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转岗)员工再培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8871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进(转岗)员工再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进(转岗)员工再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进(转岗)员工再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新进(转岗)员工再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新进(转岗)员工再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进(转岗)员工再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进(转岗)员工再培训.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8,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2018年6月,延时符,新进(转岗)员工再教育,01,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学习,事故案例分析,目 录 页,延时符,安全专用术语,01.法律法规知识,07,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依法获得安全 生产保障的权利,依法履行安全 生产方面的义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知情权,建议权,批评、检举、控告权,紧急避险权,1,2,3,4,5,拒绝权,八大权利,6,依法本单位提出要求赔偿的权利,八大权利:,8,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保护用品的权利,7,77,法律法规知识,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

2、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从业人员义务,在作业过程中,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或者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法律法规知识,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

3、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第四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知识,第四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02.安全知识学习,安全知识学习,海因里希法则:即,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

4、,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0起事故隐患。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隐患不消除,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其精髓是: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发生事故一定由于存在事故隐患造成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安全隐患一定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知识学习,新员工安全教育有关内容:,新员工是事故的多发群体,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比较高。是由于新员工在生产各方面安全素质不够引起的。一般新员工初来乍到,对岗位、陌生环境的不熟悉,存在好奇、紧张、侥幸、逞能、莽撞等一些不安全的

5、心理因素,存在这样的不安全心态就会在工作中表现出一些不安全的行为(违章作业),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这也就是我们要进行新员工安全教育的原因之一。,嘿!新环境,看不懂!或我早懂了!没事!,安全知识学习,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使用不安全设备,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有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的行为,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用手代替工具操作,攀、坐不安全位置,忽视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或未能正确使用,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接触和处理错误等,人的不安全行为,(一)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知识学习,(二)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知识学习,(三)管理的缺陷,03.事故案例分析,案例:“

6、5.16”集卡V303自损事故,通过事故分析,发生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责任人无视公司管理制度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逆行、原地掉头、车速快,从意识上主动违章;二是在事故发生后抱有侥幸心理,擅自撤除事故现场,使事故损失再次扩大。,事故原因分析,案例:“1.2”龙门吊电缆拉断事故,通过事故分析,发生事故原因有四:一是责任人无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驶近终端限位时,未减速或停车;二是公司相关部门对新进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和知识、操作技能培训不到位;三是班组管理在“师带徒”的模式上没有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在三级教育培训至关重要的环节未尽其责;四是工程部在设备检查中未发现龙门吊V214第二道限位器失灵。,事故原因分析

7、,事故发生的原因,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重要心态,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在现实工作中,对发生侥幸心理的人时有所见。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技术水平不低,而是“明知故犯”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一、侥幸心理,二、惰性心理,亦可称“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干活图省事,嫌麻烦。节省时间,得过且过。,事故发生的原因,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盲目自信。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以老资格

8、者居多)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我行我素是高度紧张后的精神疲劳,产生麻痹心理。是个性因素,一贯松松垮垮,不求甚解的性格特征,自以为绝对安全。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三、麻痹心理,四、逆反心理,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显现对抗:当面顶撞,不但不改正,反而发脾气,或骂骂咧咧,继续违章。隐性对抗:表面接受,心理反抗,阳奉阴违,口是心非。,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如果它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面。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不思后果、

9、蛮干冒险作业。长时间做相同冒险的事,无任何防护,终有一失。,五、逞能心理,六、凑趣心理,也称凑兴心理。是在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而在个体心理上的反映。个体为了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温暖,喜欢凑热闹,寻开心忘忽所以。过火的玩笑,伤害成员之间的感情,产生误会和矛盾。,事故发生的原因,冒险也是引起违章操作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理智性冒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非理智性冒险,受激情的驱使,有强烈的虚荣心,怕丢面子,硬充大胆。,七、冒险心理,八、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是自觉从众,心悦

10、诚服、甘心情愿与大家一致违章。是被迫从众,表面上跟着走,心理反感。,事故发生的原因,表现为心不在焉,满不在乎。是本人根本没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认为章程是领导用来卡人的。是对安全问题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比起来不要,不把安全规定放眼里。认为违章是必要的,不违章就干不成活,九、无所谓心理,十、好奇心理,好奇心人皆有之。是对外界新异刺激的一种反应。以前未见过,感觉很新鲜,乱摸乱动,使一些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而影响自身或他人的安全。因周围发生的事影响正常操作,造成违章事故。,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的原因,情绪是心境变化的一种状态。顾此失彼、手忙脚乱。高度兴奋导致不安全行为。,、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

11、技术不熟练遇险惊慌,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惊慌失措,甚至茫然。无法进行应急处理,难断方向。,、工作枯燥厌倦心理,从事单调、重复工作的人员,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和厌倦感。重复不断无变化的、缺乏自主性、感觉不到有意义和重要性。,事故发生的原因,这是个别人的特殊心态,一旦出现,后果极为严重。错觉是有刺激物的情况下发生的,一般不会消失(不同于幻觉),十四、错觉下意识心理,十五、心理幻觉近似差错,莫名其妙的“违章”,其实是人体心理幻觉所致。,、环境干扰判断失误,在作业环境中,温度、色彩、声响、照明等因素,超出人们的感觉功能的限度时,会干扰人的思维判断,导致判断失误和操作失误。,04.安全专用术语,73,安全

12、专用术语,1、“三违”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2、“三无”活动是员工无违章、现场无隐患、管理无缺陷。3、“三不伤害”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4、安全检查“四不两直”是指不通知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5、事故处理“四不放过”是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6、集团安全目标实现“五无”是指即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重大机海损和货运质量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无职工因工死亡事故。7、安全的“三同时”是指新、改、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最后,希望同志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努力精进操作技能,养成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行为习惯,共同营造“人员无违章、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系统无缺陷、环境无风险”的安全生产新局面。,谢谢大家!,安全质量监督部,2018年6月,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