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的虚.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96511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中的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古典诗歌中的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古典诗歌中的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古典诗歌中的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古典诗歌中的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中的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中的虚.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虚实相生,古代诗歌鉴赏,灵石中学高三语文组f设计,学习目标: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相生”的 表现手法。学习重点:结合作品分析实写和虚写的内 容及其作用。学习难点: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形 成完整答案。,教学目标,概括小说的主题,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吴 乔围炉诗话 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清朝)唐彪读书作文谱 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南宋 马 远寒江独钓图,你看到了什么?,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

2、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

3、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欣赏诗歌中的虚实结合,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直接具体捕捉到的部分;“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诗词里的虚可以分以下四类,1、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

4、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例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已逝之景之境,3、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的未来之境4、从对方进行设想,有人称之为对写法。未直言其情,而其情自见,表达上委婉,感情却更深沉,更真挚动人,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2、设想的未来或对方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或设想对

5、方的情景,它表现的情感一直延伸到未来,或者假托他人而实写自己。前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后者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诗歌中“虚”的表现形式,诗歌的“虚”,是指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一般说来,“虚”的表现形式有以下三类:,3、神鬼世界和梦境。借想像出来的虚无境界以反应现实。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1、回忆的往昔之境。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关键词:想象,关键词:回忆,关键词:联想,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

6、,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虚实结合是 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虚实结合的作用:1、虚与实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2、虚与实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3、虚与实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4、虚实结合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激发读者的想象。,示例一:找出下面这首词中最明显的虚实相生处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

7、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虚景和实景的关系(一)解说: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回忆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指“荠麦青青”,写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结论: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考题模拟:“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答:这句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虚景“春风十里”与实景“荠麦青青”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了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示例二:找出本词的虚实结合手法(温馨提示:注意上下阙的红字表达的内容)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

8、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虚景和实景的关系(二)解说:上阙是实景,通过“候馆”“征辔”等词指出“行人”远行,通过初春景象反衬他的离愁别绪。下阙是虚景。通过设想“行人”的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结论:虚实结合,有时则是相辅相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答:这首词突出主题的手法主要是虚实相生,通过实写丈夫远行和虚拟妻子思念丈夫的悲切之状,两者相辅相成,从而将离愁这一主题抒发得淋漓尽致。,考题模拟:分析踏莎行突出主题的手法,说说它的好处。,示例三:指出下面这首词中的虚与实(温馨提示:1、注意标题 2、注意注释)渔家傲 记梦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

9、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谩有:空有 三山:相传是神仙所居的三座山(注:这是李清照南渡后写的一首词),虚景和实景的关系(三)解说:虚景是指对天帝的想像,如“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等句;实写的是人间疾苦。李清照南渡后,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生活,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她描述对仙界的向往,其实正是对黑暗现实的极度不满。结论:虚实结合,有时是因为表情达意的委婉,能让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和深沉,从而突出中心。-,答案:这首词以虚写实,用天界的温暖美好来反衬现实的黑暗无情,含蓄而深沉

10、地表现了词人的对现实的失望与怀才不遇的愤慨。,考题模拟:简要分析李清照渔家傲记梦的表现手法。,欣赏:“虚”的最高境界,赏析:朱诗以“新妇”比自己,以“公婆”比主考官,表达了应试举子在考试前的不安和期待。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肯定了朱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最高境界体现于:全诗根本不提考试(这是朱庆余最想要说的“实情”),完全假托新娘子怕见公婆(这是表现上的“虚象”),若只看字面意思,完全就是一个胆战心惊的新媳妇形象。“虚”完全反客为主,“实”完全隐入幕后,只在题目上鬼鬼祟祟地露出马脚。,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

11、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酬朱庆余 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2、常见提问:请对诗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1、考查点: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2、常见提问:请对诗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做简要分析。,高 考 指 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2、常见提问:请对诗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3、解题思路:(1)实写什么,虚写什么.(2)虚实如何结合(点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衬实)(3)分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常用术语:渲染烘托;强烈对比;相互映衬;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激发读者的想

12、象,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琅琊溪 宋 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送 魏 二 王昌龄(唐)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风雨入舟,凉气袭人。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

13、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虚实相生,烘托出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悲凉惆怅的心绪,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牵挂之情。,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2005年高考全国卷)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概括小说的主题,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吴 乔围炉诗话 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清朝)唐彪读书作文谱 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