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第一课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9491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史第一课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济史第一课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济史第一课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济史第一课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济史第一课教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史第一课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史第一课教案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 题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课 型新课 课时第 1 课时备课日期2014年 2 月 25 日 讲课日期2014年 3 月 日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古代农业体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记忆最早的农作物区域,主要作物名称,古代主要农具,重要水利设施。2、 掌握精耕细作的含义,理解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完善和小农个体耕作方式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3、 分析理解以自耕农为主小农经济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近代以来又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迟滞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 课前史料搜集整理,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对于学生的回答课堂做及时评价。2、 归纳法、

2、探究法,归纳农具变化以说明生产力的发展,归纳古代水利设施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中心,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理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2、 关于三农问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3、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逐渐提高,由此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起源、生产工具改进、水利设施完善、灌溉工具改进、耕作方式演变。)教学难点“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教学方法自主

3、学习、合作探究、分析点拨、习题训练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课课堂提问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了解了人类历史文明不断进步,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政治文明发展是由经济水平所决定的,“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学期我们就来学习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如何影响政治发展的?导入新课导课(一):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个农业大国,那么你们知道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有多少人?3亿,全国13亿人,农民就9亿多。由此看来,农业的发展情况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那么,我国的农业社会从什么

4、时候开始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导课(二):“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超过75,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是国家建设不可忽视的基本问题,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的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今天让我们翻开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了解中国古代农业走过的历程,关注农业发展的现状,一起构想中国农业健康美好的未来。讲授新课一、 农业的起源 1、起源:原始农业经历了从 向 的发展。“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2、特征:1)

5、地域差别: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 和 出现。2)作物结构:北方以旱地的 生产为主,南方以 生产为主,相互交融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 长江流域种植水稻3)产业结构:以 为主、以 为辅,出现“五谷”“六畜”农业起源的三大特点: 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产生了农业 多元交汇,由多个中心向周边发展 形成南稻北粟的原始农业种植结构 以种植农业为主,原始家畜饲养业与种植业相结合思考1: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思考2: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过渡阅读

6、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技术的进步)结合表格来填写展示出现时间主要工具认识原始社会 是主要耕作方式之一;工具简单商周时期 、 是重要工具主要材料还是 、 、 、 等春秋战国 农具、牛耕提高了 ,促进了精耕细作。曹魏翻车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1、表现:(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从原始农业的产生到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

7、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原始农业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距今七八千年“石器锄耕”“耜耕”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商周时期青铜农具,掌握一定技术说明: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2)工具 材质:石器青铜铁器工艺:打制磨制炼铸造(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2、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先秦农具的变化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

8、化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反映了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 商周时期,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由于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不可能大量用于农业生产,这一时期耒、耜仍然是主要的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而且范围日益扩大,牛耕出现。这些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附后板书设计布置作业1、 整理笔记熟记知识点2、 名师导学p4选择题课后反思随堂演练: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

9、常重视祭祀 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距今七八千年前,我们的先民最早发明的下列农具是用于 ( )A.松土 B.播种 C.收割 D.割草3、下列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耒耜 青铜农具 铁锄、铁犁 耧车 A. B. C. D. 4、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反映( ) A .春秋时期牛耕出现 B.战国时期牛耕推广 C.春秋战国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6、史料记载“所种

10、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 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课 题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2)课 型新课 课 时第 2 课时备课日期2014年 2 月 25 日 讲课日期2014年 3 月 日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4、 了解古代农业体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记忆最早的农作物区域,主要作物名称,古代主要农具,重要水利设施。5、 掌握精耕细作的含义,理解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完善和小农个体耕作方式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6、 分析理解以自耕农为主小农经济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近代以来又成为阻碍生产发

11、展的因素,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迟滞的原因。过程与方法3、 课前史料搜集整理,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对于学生的回答课堂做及时评价。4、 归纳法、探究法,归纳农具变化以说明生产力的发展,归纳古代水利设施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中心,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理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5、 关于三农问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6、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逐渐提高,由此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起源、

12、生产工具改进、水利设施完善、灌溉工具改进、耕作方式演变。)教学难点“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点拨、习题训练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课课堂提问1、 我国农业如何产生的?(说明方式)2、 我国古代农业结构具有什么特点?3、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按朝代来说)导入新课影响农业的发展因素除了生产工具外还有什么会影响其发展呢?下面我们学习以下内容,古代水利设施的变化和生产方式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讲授新课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水利设施:1)上古时代:出现 的传说2)春秋战国:兴修

13、了 、 、 3)两汉时期:建成 、 等水利工程; 政府经常有组织的治理 4)西域:坎儿井主要应用于干旱地区2、经验总结:农学知识理论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图卷详解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大禹治水的传说 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2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 (1)概况: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 (2)都江堰: 作用: 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水利发电,缓解电力危机; 美化了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拉动

14、了四川地区的经济; 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 3治理黄河和兴修水利 (1)治理黄河: 重要性: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黄河是否安澜,成为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2)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名词:坎儿井 4古代水利技术的研究 (1)中国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有着精湛的农学知识理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古代的农学著作总数约370多种,其中也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2)元代的郭守敬、明代的潘季驯、清代的靳辅和陈潢等,不仅具有丰富的治水实践经验,而且也提出了关于水利建设的系统

15、思路。 在明代的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水利”一目占九卷,除总结前人兴修水利的经验外,还收录了西方传教士的泰西水法,提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规划,论及水利施工技术。 明清时期,水利建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详加论述的重要课题。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古代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大规模的 1)时间: 时期盛行 2)原因:生产力落后 原始特点: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2、个体农耕:(“男耕女织”式经营)1)原因: A生产力的发展: 和 的进步B生产关系的变动: 的出现2)时间: 时期3)特点:A拥有 ,以 为单位经营农业 B农业与 相结合,“ ”式的经营方式 C自

16、给自足4)评价:进步性: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 生活比较 ,有较高的 局限性:小农经济的狭小 和简单的 ,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 和 的发展到 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是国家 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其破产的原因之一探究 课堂讨论:中国古代历朝都发生民众暴动。为什么农民会被逼上反抗的道路?(赋税沉重;徭役沉重;土地兼并。)1沉重的赋税封建王朝都要向农民征收比率和数额不同的赋税。古代赋税有田租、户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及其杂税。农民的赋税成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奠定了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泰半之赋”

17、,使农民负担沉重。2繁重的徭役:秦隋王朝力役繁重,严重破坏经济,使社会动乱。五、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以 为主、 为辅2、 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3、农业与 相结合,“ ”式的经营方式课堂小结课堂练习习题附后板书设计布置作业1、 整理笔记并熟记知识点2、 名师导学p4-5综合题课后反思随堂演练:1、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2、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助耕 D铁犁牛耕3、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

18、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4、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5、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B. C. D.6、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7、情景假设:假如给你一块土地和种子让你去耕种,你都需要有什么东西、知道那些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