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xxxGW多晶硅光伏组件项目策划方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8812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11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xxxGW多晶硅光伏组件项目策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年产xxxGW多晶硅光伏组件项目策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年产xxxGW多晶硅光伏组件项目策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年产xxxGW多晶硅光伏组件项目策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年产xxxGW多晶硅光伏组件项目策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xxxGW多晶硅光伏组件项目策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xxxGW多晶硅光伏组件项目策划方案.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报告说明按照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实际的发展远远超过规划,到2019年底,光伏累计装机就达到了2.043亿千瓦,2020年预计新增光伏装机在40GW以上,这意味着在过去的5年里(2015-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的增长是规划目标的2倍以上。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3746.3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872.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10%;建设期利息312.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7%;流动资金2561.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63%。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275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264

2、6.77万元,净利润3545.3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9.08%,财务净现值2569.6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15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发展空间大。本项目的建立投资合理,回收快,市场销售好,无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这也奠定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近年来,南欧市场由于电力市场改革,允许光伏电力在现货市场交易,电力系统成本迅速下降,不再需要补贴,市场迅速升温,并进入了大规模化的成长期。由

3、于欧洲起步较早、积累时间长,在累计装机上仍然保持着较大份额。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8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8二、 项目建设地点8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8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9五、 建设背景、规模10六、 项目建设进度11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11八、 环境影响12九、 建设投资估算12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3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14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16一、 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16二、 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必要性及紧迫性17三、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启动22第三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25一、 项目选址原则25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5三、 推动优势产业全产业链

4、发展30四、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31五、 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国内大循环31第四章 建筑工程方案分析33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3二、 建设方案34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5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5第五章 发展规划37一、 公司发展规划37二、 发展思路38第六章 SWOT分析41一、 优势分析(S)41二、 劣势分析(W)42三、 机会分析(O)43四、 威胁分析(T)43第七章 法人治理结构49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9二、 董事54三、 高级管理人员59四、 监事61第八章 项目环境保护63一、 编制依据63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63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64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

5、分析65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66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66七、 环境管理分析67八、 结论及建议69第九章 节能方案说明71一、 项目节能概述71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2能耗分析一览表73三、 项目节能措施73四、 节能综合评价74第十章 劳动安全生产76一、 编制依据76二、 防范措施78三、 预期效果评价84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85一、 项目进度安排8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85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86第十二章 项目投资计划87一、 编制说明87二、 建设投资8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88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9建设投资估算表90三、 建设期利息91建设期利息估

6、算表9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92四、 流动资金93流动资金估算表93五、 项目总投资9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5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6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评价97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97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1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3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4五、 偿债能力分析10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6六、 经济评价结论106第十四章 风险风险及应对措施107一、 项目风险分析107二、 项目风险对策109第十五章 项目综合评价111第

7、十六章 附表附录113建设投资估算表11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4流动资金估算表11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1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年产xxxGW多晶硅光伏组件项目项目单位:xxx投资管理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43.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

8、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投资必要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分析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主要从事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财务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融资主体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经济可行性: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

9、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风险因素及对策:主要是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和长远规划;2、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建设单位规划方案;3、可靠的自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4、其他必要资料。(二)技术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2、选择成熟、可靠、略带前瞻性的工艺技术路线,提高项目的竞争

10、力和市场适应性;3、设备的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用地;4、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积极推进“安全文明清洁”生产工艺,做到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和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注意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可操作弹性;5、形成以人为本、美观的生产环境,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6、满足项目业主对项目功能、盈利性等投资方面的要求;7、充分估计工程各类风险,采取规避措施,满足工程可靠性要求。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光伏等新能源行业迎来重大政策利好。2020年9月11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

11、(以下简称意见),将光伏、风电、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新型储能等列入鼓励发展,将扩大投资的新兴战略产业行列,还被视为将壮大发展的新增长点、新增长极,给光伏等产业带来了长期的利好支持。意见表示,加快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卡脖子”问题,加快主轴承、IGBT、控制系统、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等核心技术部件研发。加快突破风光水储互补、先进燃料电池、高效储能与海洋能发电等新能源电力技术瓶颈,建设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新型储能、制氢加氢设施、燃料电池系统等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先进燃煤发电、核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等基础设施网络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力开展综合能源服务,推动源网

12、荷储协同互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秸秆能源化利用。(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8667.00(折合约43.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44392.34。其中:生产工程29965.52,仓储工程4584.89,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4826.82,公共工程5015.11。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GW多晶硅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投资管理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

13、括xx、xx、xxx等。(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xx、xx、xxx等。八、 环境影响拟建项目的建设满足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项目选址合理。项目建成所有污染物达标排放后,周围环境质量基本能够维持现状。经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后,“三废”产生量较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从环保的角度看,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九、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3746.3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872.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10%;建设期利息312.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7%;流动资金2561.01万元,

14、占项目总投资的18.63%。(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0872.6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9237.0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395.42万元,预备费240.20万元。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275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2646.77万元,纳税总额2358.24万元,净利润3545.3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9.08%,财务净现值2569.6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15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8667.00约43.00

15、亩1.1总建筑面积44392.341.2基底面积16053.521.3投资强度万元/亩238.932总投资万元13746.302.1建设投资万元10872.692.1.1工程费用万元9237.072.1.2其他费用万元1395.422.1.3预备费万元240.202.2建设期利息万元312.602.3流动资金万元2561.013资金筹措万元13746.303.1自筹资金万元7366.813.2银行贷款万元6379.494营业收入万元275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2646.776利润总额万元4727.187净利润万元3545.388所得税万元1181.809增值税万元1050.3

16、910税金及附加万元126.0511纳税总额万元2358.2412工业增加值万元8020.0013盈亏平衡点万元11579.72产值14回收期年6.1515内部收益率19.08%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569.67所得税后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经分析,本期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相关政策,项目建设及投产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财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因此,项目投资建设各项评价均可行。建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好成本,制定好项目的详细规划及资金使用计划,加强项目建设期的建设管理及项目运营期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加强产品生产的现金流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同时保证各

17、产业链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控制产品的次品率,赢得市场和打造企业良好发展的局面。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碳中和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约束条件,而是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来源,将促进我国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动能和增长模式的剧烈变革。从更深层次意义来说,我国推动碳中和,还有确保能源安全、推动经济转型以及促进全球化发展的意义。第一,我国油气资源匮乏,煤炭总量虽然多,但是人均下来就少了,所以推动光伏风电等非化能源的消费,也是为了降低对海外能源的依赖性,确保能源安全。第二,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不仅能加强国内环境保护,还能促进就业,促进国内经济转型

18、高质量发展。第三,全球主要经济体均会参与到实现碳中和的进程中来,尤其是欧盟和美国当前都非常重视碳中和,所以在当前贸易摩擦反复的大背景下,推动碳中和、发展新能源就是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新一轮全球化的突破口,意义重大。根据测算,光伏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为33-50克/度,而煤电为796.7克/度。光伏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是化石能源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在降低碳排放方面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如果能在发电端提升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就能从总体上降低每度电的碳排放量。更重要的是,这种思路不需要对社会用电量(即发电量)进行压缩和约束,以技术手段突破环境对传统经济模式的约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打开全新的增长空间。

19、二、 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形成“温室效应”,就像给地球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一样,是地球拥有适宜生命繁衍的条件之一。但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导致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多,使全球气候明显变暖,给地球生态系统带来连锁效应。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度和强度增加,对粮食安全、公众健康、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产生广泛影响。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风暴、野火、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2100亿美元,远超2019年的1660亿美元。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

20、2摄氏度以内。减缓全球变暖,必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尽快实现碳中和。然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期发布的年度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尽管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仍朝着截至本世纪末升温突破3摄氏度的方向发展。美国科学杂志科学美国人指出,气候紧急状态已经到来,加速程度和不利影响超出预期,正威胁着生物圈和人类,“采取行动的必要性变得更加迫切”。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对的一个恒久的话题。全球变暖带来的一系列如极端天气、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旱涝灾害等灾害,严重影响着人类和全球生态系统。持续升温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其中,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年平均浓度为4

21、105ppm,是1750年的148,与早期人类出现的300万年前大体相同。2019年与2010年相比,大气中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年均增长了237ppm;2021年2月14日,大气中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达到了4142ppm。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措施。2016年,巴黎协定指出,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201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全球升温高于工业化前15C的影响报告,指出15是综合多方面分析后的升温阈值,超过该值后,较多系统可能会处于不可逆状态。要实现全球升温比工业化前不高于15C,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须比20

22、10年减少约45,到2050年应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从“2”到“15”的目标变化,使得原本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比2010减少20的比例变成了45,并且2075年实现“净零”排放变成了2050年。显然,将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15的目标使得全人类要比2的目标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中国作为全球应对气侯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贡献者和倡导者,同时也是碳排放大国之一,时间紧、任务重,尽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刻不容缓。目前,要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主要的途径是采取适当的能源发展战略,改变能源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发电和其他能源转换部门的效率;提高建筑采暖等民用能源效率等措施。

23、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目前,我国提出的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2温控目标”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要求,这将可能使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510年,此外也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中国强化气候行动与目标

24、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据测算,若我国实现2060达到“碳中和”的目标,那么到那时,我国太阳能装机容量会是现在的70多倍,而核能的装机容量是现在的5倍多,风能的装机容量是现在的12倍多,太阳能将成为众多可再生能源中的主力队员。“欧洲主要国家约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实现了碳达峰,计划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间约有60年,而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时间,所以掌控这个过程的平稳和安全是一个重大挑战与艰巨任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有全局观念,要有紧迫感。”在近日召开的“能源中国迈向碳达峰:地方经济转型与能源发展新机遇”论坛上,与会专家纷纷强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了

25、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各地应更加积极地推动能源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更精准地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排放量和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经济结构有密切关联,一般来说,在工业化过程中一个经济体的碳排放总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总是上升的,只有等到这个经济体完成工业化后,随着经济重心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它的碳排放量才会达到顶峰然后缓慢下降。目前,欧美发达经济体碳排放量基本上在2000年之前达到峰值,但以此要求发展中经济体并不合适;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到国际贸易情况,比如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为全世界提供大量工业制成品,但制造这些工业品所必需的碳排放都算在中国头上,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作为以世界工厂闻名的发展中

26、国家,国家领导人对世界承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集中体现了中国长期低碳发展转型战略。这一战略统筹国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协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顺应并引领全球低碳发展转型趋势,从而在新一轮科技竞争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实现弯道超车。从地缘政治角度看,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全球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相对国力明显上升,中国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欧美传统强国的猜疑,认为中国要损害它们的既得利益,破坏维护它们利益的现存国际体系。因此,近年来中国与欧美地缘政治风险有所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方面要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多边贸易等国际议题上发出更大声音以应对西方的挑衅

27、;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倒逼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既降低对外能源依赖度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向更可持续方向转型。三、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启动2021年7月15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开市的公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于2021年7月16日开市。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来达到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大约2000家。根据测算,首批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全国碳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

28、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今后,生态环境部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业,根据需要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碳减排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而国内外实践表明,碳市场是以较低成本实现特定减排目标的政策工具,与传统行政管理手段相比,既能够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够为碳减排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并且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为处理好经济发展

29、和碳减排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碳交易市场的启动,意味着中国开始了碳中和道路上的跋涉。首先对于能源生产端,光伏、水电、生物质能、氢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将迎来大发展,2030年前化石能源消费达峰,2040年后非化石能源占比过半,2060年化石能源基本全部退出,这就是能源生产端发展的趋势,因此随着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扩大,也必将带动这些行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如光伏电池的生产、风机的生产、生物质供热锅炉的生产等。根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清洁生产研究报告,光伏发电的能量回收周期仅为1.3年,而其使用寿命为25年,也就是说在约24年里光伏

30、发电都是零碳排放。根据测算,光伏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为33-50克/度,而煤电为796.7克/度。光伏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是化石能源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所以光伏发电在降低碳排放方面拥有压倒性的优势。此外,从光伏项目开发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经验来看,100MW的光伏项目每年可以开发出11万吨CCER,全生命周期内最多可以开发21年,全生命周期内最多可以开发出231万吨CCER。以CCER成交价20元/吨计算,100MW的光伏电站通过碳交易可以额外增加4620万的收益,相当于1.5年的发电量收益,也相当于每度电可额外收益2.3分,这部分收益可以有效降低7%左右的LCOE(平准化度电

31、成本),可保障全国光伏电站实现平价上网,甚至低价上网,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第三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坚持节能、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一,土地利用最优化。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青海省,简称“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青海界于北纬3136-3919,东经8935-10304之间,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毗连,东南部与四川接壤,位于四大地理区划的西北地区。青海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

32、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青海省地貌复杂多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东部多山,西部为高原和盆地,兼具青藏高原、内陆干旱盆地和黄土高原三种地形地貌,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地跨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大通河5大水系。“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青海即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始终贯彻精准方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42个贫困县(市、区)全部摘帽退出,5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前一年全部“清零”,提前一年实现地区生

33、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各族群众美好生活跨上新台阶。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地位更加稳固。全面启动省部共建国家公园示范省,高质量完成国家公园试点任务,发布实施“中华水塔”保护行动纲要,积极开展保护地球“第三极”行动,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取得实质成效。始终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和绿色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旅游业成长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优化升级,兰西城市群合作共建开启新篇,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根本改观,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高。相继建成一批填空白蓄势能的重大项目,综合运输骨干网络基本形成,清洁电力跨省输送,

34、大电网实现县县通。纵深推进各领域改革创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聚集优势因时发力,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援青成效显著。始终创造高品质生活,民生福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每年保持75%以上财力用于民生投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农牧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前所未有推动生产生活方

35、式发生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布局和对外开放格局深刻调整,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经过长期积累特别是“十三五”的长足发展,我省经济实力、生态质量、基础条件大大提升,发展的稳定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我省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但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低层次的基本省情没有变,经济社会发展上升的总体态势没有变。“两个没有变”的阶段性特征的内涵发生新的变化:产业链总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产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民生均衡化水平依然相对较低,现代化生产滞后于现代化生活需求;创新驱动活力不足,人才短板亟需补齐;

36、区域城乡差异仍然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和基层基础还很薄弱;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依然艰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压力依然较大;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能力、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我省将处在巩固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成果,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现代化建设积蓄力量的重要阶段,呈现出“四期”叠加的特点: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正处在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期,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

37、护的要求更加紧迫;绿色发展成为内在要求和普遍共识,正由生产要素驱动向要素与效率共同驱动、效率与创新联合发力转变,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期,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更加紧迫;区域城乡发展布局更趋科学,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空间形式和动力源,正处在竞争优势重塑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势能叠加释放,正处在改革开放深化期,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展望二三五年,我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实稳固。绿色产业体系全面建成,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力争在全国率

38、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部分领域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建成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与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基本实现地方治理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青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平安青海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旅游名省、高原体育强省影响力显著增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对外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明显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39、现代化。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坚持与全国同步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全面建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影响力显著增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成效明显,三类园区改革创新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深入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 推动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科学开发战略性资源,壮大提升支柱性产业,优化升级“四张牌”全产业链,形成更高附加值、更强创新力的产业链,打造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40、金字招牌。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着力建设现代化盐湖产业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无机盐化工产业基地。构建钾盐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推进盐湖化工向锂电、特种合金、储热、耐火阻燃等新材料领域拓展。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发展光伏、风电、光热、地热等新能源,建设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示范基地,促进更多实现就地就近消纳转化。发展储能产业,贯通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推动地热能、干热岩、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着力发展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马铃薯、枸杞、沙棘、藜麦、冷水鱼等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四区一

41、带”农牧业发展布局,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加强“两品一标”认证和保护,健全农牧业投入品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建设国家富硒农业种植基地,建设智慧农业。探索利用荒漠化土地发展现代滴灌生态农业。培育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培育适应高原气候条件的农作物种子。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构建“一环六区两廊”生态旅游发展新布局,规划建设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形成青藏高原国际生态旅游胜地,推动大区域、大流域旅游联动发展。延伸发展旅游产业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推动特色轻工深度嵌入旅游产

42、业链,提升旅游要素保障水平。四、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大企业竞争力跃升、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创新型企业快速涌现,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做优做强国有资本。滚动实施千家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培育提升制造业“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优化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健全非常规状态下企业稳定发展保障机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立财政金融协同配合机制,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和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加大民营企业引导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新型政商关系负面清单和包容审慎机制。全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建立企业家参与涉

43、企政策制定机制和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壮大企业家队伍。五、 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对接强大国内市场,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推动更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立体多维多元整合提升产业链,构建循环链和产业集群,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建设完善的现代化流通体系,推动上下游、产供储销有效衔接,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加强产业跨省域科技资源对接,推动建立品牌优势产业国家级、区域性创新平台,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成果转化政策,以高水平的创新增强供给体系质量,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和联动性。纵深推进兰西城市群合作共建,加强重点

44、领域一体化政策协同和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建立以省会城市为主导的城市间多层次务实合作机制。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体系,打造向西向南开放的经贸共同体。围绕地球“第三极”生态保护,密切与相关省区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能源资源等领域的合作。加强省内谷地盆地协调发展,建立流域上下游平衡联动发展机制。第四章 建筑工程方案分析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设计依据1、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项目所在地区地震烈度为7度,本设计原料仓库一、罐区、流平剂车间、光亮剂车间、化学消光剂车间、固化剂车间抗震按8度设防,其他按7度设防。2、根据拟建建构筑物用材料情况,所用材料

45、当地都能解决。特殊建材(如:隔热、防水、耐腐蚀材料)也可根据需要就地采购。3、施工过程中需要的的运输、吊装机械等均可在当地解决,可以满足施工、设计要求。4、当地建筑标准和技术规范5、在设计中尽量优先选用当地地方标准图集和技术规定,以及省标、国标等,因地制宜、方便施工。(二)建筑设计的原则1、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确保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美观实用。2、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积极结合当地的材料、构件供应和施工条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建筑风格力求统一协调。3、在平面布置、空间处理、构造措施、材料选用等方面,应根据工程特点满足防火、防爆、防腐蚀、

46、防震、防噪音等要求。二、 建设方案(一)结构方案1、设计采用的规范(1)由有关主导专业所提供的资料及要求;(2)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3)当地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2、主要建筑物结构设计(1)车间与仓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外墙作围护结构,基础采用浅基础及地梁拉接,并在适当位置设置伸缩缝。(2)综合楼、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二)建筑立面设计为使建筑物整体风格具有时代特征,更加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更加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建筑外形设计时尽可能简洁明了,重点把握个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美与逻辑美,并注意各线、面、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利用方向、形体、质感、虚实等多方位的建筑处理手法。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44392.34,其中:生产工程29965.52,仓储工程4584.89,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4826.82,公共工程5015.1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8187.3029965.523602.251.11#生产车间2456.198989.66108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