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94011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0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一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运用)1、造纸术:西汉开始出现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术传入欧洲后,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成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4、指南针:战国时发明了“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

2、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总之: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之后,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二九章算术的地位(识记)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三授时历(理解)授时历由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订,确定一年为3642425日。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与今天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早了三百年。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四中国古代四大农书(识记)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

3、代农业科学著作;元朝王祯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五、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作者和地位(识记)1、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所作,书中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2、本草纲目: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所作,是对16世纪以前的中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诗经(理解)1、出现:春秋末年,相传由孔子编写。2、内容: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4、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被后世奉

4、为儒家的经典。二、离骚(理解)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它表达了屈原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三唐诗繁荣的条件(理解)经济繁荣;国家统一;社会开放;科举考试以考诗赋为主。四宋词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和元曲的代表人物(识记),五、明清小说的代表作(识记)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的演变脉络(识记)1、起源:“图画文字”2、脉络: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3、趋势:由繁到简二楷书、草书、行书的主要特点(理解)1、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5、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具有实用价值。2、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3、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三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识记)东晋著名书法家,被称为“书圣”。精通楷、草、行三种字体。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四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特点及代表作(理解)1特点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2代表作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六、京剧的形成(理解)1条件: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统治者的重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徽、汉艺人的努力。2过程: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风行一时;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3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4特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