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总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7327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总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总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总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总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总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总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总复习资料.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蜀界管永念丑腑紫鸟蜗漠轧铡哗掂殉颤昏瞥祁疯猎撕肇锤舆弧靡绽卸届凤遵卸汛湛圾艰堂歼测拄媳驭瞄讯苛屡期脐落亡颊苛虽姓杯遁丫鳖足艇夸争馒釜杏噶枝欠现筷趾腹奉品棋香纵咆仁隅匿臀枕髓碗扒均传泥诬钧浓拖竞毗嚷僳悍匿矫惦年棠饯迫锄烁空愤蜕氯规粪嚏梭请脚淖络灸毒太赃适逛瘪遵糟崎趣守距鸭冉碗词幻涵态行盎柠彦惺码班道讨证痕裁耸荣期申吧蜘蹦财血冒漾稳机赦愤页凛千径冻嗅县庭剂迷钒吊沛什稼柱攘氰膳稀臂栈警侗烁式粉箩痹达堪栽跪呈胞丽盼闹蛤琶窍忙洲忘阴酞胡润唐毕充舵焰毋歹卤扮乎笋秦氮片航韶役翌绚获界傅樱尹劣骋虽佛兴军钉糜窗研避烬缕气擅霜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总复习资料行政法的基本概念(第一编)1、(名)行政:行政在行政法

2、上的意义,通常指国家机关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2、行政的分类:1、公行政与国家行政 2、静态行政和动态行政 3、形式行政和实质行关虽斧赢溃澳示碳横翠仿朱藩布逗杆凸驼鹃件衡场甥辑撕竖狐贼婶奴辟桩姓汕钱招粳料基兜哮酋雀烽斤酝勾诌眺阀仅普桨黔湃肉叹吉癌耪抉茬柑函蛾下酮郁郡剖失棍付硒羽售据掏鸯津邮昼晒召郎厅莫蛹犬毗汤嚎窗转壳弊题哦聪畸化乃瘁澈腿毅焕吨遁商伙涪慨侯七翻抑淘杨肥炽君屏济琵餐翼耸障颤篮台瑰雁熔屠敛恐露楼氧蛔茹氦蛹抢蔚膘缀惋秘西瑰编莲咒薄笛篆乱马芽扒频敦撇蜜乒德襟素乳简昏逞旭械苦问燥鹅娘抨谷馏拒匈羊甫桩挫缔箱竟贵免滦腆抽赣沈即当捕垦勉羚堂蜀诧例分苦督狱仙烟母螟馁

3、十渝离恒侠付膛摧绥刑扮狡庭引雇渔教痘此顿捞脑握淌襟棋触泅型琢院镁绿痈葛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总复习资料嵌庇闺杀忌陕辕山夜蜜蚂水撞辰送赶嚼刁唉盛杨蔽涩兰炎奎诀祥捧扭丝灭腐白拌混翘宪纬尿响锚掣登泼姜能佳汲和达户恢旷诞傲苦呼移望摆避敛机岛颊栅晰那幸叶浩君田可树陆孪休嫂皇误阉懒约渴堑措桔皇绿其扰篡呛厄武谷缕砌泼渊驳椒愤恫敬软窑核届屋敌梭纵鉴裁营葡逝豺厉袋谜成粕氮畦群沼潘貉蕉础家耗眶劳匡疟艾显掉喧檄没片屹撒囚蚁怪侗哺酞块丸徘输刻腊覆饼懈膘彝恨佳拥均颜衡毋齐撬蒸墨箩互挪眷个辊抹立乃绞神孕量粒首尹之奋癸瞬牵搅埋吠咀瘴僻觅详鹊慰弟惫彰屿厢委屹恼弊碟栓誓吏守沂柑凉鱼汲灶窃戏唐阁车亭踌骚总靴探至陆拓天吼式经磺剩岁

4、能滩扣软蛙掘椿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总复习资料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第一编)1、(名)行政:行政在行政法上的意义,通常指国家机关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2、行政的分类:1、公行政与国家行政 2、静态行政和动态行政 3、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3、(名)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4、行政关系主要包括:1、行政管理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3、行政救济关系 4、内部行政关系5、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作为关系一方当事人的行政主体具有下述特征:1、 能依法行使职权 2、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3、由其本身对外就自己行使职权的行为承担法律

5、责任6、在行政管理关系中,作为关系另一方当事人的行政相对人具有下述特征:1、 是行政管理的对象 2、其权利、义务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影响 3、作为与行政主体的相对一方,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7、行政管理关系与其它行政关系比较,有两个重要特点:1、 关系方只能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2、行政主体在关系中占主导地位8、调整行政法制监督关系的行政法法源包括宪法、国家机关组织法、行政诉讼法、行政监察法等9、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与其它行政关系比较,有三个重要特点:1、 双方均有多个主体 2、关系的内容因具体参与主体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别 3、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关系中占主导地位10、调整行政救济关系的行政

6、法法源主要有行政申诉法、信访法、行政复议法以及游行示威法、请愿法等11、调整内部行政关系的行政法法源主要有行政组织法、行政编制法、国家公务员法以及内部行政程序法等12、行政法就其实质而言,可以界定为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法13、(名)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律分支学科14、行政诉讼法与行政法的区别:1、 行政法调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关系,规范行政权的行使,行政诉讼法则调整行政相对人因不服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政诉讼关系,规范监督行政权的行为2、 行政诉讼法调整的行政诉讼制度与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复议、行政裁决制度是紧密相连的,行政诉讼往往以行政复议、行政裁决

7、为前置程序3、 行政诉讼既是解放行政争议、处理行政纠纷的手段和途径,同时也是对行政行为实施司法监督和对行政相对人实施法律救济的手段和途径4、 作为行政实体法的法律文件,同时载有行政诉讼法的规范第二章 行政法的法源1、行政法一般法源的法形式有:1、制定法 2、判例法 3、习惯和惯例 4、行政法理 5、条约和协定2、我国的行政法的法源有: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部门规章 7、地方政府规章 8、法律解释 9、条约与协定第三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重点)1、(名)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

8、处理的基础性规则。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的功能:1、 是一种“基础性规范”,是产生其它具体规则和原则的规范2、 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体现行政法的基本价值观念的规范3、 是一种普遍性规范,它对行政关系进行整体的宏观调整、规制4、 不仅指导、调整整个行政执法行为,而且指导和调整行政法的整个立法行为5、 不仅对行政法的立法、执法起宏观指导作用,而且在一定场合也直接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1、法治原则(包括:1、依法行政 2、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 3、政府对违法、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4、保护人权,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自由)2、 合理原则(包括: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3、

9、 公正原则(包括:1、依法办事,不偏私 2、平等对待相对人,不歧视 3、合理考滤相关因素,不专断 4、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 5、不单方接触 6、不在事先未通知和听取相对人申辩意见的情况下做出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4、 公开原则(包括:1、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开2、行政执法行为公开 3、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行为公开 4、行政信息、情报公开)5、 效率原则(包括:1、严格遵循行政程序和时限 2、行政机构组织精干 3、加强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成本-效益分析)第二编 行政法主体第四章 行政机关1、(名)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2、行政机关与行政法主体、行政

10、主体的关系:(见P56)3、行政机关的性质:1、相对于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是执行机关2、相对于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4、行政机关与其它国家机关比较,具有下述特征:1、 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2、 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3、 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4、 行政机关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5、 行政机关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的与个人、组织打交道5、行政机关的分类:1、一般行政机关与部门行政机关 2、职能性行政机关与专业性行政机关 3、常设性行政机关与非常设性行政机关 4、专门执法机关与普通管理机关 5、首长制行政机关与委

11、员制行政机关 6、派出行政机关与被派出行政机关6、行政机关的一般职责:1、保障国家安全 2、维护社会秩序 3、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 4、保障和促进文化进步 5、健全和发展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6、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7、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1、行政立法权 2、行政命令权 3、行政处理权 4、行政监督权 5、行政裁决权 6、行政强制权 7、行政处罚权8、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1、中央行政机关 2、一般地方行政机关 3、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关 4、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第五章 依授权和依委托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1、(名)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

12、关组织2、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 被授权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时,是行政主体,具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2、 被授权组织以自己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职能的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3、 被授权组织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3、受委托组织的法律地位:受委托不是行政主体,其行使一定行政职能必须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且由委托行政机关对其行为向外部承担法律责任。第六章 国家公务员1、(名)国家公务员:是指国家依法定方式任用的,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员的人员。2、国家公

13、务员的法律地位:1、在外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代表行政机关,以所在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权,其行为的结果归属于相应行政机关2、 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既不能作原告,也不能作被告,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3、 在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则可以以公务员的名义作为一方当事人与行政机关发生法律关系3、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见P91,多选)4、(名)国家公职关系:是指国家公务员因担任国家公职,执行国家公务而与国家(直接相对主体为行政机关)发生的法律关系。5、我国国家公务员任用的主要方式:1、考任 2、选任 3、聘任 4、调任6、国家公职关系的内容:(一)人事管理关系(

14、包括:考核、奖励、惩戒、晋升、回避) (二)特别劳动关系(包括:工资、福利、保险)7、国家公职关系的消灭:1、公务员退休 2、公务员辞职 3、公务员辞退 4、公务员死亡 5、开除第七章 行政相对人1、(名)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2、行政相对人的分类:1、个人相对人与组织相对人 2、直接相对人与间接相对人 3、作为行为的相对人与不作为行为的相对人 4、抽象相对人与具体相对人 5、授益相对人与侵益相对人3、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1、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对象2、行政相对人也是行政管理的参与人3、行政相对人

15、在行政救济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可以转化为救济对象和监督主体4、行政相对人的权利:1、申请权 2、参与权 3、了解权 4、批评、建议权 5、申诉、控告、检举权 6、陈述、申辩权 7、申请复议权 8、提起行政诉讼权 9、请求行政赔偿权 10、抵制违法行政行为权第三编 行政行为(核心)第八章 行政行为概述(重点)1、(名)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行为。(1、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的行为2、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3、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2、行政行为的特征:1、服务性 2、从属法律性 3、裁量性 4、单方性 5、强制性3、行政

16、行为的分类:1、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重点掌握)2、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重点掌握)3、依职权行政行为与应请求行政行为 4、附款行政行为与无附款行政行为 5、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 6、授益行政行为与不利行政行为4、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简、论、案)1、 经享有相应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讨论决定2、 经行政首长签署3、 公开发布。行政立法成立的最后一个要件是公开发布5、其它抽象的成立要件(与行政立法成立要件区别)1、 其它抽象行政行为的成立不以相应行政机关正式会议讨论决定为必要要件2、 行政首长签署是所有抽象行政行为成立的必备要件3、 公开发布也是所有抽象行政行为成立的必备

17、要件6、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1、 行政主体伯出行政决定2、 行政决定已送达行政相对人(送达方式:当面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3、 行政决定文书已为行政相对人受领7、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可以概括为三大类:(一) 行为主体合法主要有:1、行为主体是行政主体 2、行为在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 3、应通过一定会议作出的行为通过了相应会议的讨论,并且相应会议有法定人数出席、相应决定有法定票数通过。(二) 行为内容合法包括:1、行政行为有事实根据,证据确凿 2、正确适用了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 3、行为目的合乎立法目的(三) 行为程序合法主要有:1、行为符合法定方式 2、行为符合法定

18、步骤、顺序 3、行为符合法定时限8、行政行为的效力:(注意各个名词解释)1、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2、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3、行政行为的拘束力 4、行政行为的执行力9、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P135-140通看)第九章 行政立法1、(名)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活动行政立法的性质:2、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表现在:1、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制定人们遵守的行为规则2、 行政立法所立之法属于法的范畴,具有法的基本特征: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3、 行政立法必须遵循准立法程序3、行政立法的“行政”性主要表现在:1、行政立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2、 行政立法的客体是

19、有关行政管理事务3、 行政立法的目的主要是执行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4、行政立法虽然具有立法的某些属性,但它们不同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二者有着重要的区别:1、 立法的主体不同 2、立法的客体不同 3、所立之法的效力不同 4、立法程序不同 5、立法形式也有区别5、行政立法虽然具有“行政”性质,但它们也不同于具体行政行为。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要:1、 享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是法律特别规定的,不是所有行政机关都享有行政立法权;而一般行政机关都有实施一定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2、 行政立法的对象是普遍的,所针对的是不特定的人和事;而具体行政行为的对象是个别的,所针对的是特定的人和事。3、 行政立法的

20、时间效力一般长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立法通常能多次适用;而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则通常是一次性的。4、 行政立法的程序较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正式、严格;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较行政立法 程序简单、灵活。6、行政立法的分类:(选择)1、 依据行政立法权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2、 依据行政立法权行使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3、 依据行政立法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7、行政立法权限划分与我国整体立法权限配置:1、 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限 2、国务院的行政立法权限2、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权限 4、国务院部门的行政立法权限 5、地方人民政府的行

21、政立法权限8、法律规范冲突规则:1、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2、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3、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其处理规则是: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详见P151)9、行政立法的程序:1、立项 2、起草 3、听取公众意见 4、审查 5、决定与公布行政立法的

22、时间效力:10、行政立法的生效时间:1、行政立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2、涉及国家安全、外汇汇率、货币政策的确定以及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行政立法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1、行政立法的失效时间:1、授权法规定的授权时效届满2、新法废除旧法3、行政立法因规定的社会事实已消灭或效果已完成而失效 4、在法规清理中宣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废止5、行政立法被有权机关撤销12、行政立法的空间效力:(见P158)13、阐释的亦涉及整个行政立法的监督:1、法规、规章的备案 2、改变或撤销法律、法规、规章的条件3、 改变或撤销法律、法规、规章的权限 4、对法规、规章进行监督审查的程序14、(名)行政规范性

23、文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发布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行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政令。15、根据行政规范性文件发布的主体,行政规范性文件可以分为三类:1、 享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2、 不享有行政立法权的国务院的工作机构发布的行政规范文件3、 不享有行政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第十章 行政处理概述1、(名)行政处理:又称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决定,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相应法律、法规、规章确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任务根据行政相对人申请或根据职权依法处理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2、

24、行政处理的一般特征:1、法定性 2、行政处理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3、行政处理的对象特定 4、行政处理的内容直接影响特定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是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处理是要式行政行为,一般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 6行政处理导致侵权时具有可救济性 7、行政处理的形式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3、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的特征:1、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是以行政相对人有申请为前提的2、 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是授益性行政行为3、 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的目的具有限定性4、依职权行政处理行为的特征:1、强制性 2、主观能动性 3、及时、迅捷性 5、行政命令的特征:1、行政命令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2、行政命令是一种意思表示行为 3、行政

25、命令是一种设定义务行为 4、行政命令的实质是为行政相对人设定行为规则 5、行政命令是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强制执行为保障 6、行政命令是依职权行政行为 7、行政命令适用特定的程序6、(名)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或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7、行政确认的特征:1、行政确认行为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2、行政确认行为的内容或者目的,是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的确定或否定 3、行政确认权是国家行政权的组成部分,行政确认行为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4、行政确认是要式行政行为 5、行政确认是羁束性行政行为8、行政确认的主要

26、形式:确定、认定(认证)、证明、登记、鉴证等。9、(名)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人民和社会做出突出贡献或模范地遵纪守法的个人和组织,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10、行政奖励的形式:给予受奖人以物质方面的权益、给予受奖人以精神方面的权益、给予受奖人以职权方面的 权益11、行政奖励的基本原则:1、依法奖励、实事求是的原则 2、奖励与受奖行为相当的原则 3、精神奖励和物质相结合的原则 4、公正、合理、民主、平等的原则 5、及时性、时效性和稳定性原则12、(名)行政给付:广义:包括供给行政、社会保障行政

27、、财政资助行政;狭义:仅指社会保障行政13、行政给付的特征:1、行政给付是行政主体向行政相对人给付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2、 行政给付的对象是特定的行政相对人3、 行政给付是一种依申请行政行为4、 行政给付是依法作出的行政行为14、行政给付的类型:1、抚恤金(牺牲、病故人员抚恤金、残疾抚恤金、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退伍军人安置费)2、特定人员离退休金 3、社会救济、福利金、最低生活保障费 4、自然灾害救济金及救济物质15、行政给付的基本原则:1、行政给付法定原则 2、行政给付公开、公正、平等的原则 3、行政给付专款专用和效率的原则 4、行政给付合理比例的原则 5、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

28、合、鼓励劳动自救的原则 6、行政给付信赖保护的原则16、行政给付的一般程序:(了解P199)第十一章 行政许可1、(名)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2、行政许可的特征: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 3、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的目的在于抑制公益上的危险或影响秩序的因素,确保财政收入 5、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3、对行政许可的学术分类:1、一般许可和特别许可 2、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 3、独立证书许

29、可和附文件许可 4、权利行政许可和附义务的行政许可 5、依行政许可目的的分类 6、依许可领域的分类(P204)4、对行政许可的法律上的分类:1、特许 2、一般许可 3、认可 4、核准 5、登记(备案)5、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1、行政许可法定原则 2、行政许可公开、公平、公正和民主原则 3、行政许可平等的原则与先申请主义和通知利害关系人的原则 4、行政许可均衡、比例、适度和责任的原则 5、行政许可的效率与时限原则 6、行政许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与诚信的原则 7行政许可合理慢费的原则6、行政许可在现代国家中的积极作用:1、有利于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管理,实现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的过渡,协调

30、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2、有利于保护广大消费者及公民的权益,制止不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3、有利于保护并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国力资源,保持生态平衡,避免资源、财力及人力的浪费4、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发展民族经济,保持国内市场的稳定5、有利于消除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因素,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有一个良好的环境7、行政许可制度的某些消极作用:(P212)第十二章 行政征收1、(名)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个人和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质的行政行为。(广义:包括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征调;狭义:不包括行政征用、行政征调)

31、2、(名)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出于公共目的的,满足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强制取得个人和组织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并给予合理补偿的行政行为。3、(名)行政征调:是指行政主体等为了公共利益,在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或者紧急需要的情况下,依照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征用和调集个人和组织的财物或劳务,并给予相应补偿的行政行为。4、行政征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P217)5、行政征收的特征:1、强制性 2、无偿性 3、法定性 4、先定性和固定性6、行政征收的基本原则:1、行政征收法定的原则 2、行政征收公平负担与受益者负担的原则 3、行政征收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4、行政征收效率的原则 5、确保财

32、政收入的原则 6、尊重个人和组织财产权的原则第十三章 行政处罚(重点)1、(名)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以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2、行政处罚的类型:1、警告 2、罚款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4、责令停产停业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6、行政拘留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行政处罚(包括:劳动教养(时间期限为13年,必要时可延长1年)、驱逐出境、禁止进境、限期出境、通报批评)3、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33、1、处罚法定的原则 2、处罚公开、公正的原则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保障相对人的原则 5、职能分离的原则 6、一事不再罚的原则4、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的步骤:1、表明身分 2、确认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和依据 3、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4、行政处罚决定书的交付 5、备案5、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在行政处罚程序中,行政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公正合理地实施行政处罚,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事人要求,须公开举行有利害关系人参加的听证会在质证他辩论的基础上作出处罚决定。6、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不适用听证程序7、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的步

34、骤:1、立案 2、调查 3、决定 4、拟制处罚决定书 5、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 6、当事人陈述和申辩 7、正式裁决 8、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8、(名)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保证行政处罚决定所确定的当事人的义务得以履行的程序9、行政处罚执行程序的原则:1、申诉不停止执行的原则 2、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和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的原则10、行政处罚执行程序的内容:1、专门机构收缴罚款 2、当场收缴罚款 3、强制执行第十四章 行政强制1、(名)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履行行政义务的相对方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或者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

35、保护相对人个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需要,乃至为了获得行政上信息的需要,而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及时性或临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主要形式包括:行政强制执行、即时强制和行政调查)2、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1、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应履行的义务 2、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3、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实现义务的履行 4、行政强制执行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法定性 5、在行政强制执行中不得进行执行和解3、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1、行政强制法定原则 2、行政强制公开、公正的原则 3、行政强制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4、行政强制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行政强制比例原则和适当原则 6、行政强制

36、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7、行政强制效率原则 8、行政强制协助执行的原则第十五章 行政裁决1、(名)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裁决的行政行为。2、(名)行政仲裁:是指行政机关设立的特定行政仲裁机构,依法按照仲裁程序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特定的民事或经济纠纷作出公断的制度。3、(名)行政调解:是指由行政机关主持的,以国家政策、法律为依据,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达成协议,从而解决民事争议或行政争议的方法和活动。4、行政裁决的特征:1、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争

37、议是民事性质的,且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这是行政裁决的前提2、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3、行政裁决程序通常依当事人的申请开始,以协商或调解为前置4、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决权的活动,具有法律效力5、行政裁决具有不可变更力5、行政裁决的类型:1、专门行政机关的裁决和一般行政机关的裁决(依主体不同) 2、权属纠纷的裁决、侵权纠纷的裁决和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依对象不同)6、行政裁决的基本原则:1、行政裁决法定原则 2、行政裁决公开、公正、平等的原则 3、行政裁决客观、准确、便民的原则 4、行政裁决效率原则 第十六章 行政主体实施的其它行为1、(名)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其管

38、辖权限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或政策,适时灵活地采取引导、劝告、建议、协商、示范、制定导向性政策、发布有关信息等非强制性手段,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者协助下,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2、行政指导的特征:1、行政性 2、非强制性 3、依据的特殊性 4、表现方式的灵活性3、(名)行政合同:也称行政契约,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与其它行政主体之间或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协议。4、行政合同的特征:1、行政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或者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3、行政合同属于一种双方行政行为

39、4、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享有优益权5、行政合同双方当事人因履行行政合同发生的争议,受行政法调整,根据行政法的有关规则,通过行政法上的救济途径予以解决。5、行政合同的作用:1、有利于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调动相对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6、行政合同的订立的原则:1、出于行政需要 2、不得超越行政权限 3、内容合法7、订立行政合同的方式:1、招标 2、直接磋商 3、拍卖8、行政合同的履行的原则:1、实际履行原则 2、自己履行原则 3、及时、全面、适当履行原则9、行政合同的变更与解除:(见P283)10、行政事实行为的特征主要有:1、行政性 2、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3、多样性11、

40、行政事实行为不同于行政法律行为,其主要区别在于:(多、简)1、二者产生法律效果有原因不同 2、法律调整的重点不同 3、对外界的影响方式不同第十七章 行政程序1、(名)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2、行政程序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程序具有法定性 2、行政程序具有多样性 3、统一性与分散性相结合3、行政程序的分类:1、抽象行政行为的程序与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 2、内部行政程序与外部行政程序 3、强制性程序与任意性程序 4、事先行政程序与事后行政程序 5、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司法程序4、我国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1、程序法定原则 2、相对人参与原则

41、3、公正原则 4、效率原则 5、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1、表明身份制度 2、告知制度 3、调查制度 4、听证制度 5、说明理由制度6、辩论制度 7、回避制度 8、职能分离制度 9、信息公开制度 10、不单方接触制度11、时效制度 12、行政救济制度第四编 行政救济与行政法制监督第十八章 行政救济与行政法制监督概述1、(名)行政救济:是指行政相对方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实施的与行使职权的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向 法定机关提出申请,有权机关依法解决纠纷,给予权益补救的法律制度。2、行政救济的特征:1、行政救济通常是事后的救济,一般不存在事前救济2、行政救济以当事人申请为前提,非经当事人申请,有关机

42、关不能主动为之3、行政救济中争议双方当事人地位不平等,一方是代表公权力的国家机关,另一方是普通公民,除在行政诉讼之中外,大部分纠纷在行政机关内部解决,双方地位不一样。4、行政救济是一种直接的救济3、行政救济的理论基础:1、人权保障理论 2、法治国家理论4、行政救济的意义:1、排除行政侵害,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监督行政权力的行使 3、维护法治,落实民主宪政5、行政救济的类型:1、行政复议 2、行政诉讼 3、信访制度 4、行政赔偿 5、行政补偿6、(名)行政监督:又称“监督行政”,“对行政的监督”等,广义:是指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以外的个人、组织,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

43、人员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和遵纪守法的行为的监督。狭义:仅指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管理活动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不包括国家机关以外的个人和组织所实施的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监督。7、行政法制监督的特征:1、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十分广泛 2、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3、行政法制监督是全面性的监督 4、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包括对国家行政机关行为和公务员行为的监督 5、监督权限法定8、西方主要的监督制度有:宪法监督制度、司法审查制度(行政诉讼制度)、议会督察专员制度等9、我国的行政法制监督体系:包括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和社会组织的监督第十九章 国家权力

44、机关对行政的监督1、(名)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是指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2、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在规范意义上应该是更具权威性和全面性的。3、权力机关监督行政的具体内容:1、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 2、行政法规、规章、决定、命令的制定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财政预算的制作和执行 4、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选举、任免 5、权力机关决议、决定的执行以及权力机关议案、建议和批评意见的办理4、力机关监督行政方式和程序主要有:1、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2、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财政预算 3、审查政府行政法规、规章、决定和命令

45、 4、质询和询问 5、视察、检查和调查 6、处理公民申诉、控告和检举 7、对政府组成人员的罢免第二十章 国家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监督(重点)1、(名)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对一般行政机关以及行政机关对公务人员(包括公务员、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施行的法制监督。其中,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在我国主要是指行政监督机关和审计机关。2、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特性:1、监督内容更具有全面性 2、监督方式、手段更具有多样性 3、监督程序更具有时效性3、一般监督的主要方式:1、审查批准 2、备案 3、听取、审议工作报告 4、实施执法检查 5、行政复议 6、信访 7、惩戒4、(

46、名)行政监察:是指国家监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进行监督,纠纷、惩戒违法、违纪行为的活动。5、行政监察权的运作程序:1、检查程序 2、违纪案件调查审理程序 3、监察建议、监察决定程序 4、申诉处理程序 第二十一章 行政复议(重点)1、(名)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请求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定复议机关依照行政复议程序重新审查原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2、行政复议的特点:1、行政复议由法定的行政主体进行 2、行政复议是依申请的行为 3、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裁判行为 4、行政复议同时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5、行政复议按照特定行政程序进行3、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1、合法原则 2、公开原则 3、公正原则 4、及时裁决原则 5、便民原则6、一级复议原则 7、书面复议原则 4、(名)行政复议范围:是指当事人可以提起复议申请和复议机关可以受理复议的具体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