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两晋南北朝书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0088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两晋南北朝书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国两晋南北朝书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国两晋南北朝书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国两晋南北朝书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国两晋南北朝书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两晋南北朝书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两晋南北朝书法.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书法,动荡时期的书法艺术,时代特征,1、政权更迭频繁2、中国文化发展受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渗入的影响。3、南北经济平衡,总体水平较低,民族经济交流强。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4、文化艺术分外活跃,第一节、钟繇,魏晋南北朝的历史长达370年,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书体演变迅速,风格多样,创立了行书、草书、楷书等,而今草的出现,又促进了行书、楷书的迅猛发展,“魏体”、“章草”等“过渡性”书体则因其特有的风格和魅力流传于后世。钟繇是楷书书法之先祖,与张芝、王羲之齐名,并称“钟张”、“钟王”。,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楷书:变隶书的波为

2、撇,磔为捺,或横、或勾挑,圆转变为方折,笔画简便而渐趋妍美,楷书即成为主要书体。楷书的诞生是曹魏三国时代书法艺术最主要的贡献。,荐季直表,荐季直表(局部)摹刻,贺捷表 魏 钟繇,宣示表 魏 钟繇,第二节“二王”书法魏晋时期,书法发展出现了“家族化”现象,这大概和当时社会流行的门阀士族制度有关。这种家族性,有利于书法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利于流派的形成与绵延。,王羲之: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圣”。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最大的成就是把古典字体加以改动,使其精致华美。,王献之:不为父亲的成就限制,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书法气势开张,英俊爽迈。曾对父亲章草书不满,认为书

3、写章草的古法阻碍了个体情感思想的抒发。,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与我如浮云。,卫夫人: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名铄,字茂漪。东晋女书法家。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师承钟繇,尤善隶书。著有书论笔阵图,论述写字笔划,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王羲之兰亭序 神龙本(冯承素摹本),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行书法帖。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存世

4、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黄庭经,王羲之书,小楷,一百行。,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快雪时晴帖,行书四行。现藏于台北博物馆。,丧乱得示二谢帖。其中 丧乱帖八行、二谢帖五 行、得示帖四行,共一纸。行草体。,鸭头丸帖行草,摹本。王献之书。绢本。二行,十字。,中秋帖王献之草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秋帖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询的伯远帖合称“三希”,现藏故宫博物院。,羲献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二人书法艺术的比较众说纷纭。,二王父子书艺比较,1

5、、“内撅”与“外拓”2、技法来源之辨3、草书联绵之辨4、骨势之辨5、媚趣之辨6、艺术哲思之辨7、书体之辨,历史上往往以大王概括小王,但王献之书艺自有其独立价值。王献之的书艺对后世影响深远,自有独立的价值。以“二王”并称也成厂书史上的专名。“书圣”与“小圣”。“父之灵和,子之神骏,皆古今独绝”。,第三节、北朝碑刻,北魏王朝的建立及孝文帝的改革,使遭到严重破坏的北方经济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随之出现了文化的繁荣。北朝时期,佛像造像的盛行对魏碑书体特点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北朝,尤其是北魏时代碑版的书法,是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体,又是石刻艺术和书法艺术两者完美结合的共同体。,北朝的碑版众多,以造像记来说

6、,当以龙门造像为最多,其中以二十品为精品,世称“龙门二十品”。而“二十品”中又以始平公造像题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造像题记、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最具代表性,世称“龙门四品”。始平公造像是龙门二十品中的代表作,也是整个魏书中的代表作,有“具龙威震之规”的高评。,北朝的石碑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分布较广。北碑中流传最多的当属魏碑,因此,魏碑在历代碑版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北朝的书体,是沿袭汉碑分隶而来,守旧法,很少变通,不似南人之风流蕴藉,故与南朝书风异趣。北朝不像南朝禁止立碑,而且北朝崔、卢世族,既善属文,名篇巨制,自然立碑甚多。加上佛教盛行北方,造像题记不知凡几。许多是

7、出于石工之手,造像题记尤其如此,故虽猥琐鄙恶者不少,但优秀的也很多。同时,自唐以来专重“二王”手迹,宋承其风,于是中原碑碣,很少有人间津,任其霾蚀,然也有有利的一面,即榷拓者少,所以西北诸省,千年前所立碑石,往往至今尚存。,这些丰富多彩的刻石,由于它们的书体在笔划、结体和风格上各有特点,故大体可分三大类:,第一类:方笔道、笔划方,结体凝整,传世最普遍的北魏碑。以龙门石刻为代表。,第二种:圆笔道,笔划绝大部分是圆的,但有部分笔道稍带方笔道,结体飘逸。代表作有郑文公上下碑和部分云峰山摩崖题记和石门铭等均属此类。,石门铭 北魏 拓本,第三类,笔划既方又圆。这一派的字比较整齐,较接近魏碑中的馆阁体,笔道既方又圆,结体整齐。它的代表作有张猛龙碑、贾思伯碑、元显隽墓志、张玄墓志等。,张玄墓志 北魏,张猛龙碑 北魏,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赞扬北碑之美,从此北碑的价值更加提高这时期的魏碑书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表现在用笔、体态和风格上的干变万化,它不但为唐碑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浇灌了有唐一代的唐楷这一艳丽花朵。因此,魏碑在我国书法史上的作用实不可抹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