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

2、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终目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第一节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分析传统经济模式带来哪些问题?,资料分析,资料1: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灾。加上其他地区水灾,1998年全国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的土地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讨论:,1.

3、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解决措施:我国政府提出的“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计划,即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村(尤其是湖区或山区的迁出人员)的能源来源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

4、么问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资料2: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均土地、水等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我国用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但由于受到西方“石油农业”模式的影响,加上人口压力以及缺乏生态环境意识,所造成的资源破坏和农业环境污染,已经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障碍,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理解:a优点: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b缺点:它所产生的废弃物

5、和有害物质的数量很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资料分析2问题讨论,2.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例如,对废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就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说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没有被利用的资源。,P108资料分析2问题讨论,传统经济模式:毁坏水、大气、土壤和生物资源,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资本,并造成环境污染。,为了可持续发展,走生态经济之路。,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

6、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地球以有限的空间和资源,长久维持着众多生物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奥秘就在于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理论基础:物质循环,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无废弃物农业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2、物种多样性原理,单一的樟子松林被松毛虫害死,食物链短而单调,缺少松毛虫、天牛的天敌。,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很高的珊瑚礁维持的很好,3、协

7、调与平衡原理,由于周边城市、工业和农田的排水中氮、磷的浓度较高,使太湖水体中的水葫芦和藻类疯长,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西北地区年降雨量450n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的地区,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杨家将”因为不适应长成了“小老头“防护林变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提示:抗寒、耐旱,适应性强的沙棘,耐盐碱力较强的沙枣等植物。,P111资料分析问题讨论 从协调与平衡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应选择哪些特征的树种?如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提示:西北畜牧养殖应该注意牲畜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量。,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

8、要考虑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数量。,4、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系统中。,例:林业工程建设中的问题,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各组分之间要在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9、,理论基础: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理论基础: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例如: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通常情况下,失去了共生藻类的珊瑚虫会因为死亡而导致珊瑚礁逐渐“白化”,失去其鲜艳的色彩,那里的生物多样性也将锐减,从而造成系统的崩溃。豆科作物和固氮菌的共生也是一例。固氮菌为豆科作物提供能量和其他营养,两者的共生使豆科作物能够在氮素缺乏的土地上生长;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课本旁栏思考:,固氮菌为豆科作物提供氮素,而豆科作物为其提供能量和其他营养,两者的共生使豆科作物能够在氮素缺乏

10、的土地上生长;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豆科作物和固氮菌的共生,试分析下列事件可用何种生态工程原理来解释,1.畜牧养殖应注意牲畜量不超过草地承载量2.使用堆肥和沤肥法实现生态农业3.广东大量引种木麻黄作为行道树,一年一种叫吹绵介壳虫的害虫使木麻黄遭受严重破坏,后来从国外引进澳洲瓢虫,已持续发挥了控制害虫的作用。4.针对过度放牧的草原,一方面要减少畜牧量,进行草地承包,有效管理。另一方面要设法增加农牧民的收入途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2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

1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系统整理性原理,1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B生态工程C清除污染物D禁止产出污染物,课堂练习,B,C,C,A,5.人类设计生态工程的根本目标是()A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B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防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C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D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课堂练习,D,6.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系统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课堂练习,B,7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系统整体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以上都不是,课堂练习,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