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88931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明清时期是农业文明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期,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期 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以致英国迟迟不能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但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正是在同一个时间,在地球的另一端,工业文明正在萌发;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由此以降仅100多年的历史,就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

2、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摘编自落日的辉煌-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彭慕兰的核心观点: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基本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和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此后距离越来越大。造成东西方发展水平背离(即西方走向了近代化而中国却没有)的主要原因,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彭慕兰把这个东西方分道扬镳的过程称之为“大分流”。许平中 误入歧途的明清江南经济史探讨,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

3、本主义,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近代后期:1919年1949年,中国近代前期历史浓缩一、列强侵华史五场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3.中法战争(1883-1885年);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近代后期: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三大条约:1.南京条约(1842年);2.马关条约(1895年);3.辛丑条约(1901年);,二、抗争探索史三个阶级1.地主阶级;2.农民阶级;3.资产阶级;(近代后期:无产阶

4、级)四条道路1.地主阶级:“师夷长技”,维护清朝统治2.农民阶级:反帝反封,走暴力反抗道路3.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革命派 A、改良派通过改革走资本主义道路 B、革命派通过革命走资本主义道路(近代后期: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六场运动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3.资产阶级:戊戌变法(,19世纪90年代,1898年)4.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1900年高潮)5.资产阶级:辛亥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1年)6.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概念: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

5、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理解:对此概念,既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的,一半是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的。正确理解应为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和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西方列强的几种侵华方式:军事侵略:侵华战争经济侵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资本输出为主,商品 输出为辅(20世纪90年代,马关

6、条约)政治侵略:“中外和好”瓜分狂潮 以华治华(扶植代理人),干涉、破坏中国革命文化侵略:最主要是传教、设许多教堂,也有学堂、报馆、医院、育婴堂等,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鸦片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20世纪以后,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过程。,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场战争爆发是由

7、于“商务上的误会”,有的认为是导源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有的说这是一个纯偶然性的事件。,18世纪英国率先实现“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园。法国当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生产也得以比较迅速地发展。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从它建国到进入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鸦片战争爆发之时),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俄国是一个长期在封建农奴制统治下的国家,直到19世纪前半期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是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之一。(决定了英国是急先锋,为了市场;俄国是割占土地),从当时贸易的内容看,对中国是完全有利的 在那时,中国有很多方面是西方人学习模仿的。在鸦片战争之前,

8、英国人已经养成了下午两三点喝茶的习惯。他们模仿中国人品茶的方式,花钱买了很多瓷器、茶和丝绸。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当时的中国已是世界贸易市场里最大的经济体,生产出大量消费品,但还没有完全的把政治和贸易联系在一起,只是有时的贡赐关系。中国在对外贸易上是出超,经常有大量白银和银元流入。中英贸易不能平衡,这样,平衡贸易就全靠可耻的鸦片走私了。,马戛尔尼率团使华失败是否仅仅是中英间的“礼仪之争”?1793年英国首任外交公使马戛尔尼率使团抵达北京。在英皇乔治三世给他的授权书里,不仅有自主做出让步决定的权力,而且还有必

9、要时同意禁止东印度公司把鸦片输往中国的英王允诺,以符合中国的鸦片禁令。英国特使谋求中国开放内地市场。但马戛尔尼拒绝了必须对乾隆皇帝行跪拜礼的要求,于是被视一切外国均为夷、礼品必是贡品的清朝认定为大逆不道,清廷遂限期逐其出国门。而他所赠送的大批先进的科学仪器和机器都被安装于皇宫当做玩物,所提议的建立中英两国外交与商业联系,亦未讨论即被拒绝。英王促进英中正常贸易全面开展的企图寿终正寝。1816年,英王又派阿美士德使团来华,以继续马戛尔尼未完成的使命。结果在跪拜礼问题上又僵持住了,这回清廷干脆连对话也不考虑,直接把他们遣送出境。“礼仪之争”只是一个表象。更深层次的是两国文化与经济上的不同。,目的的差

10、异:英国的本意是来华进行外交谈判,而大清则一如既往以为是外夷远道来贡.一方面,我们应当肯定,乾隆拒绝马戈尔尼提出的“给地”、减税、多口通商的无理要求,维护了国家主权。另一方面,乾隆皇帝在其谕旨中所流露出的那种陶醉于天朝上国的自我满足,进而妄自尊大,处处以天朝体制为处理对外关系行为准则的态度,从当时世界潮流来看,是落伍而迂腐的。法国学者阿兰佩雷菲特在他的著作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认为“两个傲慢者互相顶撞,双方都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把对方推倒野蛮人的边缘”。又说:“中国拒绝对世界开放,而英国人则不管别人愿意与否,想让世界对所有的交流开放。”虽然,满清王朝对于英国明显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开放”

11、要求理应拒绝,但问题在于它拒绝的方式是僵化的固守朝贡体制。这注定这次中英外交交往必然以失败而告终。不仅仅是礼仪和文化的冲突,更是清朝政府对外政策的失误。清朝僵化的外交思想和模式与西方近代外交格格不入,孤立与世界潮流之外的海外政策,其闭关自守的性质在此暴露无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外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大量涌进中国,但由于受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外国商品一直销路不畅。马克思在其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人们过高的估计了天朝老百姓的需求和购买力。在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制度下,谈不上什么大宗进口外国货。”但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使得列强对国际

12、市场的扩张要求日趋迫切,而它们对华贸易的被动局面正与这种迫切要求不相符。于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约10年后,英美法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约”的要求,企图以此形式,实现其新的侵略要求。,领事裁判权 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一种非法特权,它的主要内容是: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任何违背中国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成为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时,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的领事等人员或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据其本国法律裁判”。这种非法特权,是对一国独立司法主权的剥夺.,租界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通商口岸

13、划定由他们永久或长期占用的地域.租界的存在严重侵犯了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的完整,是一种变相的殖民统治区。由于租界内的种种特权,这些特权也严重的侵犯了一个国家的司法的主权。租界在中国作为主权丧失的象征,中国历届政府都在为收回租界而与租借国展开收回租界的谈判。1917年开始,各地的租界被中国政府陆续收回。,片面最惠国待遇 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为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

14、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单方面的)。“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中英虎门条约)这就是说只要中国给其他国家好处,英国就可以同享。继英国之后,有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由此会出现什么局面?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如何评价和看待近代列强的侵华 1、对西方而言,侵华实质是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为西方资

15、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也影响了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各国在侵华的过程既相互勾结又相互矛盾。2、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具体表现为:(1)列强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2)在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3)在经济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掠夺产地,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也把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带到中国,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

16、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日甲午战争背景:中、日、欧三方局面 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日本方面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日本国内本身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1887年,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17、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清朝方面 中国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

18、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欧美方面 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失败原因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 认识原因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 争失败的外部原因三、信

19、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五、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六、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七、封建政权买办化导致妥协投降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甲午战争人物盘点:1.慈禧:哪管战争胜败生日非过不可2.光绪:难敌枕边风文盲险被委“道台”3.翁同龢:一力主战只为报一己私仇(以光绪帝恩师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和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关系日益恶化)4.李鸿章:我的北洋海军5.明治天皇:一天宁可只吃一餐也要建立一支强大海军6.福泽谕吉:脱亚入欧只为吞噬中国,马关条约对中外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1)从中国方面看,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

20、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对远东局势来说,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6天后,俄罗斯帝国因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它向中国东北伸张势力,

21、便联合法、德两国进行干涉,结果是日本于同年5月4日宣布放弃辽东半岛,但要中国以白银3000万两将其“赎回”。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巨额白银。然而,三国干涉还辽对日本来说仍然是飞来横祸,它使日本藉由甲午中日战争获胜之机侵占满洲(中国东北)的企图遭到粉碎,也使俄国增强其在远东的势力,遏制了日本在朝鲜的扩张。为了实现日本“大陆政策”的第二步(吞并朝鲜)和第三步(进军满蒙),日本重新整军备战,决定于十年后发动对俄罗斯帝国的战争。,瓜分中国狂潮 瓜分中国狂潮是指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896年时沙俄以迫日归还辽东半岛有功,诱迫清政府签中俄密

22、约,内有将东三省的铁路(东清铁路中东线)修筑和经营权给俄国、战时开放使用港口等条件,在此之后引发列强争相迫使清朝划出势力范围、租界与租借地的事件。这是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侵略方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要求。资本输出对中国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列强政治上控制加强,经济上疯狂掠夺中国,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危害影响要比商品输出大得多,深远得多。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是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一种形式,它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民族危机)。,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

23、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资本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在19 世纪70年代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但也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19世纪晚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表现形式:1.争做中国的债主(借款);2.抢夺路(铁路)权(中法新约)、矿权;3.争相开厂(马关条约);,商品输出 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这些商品包括鸦片、西方列强本国的手工工厂所生产的产品,或者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很少),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商品输出较资本输出时间早,在1840年至1895马关条约签订年间

24、里,绝大部分都是商品输出。其本质是控制殖民地的市场。,势力范围 从国际政治角度上讲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领土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俄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租借地 一国根据条约在一定期限内为条约所规定的目的租借给另一国的领土。租借地的概念是借用国内法的租赁关系。租借土地的主权不转移。租借只在约定的期限内有效在租借期内租方取得对领土的使用权。(租期25年至99年不等。近代中国第一块“租借地”出现在胶州湾今青岛)。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租借地都是强迫这些国家订立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租界和租借地的异同点相同点:

25、获得的方式是相同的;都是实行殖民主义制度;其领土主权仍属中国;都是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地区性殖民地。不同点:1.租界都位于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租借地几乎都位于军事或政治的战略要地,是从军事和政治角度考虑的。2.租界的管理模式多样:有专管租界,有公共界;租借地的管理模式单一,都由租借国一国代表管理。3.1845年英租界刚建立时,中国对租界内行政尚能过问,同时保有对租界内对华犯罪的司法惩办权等。后来剥夺了中国在“租界”内享有的权利,在租界里推行一整套殖民主义制度,是非法的。,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

26、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背景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争划势力范围时,美国正与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美西战争),一时无力兼顾中国。等到战争结束,又已难以插足了。美国是一个后起的国家,军事力量还很薄弱(经济实力最强),不能凭借武力来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格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国内开展了蓬勃的反战运动.欧洲列强及日本在中国抢占海口,争夺势力范围

27、等掠夺活动,对于美国的在华利益构成了直接的威胁。,认识 门户开放的问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那就是门户开放政策主要反映的是美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列强的关系而非中美关系。门户开放原则是美国在华对其他列强的政策,美国人不是要求中国政府门户开放,要求在华列强把自己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是美国对华门户开放原则的关键所在。是要解决美国与其他侵华国家的关系和共同政策的问题,而不是想解决中美关系问题。所以门户开放原则是关于中国的政策,但不是美国对华政策。美国的这一政策,是在承认和维护列强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中的特殊利益和既得权利的前提下,保证各国机会均等,自由贸易,使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开放。门户开

28、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的新阶段。美国在用武力并吞菲律宾以后,又在对华关系中提出了这项政策,扩大了它在中国的影响。美国作为一个大国,有了它独立的对华政策,而不再追随和附和其他国家,充当次要的角色,它在列强侵华活动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从此美国更积极、更活跃地参加帝国主义大国在中国的角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维护清朝的统治,地主阶级的洋务派,试图“师夷长技以自强”,推行洋务运动。19世纪末,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学习西方文化和抵抗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结合起来,推动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运动。此时,光绪帝出于夺取最高权力和不作“亡国之君”的意图,启用

29、维新派实行变法。“百日维新”刚结束,作为民族矛盾总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在山东揭开了序幕。“扶清灭洋”的口号,既集中体现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及阶级局限性,又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组成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采取先“抚”后“剿”,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原因 其一、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其二、直接原因在于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慈禧与洋人之仇:各国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有为、梁启超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但因遭各国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令她怀恨在心。加上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纷纷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也增长了慈禧的仇外情绪。,战争影响,给中国的影响

30、经济方面: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称为庚子赔款。以海关税及盐税作为偿还赔款之用,但这两项税收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一项财政收入。控制海关就基本上能够左右中国财政。赔款共分39年才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翻一倍多,也使得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的经济跌入低谷。文化方面: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抢掠,因而造成大量中国珍贵文物、大量的文史资料典籍和文化遗产的失窃、破坏,损失无法估计。政治方面:丧失多项国家主权;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八国联军事件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后来美国向清政府减少了约1千万两白银的赔款。退

31、款主要用于中国向美国派遣公费留学生,清华大学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后来,各国纷纷效法美国。这一方面间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另一方面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对东北亚的影响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战争也引起了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在战争中,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全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利益上矛盾的激化升级,这也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对远东局势来说,1900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的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