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昭陵导游词介绍.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507086 上传时间:2021-0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昭陵导游词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陕西昭陵导游词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陕西昭陵导游词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陕西昭陵导游词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陕西昭陵导游词介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昭陵导游词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昭陵导游词介绍.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陕西昭陵导游词介绍 陕西昭陵导游词1李勃死后,唐高宗为他修建了陵墓。他的墓家由3个高约6丈的锥形土堆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个山头,象征阴山、铁山和乌德键山,意思是为表彰他生前破突撅之战功。这座墓前有一遍石碑,高5.6米,碑座为1.2米巨龟形,碑首雕刻6条龙。碑文由唐高宗李治亲自撰书。武则天称帝时,李勋的孙子徐敬业起兵讨伐。李颠不但被剥夺官爵,他的坟墓也曾经被挖开,棺材被劈碎。武则天死后,唐中宗为李勃追复官爵,并重新安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昭雪平反后重新修复的李勃墓。墓前有石人1对,左侧有石羊、右侧有石虎各3对。墓内出土的一顶三梁进德冠,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唐帽。还有一幅歌

2、舞图,也是研究唐代舞蹈的极为珍贵的资料。在其他很多陪葬墓中也出土了神态各异的胡桶和骆驼桶,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初唐时期 “丝绸之路”的盛况,体现着初唐时期中国各民族的大融合。50多年来,从昭陵及其陪葬墓里发现和出土了大量碑石和墓志铭。这些碑石不仅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也是研究唐代历史的稀有文字资料。因为这些碑石和墓志的内容除对死者歌功颂德外,对其官品职务、重要功绩及立功年代也有较详细的记载,这些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重大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陕西昭陵导游词2初唐盛行楷书,最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储遂良、虞世南和薛棱,号称 “初唐四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他们的典范佳作。例如,猪

3、遂良所书的房玄龄碑,书法秀逸柔婉,笔力丰满;欧阳询所书的温彦博碑,字体疏朗,笔力道劲,是欧阳询传世的最后一件作品。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碑石均有破损。这批艺术瑰宝在20世纪20年代曾遭令人痛心的破坏。当时军阀混战,碑石无人过问,一些不法书商勾结地方官吏,将碑石拓片出售,价格高达2000两银子。为了进一步抬高价格,他仰拓片后把碑上关键的字,如时间、人名、地名砸毁,让后人再拓不出完整碑文。后来的拓碑者也如法炮制,以致有的碑石甚至被砸成儿段。昭陵及其陪葬墓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的是陶桶。这种彩绘釉陶桶的制作工艺也很独特:它以瓷土作胎,焙烧成型后,施以铅釉,然后再经烧制便成釉桶。昭陵出土的这种彩绘釉陶桶造型美

4、观,姿态多样,神情生动。多种多样的发型和服饰反映了当时的物质文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例如披翻领长大衣的男立桶,着翻领袍的女站桶和头戴翻沿帽、足登小蛮靴的骑马女桶等。还有头戴翻沿帽、敞胸襟、满脸络绸胡、深目高鼻的陶桶,很明显,这些都是西域人的形象。携带水葫芦及野鸡、野兔的骆驼,则表现商旅们在“丝绸之路”上长途跋涉的情景。彩绘釉陶桶仅流行于初唐,是这一时期特有的,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资料。陕西昭陵导游词3杨贵妃,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阳市)人,后迁至蒲州永乐县(今山西芮城)。小名玉环。其父杨玄湖。玉环早年丧母,其叔父将其养九她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原为唐玄宗李隆基十八于寿王

5、李瑁妃。公元736年届惠妃死。唐玄宗将其召入宫中,为女官。在初次见玄宗时穿道士服。故号太真。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封为贵妃,受到玄宗宠爱,父、兄、姐妹皆因之显贵.堂兄杨国忠被封为宰相,操纵朝政,势倾天下,使唐政府政治腐败,国势渐微,天宝十五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陷洛阳,破潼关,京师震动。玄宗带杨贵妃逃往四川。途经马坡,以右彪武军大将军陈玄礼为首的随军将士,以杨贵妃和杨国忠倡乱误国,愤而杀死杨国忠,逼玄宗将杨贵妃缢死。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这一事件有生动细致的描写:“九重城翩烟尘生,干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委地无人收

6、,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死后即葬于马坡。据文献记载,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王朝军队收复长安,玄宗回来,曾密令人将杨贵妃迁葬。因此该墓究竟是原来的墓还是迁葬后的墓,或者是杨贵妃的衣冠冢,尚无确征。陕西昭陵导游词4现在的贵妃墓为一半坡上的小陵园,大门顶额横书“杨氏贵妃之墓”园内正面一座三间的仿古式献殿,过献殿即是墓冢,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砖。传说妇女用贵妃墓上的土搽脸,可去掉脸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细腻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称为“贵妃粉”,远近妇女争相以土搽脸,连外地游人也要带包墓上回去,于是墓堆越来越小,守墓人不断给墓堆添上,但不久又被人取光。为了保护坟

7、墓,只好用青砖将其包砌。这样,人们就再也无法从墓上取上了。墓前有一碑楼,上刻:“唐玄宗贵妃杨氏墓”。游人至此读咏周围回廊上的古人诗作,可以明史,可以抒怀,当别有一番情趣。现在,在贵妃墓后的半坡上,修了一亭,亭边用洁白的汉白玉 雕了一尊高近3米的贵妃站像。她表情凝重,目光向着坡下。似乎在想着什么!杨贵妃墓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昭陵导游词5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被誉为 天下名陵 。位于礼泉县东北45华里的九宗山主峰,因山为陵。站在坦荡的关中平原上,遥望云雾缭绕的九峻山,瞩目高耸的主峰,确如明代诗人赵崡所描述的 众山忽破碎,突兀一青峰 。九峻山乃天下名山,海拔1188米。虎踞渭北,气掩关

8、中,九梁拱举,一峰独秀。加以浩浩渭水素带其前,滔滔注水透道其后,衬托得陵山主峰更加孤耸回绝。九峻山主峰更有其多变的魅力,从正南方向望去,呈圆锥形,很有 刺破青天愕未残 的气势;从东南方问望去,却成三峰聚会,活像一座笔架,因而,径阳、三原一带人叫它 笔架山 ;从西南方向望去,又呈覆斗型,很有点像日本的富土山。这些,给昭陵染上了神奇与浪漫的色彩。可想当年,陵区内遮天蔽日的苍松翠柏,氤氲于九峻山头的薄雾与云霄,自当更增添了这座帝王陵墓森严与玄秘的气氛。登上陵顶,劲风呼啸,乱云飞渡。南瞰秦川,北望沙塞,左顾寒门,右盼乾陵。览物思情,襟胸忽放,追忆先祖功业,激励人生志节,倒还真有点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的感觉,于休闲之时觅得此番情趣,不亦乐乎。号称 昭陵 ,李世民是唐代第二个皇帝,也是唐王朝的开国之君。他的陵墓是唐代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陕西昭陵导游词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