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宫廷茶艺.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8370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宫廷茶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唐代宫廷茶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唐代宫廷茶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唐代宫廷茶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唐代宫廷茶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代宫廷茶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宫廷茶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唐代宫廷茶艺唐代是我国历史空前繁盛的一个时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中国国力强大,国运吕隆,而茶文化兴盛就始于唐朝。在历朝历代,宫廷文化常能影响民间文化,据封氏闻见记记载:“玄宗开元中,奉灵严寺之降魔大师普及禅教,当他坐禅时,祗喝点茶疽时人竞相仿效,遂成风俗。1987年4月3日,法门寺重修工程中,神秘的唐代地宫重现世间。在地宫后室的坛场中心,供奉着一套以金银材质为主的宫 廷御用系列茶具,可谓旷世奇珍,弥补了唐代宫廷茶艺的空白,引起 全世界文化界的轰动。宫廷茶具这套世界上唯一现存的宫廷系列茶具包括有:鎏金伎乐纹调达子、摩羯纹蕾纽三足架盐台、金银丝结条笼、鎏金壶门座茶碾、 鎏金仙人驾鹤纹壶

2、门座银茶罗、鎏金飞鸿纹银匙、鎏金飞鸿纹银则、 鎏金银龟盒、系链银火筋、鎏金人物画银坛、鎏金银波罗子等。(一)、鎏金伎乐纹调达子: 地宫中发现的大批唐代稀世珍宝之一,是唐懿宗李漼于咸通十五年 (公元874年)最后一次将佛骨连同历代帝王珍品一齐密封于塔基地 宫的。这件调达子,建法门寺真身宝塔时,在塔基通高11.7厘米,盖口径5.6厘米,其中,杯高5.8厘米, 杯口径5.4厘米,足径6.3厘米。百口,深腹呈圆筒形,平底,喇叭 形高圈足。盖作立沿,沿面饰有蔓草,盖面边缘有水波和莲瓣纹,中 心是一个宝珠型的钮,下衬一周莲瓣纹。坐四周有鸳鸯、飞禽等。腹 壁中部刻有三名吹乐、舞蹈的伎乐,并衬以蔓草。底部圈足

3、饰花纹, 上部为圆箍棱,棱上饰四出扁团花,下部有莲叶叶脉纹。纹饰图像繁 复,精美雅致,让人叹为观止。调达子的作用是把茶末放在调达子里,用沸水冲调,成 为调茶,是宋代点茶法的前身,陆羽并不赞成这种方法。(二)、金银丝结条笼:笼体呈椭方形,由银丝编成,通高15.0厘米,14.5厘米, 宽10.5厘米。提梁以银丝织为复层,宽0.5厘米,厚约0.2厘米, 长20.0厘米。盖上有金丝编成的塔形花,花的下部有金丝做成的莲叶。笼底有四足,呈龙首形。银丝盘成的涡纹作为足跟。这只笼子被认为是用于炙茶即烘焙茶叶或盛茶饼的。(三)、鎏金壶门座茶碾:这件唐鎏金壶门座银茶碾子通高7.1厘米,长27.4厘米,槽 深3.4

4、厘米,辖板长20.7厘米,宽3厘米,重1.168千克。浇铸,锤成 型,纹饰填金。由碾槽、辖板和槽座组成。碾槽尖底,呈半月形,口沿平 折,与槽座焊接。槽口可插辖板,辖板呈长方形,两头作云头状。板面中 间焊接一宝珠形捉手,上下两端均作云头状。碾槽嵌于槽身内。辖板捉手 两边各饰一飞鸿,回首相顾,空间衬以流云纹。前后座壁各镂有桃形孔二、 壶门三,门间饰天马一对,相对腾空奔驰,并缀以云纹。座底周侧均饰对 花图案。茶碾的作用是把茶叶碾成茶粉。(四)、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银茶罗通高9.5厘米,罗身长13.4厘米,宽8.4厘米。屉长12.7厘 米,宽7.5厘米,高2.0厘米。座长14.9厘米,宽8.9厘米,高

5、2.0厘米, 全重1472克。通体呈长方形,由盖、罗、屉、罗架、器座组成,均系钣 金成型,纹饰涂金。盖顶錾两体首尾相对的飞天,并衬以流云。盖刹四周 各饰一和合云。罗架两侧饰执幡驾鹤仙人,另两侧为相对飞翔的仙鹤,四 周饰莲瓣纹。罗和屉均为匣状,中夹罗网,屉面饰流云纹,有拉手。罗架 下有台形座器,设镂空壶门。茶罗子,即茶筛。它是饼茶经茶碾碾成碎末后作筛茶用的,下面 的屉用来承接罗下的茶末。(五)、摩羯纹蕾纽三足架盐台:三足架银盐台由盖、台盘和三足架三部分构成,通体高 25厘米,盖上有中空的莲蕾提手一个,内置胡椒粉。与之相连的盖 心上,饰有团花一周,还饰有摩羯四尾,盖沿为卷荷形,其下是一个 与之相配

6、的台盘,用于存放食盐。三足架与台盘焊接,整体形似平展 的莲蓬莲叶。支架以银管盘曲而成,中部斜出四枝,枝头为两花蕾、 两摩羯。唐朝人吃茶时喜欢在茶中加盐,宫廷中更喜欢加胡椒粉, 增加茶的香味。盐一般在水一沸时加入。(六)、鎏金飞鸿纹银匙、鎏金飞鸿纹银则银则是投茶时的匕状量具,形如勺,用来把茶粉装进锅里。茶匙是煮茶时用来击沸汤面,使茶末融于汤中。(七)、鎏金银龟盒厘米,全重818.0克。整体呈龟状,昂首曲尾,四足内缩在地。龟甲 为盖,盖甲上有龟背纹,整体造型维妙维肖。盖与腹焊有圆子母口相 接。首、腹及四足中空加焊。尾部焊接。腹部供贮放碾碎的饼茶细末。 取茶时,既可揭盖(甲)舀取,也可以龟口中倒出,

7、十分方便。银盒作龟状,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龟是吉祥和长寿的象征。唐 皇室选用鎏金银龟茶盒贮茶,既显示了皇室的高贵富丽气魄,又显露 了皇上祈求长生不老的心态。(八)、系链银火筋:筋,乂称箸,俗称筷子。火筋,煎茶时生火挟炭的器具,所以, 火筋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茶具。而古人对茶具的认识,乂不同于今人,古 人认为凡与烹茶饮茶有关的器具,都称为茶具。这样,煎茶烧水时生火加 炭用的火筋自然也就归纳到茶具中去了。系链银火筋,通长27.6厘米,上端径0.6厘米,下端径0.3厘米, 链长10.3厘米,全重765.0克。整体呈圆柱形,上粗下细,链为银丝编成。 火筋上端顶部为宝珠形,其下有凹槽,环鼻嵌入其中,将两筋用链

8、系结成一体。这件火筋,造型设计精巧,风韵雅典,充分体现了唐代制造金银器具的高超工艺水平。(九)、鎏金人物画银坛:鎏金人物画银坛,通高24.7厘米,直径13.2厘米,腹深 11.2厘米,圈足径12.6厘米,全重为883.5克。为钣金成型,纹饰 鎏金。坛子系百口,深腹,平底,高圈足,有盖。盖钮呈宝珠形。盖 面隆起,分成四瓣,每瓣冲出一只飞狮,并施以錾刻,衬以缠枝蔓草。 盖与腹以子母口扣合,腹壁分为四个壶门,分别錾有四个典故人物画, 其画面为:仙人对奕(棋)、伯牙傣琴、箫史吹箫、金蛇吐珠,将绘画 技巧与金银钣錾工艺融为一体。这件银坛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造型 特征,在古今世界金银茶具中,都是一件十分珍

9、贵的实物资料。煎茶时,先要将饼茶用火烤柔软后,趁热用纸袋贮藏,使香气不 致散失,待冷却后再碾成细末煎茶。这种用纸袋贮茶的做法,多在民间应 用。而作为权力至高无上的真龙天子而言,非同庶民,自然要用密封性能好的金银坛子封存了。鎏金银坛的出土,对研究唐代宫廷饮茶为人们提供 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十)、鎏金银波罗子是饮茶时,存放点心的盒子茶艺流程调茶法1、先在调达子里装入茶粉2、再加入适当的佐料,如椒、桂、盐等佐料3、用沸水把茶调成糊状4、再用沸水调成茶汤供人引用。这种饮茶方法在唐朝时遭到了陆羽等人的反对,但仍有人乐于此道,宋朝点茶(斗茶)法的前身。煎茶法(煮茶法)1、炙茶,唐时的饼茶属于不发酵的蒸压茶

10、,这种茶叶是经过蒸 压成形后再人工烘干或自然晒干的,它的含水量较一般的片茶、叶茶、末 茶等都要高,所以,在饮茶之前,一定要有一道烤焙的工序,否则就难以 将其中的水汽去掉,也不易于将饼茶碾成末,这样煮出的茶是不香的。此种缓火的火力要匀,且不能在有风处炙,因炙处有风, 风吹炭火,则使缥烟如钻,炎凉不均。开始炙茶时,要将茶饼逼近 火苗快速翻动,待茶讲表面炙烤出一个个小疙瘩,然后去火五寸再 炙,直至茶饼表面不冒热气而发出香味时为止要烤两次,两次之间要 有一个自然冷却的过程,才能避免外熟内生炙茶的工具,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叫夹。其制法是: 以小青竹为之,身一尺二寸。在夹前一寸的地方留竹节,竹节以上 剖为两半

11、,取茶饼夹于上,放火上炙烤。陆羽称:用小青竹夹炙茶 津润于火,假其香洁,能盖茶味。宫廷中用笼来炙茶。2、炙烤后的茶饼,需趁热放于特制的纸袋里(用剡溪白而 厚的藤纸折叠成夹层,然后用线缝制成袋状而成)。将炙烤好的茶饼 放置里面,是为使茶饼精华之气,无所散越。宫廷中用银坛封住茶 的香气。3、把茶叶放入茶碾中,碾得越细越好。碾成菱角那么大的 碎屑不成,至少要碾成细米状,能碾成松花粉状最佳。4、碾碎的茶屑再到进茶罗子,用罗筛一遍,茶粉收好,放 入茶盒。5、用特制风炉,用火筋加碳,专用的小锅釜烧水。水面有 鱼眼纹,微微发声的时候,叫“初沸”,这时候加盐,宫廷中也会加 胡椒粉或花椒粉,以增香味。6、锅边缘如涌泉连珠冒泡,叫“二沸”这时候用瓢舀起一 瓢水出来,放旁边备用。7、民间用竹具宫廷中用茶匙环击汤心,使茶粉更好的融合 水,用茶则舀茶粉入锅中心,当水又开时,把刚才那瓢水倒回锅里, 防止茶粉迸出。8、当“三沸”出现时,茶煎好了。9、离火端锅往碗里分到,最多倒五碗。分茶时要把茶水上 的茶末均匀得倒到个碗中,即可吃茶,并配点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