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力的测量》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7613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弹力力的测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弹力力的测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弹力力的测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弹力力的测量》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弹力力的测量》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弹力力的测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弹力力的测量》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弹力 力的测量,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弹力;2.了解弹簧测力计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知道相互作用力。,观察两种形变,停止用力恢复原状,停止用力不能恢复,弹性形变: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物变叫做弹性形变。,2.定义:物体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个力叫弹力。,3.弹力产生的条件:(讨论)(1)物体直接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4.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受力物体:使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物体弹性形变大小,外力大小,?,观察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长,压

2、塑料尺的力越大,塑料尺的弯曲程度越。,大,结论:,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物体的形变就。,观察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越大,越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力大小的工具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认识弹簧测力计:,主要构造:由_等组成,计量单位:刻度板上的字母“”表示这把弹簧测力计的计量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_,弹簧、指针、刻度板,牛顿,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和“0”刻度线,若指针不指在“0”刻线处

3、,应调“0”;,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2.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轴线方向,3.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注意:,注意事项:(1)根据被测力的大小选择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不能超量程测量(会损坏弹簧测力计),又不要量程过大(容易增大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2)使用时,应使弹簧沿其轴线方向自由伸缩,不要猛拉。(3)一次测量时间不易过长,以免弹簧疲劳。(4)读数时,除读出弹簧测力计上分度值所表示的数值.,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4、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练一练,B,练一练,1.如图12-5,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分度值是_,该弹簧测力计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来测力的大小需先_,否则会使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_(选填“大”或“小”)。2.练习读数,图12-5,05N,0.5N,不能,调零,大,选一选:,弹簧测力计使用正确的是(),A,B,C,D,A,1.4N,读一读,4、有一弹簧测力计,当秤钩上没有施加力时,指针不是在零刻度线上,而是在0.2N的位置,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秤钩,读数为4N,则手拉弹簧的力为()A、4.2N B、4N C、3.8N D、无法判断,C,相互作用力,拔河比赛中,一定是胜方的拉力大么

5、?,实验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彼此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即:等大、反向、共线、异物,1.某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受到200N的拉力作用,另一端也受到200N的拉力作用,那么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2.划船时,使船向前运动的力是()A、桨对水的作用力 B、水对桨的作用力 C、桨对船的作用力 D、人对桨的作用力,练习:,200N,B,小东和小明分别买了两种橡胶球。小东说:“我的球弹性比你的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东选择一个最佳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后离墙的距离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C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落下,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D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1.弹力:物体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个力叫弹力,2.弹力产生的条件:(讨论)(1)物体直接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3.弹力的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力的受力物体:使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4.相互作用力的关系: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 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