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全套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9665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PPT 页数:183 大小:5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全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南开大学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全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南开大学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全套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南开大学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全套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3页
南开大学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全套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全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全套课件.ppt(1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政策概论课程内容结构第一编 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发展第二编 社会政策基本原理第三编 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第一章 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本章要点:政策与公共政策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社会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一章 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 一、政策 1.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 a.有规则;b.有组织;,第一章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2)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a.有目标 b.有方向(3)政策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第一章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2.政策的定义 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

2、动的总和。-政策的主体: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政策的目标:实现组织的特定目标;-政策包含规则体系与具体的行动,第一章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二、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定义 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主体: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目标:社会管理、解决社会问题,第一章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1)公共性:面向社会大众,表现为:a.主体具有公共性(社会公共权威);b.对象的公共性;c.目标的公共性(公共利益);d.政策过程的公共性,第一章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2)权威性,表现为:a.政策由具有公

3、共权威的组织来制定;b.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如,令行禁止)(3)价值性(轻重缓急)(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 a.有时能实现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b.往往是群体间利益矛盾的缩影,第一章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一、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实质1.社会政策的定义 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主体:政府或其他组织-重视社会目标-具有福利性,第一章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2.社会政策的实质 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注意,政府干预政府包揽/包办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1.社会保障;2.医疗卫生;3.公共住房;4.教育政

4、策,第一章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续)5.劳动就业政策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8.其他政策(如家庭、矫正、社区发展等),第一章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三、社会政策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系1.社会福利(1)社会福利的概念 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过程。(2)社会福利的特点 社会福利不同于市场交换。,第一章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2.社会保护(1)社会保护的基本含义 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第一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

5、基本概念,(2)社会保护的分类 a.预防性(赋予机会、提高能力):保护基本权利;增能 b.治疗性(提供帮助):补偿原则;社会关照原则,第一章 第三节 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我国社会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条例”、“规定”、“办法”);4.国务院部门规章(“规定”、“办法”);5.地方性法规(省级及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6.地方政府规章;7.其他政策文件:a.白皮书 b.各种“纲要”c.党的重要文件、报告,第二章 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本章要点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我国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第二章 社会政策实践的

6、历史发展,第一节 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一、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1.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1)内容 a.教区负责供养教区内无依无靠的贫民;b.根据贫民的类型,分类施助-有劳动能力的送入工场劳动-没有劳动能力的,送入救济院或提供院外救济;-无依无靠的儿童,提供学徒训练机会。,第二章 第一节 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2)影响a.政府开始承担保障公民基本需要的责任;b.奠定了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c.各国社会救助政策的模版。,第二章第一节 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2.工业化对社会政策的促进作用(1)劳动者因生、老、病、残、失业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和劳动机会的风险大增;(2)

7、传统的家庭保障作用日渐式微;由于上述原因,富裕社会中的贫困问题日渐凸现(3)国家的不干预主义导致社会矛盾、阶级冲突尖锐化,第二章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3.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1)俾斯麦的政策(2)社会保险法:-1883 工人医疗保险法-1884 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 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70岁以上)(3)俾斯麦模式,第二章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二、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 1.贝弗里奇报告:(1)1942年11月发表(2)全称: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s)(3)目标:消灭贫困,消除匮乏、疾病

8、、无知、肮脏和懒惰等五大顽疾(4)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助+自愿保险(5)社会保险的六大原则:-普遍全面(comprehensive,persons and needs),-均等给付(flat-rate benefit)-均等缴费(flat-rate contribution)-待遇水平够用(adequacy of benefit,in amount and time)-统一管理(single contribution,single fund)-分类施保(classification),第二章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6)社会保障成功运行的三大前提条件:-儿童津贴(chi

9、ldrens allowances 若抚养人在领取社会保险待遇,每个儿童都可领取;其他情况下,除老大外的其他子女都可领取)-普惠型医疗卫生服务(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7)贝弗里奇报告的影响-提出了福利国家的蓝图,第二章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二、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 2.福利国家(1)W.Temple提出(2)本质:国家承担保障公民基本需要的责任;(3)代表:北欧国家瑞典、丹麦、挪威等。有研究者提出福利国家三个世界说,即社会民主型、保守型及自由主体型,第二章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3

10、.美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标志:1935年社会保障法(2)内容:社会保险+现金救助 a.社会保险:-老年及遗属保险:参保人本人年老后的养老保障及本人死亡后遗属(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雇主缴费,被动失业时可以领取)b.现金救助:-盲人-孤儿-无老年及遗属保险的老年人(3)意义:a.从私人福利向公共福利转向;b.联邦政府开始介入地方社会福利事务,第二章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三、福利国家危机及改革1.福利国家的危机(1)合法性危机:对福利国家的批判、质疑 左派:福利国家不够“左”,未能达到福利国家的目标 新马克思主义:福利国家没有根本消除阶级剥削 女性

11、主义:福利国家将对妇女的歧视合法化了 右派:福利国家损害了自由,表现为:-福利国家否定了人们对服务的选择权;-再分配亏待了财富创造者;-导致福利依赖,养了懒汉-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2)财政危机: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滞胀使福利国家不堪重负。,第二章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2.福利国家改革(1)削减福利开支:强调个人责任,救助只面向deserving poor(2)改变社会保障待遇计发方式(make work pay)-待遇与CPI挂钩,而不是wage level(3)鼓励、支持私营保险的发展(4)NHS 中引入准市场(Internal market/quasi-market)

12、,第二章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变,一、总体概览 1.拉丁美洲:智利养老金改革为代表2.亚洲国家和地区: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第二章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变,二、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政策改革 智利养老金改革(1)时间:1980(2)内容:-保费全部由个人缴纳,雇主不缴费-完全个人账户制-管理民营化:由私营养老基金运作(3)意义:-养老保险由现收现付制(PAYG)改为基金制-社会保障私有化的典型代表,第二章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变,三、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政策改革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1)时间:1955年7月,中央公积金局成立为标志

13、 发展:1968年9月,随着“公共住屋计划”的开展,中央公积金的使用范围开始放宽(2)特征:-强制储蓄-功能互通、综合保障(退休、保健、住房、家庭保障等)(3)意义:-强制储蓄的代表-被认为是具有资产建设(asset building)功能的典型制度,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社会政策发展概况,一、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政策 1.劳动保险条例-颁布时间:1951年2月-规定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待遇2.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社会政策的内容-城市:计划就业、公费(劳保)医疗、集体福利-农村:集体经济、合作医疗-面向城乡的公共教育体制-社会救助: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农村五保,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社会政策发展概况,二

1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政策 1.改革背景:知青返城、就业压力、住房紧张2.改革探索:-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三结合”-住房出售试点3.社会保险改革-养老保险 1984:国企退休费用社会统筹;1986: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 1991: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1995: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失业保险:1993年,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医疗保险:1994年,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社会政策发展概况,三、我国当前社会政策的基本框架1.社会保险:-养老保险:1997年 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医疗保险

15、:1999 关于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1999 失业保险条例2.社会救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7年在全国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全国建立-农村五保制度,2006年修订农村五保供养条例-专项救助:城乡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应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助,2003,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社会政策发展概况,三、我国当前社会政策的基本框架3.住房政策 廉租住房保障办法:20074.教育政策 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5.医疗政策 2003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7年 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就业政策 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

16、仲裁法7.社会福利服务-孤儿救助-流浪儿童救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8.三农问题相关的社会政策-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子女教育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009年试点,第三章 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本章内容概要: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社会政策研究方法,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一、社会政策研究的缘起1.社会政策概念的提出(1)德国新历史学派(“讲坛社会主义”)a.基本立场:-对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贫困等社会问题,国家必须采取改良主义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走中间道路,反对自由放任(laissez-faire),也不赞成激进社会主义(radical s

17、ocialism)b.代表人物:瓦格纳(Wagner)、施穆勒,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瓦格纳(A.Wagner)“国家社会主义纲领”核心思想:要让“人口中的大多数,即工人阶级,以及其他下层阶级能够享受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所获得的物质生产成果和文化财富”,具体地说,-改善工人待遇:提高工资、稳定工人的地位、缩短劳动时间、废除童工和女工-扶助老弱病残、保护寡妇和孤儿等-通过国家的“租税政策”,干预财富的分配-通过国家的社会保险措施,使国家的统治介入个人的消费领域。,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施穆勒 G.V.Schmoller 主张通过社会立法,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中下阶层的道德水平和

18、物质生活水平,以“重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友好关系,消除或限制社会不公,进一步实现分配正义的原则”。-社会改良主义所针对的主要对象是社会的中间阶层,即介于大所得者、大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社会阶层。-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中间阶层”(即白领工人、职员、经理、经营管理人员、熟练工人、公务员等)不但不会没落,反倒会壮大起来-国家对新的中间阶层,必须保护这个“中间阶层”,即在利润分配和提供住房方面有所改进,防止劳资对立,以稳定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2.社会政策学科的发源(1)认识到贫困的严重程度,人们对贫困的态度发生转变:-Charles Booth.Life and

19、labour of the people of London-Rowntree,S.Poverty:A study of town life(提出了poverty line及菜篮子法)-Fabian Soceity 费边社,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Fabian Soceity 费边社-代表人物:萧伯纳、韦伯夫妇-主要思想:主张通过社会政策解决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实现社会主义-主张采取的措施包括:a.改革济贫法b.建立最低社会标准 Social Minimumc.发放国民年金,反对缴费式的社会保险,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二、社会政策学科的形成与发展1.社会政策学科的形成(1

20、)蒂特马斯(Richard Titmuss)-LSE第一位社会行政学教授-代表作:The gift relationship;The welfare commitment;Essays on the welfare state-基本观点:a.主张公共福利,反对私人福利 b.主张普惠型福利(universal welfare),反对选择性福利(selective welfare),认为选择性福利会给人们带来耻辱烙印(stigma)c.主张由国家提供福利,反对市场机制 d.提出福利的“社会分工”,将福利分为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职业福利(occupational welfare

21、)和财政福利(fiscal welfare)e.将福利体制分为三种类型:制度型(institutional model)、补救型(residual)、工业成就表现型(industrial-achievement model),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2.西方社会政策学科的发展(1)理论研究的多样化,突破了国家-市场的简单对立(2)研究范围的拓展,包括社会服务领域、社会问题研究、弱势群体研究(3)研究范式的转变,从单纯关注收入分配发展到生活机会(life chances)的分配,第三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3.我国社会政策学科的发展(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经济落后的中国为什么

22、要实行民生主义?b.民生主义的内容-产业国有,节制资本-土地国有,平均地权(2)社会主义的福利思想 a.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哥达纲领批判)-扣除理论:社会总产品在分配前,须先扣除生产资料投入;扩大再生产投入、应付灾害事故的后备保险基金、一般管理费用、学校、保健设施等共同需要部分、对丧失劳动能力着的救济金-分配规则: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按劳分配 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按需分配 b.列宁的国家保险提纲,第三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一、社会政策理论基础1.经济学2.政治学3.社会学,第三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1.经济学(1)福利经济学:庇古、帕累托 一定量的资源,在

23、资源拥有量不等的人员之间进行分配,其边际效用是不同的。拥有资源较多的人员所获得的边际效用要小于资源拥有量较少的人员。因此,社会再分配将提高一定量资源带来的社会效用。(再分配的合理性)(2)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实现充分就业)(3)微观经济学:Cost-effective analysis:把钱花在刀刃上。提高有限社会支出的使用效率(社会效益最大化),第三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2.政治学:(1)再分配的政治过程及其影响;-资源分配的规则取决于权力结构或关系结构(不同的分配模式反映了不同的权力结构)。-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会影响受益者的结构构成(如排队、凭票供应、按购买

24、力或支付能力分配)。-再分配模式的转换,会导致利益结构的变动(2)福利政治哲学(意识形态),第三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3.社会学:(1)社会学的性质:草根性、批判性、改良性、实用性、理论取向性(2)社会学对社会政策的贡献:-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分层研究 社会政策通过改变机会结构、重构个体的生活机会(life chances)影响社会分层(去阶层化),第三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二、社会政策理论体系:1.描述性理论(1)制度型(institutional)模型和补救型(residual)模型(2)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G.Esping-Anderson)a.指标

25、:非商品化(decommodification)、去阶层化 b.三个类型:自由主义(liberal)、保守(conservative)、社会民主(social-democratic),第三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2.解释性理论(1)马克思主义理论:-福利国家是资产阶级国家保护资本利益的产物(2)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是通往社会主义的桥梁,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阶梯(3)公民权理论 a.代表人物:马歇尔(T.Marshall)b.主要观点:-公民权分为民事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福利国家是公民权历史演进的结果,第三章第三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一、社会政策分析的视角 1.描述性

26、分析(status quo)2.政策过程分析(policy process)3.政策评估(policy evaluation)二、社会政策研究中收集资料及分析资料的方法 1.定量(quantitative)研究策略(1)数据收集方法:问卷、电话调查(2)数据分析方法:统计软件(SPSS,SATA)2.定性(qualitative)研究策略(1)资料收集方法: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焦点小组(focus group)(2)资料分析方法:质性分析 3。其他研究策略:-文献研究-参与式观察-行动研究,第四章 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本章内容概要 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社会

27、问题与社会政策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与功能,第四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地球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但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欲望”。甘地一、需要的概念与类型 1.需要的概念“需要”指的是:-人们遇到的某类问题;-该问题需要设法去解决;-问题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之间的某种联系 2.需要的类型-规范层面的需要(Normative need)-感觉到的需要(Felt need)-表达出来的需要(Expressed need)-比较层面的需要(Comparative need),第四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3.人的基本需要(1)马斯洛(Maslow 1954)的需要层级论:-生理需要(physiol

28、ogical needs);-对安全的需要(the need for safety);-爱和归属的需要(the need for love and to belong);-自尊的需要(the need for self-esteem);-自我实现的需要(the need for self-actualization)(2)哈维(Harvey 1973):的基本需要理论-食物 Food;-住房 Housing;-医疗 Medical care;-教育 Education;-社会和环境服务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ervices;-消费品 Consumer goods;-

29、娱乐Recreational opportunities;-邻里 Neighbourhood opportunities;-交通设施 Transport facilities.,第四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二、需要与社会政策 1.需要是社会政策的核心概念,(1)从理论上说,对社会政策而言,应分析:-哪些需要是合理的需要(valid needs),哪些不是?-这些合理的需要中,如何分轻重缓急(priority)?-这些需要中,哪些是最基本(basic and fundamental)的需要,是个体的权利,是国家应该保障的?-为满足这些最基本的需要,该如何划分国家、个人、家庭及社会的责任(r

30、esponsibility)?(2)在现实中,“需要”往往作为一种分配机制(rationing device)-资源的获取(access)及资源的分配与人们对需要的理解往往密切相关;-人们对哪些需要应优先满足往往缺乏共识.,第四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3)现实中,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社会政策应取决于社会需要;-社会需要应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表明某种不理想的状况(deprivation)的存在;-但是,需要的存在与社会政策并不直接对应,因为政策的出台往往取决于:a.哪些需要被决策者知悉、认可;b.决策者决心付出多大的努力来满足这些需要,第四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一、社会问题的

31、含义、起因、特点及认定 1.社会问题的含义 哪些问题可能成为“社会问题”?-它们对个人或社会造成物质和精神损害。-它们触犯了一些权力集团的价值观或准则。-它们持续很长时间。-处理起来很棘手,不同社会群体难以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达成共识,第四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2.社会问题的理论解析(代表性的理论有)-社会解组论-标签论:一些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的偏差行为是由于强势群体的强加标签而产生的。-社会批判理论:“病态社会”的制度和结构导致了人们行为不正常-社会建构论:社会问题是相关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建构出来的,第四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3.社会问题的特点-破坏性。(1)打断了人们的正常生

32、活;(2)浪费了社会资源;(3)妨碍了社会进步。-普遍性。(1)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有社会问题。(2)一个国家和社会在不同时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复杂性。成因复杂;其影响复杂。-时空特征。,第四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4.社会问题的认定过程:(1)某一事件的利益受损群体呼吁;(2)有识之士为改善利益受损群体的处境奔走相告、呼吁;(3)社会舆论的宣传、鼓动;(4)来自公众的压力;(5)权力集团的回应。,第四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二、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1.人口老龄化vs人口红利 2.收入分配问题 3.贫困问题vs 经济高速增长 4.就业问题(民工荒、大学生就业难)5.医疗保

33、健问题 6.住房问题 7.社会失范(腐败、青少年犯罪、白领犯罪)8.歧视(农民工、女性)9.家庭问题(家庭/工作,婚姻),第四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三、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 1.公共政策应以“最小社会疾苦”作为原则;2.社会政策属于“逐步的社会工程”,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3.社会政策存在“失灵”的可能性,由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政策本身不合理;,第四章第三节 人的需要、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与功能,一、社会政策的特点 社会政策的主要特点:-满足民众的基本需要(民生问题)-社会性-福利性(“社会福利”),第四章第三节 人的需要、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与功能,二、社会政策

34、的目标 1.满足民生需要(包括衣食住行、就业、健康、教育、环境友好、提高生活水平等,特点:基本性;水平适度;政府责任;社会各界共同努力);2.保护人权:劳动权(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职业培训)、低保和扶贫、社会保障、健康权、受教育权。3.维护社会公平 4.解决社会问题 5.促进社会和谐(根本目标),第四章第三节 人的需要、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与功能,三、社会政策的功能 1.经济功能(1)人力资本投资(e.g.教育培训、医疗卫生)(2)调节经济运行(e.g.,发放社会保障待遇扩大内需;公共事业投资带动经济增长)(3)劳动激励;2.社会功能:(1)收入再分配(通过税收、

35、社会保障和福利供应来降低不平等);(2)作为“社会投资”,推动社会建设(e.g.教育卫生投入,社会事业)(3)社会控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防止犯罪和越轨行为)3.政治功能(1)强化社会管理;(2)调节利益矛盾;(3)巩固执政基础、维护政治稳定,第五章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本章要点社会政策的主体、对象与资源;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第五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一、社会政策的主体1.社会政策主体的分类:-直接主体(立法、行政、执政党)-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公民、其他政党)2.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主动-多元-权威。3.社会政策主体的主要角色:-政策制定、实施、评估、调整者;-资

36、源提供者,第五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二、社会政策的对象1.社会政策对象的分类:-普遍性对象(全体国民,普惠式福利)-选择性对象(部分国民)2.社会政策对象的特点-被动性;-差异性(低保差额补助)-连带性(特殊群体因特殊问题而成政策对象)3.社会政策对象的角色-政策诉求者-政策接受者-信息提供者,第五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三、社会政策的资源1.社会政策资源的分类:-人、财、物 2.社会政策资源的调动方式:(1)人力资源(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2)物力(社区公共用房,有地方办事)(3)财力:-征税-收费:专项收费;社保费;服务费,第五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一、社会政策运

37、行机制的重要性1.规范社会政策各利益攸关者的行为:2.兼顾公平与效率:3.兼顾公共服务方式与个人选择。二、社会政策的服务提供模式 1.政府包办 2.补贴供方 3.补贴需方,第五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三、社会政策运行的纯福利模式与准市场机制1.纯福利模式(1)特点:-政府办社会福利;-公共资金支持-使用者无需付费(2)缺点-效率低(效率动机不足);-缺乏选择自由-财政负担重,第五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三、社会政策运行的纯福利模式与准市场机制2.准市场模式 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突破传统的市场与国家的对立思维)(1)特点-强调使用者的选择权;-从政府拨款到政府购买服务(pro

38、vider purchaser);-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使用者付费(有些国家的部分政策领域)(2)典型代表:英国NHS(3)评价-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使用者付费机制影响服务的可及性,第五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四、我国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趋势1.强调公平与效率相结合;2.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尊重人的尊严;促进人的发展)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遍的可及性;水平大致相当;为实现实实在在的均等化,可适当重点倾斜)4.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第六章 社会政策过程,本章要点社会政策制定社会政策实施社会政策评估社会政策调整,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制定,一、社会政策过程:政策制定

39、实施 评估 调整二、社会政策制定的内容 1.政策的优先次序(priority)。2.目标人群(对象及对象筛查机制targeting)3.待遇标准 4.资源配备(特别是筹资)5.运行机制,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制定,三、.政策制定的步骤 1.政策制定的主要步骤 问题认定确定政策议程 方案设计 试点 审批和发布 2.政策议程(1)哪些问题该引起重视(2)问题的轻重缓急(哪些问题属“重中之重”)3.方案设计(1)基线调查(2)初步方案设计(目标、资源、日常管理等)(3)备择方案比较及最优方案的抉择(e.g.,新医改方案)4.试点(1)选点要具有代表性(注意:试点地区的代表性 vs.抽样样本的代表性

40、)(2)试点时要尽量保持真实的社会条件(vs.各部门通力合作)(3)评估要实事求是(不能报喜不报忧),第六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制定,四、影响政策制定的因素:(1)哪些问题进入政府的视野-社会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政治影响-特殊事件的影响-利益表达(社会精英、媒体)(2)政府的反应-执政理念-政策资源-社会成本,第六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实施,一、政策实施的过程 1.政策实施的一般过程:政策宣传政策分解 资源准备 全面铺开 协调、监控 2.政策分解(明确实施细则,防止行政不作为)规定的任务是否分解到自然人/具体的机构(范围越大,执行力越弱)不同部门之间“握手关系”,避免掉链子(相互推诿或相互扯皮)3

41、.资源准备 跟进“关键环节”,确保资金、人力到位,第六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实施,二、影响政策实施的因素 1.机构因素(1)部门职能划分是否清晰、合理(有好处争着管,出了问题谁都不管)(2)基层机构的政策能力(capacity)2.人的因素(1)从政策实施的角度,人员是否称职;(2)工作人员的私利(对政治利益、部门利益的考虑)是否与政策目标兼容 3.政策本身的因素(是否连贯、合理、具体)(1)政策不连贯(朝令夕改,或前后矛盾)(2)政策不合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3)政策不具体(基层官员的酌情处理权限太大,县官不如现管)4.外部因素(如:金融危机),第六章第三节 社会政策评估,一、社会政策评估

42、的目标 1.发现问题-方案是否合理 2.了解效果-效果是否理想 3.监控过程-行动是否得力二.社会政策评估的内容 1.对目标人群(或情形)的影响(1)经济状况、生活状况的变化(2)态度、意识或行为的转变(3)出乎意料的结果(副作用)2.对其他人群的影响(是否存在spillover)3.政策的成本:(1)直接成本(2)间接成本,第六章第三节 社会政策评估,三、社会政策评估的标准 1.行动标准:政策是否“到位”、是否落到实处 2.成效标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效率标准:“少花钱,多办事”四、社会政策评估的方法:1.政府部门的做法(1)听取汇报(容易报喜不报忧);(2)视察(容易造假);(3)

43、达标评比(如本科教学评估)(容易走形式);(4)群众投诉(投诉者并不一定有代表性);2.研究者的做法(1)比较项目实施前后状况(难以排除项目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2)比较趋势线与项目实施后的状况(变化是否归因于政策本身,不好说)(3)比较项目地区与未开展项目的地区的状况(4)比较控制组与对照组,第六章第四节 社会政策的调整,一、社会政策调整的原因:1.社会政策的政策目标已实现(过河须拆桥)2.社会政策本身有问题(1)目标不恰当(2)政策走样(3)目标无法实现3.决策者的变化(1)政党轮替(2)执政理念的变化(往往由于领导人的变动)4.社会原因(1)公众的影响(2)外部环境的影响(如金融危机)

44、,第六章第四节 社会政策的调整,二、社会政策调整的层次和内容1.社会政策调整的层次-修订-改革-终止2.社会政策调整的内容-政策目标:低水平保基本-政策方案-政策效力,第六章第四节 社会政策的调整,三、我国社会政策调整的基本方向1.强化社会政策(社会政策的重要性提升)(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到强调民生)2.社会政策目标的新定位(从经济改革的“配套”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优化社会政策基本原则(1)强调社会公平(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适度普惠型福利;(4)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第七章 社会政策的价值分析,本章要点:社会政策的价值社会政策的理论流派,第七章第

45、一节 社会政策的价值,一、社会政策的价值1.福祉(well-being)(1)福祉:需要(needs)或好处(interests)(2)个体的福祉与社会的福祉2.团结友爱(solidarity)(1)基础:相互之间的责任,互惠(2)团结友爱往往有边界,具有排他性3.权利(rights)公民权(citizenship)4.公正(justice)(1)柏拉图的公正论与亚里士多德的公正论(2)分类:程序公正、实体公正(3)机会平等、结果平等5.自由(freedom)(1)消极自由:不被限制(2)积极自由: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e.g.,贫困)6.国家(state)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

46、),第七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价值,二、社会政策的价值选择 1.需要与选择(Needs and choice)(1)只有在消费者有知识、有能力(往往是购买力)时,才能做出选择。(2)市场是实现人们选择权的机制,但市场:-难以驾驭(容易失控);-副作用(限制人们的选择权)-市场买卖很多时候是例行公事,消费者实际没有选择可言。.2.权利与义务(rights and obligations)右派:消极权利 左派:积极权利 中间道路:被排斥的群体应获得同等待遇3.公正与表现(Justice and merit)罗尔斯(Rawls):平等即正义(justice as equality).炫耀物品(posi

47、tional good):专属于某些成功人士的物品(not available to everyone).4.公民权与身份地位(Citizenship and status,第七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理论流派,一、社会政策的理论流派的基本分类左派:支持福利,主张由政府提供福利,推崇制度型福利右派:反对福利,反对由政府提供福利,推崇补救型福利中间道路:支持福利,主张以恰当的方式提供福利二、社会政策理论的具体流派 1.自由主义 2.马克思主义 3.民主社会主义 4.新自由主义 5.第三条道路,第七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理论流派,1.自由主义(1)代表人物:Adam Smith(2)代表理论:滴漏理论(tr

48、ickle-down):经济增长把蛋糕做大,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好方式(3)政府的角色:-政府“守夜人”:国防、法治、部分公共工程及公共机构-自由放任,市场“看不见的手”2.马克思主义(1)资本的运动将导致以下后果:-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两极分化,最终导致社会阶级的对立和对抗(2)要消除上述后果,必须:-实行国有化,实现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转移,并且根据社会整体利益的需要安排生产和消费;-贯彻无产阶级的分配原则(哥达纲领批判),确保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能够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分配给社会成员。,第七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理论流派,3.民主社会主义(1)福利国家是通往社会主义的桥梁(2)社

49、会市场经济(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 4.新自由主义(1)代表人物:哈耶克、弗里德曼(2)基本思想:解散(dismantle)福利国家,认为福利国家是:-不经济:损害人们的投资动机和工作积极性;-影响生产(福利膨胀,挤出投资);-效率低下-无效(ineffective):无法消除贫困-专制-对自由的否定,第七章第二节 社会政策理论流派,5.第三条道路(1)代表人物:吉登斯(2)基本主张:重建福利国家-责任与权利平衡,无责任无权利-提倡积极的福利(人力资本投资)-用社会投资国家取代福利国家,第八章 社会政策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分析,本章要点:社会政策的政治分析社会政策的经济分析社会政策的社会分析,第八

50、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政治分析,一、社会政策的政治理论 1.一元论-基本观点:(1)社会政策圈子是封闭的;(2)社会政策由一个主体说了算-代表:精英论、经济决定论 2.多元论-基本观点:(1)社会政策是开放的,公民可以以多种 方式影响社会政策;(2)社会政策是不同利益竞争的结果;-代表理论:合作主义、派系论、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第八章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政治分析,二、社会政策的政治理论模型(一)一元论 1.精英论 Elitism(1)精英封闭的小圈子即政策社区(policy community),这些精英具有:-特殊的背景;-共同的世界观(2)社会政策即精英的偏好(preference)2.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