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收二版个人所得税.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0132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PPT 页数:800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税收二版个人所得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0页
国家税收二版个人所得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0页
国家税收二版个人所得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0页
国家税收二版个人所得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0页
国家税收二版个人所得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税收二版个人所得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税收二版个人所得税.ppt(8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 家 税 收,主 编 孙世强清华大学出版社,主讲 苏月霞,第一章 税收的演化、特点及其与经济的关系第二章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分类 第三章 税收原则、税收职能与税收效应 第四章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第五章 增值税 第六章 消费税 第七章 营业税 第八章 关税 第九章 企业所得税 第十章 个人所得税,第十一章 资源税第十二章 特定目的税类 第十三章 财产和行为税类 第十四章 税收征收管理 第十五章 税收行政法则,第一章 税收的演化、特点及其与经济的关系,第一节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税收的特点第三节 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第一节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一、税收的产生 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对税收概

2、念作如下界定:第一,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是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政府保证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第二,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第三,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而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从时间的角度讲,税收是个历史范畴,也就是说,并不是有了人类历史就有了税收,税收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来说,税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公共物品)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

3、的物质基础;税收以国家为主体,以国家权力为依据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分配方式。二是经济条件,即私有制的存在。(政治权力、财产所有权),对税收,可以从现象形成一种共识,所谓税收者,收税也。征收方 收税 征纳关系 解决国家集中性分配 满足国家需要 缴纳方,税收,就是指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根据其社会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形式。(书P2),(二)内涵(了解),1、税收属于分配范畴2、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3、税收分配目的实现国家职能,满足公共需要4、税收的分配依据政治权力5、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理解税收的概念

4、可从下面几方面把握:1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履行国家公共职能的需要。2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其政治权力。3税收属于分配范畴。,二、税收的发展(一)从税收名称演化角度看:贡、赋、税、租、捐;“初税亩”是我国税收成熟的标志(对耕种土地征收的农产物)(苛政猛于虎也)(二)从税收法制程度演化角度看:自由纳贡时期、税收承诺时期、专制课征时期、立宪课税时期。(三)从税收制度结构演化角度看:直接税(人头税,简单)、间接税(商品税,可以转嫁)、现代直接税(所得税,英国)、所得税和间接税并重的税收制度(发展中国家较多,增值税是主要税种)(四)从税收征纳形式演变角度看:力役、实物和货币(五)从税收征税权力演化角度看:地域管辖

5、权阶段到地域管辖权和居民或公民管辖权并用的发展阶段,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法规对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的伊特特殊分配。具有一定的特征。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指税收自身固有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一)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对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分配。参与社会物品的分配是依据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即和生产资料的占有没有关系。(三层含义P6页),第二节 税收的特点,(二)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就具体的征税过程来说的,表现为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成为国家的财政收入,并不存在对纳税人的偿还问题,不再归还给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的报酬。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

6、(公共物品)。也是税收的关键特征,区别于国债等财政收入。(两层含义 P6页),(三)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课税对象及每一单位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数额是相对固定的,而且是以法律形式事先规定的,只能按预定标准征收,而不能无限度地征收。(两层含义7页)税收三性之间的关系:无偿性决定强制性,强制性和无偿性又要求征收的固定性,缺一不可。,税收参与社会物品的分配依据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并不存在对纳税人的偿还问题。,课税对象及每一单位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数额是相对固定的,而且是以法律形式事先规定的,只能按预定标准征收,而不能无限度地征收。,强制性,无偿

7、性,固定性,特征,一、税收与生产的关系1、生产决定税收 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税收分配的性质;生产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决定税收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税收收入的结构和税制结构。2、税收影响生产 国家税收规模影响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税收收入来源结构影响社会经济结构;税收影响国家对外贸易关系。,第三节 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社会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税收属于分配范畴。,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具体表现形式。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5种生产

8、关系。作为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关系,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它将逐渐成长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一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二、税收与交换的关系1、交换制约税收 商品销售出去取得销售收入国家才能依法征纳各种税收。2、税收制约交换 税收是形成社会货币购买力的一盒重要来源,社会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

9、和消费等环节,税收属于分配范畴。,三、税收与消费的关系1、消费对税收的影响 消费的规模、结构、水平及消费增长速度直接决定税收的规模、结构水平及增长速度。2、税收对消费的影响 税收分配影响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消费+储蓄,消费+投资);税收分配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个人消费基金的形成(所得税)。,社会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税收属于分配范畴。,第一节 税收制度第二节 税收制度的分类,第二章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分类,第一节 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各项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制度依据和纳税人向国家纳税的法定准则。核心是税法。为了

10、制约纳税人,也为了制约纳税机关。广义:税法通则狭义:具体税种的课征制度,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和违章处理等。(一)纳税人 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亦称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税款的直接承担者。主要解决向谁征税的问题。分为:自然人纳税人:自然人个人和自然人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合伙的、个体,个人承担义务)法人纳税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4个条件,12页),负税人:实际承担税收的单位和个人(税款的实际承担者)。纳税人是法律上税收的纳税主体,负税人是经济上的负税主体,

11、取决于税收是否可以转嫁。扣缴义务人: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扣缴纳税人税款并向国库缴纳义务的单位 和个人。在与纳税人发生经济关系的时候代扣代缴,扣缴义务人负有与纳税人同等的法律效力。,(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或征税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国家征税的标的物。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是确定税种名称的主要依据。例如以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称所得税,以车船为征税对象的为车船税等。目前各个国家征税的对象主要包括商品(劳务)、所得和财产三大类。,与征税对象相关的有:(1)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设置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概括法。,(2)计税依据(

12、税基):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基数)。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的量化。征税对象侧重从质上规定对什么征税,计税依据则是从数量上对征税对象加以计量,计税依据乘以税率就是应纳税额。一般分为从价征税和从量征税。(3)税源:税收收入的来源。,(三)税率 1、税率是对征收对象征税的比例或额度,是应征税额占单位课税对象的比例。解决征多少的问题,体现着征税的深度,反映国家有关的经济政策。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1)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2)关系到纳税人的负担程度(轻重)(3)是税收政策与税收制度的出发点、作用点,(三)税率,2、分类(我国现行的税率),(1)比例税率(2)定额税率(固定税额)(3)累进税率,(三)税率,

13、2、分类(我国现行的税率)比例税率,不论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均采用相同百分比征收的税率。不会因为征税对象数额的多少而变化,分为单一、差别、幅度比例税率。比例税率对同类征税对象实行等比负担,有利于鼓励规模经营和平等竞争,符合效率原则。负担稳定、计算简便、税负明确。具体又可分为统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中央规定上下限,地区差别税率),(三)税率,2、分类(我国现行的税率)定额税率(固定税额),不采用百分比,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不规定征收比例,一般适用从量征税,是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可分为地区差别税额、幅度税额和分类分级税额。,(三)税率,2、分类(我国现行的税率)累

14、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 绝对额 按额累进 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相对值 按率累进: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全率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从小到大划分成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税负合理、适应性强。,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税率:,以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为例:应纳税所得额:2600元(500以下的税率5%,500-2000的税率10%,2000-5000的税率15%)全额累进税率:税额=260015%=390元 超额累进税率:税额=5005%+150010%+60015%=265元,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税率:,速算扣除数=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按超额累进

15、税率计算的税额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后面讲),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每一等级的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最高适用税率本级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例:某房地产公司出售商品房收入1000万元,规定扣除项目金额为400万元(其中包括取得土地所有权支付的价款、建造商品房及配套设施成本费用和销售税金等),请计算房地产公司应纳多少土地增值税?(P169页172页)解:增值额=转让房产收入扣除项目金额=1000400=600万元 增值率=增值额扣除项目金额100=600/400100%=150%按全率累进税率计算 应

16、纳税额=增值额税率=扣除项目金额增值率税率=60050%=300万元,按超率累进税率计算(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税率),应纳税额增值额适用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率 60050%40015%=240万元 或:应纳税额扣除项目金额(增值率税率速算扣除率)400(150%50%15%)=240万元,(四)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是指对处于运动之中的征税对象选定的应该交纳税款的环节,一般是指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应该交纳税款的环节。,简单地讲,就是缴纳税款的环节。商品和劳务从产生到消费,中间要经过许多流转环节,比如商品主要包括生产、销售、消费环节,纳税环节所要解决的就是在征税中应征几道

17、税以及在哪几道环节上征税的问题。,(五)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第一次发生业务开始),多长时间为一期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时间界限。按期纳税和按次纳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段纳税期限 确定应纳税款的结算期限 确定缴纳税款的期限,确定纳税期限,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结算应纳税款的期限,即多长时间纳一次税。一般有1天、3天、5天、10天、15天、一个月等几种。二是确定缴纳税款的期限,即纳税期满后税款多长时间必须入库。,(六)纳税地点,纳税人的具体纳税地点,确定后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七)税收优惠减免税税收抵免,减税和免税 减免税 起征点:指对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才开始征税的

18、界限 免征额:指对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税基式减免:起征点和免征额税率式减免:降低税率税额式减免:减少税额,起征点是不达点不征税,达到点全额征税.而免征额是对一定的销售额免征.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八)违章处理,行政责任:如吊销税务登记证,罚款 违章处理 经济责任: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 刑事处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二节 税收制度的分类,(一)以征税对象为标准的税收分类

19、(二)以计税依据为标准的税收分类(三)以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为标准的税收分类(四)以管理权限为标准的税收分类(五)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的税收分类(六)其他几种分类标准,1、流转税(商品税):商品的流转额、流转 收入额(增值 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2、所得税:纯收益额(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3、资源税:对开发和利用的自然资源征收(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4、财产税:以各种财产为征税对象(房产税和车船税)5、行为税:对特定经济行为征收(印花税、契税),征税对象,(一)按征税对象分,目前我国共有19个税种18页,从价税:以价格为计税标准(大部分税种)从量税:以重量、体积、面积等自然

20、单位为计量标准(车船税、资源税),(二)按税收的计税依据标准划分,直接税:纳税人自己承担,无法转嫁(所得税)间接税:纳税人可以将税负转嫁给他人,由他人负担 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三)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中央税:国税地方税:地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四)按管理权限不同分,国家税务局的征管范围:1、增值税、消费税 2、海关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 3、各银行总部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 4、中央固定收入的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 5、外资企业所得税;自2002年1月1日起,新登记注册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所得税 6、证券交易印花税 7、含储蓄存

21、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 8、车辆购置税 9、国税局征管税收的滞、补、罚收入,地方税务局的征管范围 1、营业税(不含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2、企业所得税(不含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以及从2002年1月1日起新办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3、个人所得税(不包括储蓄存款个人所得税);4、资源税;5、城镇土地使用税;6、土地增值税;7、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8、房产税(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缴纳的城市房地产税);9、车船使用税(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缴纳的车船使用牌照税);10、印花税;11、屠宰税;1

22、2、筵席税(全国大部分地区未开征);13、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停征)。14、地方税务机关还负责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15、社会保险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由国税局征收的共享税由国税局直接划入地方金库,价内税:计税依据是含税价格(消费税、营业税)价外税:计税依据是不含税价格(增值税),(五)按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分,货币税 实物税,(六)按税收缴纳形式分,农业税以前是缴实物的,后来也改为缴人民币了。现在已经没有缴实物的了。,一般税(普通税)(七)按税收用途分 目的税(特别税),第一节 税收原则,第三章 税收原则、职能与税收效应,税收原则是制定、评价税收制度

23、和税收政策的标准,是支配税收制度废立和影响税收制度运行的深层次观念体系。反映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治税思想。也是不断发展的。,一、西方税收原则的演化亚当斯密国富论,主张自由经济自由竞争,倡导税收中性,诞生了平等、确实、便利、节省四原则。阿道夫瓦格纳提出可税收的九原则(过渡时期)财政原则(充分和弹性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税源选择和税种选择原则)、社会公正原则(普遍和公平原则)、税务行政原则(确实、便利、最少征收原则)凯恩斯强调税收的宏观效率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税收非中性)20世纪70年代后期,政府干预经济部分失灵,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等主张税收中性思想复归。,二、

24、中国税收原则的发展,1、有义原则(征税合乎道义)2、有度原则(征税要适度)3、有常原则(有常规,税制要稳定)4、统一原则(全国税政统一)5、弹性原则(征收量有伸缩性)6、普遍原则(税收的面要宽)7、均平原则(均平合理)8、明确原则(纳税人对征税的有关规定了解)9、适时原则(时间和时限适当)10、便利原则(定税要给征纳双方以便利)11、为公为民原则(征税的目的)12、增源养本原则(重视培养税源)13、税为民所急原则(选择必需品征税,保证税收充沛),三、现代税收原则,1、税收法制原则2、税收公平原则3、税收效率原则4、税收财政原则,三、现代税收原则,税收的法治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

25、收政策的运用,应以法律为依据,依法治税。法治原则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税收的程序规范原则和征收内容明确原则。前者要求税收程序包括税收的立法程序、执法程序和司法程序法定;后者要求征税内容法定。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政府征税,每个纳税人的税负与其能力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税负保持平衡。税收的公平原则要求条件相同者缴纳相同的税(横向公平),而对条件不同者应加以区别对待(纵向公平)。研究公平问题,必须要联系由市场决定的分配状态来看。倘若由市场决定的分配状态已经达到公平的要求,那么,税收就应对既有的分配状态作尽可能小的干扰;倘若市场决定的分配状态不符合公平要求,税收就应发挥其再分配的功能,对既有的分配格局进

26、行正向矫正,直到其符合公平要求。公平这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在亚当穧斯密的税收四原则中,公平原则列为首位。在我国历史上,也多有强调税收公平的论述。在现代社会,税收公平原则则更是各国政府完善税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三、现代税收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讲求效率,遵循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税收不仅应是公平的,而且应是有效率的,这里的效率,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成本最小;二是经济效率,就是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

27、率的不利影响最小。税收的财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国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变革,都必须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亦即保证国家各方面支出的需要。自国家产生以来,税收一直是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是税收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一、税收的职能 税收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满足国家需要的能力,由税收本质所决定的,内在于税收分配过程中的基本功能,即固有的职责和功能。(一)组织财政收入职能 税收的财政职能是指税收具有从社会成员和经济组织手中强制性地取得一部分收入,用以满足国家提供公共品或服务需要的职责和功能。税收自产生之日起,就具备了筹集财政收入的职能,并且是最基本的职能。(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二)调节

28、社会经济职能税收的经济职能是指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理解:国家为了执行其管理社会和干预经济的职能,除需筹集必要的财政资金作为其物质基础外,还要通过制定一系列正确的经济政策,以及体现并执行诸政策的各种有效手段,才能得以实现。税收作为国家强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主要形式,在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也改变了各阶级、阶层、社会成员及各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物质利益的多寡,诱导着他们的社会经济行为。因此,国家有目的地利用税收体现其有关的社会经济政策,通过对各种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的调节。使他们的微观经济行为尽可能符合国家预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以有助于社会经济的顺利

29、发展,从而使税收成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税收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了调节社会经济杠杆的功能。,(三)对国民经济反映和监督职能 是指税收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它与经济的必然联系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某些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为国家和企业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线索和依据。理解:税收政策体现着国家的意志,税收制度是纳税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准绳,它约束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使之符合国家的政治要求。因此,税收成为国家监督社会经济活动的强有力工具。税收监督社会经济活动的广泛性与深入性,是随商品经济发展和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而发展的。一般地说,商品经济越发达,经济生活越复杂,国家

30、干预或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必要性就越强烈,税收监督也就越广泛而深入。筹集财政收入的职能是基本的,是实现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和监督社会经济生活两项职能的基础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和监督社会经济生活的职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三大职能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它们以筹集资金为核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条件,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税收职能体系。,税收的作用(了解)(一)组织财政收入,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资金需要(二)鼓励市场的公平竞争(三)贯彻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四)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共同富裕(五)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维护国家权益,第三节 税收效应,税收效应:政府征税所

31、引起的各种经济反应,具体包括宏观经济效应(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影响)和微观经济效应(对劳动供给、居民储蓄、投资等影响)一、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1、税收乘数效应2、税收经济增长效应3、税收经济稳定效应二、微观经济效应1、对劳动供给的影响2、对居民储蓄的影响3、对投资的影响4、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1、税收乘数效应,税收乘数用来反映税收变动与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的关系。理解: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由于税收是对纳税人收入的一种扣除,税收高低会影响到投资并进而影响到国民收入。税收变动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化,即税收减少,国民收入增加

32、;税收增加,国民收入减少。因此,税收乘数是负值。税收乘数又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由于增加了税收,消费和投资需求就会下降。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又会引起另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如此循环下去,国民收入就会以税收增加的倍数下降,这时税收乘数为负值。相反,由于减少了税收,使私人消费和投资增加,从而通过乘数影响国民收入增加更多,这时税收乘数为正值。一般来说,税收乘数小于投资乘数和政府公共支出乘数。,2、税收经济增长效应,宏观税负水平:税收收入/GDP,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拉弗知名度颇高。拉弗先生以其“拉弗曲线”而著称于世,并当上了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

33、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拉佛曲线,经济学家马斯顿:一国的低税率对提高本国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税收经济稳定效用,1)、税收的自动稳定效应和相机抉择效应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税收的自动变化。在经济扩张和繁荣阶段,随着生产扩大就业增加,国民收入GNP和居民收入增加,政府税收会相应增加,特别是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税收的增长率超过国民收入增长率。税收增加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因而具有遏制总需求扩张和经济过热的作用。当经济处于衰退和萧条阶段时,国民收入GNP下降,税收相应减

34、少。可见,在税率既定(给定)不变的条件下,税收随经济周期自动地同方向变化,起着抑制经济过热或缓解经济紧缩的作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实现财政目标。,2)、税收的通货紧缩效应,是指税收的反通货膨胀作用,主要是通过所得税的增税政策,减少民间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相均衡,抑制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总需求过旺:所得税增税政策,减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推动总供给增长: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减税政策,刺激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增加,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抑制通胀。,二、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1、税收

35、对劳动供给的影响2、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个人所得税、利息税)3、税收对投资的影响4、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三、现代税收原则,1、税收法制原则2、税收公平原则3、税收效率原则4、税收财政原则,第四章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第一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的概念与分类,一、税收负担的概念与分类指整个社会或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它表明国家课税对全社会产品价值的集中程度以及税款的不同分布所引起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分为宏观税收负担与微观税收负担。,(一)宏观税收负担指标,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国中所有的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总和,也称总体税收负担。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税收负担的整体状况。研究国家当年征收的税收总

36、额与一国的社会产出量或总经济规模之间的对比关系。主要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1、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国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即T/GNP。它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全部产品和服务所承受的税收负担状况,其公式为: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T/GNP)税收收入总额/国民生产总值100%,GNP:以一国家的居民为依据计算的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国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T/GDP。其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T/GDP)税收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GDP:以国土范围

37、为依据计算的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更优于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二)微观税收负担指标,微观税收负担是指单个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反映税收负担的结构分布和各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状况。包括:企业税收负担个人税收负担,1、企业所得税税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所缴纳的所得税税款总额与同期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的比率。公式是: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实缴所得税总额/实现利润总额100%,2、企业综合税收税负率,企业综合税收税负率企业实际缴纳的各种税的总额/企业盈利(或各项收入总额)100%这一指标可以表明国家以税收参与企业纯收入分配的规模,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大小,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类型

38、企业的总体税负水平。通过这一指标的进一步分析,还可以了解各个税种在企业所纳税收中的比重情况。各种纳税总额/同期销售收入各种纳税总额/净产值,3、个人所得税税负率,指一定时期内,个人所缴纳的所得税与个人所得总额的比率。其公式为:个人所得税税负率个人实缴的所得税额/个人所得总额100%该指标反映了个人在所得上承受税收负担的状况,体现国家运用税收手段参与个人所得分配的程度。,二、税负转嫁的概念与形式,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降低购入商品价格或抬高卖出商品价格,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是税负运动的一种方式。部分转嫁和全部转嫁。税收归宿。,税负转嫁的形式,1、税负前转或顺转 税负前转或顺转是税负

39、随着经济运行或经济活动的顺序转嫁。提高价格,税负转嫁给商品或劳务的购买方。最普遍和最基本的形式。,2、税负后转或逆转 税负后转或逆转是税负转嫁的运动方向同经济运行或经济活动的顺序或方向相反,即税负逆时方向转嫁。降低价格税负转嫁给商品或劳务的提供者。3、混转:部分前转部分后转,4、税负资本化 税负资本化是在特定商品的交易中,买主将购入商品在以后年度所必须支付的税额,在购入商品的价格中预先一次性扣除,从而降低商品的成交价格,这种由买主在以后年度所必须支付的税额转由卖主承担,并在商品成交价格中扣除的税负转嫁方式称为税负资本化。区别于普通的后转:适用的是特殊的资本性商品(土地、永久性的债券)、预期应纳

40、税款的转移。5、消转:降低商品的成本使得税负从利润中得到抵补。,这税负资本化是税负后转的一种特定方式,它同一般税负后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买主支付的税款通过压低购入价格转由卖主负担。而不同点:首先在于转嫁的对象不同,税负后转的对象是一般消费品,而税负资本化的对象是耐用资本品,主要指土地。其次也在于转嫁方式不同,税负后转是商品交易时发生的一次性税款一次性转嫁,而税负资本化是商品交易后发生的预期历次累计税款一次性转嫁。,第二节 影响税收转嫁的因素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主要有:商品的 供需弹性、市场特点、不同税种等因素。市场特点决定税负转嫁的环境,不同税种决定

41、税负转嫁的难易度。,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系数Es(QsQs)(PP),供给弹性商品供给量对本身价格的反应程度,一般为正值,当供给弹性系数Es大于l时,被认为有弹性;反之,则被认为缺乏弹性。供给弹性高,说明该产品的生产者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调整生产结构,因而在与原材料厂商及消费者关系上比较主动的地位,易于把税负转嫁出去;相反,供给弹性低,则不易转嫁。转嫁的途径是价格,转嫁的幅度取决于供给弹性。,价格弹性与税负归宿,需求弹性系数Ed|(QdQd)(PP)|。需求弹性系数一般为负值,当需求弹性系数Es绝对值大于1时(奢侈品),被认为有弹性;反之弹性系数1,则被认为缺乏弹性,生活必需品。一般来说,

42、需求弹性越大,通过提高价格把税收负担向前转嫁给消费者越困难;反之,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转嫁。,图(A),需求完全无弹性,税收全部由消费者负担。图(B),需求完全有弹性,税收全部由生产者负担。,图(A),供给完全无弹性,税收全部由生产者负担。图(B),供给完全有弹性,税收全部转嫁给购买者负担。,二、课税范围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一般来说,课税的范围越窄,税负越不容易转嫁(消费者选择替代品的范围越大,需求越具有弹性生产者承担税负)课税范围越广,消费者的替代效应越弱,税负越容易转嫁。,三、税种选择对税负转嫁的影响,直接税不易转嫁,间接税易转嫁,四、市场状态对税负转嫁的影响,(1)垄断市场:税负的转嫁

43、要看产品的需求弹性(2)完全竞争市场:短期无法转嫁,长期可以转嫁,第五章 增值税,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第二节 增值税的构成要素第三节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第四节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五节 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第六节 特殊经营行为和产品的税务处理第七节 出口货物退税第八节 征收管理,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一)概念 增值税是对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以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的一种流转税。,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1从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来看,增值额是指该单位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的收入额扣除为生产经营这种货

44、物(包括劳务,下同)而外购的那部分货物价款后的余额;从一项货物来看,增值额是该货物经历的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所创造的增值额之和,也就是该项货物的最终销售价值。例如,某项货物最终销售价格为260元,这260元是由三个生产经营环节共同创造的。见表31。,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表31 某货物销售价格的组成 单位:元,100,200,300,400,传统征税(重复征税):应纳税额=(100+200+300+400)10%=100元实际税负率=100400100%=25%,按增值征税:应纳税额=100+(200-100)+(300-200)+(400-300)10%=40元 实际税负率=40400100%

45、=10%,A B C D,道道征税,税不重征,税率:10%,100,200,300,400,(400-300)10%区别 40010%30010%,A B C D,可按不同税率计算,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我国增值税尚不完善,如:将纳税人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凭专用发票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票样,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二)增值税特点1保持税收中性2普遍征收3税收负担由消费者最终承担4.实行税款抵扣制度5.实行比例税率6.实行价外税制度,税收中性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

46、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前提下,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市场机制和税收机制达到最优结合.,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三)增值税的类型根据对购入固定资产已纳税款处理的不同,可以分为:1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是指计算增值税时,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除包括纳税人新创造价值外,还包括当期计入成本的外购固定资产价款部分,即法定增值额相当于当期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理论增值额和折旧额之和。

47、,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2收入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是指计算增值税时,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只允许扣除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部分,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相当于当期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各增值项目之和。,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3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是指计算增值税时,允许将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相当于纳税人当期的全部销售额扣除外购的全部生产资料价款的后的余额。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例如,假定某企业报告期内货物销售额为78万元,从外单位购入的原材料等流动资产价款为24万元,购入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价款为40万元,当

48、期计入成本的折旧费为5万元。见表32。,表3-2 某企业资料 单位:元,一、纳税人 纳税义务人:凡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纳税人。单位租赁或者承包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经营的,以承租人或承包人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中国境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以其境内代理人为扣缴义务人,没有代理人的,以购买方为扣缴义务人。,第二节 增值税的构成要素,(一)小规模纳税人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是指经营规模小和会计核算不健全的纳税人。(1)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指纳税人年货物生产

49、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2)其他情形的纳税人(从事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3)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4)非企业型单位、不经常性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办法征税,一般不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按会计核算水平和经营规模将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并采取不同的计税方法。,二、纳税人,工业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50万)小规模纳税人认定标准(经营规模)商

50、业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含80万),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书P46),(二)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指会计核算健全且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基本区别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以应税销售额依据税率(17%或13%)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对取得的进项税额依法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照抵扣后的余额交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