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鸟类.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1712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4.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鸟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第7章鸟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第7章鸟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第7章鸟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第7章鸟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鸟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鸟类.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 液,荆楚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向会耀邮箱:Q Q:286055621,第7章 森林鸟类,多种多样的鸟类,制作:,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心搏次数快。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卵生。体温较高,通常为42。鸟类的胸骨上有发达的龙骨突,骨骼中空充气,这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骨骼结构特征。,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鸟的羽毛分为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羽(主要用于

2、保温)。前肢演化成翼,有坚硬的喙(鸟的嘴)。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鸟也有巨大的鸵鸟和鸸鹋(产于澳洲的一种体型大而不会飞的鸟)。,外形身体呈流线型,适应飞翔生活。鸟体呈流线型,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头部小而圆,先端具啄食的喙,头两侧有一圆而大的眼,具眼睑和能活动 的瞬膜,有保护眼球的作用。眼后有耳孔,其外周具耳羽,能收集声波。颈长而灵活,可弥补前肢变成翼后带来的不便。躯干纺锤形,具流线型的外廓,可减少飞行 时的阻力,增加飞行速度。尾部短小,末端着生扇形尾羽,飞翔时起舵的作用。前肢特化成翼,翼上着生飞羽,是飞翔器官。善飞的鸟类,翼和飞羽发达。后肢为 足,足下部覆有鳞片或羽毛。足

3、通常具四趾(第五趾退化),趾端有爪。一般是三趾向前,拇趾向后。但也有退化成三趾或二趾的,如鸵鸟只具二趾。鸟类的喙和足的形态因种类不同而异,因此是鸟类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2皮肤皮肤薄而韧,着生羽毛。鸟类的皮肤薄而有韧性,便于飞翔时肌肉的剧烈运动。同时,除尾脂腺外,与爬行类一样缺乏皮肤腺。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常被鸟用喙涂于羽毛上,有防止羽毛变形和水浸湿的作用。所以水禽类(如家鸭)的尾脂腺特别发达。鸟类皮肤的又一特点是具有由表皮衍生的羽毛、喙、爪、鳞片等角质化物。而羽毛又是鸟类不同于其他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之一。羽毛有护体、保温和飞翔的作用。根据羽毛的构造和功能不同,可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三种。,(1

4、)正羽正羽,又称翮羽。是覆盖体表的羽毛。由羽轴和羽片构成。羽轴下部称羽根,插入皮肤中,末端的小孔称下脐,羽根上端与羽交界处称上脐;由此处向内方丛生 的散羽称副羽。羽轴上部称羽片,其两侧的羽片称翈。羽片由两侧的羽支和羽小支组成。羽小支上有许多羽小钩,把相邻的羽小支钩连起来,成为有弹性的羽片。若 羽小支被外力分开,则鸟用喙啄梳后可重新钩连在一起。这就是鸟经常啄梳羽毛的原因。(2)绒羽绒羽又称ran,一般生于正羽之下。无羽干,羽根短,羽支柔软,丛生在羽根末端。羽小支细长,不具钩,园此绒羽蓬松,形似棉绒,保温力很强。尤其是水禽类冬季的绒羽十分丰厚。,(3)纤羽纤羽又称毛羽。形似毛发,有的末端着生少数羽

5、支和羽小支。多生在鸟的口鼻部或散生于正羽、绒羽之间。鸟类的羽毛着生于体表的一定部位,成为羽迹。着生羽毛的地称羽区。不着生羽毛的地方称裸区。羽毛的这种分布,有利于飞时肌肉的剧烈运动。不会飞行的鸟类,如鸵鸟、企鹅等的羽毛则均匀布满全身,无羽区和裸区之分。鸟类羽毛的颜色多与栖息环境的颜色一致,起保护作用。鸟类的羽毛需定期更换。通常是每年更换两次。一次在繁殖结束后更换的新羽,称冬羽;另一次在冬末春初更换的新羽,称婚羽。换羽有利于迁徙、越冬和繁殖。除雁鸭类外,飞羽和尾羽的更换是逐渐进行的,故不影响鸟类的飞翔生活。,3骨骼鸟类的骨骼轻便而坚固,适应于飞翔生活。为适应空中飞行的需要,鸟类的骨骼发生了许多特化

6、。如骨骼轻便而坚固;大骨骼中有充满空气的孔隙;有的骨块合并;肢骨和带骨都有较大的变形等。(1)头骨鸟类的头骨的一般结构与爬行类相似,但为适应飞翔生活的需要,发生明显的特化。头骨轻薄而坚固,各骨块间的界缝在成鸟已完全愈合,骨内有许多小孔,可 被气囊充气。同时,上下颌骨极度前伸构成鸟喙。鸟喙外具角质鞘。形成锐利的切缘或短钩。这是鸟类的啄食器官,也是鸟类区别于所有脊椎动物特有的结构。现代 鸟类口中无齿,一般认为也是为减轻体重适应飞翔生活。并且由于脑颅和视觉器官的高度发达,改变了头颅的形状。颅腔膨大,使头骨顶部变成拱圆形;枕骨大孔移 至腹面,这是鸟类对直立生活的一种适应。眼眶膨大,眼球特别发达,构成和

7、强化了眶间隔这一特点。,(2)脊柱和胸骨鸟类的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五部分组成。颈椎14枚,椎骨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形,称之为异凹形椎骨。这种特的连接方式,使椎骨间的活动十 分灵活。鸟类的第一颈椎呈环状,称为寰椎;第二颈椎称为枢椎。寰椎与头骨一起可在枢椎上转动,大大提高了头部的活动范围。一般鸟类的头部可转动1800,猫头鹰的头部可转动2700。颈椎这种特殊的灵活性,是与鸟类前肢特化为翼和脊椎的其余部分大多愈合紧密相关的。胸椎56枚,仅倒数第2枚能活动。前面数枚与最后一枚腰椎愈合,最后一枚胸椎与综荐骨(愈合的荐椎骨)合并。胸骨与硬骨质的肋骨相连。肋骨分背、腹两段,两段间有可动的关节;前几

8、对肋骨的背段后缘有钩状突,压在后一对肋骨上,而腹段与胸骨相连,构成牢固的胸廓。,善飞鸟类的胸骨十分发达,腹中线处有高耸的龙骨突起,从而增大了胸肌的附着面。不善飞的种类如鸵鸟的胸骨则扁平。综荐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是由少数 的胸椎、腰椎、荐椎和前几枚尾椎愈合而成的,又与宽大的骨盆(骼骨、坐骨和耻骨)相愈合,成为鸟类在地面行走时支持身体重量的坚强支架。鸟类的尾骨退化,最后几枚尾椎合并成一块支撑扇形尾羽的尾综骨。鸟类脊椎骨的愈合和尾骨的退化,不仅使躯体的重心集中于身体中部,有利于保持飞翔时身体的平衡,而且又使骨架连接紧凑、牢固,能承受飞行时外界气流对身体的压力。,3)带骨和肢骨鸟类为适应飞翔生活,带骨

9、和肢骨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肩带由肩甲骨、鸟喙骨和锁骨构成。三骨的连接处构成肩臼,与前肢的肱骨相关节。鸟喙骨强大,下端与胸骨相连。左右锁骨下在腹中线处联合成“V”字形,称之为叉骨。这是鸟类又一特有结构。叉骨具弹性,避免了鸟类飞翔时翼在剧烈扇动过程中左右肩带的互相碰撞。前肢特化为翼,手骨(腕骨、掌骨、指骨)愈合或 消失,使翼的骨骼构成一个整体。前肢的关节只能在翼的水平面上展开或褶合,有利于翼的扇动,这对鸟类的飞翔有很大意义。如鸟的翼骨折断了,则因翼不能正常 扇动而失去了飞翔能力。现化鸟类的指骨退化,使之大多无爪。鸟类手部着生的一列飞羽称初级飞羽;下臂部(尺骨)着生的一列飞羽称次级飞羽。它们的形状和

10、数 目,是鸟类分类的重要依据。,鸟类腰带的变形,是与后肢支持体重和产大型硬壳卵密切相关的。腰带由骼骨、坐骨和耻骨合并而成无名骨。无名骨宽大而薄,内侧与综荐骨愈合,外侧与后 肢相关节。左右无名骨不在腹中线处汇合连接,而是向侧后方伸展,构成开放式骨盆。这种特殊的结构与产大型硬壳卵相适应,并使后肢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鸟类的后肢骨强健,股骨与髓臼相关节。后肢骨有较大的变化,腓骨退化成刺状,跗骨的上部与胫骨合并成一根胫跗骨,下部与蹠骨愈合一坎跗蹠骨。这种简化 成单一的骨块关节和胫跗骨、跗蹠骨的延长,能增加鸟类起飞、降落时的弹性。大多数鸟类具四趾(第五趾退化),拇趾后,余趾向前,以便树栖时握住树枝。鸟趾

11、的形态和数目是其分类的又一重要依据。,4肌肉鸟类的胸肌发达,背部肌肉退化。其肌肉系统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由骨骼肌(横纹肌)、内脏肌(平滑肌)和心肌组成。但为适应飞翔生活,一是主要肌肉集 中在身体中部的腹侧,这对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维持飞行时的平衡有重要意义。其中使翼下降的胸大肌和上举的锁骨下肌最为发达,约占鸟体重量的15。这两 块肌肉交替的张缩,两翼便上下扇动。后肢的肌肉也较发达,主要集中在股骨和胫骨上部。下部仅以肌腱与足趾相连。其中贯趾屈肌自跗部以肌腱与趾端相连。当鸟 栖于树枝时,由于体重的压力和腿部的弯曲,屈肌的肌腱收缩,足趾随之紧握树枝。所以鸟在树上睡觉时,不至从树上掉下来。在鸟气管的下

12、方还附有其独有的鸣肌。鸣肌的张缩使气管变形而发出各种悦耳的叫声。鸣肌在善叫的鸣禽类最为发达。鸟类的皮下肌肉也较发达。皮下肌的收缩使羽毛竖立。由于胸椎以后的脊椎大多愈合,致使背部肌肉退化。,5消化鸟类消化方面的主要特点是具肌胃(砂囊),消化能力强。现存鸟类虽然口内无齿,但鸟喙外面和绝大多种类的舌上被有角质鞘。口腔分泌的唾液仅能拌润食 物,只有以谷物为食的雀形目的唾液中才具消化酶,有消化作用。鸟类中以雨燕目的唾液腺最发达,它们用唾液把海藻、苔藓等粘合造巢。金丝燕的窝巢即为我国有 名的滋补药物燕窝。鸟类食道细长。食鱼和食谷的种类(如鱼鹰、家鸡)食道下部膨大成的嗉裹,有临时贮存和软化食物的作用。雌鸽在

13、育雏期间,嗉裹能分泌“鸽乳”喂养幼鸽;鸬鹚和鹈鹕能在嗉裹内制成食糜喂养幼鸟。鸟类的胃分为腺胃和肌胃两部分。腺胃壁薄,内有丰富的消化腺,能分泌大量的消化液消化食物;肌胃外壁为发达的肌肉层,内壁为坚硬的角质层。肌胃内有鸟 啄食的砂粒。在肌肉层的作用下,角质层与砂粒一起把食物磨碎。实验证明,肌胃内有砂粒的家鸡,对谷物或种子的消化能力可提高十倍。,鸟类的小肠很细长,在大、小肠交界处有一盲肠。盲肠有吸收水分和消化粗纤维的功能。以植物纤维为主食的种类(鸡类)的盲肠尤为发达。直肠粗短,末端 开口于泄殖腔。由于直肠粗短,不能多贮粪便,故排便频繁。这也能减轻体重,利于飞翔。其主要消化腺仍是肝脏和胰脏。分泌的消化

14、液都注入十二指肠。鸟类消化功能上的特点是消化力强,消化速度快。这是鸟类食量大,整天频频进食的原因。如雀形目的鸟类一天所吃的食物约为体重的1030;雀鹰一天的进食量约为体重的3366。鸟类极强的消化能力是与其飞翔时高能量的消耗相适应的。,6呼吸特具气囊,进行双重呼吸。鸟类为满足飞行时高氧、高能量消耗的需要,呼吸系统特化为由以肺为主的气管网和气囊组成。气囊是与气管相通的盲状膜质裹。是 鸟体内独具的贮气和冷却装置,是进行双重呼吸的重要器官。鸟肺是一个由大量相互连通的毛细支气管组成的缺乏弹性的海绵体。毛细支气管与次级、初级(中支气 管)、支气管和气管组成复杂的气管网络。毛细支气管表面布满了毛细血管。气

15、体交换就在毛细支气管壁与毛细血管壁之间进行。这样鸟肺无论在体积上或呼吸效能 上都大大超过了爬行类。鸟类的气囊是由初级、次级支气管伸出肺外部分的末端膨大后形成的盲状膜质囊。它分布于鸟体的各组织器官间。大型的气囊共有9个,其中位于体前部为次级 支气管形成的称前气囊;位于体后部为初级支气管形成的称后气囊。气囊除具贮存空气、协助鸟体完成双重呼吸的主要功能外,还能减轻鸟体飞行时的比重,减少肌 肉以及内脏间的磨擦,并能散发飞行时产生的大量热能,对调节、恒定鸟类飞翔时的体温起了重要作用。有人计算一只飞行的家鸽,吸入的空气的34用于散发飞 行时的热量。,鸟休止时,呼吸运动同其他陆栖脊椎动物一样,是靠肋骨的升降

16、,胸骨的上下移动以改变胸腔的容积来完成的。但飞行时,由于胸骨是扇翅肌(胸肌)固着的地方和 支撑点,不能上下移动,国而剧烈的呼吸运动主要靠随着扇翅节律引起的气囊张缩来完成。鸟飞行时,当翅扬起时,气囊扩张,由于鸟体内外气压不平衡,一部分空 气沿初级支气管迅速进入后气囊。这部分空气未经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是富氧的。另一部分空气同时进入肺,在毛细支气管处直接进行气体交换;当翅扇下时,肺内经过气体交换的空气经前气襄排出体外,与此同时,后气囊受压收缩,将贮存的富氧空气压入肺,在肺内再次进行气体交换。固此,鸟体无论在吸气或呼气时肺 内均能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现象称为双重呼吸。由此可见,气囊的出现和双重呼

17、吸作用的产生是鸟类对飞翔生活的极好适应,保证了鸟飞行时剧烈呼吸运动的顺 利完成,从而也保证了鸟飞行时对高能、高氧消耗的需要和体温的恒定。,鸟类的鸣管是其特化的发音器官。它位于气管与支气管交界的地方。此处气管内外壁变薄,称之为鸣膜。鸣膜能因气流而振动发音。鸣禽类的鸣肌、鸣膜都很发达,加上鸟类特有的双重呼吸作用,使之不论在呼气或吸气时都能发出多变悦耳的叫声。这与其他陆栖脊椎动物的发音器官位于气管上端,且绝大多数只能呼气时发音是 完全不同的。7循环鸟类有完善的双循环系统,富氧血与缺氧血完全分开。鸟类的血液循环系统在爬行类不完善双循环体系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完善 的双循环体系,使富氧血与缺氧

18、血完全分开。同时心脏的容量大,心率快,血压高,血液循环迅速。这些特点是与鸟类旺盛的新陈代谢和飞翔时剧烈运动相适应的。,7循环鸟类有完善的双循环系统,富氧血与缺氧血完全分开(1)心脏鸟类心脏的相对大小居脊椎动物的首位,约为体重的0415。心脏分为完全的四腔,左房室孔间具二尖瓣,右房室孔间具肌肉瓣。二尖瓣和肌肉瓣都 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同时低等脊椎动物心脏的静脉窦已完全消失。来自体静脉的血液,经右心房、右心室而由肺动脉入肺。在肺内经过气体交换,含氧丰富的血 液经肺静脉回心注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压入右体动脉弓至鸟体全身。鸟类的心跳频率比哺乳类快得多,一般约在300500次分钟之间。动脉压较高,如家

19、 鸡在2225kPa,故血液流通快。,(2)动脉鸟类的动脉系统似爬行类,只是左体动脉弓消失,左心室压出的血液由右体动脉弓输送至全身。(3)静脉鸟类的静脉系统也似爬行类,所不同的是:一是肾门静脉趋于退化。自尾部来的静脉血只有小部分入肾,大部分经后大静脉回心。近年报道,鸟类的肾门静脉内也有一块独特的瓣膜,可根据需要控制进入肾门静脉的血量。二是独具尾肠系膜静脉。它可收集内脏血液进入肝门静脉。,(4)血液和淋巴鸟类血液中的红细胞含量较哺乳类少。红细胞具核,通常为卵圆形。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担负着输送氧和二氧化碳的任务。鸟类的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淋巴结、淋巴小结、腔上囊、胸腺和脾脏等。鸟类的淋巴管比哺乳

20、类少,最终汇成一对大的胸腺管进入前腔静脉。淋巴结位于淋巴 管的通路上,至今只发现少数种类有淋巴结。腔上囊是鸟类特有的一个中心淋巴器官,是位于泄殖腔背面的一个盲状囊,在抗原的刺激下,可产生抗体。胸腺也是重 要的淋巴器官,幼体发达,成体退化,脾赃位于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的背侧,具产生淋巴球、单核球和回收血红素及铁质的功能。,8排泄鸟类的膀胱消失,尿随粪便排出。鸟类具一对三叶的肾脏。相对体积比哺乳类大,可占体重的2以上;肾小球的数目多,比哺乳类多2倍左右。但无膀胱,肾 脏经输尿管开口于泄殖腔。这对于鸟类旺盛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而又需迅速排出体外,保持体内水盐平衡以及减轻体重等都极为有利。鸟尿的主

21、要成分一般认为是尿酸而不是尿素。尿酸不象尿素那样易溶于水,常呈半凝固的白色结晶。这对于胚胎在卵壳内发育阶段中不断排除废物和减少水分散 失都是有利的。加之肾小管和泄殖腔都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所以鸟类排尿时失水极少。由于鸟类无膀胱和直肠很短,故鸟尿随其粪便频频排出体外。这也是鸟类为 减轻体重,适应飞翔生活的需要。近年有报道,鸟尿含有多种成分,主要成分不是尿酸。到底鸟尿(鸟粪的白色部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待进一步研究。海鸟除靠肾脏排尿以外,还靠位于眼眶上部的盐腺(分泌比鸟尿浓度更大的氯化物的腺体),能把随海水进入体内过多的盐分排出体外,以维持正常的渗透压。,9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鸟类的神经系统和感觉

22、器官比爬行类有较大的进步,大脑纹状体高度发达,嗅叶退化。(1)脑及脑神经鸟脑的体积较大,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哺乳类。大脑的纹状体除有爬行类开始出现的新纹状体外,还增加了上纹状体,使整个大脑的体积增加。上纹状体是鸟类 复杂行为(营巢、孵卵、育雏)和“智慧”的中枢。间脑由上丘脑、丘脑和下丘脑组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和节制植物神经系统的中枢。中脑充满了视神经,其背侧 形成一对发达的视叶,所以鸟类的视觉高度发达。小脑也较发达,体积增大,由蚓状体、左、右小脑鬈组成。小脑发达与鸟类飞翔时复杂运动的协调和保持身体的平 衡相适应。脑神经12对。第11对不发达,1965年才证实了它的存在,结束了多年来对此的争论。,

23、(2)感觉器官鸟类的感觉器官中以视觉最发达,听觉次之,嗅觉退化1)视觉:鸟类的视觉高度发达。鸟眼的相列大小也居脊椎动物的首位。外形扁圆,适于远视。瞬膜发达,可覆盖眼球,有保护、润湿和清洁角膜的功能。在巩 膜前具呈覆瓦状排列的薄片形巩膜骨,有支持眼球的功能,可防止鸟在空中飞行时因强大的气流压力引起眼球变形。鸟眼内的睫状肌、角膜调节肌和环肌有双重调节 作用。即不仅能改变水晶体的形状和水晶体与角膜的距离,而且能改变角膜的凸度和水晶体与视网膜的距离。由于鸟类具此双重调节机制,使鸟眼在一瞬间能由远视 的“望远镜”变为近视的“显微镜”。这是鸟在飞行中定向、寻食、避敌所必需的。故高度发达的视觉是鸟类对空中飞

24、翔生活的又一适应。如鹰在高空飞行时,能清 晰地看清地面的小鼠,并能在几秒钟内俯冲下来准确的抓住小鼠。,2)嗅觉:鸟类的嗅觉一般均退化。但兀骛等少数种类也相当发达,成为它寻食的定位器官。3)听觉:鸟类的听觉器官似爬行类。只是内耳的瓶状体比爬行类长,耳孔外周多具耳羽,可收集声波。夜间活动的种类如夜鹰的听觉器官也较发达。10生殖雌鸟的右侧卵巢退化,产大型硬壳卵,并有一系列育雏的复杂行为以及生殖腺的活动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是鸟类在生殖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通常也认为是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结果。,雄鸟的生殖系统似爬行类,具成对的睾丸和输精管。除少数种类如雁鸭类外都不具交配器官。是借雌、雄泄殖腔的互相吻合而受精

25、的。雌鸟仅左侧的卵巢和输卵管发 达,右侧的退化。一般认为与其产大型硬壳卵有关。成熟的卵逐个通过输卵管前端的喇叭口进入输卵管,在其上端与精子结合受精。受精卵在管内下行的过程中,依 次被管壁分泌的蛋白、壳膜、卵壳包裹。卵壳表面有数千个小孔,保证了以后卵被孵化时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很多鸟类的卵壳表面有各种颜色,这是输卵管下端管 壁的色素细胞在产卵前5小时左右分泌的色素形成的。卵最后借泄殖腔壁肌肉的收缩排出体外。此外,鸟类还具有孵卵、寻食喂养幼鸟等一系列育雏的本能,使之后 代有较高的成活率。,人们根据刚孵出来的雏鸟发育程度的不同,把雏鸟分成早成鸟和晚成鸟两类。凡是刚孵出的雏鸟身上长满了羽毛,张开了眼,

26、羽毛干后就能站立、啄食的,称早成 鸟,如小鸡、小鸭等。凡是刚孵出的雏鸟身上无羽毛,眼没张开,不能站立、啄食,必须留在巢内由亲鸟喂养的。称晚成鸟,如麻雀、家燕等。雏鸟是早成鸟还是晚 成鸟,也是分类的一个依据。,11迁徒迁徙是部分鸟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本能行为。是它们对外界不良生活环境进行的一种生存适应现象。如家燕每年春夏从炎热、潮湿的南方迁飞到我国繁 殖,秋末又迁回温暖的南方越冬。就是家燕适应不良生活环境的一种本能行为表现。这样我国就成为家燕的繁殖区,南方成为它的越冬区。象家燕这样的鸟类,每年 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进行有规律地、周期性地的迁飞现象,叫做迁徙。据此,人们通常把鸟类分成候鸟和留

27、鸟两大类。凡有迁徙习性的鸟类,称之为候鸟,如家 燕、大雁等。凡无迁徙习性的鸟类,称之为留鸟,如麻雀等。,鸟类迁徙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季节变化(即光照、温度、湿度等变化)引起鸟类所需食物的变化则是导致鸟类迁徙的直接原因。我国春夏之 季,气候温和,湿润,食物丰富,适宜鸟类繁殖,所以家燕才从炎热、潮湿的南方迁飞到我国繁殖;而到了秋冬季,气温下降,空气干燥,食物减少,因而家燕又迁 回气候变得温暖、湿润,食物增多的南力越冬。由此可见,食物随季节变化是部分鸟类迁徙的直接原因。有无迁徙习性,即是候鸟还是留鸟,也是鸟类分类的依据之一。,三 鸟纲的分类概况 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

28、球,生态多样,现在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包括一类 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一、平胸总目,现今已知鸟类分为两个亚纲,即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古鸟亚纲以始祖鸟(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为代表.今鸟亚纲包括白垩纪以来的一些化石鸟类以及现存鸟类。化石鸟类以黄昏鸟目和鱼鸟目为代表,它们的骨骼近似现代鸟类但上、下颌具槽生齿。现存今鸟亚纲鸟类可归为3个总目,即:,一、平胸总目,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大者达135kg,体高25m),适于奔走生活。具有一系列

29、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趋于减少(23趾)。分布限在南半球(非洲、美洲和澳洲南部)。,平胸总目的著名代表为鸵鸟(Struthio camelus)或称非洲鸵鸟,其他代表尚有美洲鸵鸟(Rhea americana)及鸸鹋(或称澳洲鸵鸟)(Dromaus nova-chollandeae)。此外在新西兰尚有几维鸟(Apteryx oweni)。,二、企鹅总目,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短而宽,羽

30、片狭窄),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应游泳生活。在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这与前肢划水有关。游泳快速,有人称为“水下飞行”。分布限在南半球。企鹅总目的代表为王企鹅(Aptenodytes patagonicus)。,三、突胸总目,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 35个目,8500种以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龙骨突起。最后46枚尾椎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具充气性骨骼。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雄鸟绝大多数均不具交配

31、器官。,第二节 非雀形目鸟类,我国所产突胸总目鸟类,计有26目81科。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大致可分为6个生态类群,即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包括:,小鸊鷉,鸊鷉目仅有鸊鷉科(Podicedidae),共6属22种,我国有2属5种(即小鸊鷉属的小鸊鷉和鸊鷉属的赤颈鸊鷉、凤头鸊鷉、角鸊鷉、黑颈鸊鷉)。鸊鷉的外形和生活习性都与潜鸟有些相似,与潜鸟目的主要区别是脚趾上具瓣蹼。鸊鷉分布广泛,除两极和大洋中的岛屿外,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多数北半球的鸊鷉属鸟类都是候鸟,几乎遍及全球。,小鸊鷉体长25-29 cm,翼展 40-45 cm,体重100-200 g,寿命13年。

32、成鸟(夏羽):上体黑褐色,部分羽毛尖端苍 白;眼先、颏、上喉等黑褐;下喉、耳羽、颈侧红栗色;初级、次级飞羽灰褐色,飞羽灰褐,初级飞羽尖端灰黑,次级飞羽尖端白色;大、中覆羽暗灰黑色,小覆羽 淡黑褐色。前胸、两胁、肛周均灰褐色,前胸羽端苍白或白色,后胸和腹丝光白色,沾些与前胸相同的灰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成鸟(冬羽):额淡灰褐色,头顶和后颈黑褐,颈较深于头,并有栗色、白色横斑;腰的两侧淡黄棕色;上体余部灰褐色。颏、喉等均白,下喉带些黄色;颊、耳羽、颈侧等均淡黄褐,并有白色斑纹;前胸和两胁淡黄棕色;胁部羽端黑褐。虹膜黄色;嘴黑而具白端;跗蹠和趾等均石板灰色。,生活习性,留鸟。常单独或结群活动。飞行

33、笨拙,但善于游泳、潜水。在水草丛中建造能随水位升降的浮巢。遇到危险时会将幼鸟藏在翅膀下潜水逃避。清晨和黄昏时常发出快速带颤音的叫声。繁殖季节颈部的羽色栗红,冬季颈部羽色变淡。通常白天活动觅食。捕食方式通过潜水追捕。食物主要为各种小型鱼类。也吃虾、蜻蜓幼虫、蝌蚪、甲壳类、软休动物和蛙等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水草等少量水生植物。多数为留鸟,少数迁徙。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繁殖的鸟类多数为夏候鸟,春季于3月初至4月中旬迁到北方繁殖地,秋季于10一11月往南迁徙。少数个体留在当地不冻水域越冬。南方地区种群多为留鸟。叫声:重复的高音吱叫声ke-ke-ke-ke,求偶期间相互追逐时常发

34、此声。,2.凤头鸊鷉,凤头鸊鷉是体形最大的一种鸊鷉,有鸭子一样大小,体长为50厘米以上,体重为0.51千克。嘴又长又尖,从嘴角到眼睛还长着一条黑线。它的脖子很长,向 上方直立着,通常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夏季时头的两侧和颏部都变为白色,前额和头顶却是黑色,头后面长出两撮小辨一样的黑色羽毛,向上直立,所以被叫做 凤头鸊鷉。它的颈部还围有一圈由长长的饰羽形成的,像小斗蓬一样的翎领,基部是棕栗色,端部是黑色,极为醒目。,鹈形目(Pelecaniformes),鹈形目(Pelecaniformes)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主要是分布于温热带水域的大型游禽,是热带海鸟的重要组成,但全球大部分地区

35、都可以看到鹈形目鸟类,有一些种类甚至扩展到了两极地区。很多鹈形目的鸟类具有全蹼,四趾均朝前,有蹼相连,嘴下常常有发育程度不同的喉囊。鹈形目一共有6科,我国都有纪录。,鹈鹕科(Pelecanidae)【t h】,鹈鹕【pelican】鹈鹕【t h】俗称塘鹅。鹈形目(Pelecaniformes)鹈鹕科(Pelecanidae)鹈鹕属(Pelecanus)7或8种水禽的统称。特征为大而具有弹性的喉囊。栖息于全世界许多地区的湖泊、河流和海滨。某些种体长可达180公分(70吋),翅展可达3公尺(10呎),体重可达13公斤(30磅),是现存鸟类中个 体最大者之一。鹈鹕用像小捞网似的大喉囊捕鱼而食。鹈鹕不

36、是用喉囊储存鱼,而是立即把鱼吞下。褐鹈鹕(P.occidentalis,即西方鹈鹕)从空中扑入水中捕鱼,动作十分壮观。但其他鹈鹕编成队形而游泳,将小鱼群驱向浅水处,在该处用喉囊,习性,鹈鹕,在野外常成群生活,每天除了游泳外,大部分时问都是在岸上晒晒太阳或耐心的梳洗羽毛。鹈鹕的目光锐利,善于游水和飞 翔。即使在高空飞翔时,漫游在水中的鱼儿也逃不过它们的眼睛。如果成群的鹈鹕发现鱼群,它们便会排成直线或半圆形进行包抄,把鱼群赶向河岸水浅的地方,这 时张开大嘴,凫水前进,连鱼带水都成了它的囊中之物,再闭上嘴巴,收缩喉囊把水挤出来,鲜美的鱼儿便吞入腹中,美餐一顿。鹈鹕的求爱和育雏方式特别有趣。鹈鹕常集大

37、群繁殖。雄鹈鹕向雌鹈鹕求爱时,时而在空中跳着“8”字舞,时而蹲伏在占有的领地上,嘴巴上下相互撞击,发出急促的响声,脑袋以奇特的方式不停地摇晃,希望在众多的“候选人”中得到雌性对自己的垂青。,鸬鹚科(Phalacrocracidae),鸬鹚科是鹈形目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科,有2属30种。鸬鹚是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加岛鸬鹚属只有1种,特产于加拉帕哥斯群岛,已经失去了飞翔能力。鸬鹚属有29种,广布于全世界的海洋和内陆水域,但仍以温热带水域为最多,我国有5种。,生活习性,普通鸬鹚,生活在淡水湖边。栖息于宽阔的水域,如池塘、湖泊等。飞行力强,飞行

38、时直线前进,脚与头均伸直,像鸭类一样。除了在迁移时,通常不离开水面;站于陆地上时,身体几乎保持与地面垂直,同时借硬的尾羽作支持。善于游泳和潜水。常在水里排列成半圆形,围捕鱼类为食。一般可潜水13m,有时达10m之深,时间一般为3045秒钟。海洋性鸬鹚,活动于隐蔽的沿岸的海水、海湾及河口,亦在宽阔的大海中。繁殖常集群。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平时栖息于崖壁的岩石上,也常低飞,掠过水面。飞时颈和脚均伸直。食物以各种海鱼为主,也吃软体动物及甲壳类动物,南极的几个品种以磷虾为食。它们在捕猎的时候,脑袋扎在水里追踪猎物。其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因此,脚蹼和翅膀并用。捕到猎物后一定要浮出

39、水面吞咽。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三 鹳形目(Ciconiiformes),鸟纲的1目,为中型涉禽。颈和脚均长,脚适于步行;嘴形侧扁而直;眼先裸出;胫的下部裸出;后趾发达,与前趾同在一平面上。栖于水边或近水地方。觅吃小鱼、虫类及其他小型动物。在高树或岩崖上营巢。雏鸟为晚成性。本目共有6科,中国有3科:鹭科(Ardeidae),如白鹭;鹳科(Ciconiidae),如白鹳;鹮科(Threskior-nithidae),如朱鹮。,1.鹭科(Ardeidae),鹭科(Ardeidae)鸟类,尤指白鹭属(Egretta)的种类。羽衣多为白色,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性婚羽。习性

40、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苍鹭,习性:成对和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亦与白鹭混群。常单独的涉水于水边浅水处,或长时间的在水边站立不动,颈常曲缩于两肩之间,并常以一脚站 立,另一脚缩于腹下,站立可达数小时之久而不动。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的拖于尾后。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 息。,池鹭,中型涉禽,体长37-54cm,体重0.2-0.4kg,是一种小型鹭类。嘴粗直而尖,黄色,尖端黑色,脚橙黄色。夏羽头、后颈、颈侧和胸红栗色,头顶有 长的栗红色冠羽,羽长达背部,肩背部有长的蓝黑色蓑羽向后伸到尾羽末端;两翅、尾、颏、喉

41、、前颈和腹白色,飞翔时两翅和尾的白色与体背黑色呈鲜明对比,野 外特征明显,容易识别。冬羽头、颈到胸白色,具暗黄褐色纵纹,背暗褐色,翅白色,特征亦甚明显,容易识别。目前在我国还未见有与之特别相似的种类,在野外 亦不会弄错。,2.鹳科(Ciconiidae),鹳科都是大型水鸟,嘴长而粗壮,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鹳科遍布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有11属17种,其中非洲和亚洲南部种类最多,我国有3属45种,即鹳属的黑鹳、白鹳和东方白鹳,鹮鹳属的白头鹮鹳(彩鹳)以及秃鹳属的秃鹳。白鹳在欧洲是非常有名的鸟,常常在屋顶或烟囱上筑巢,在传说中,白鹳会将婴儿送到家中。我国东部的白

42、鹳与我国西部以及欧洲的有所不同,白鹳,体型甚大(100厘米)的白色鹳。飞羽黑色。似东方白鹳但嘴红色而非黑色。虹膜褐色;嘴红色;脚红色。叫声:嘴叩击发出啪哒啪哒的声响。分布范围:欧洲、北非至中亚;越冬在非洲及印度。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稀少。亚种asiatica为夏候鸟,可能在新疆西部天山及喀什地区有繁殖。迷鸟至内蒙古东北部。习性:于树上、柱子上及烟囱顶营巢。冬季结群活动。取食于湿地。飞行时常随热气流盘旋上升。俗名:捞鱼鹳 老鹳,白鹳,(三)鹮科(Threskiorothidae),是鹳形目的一科。鹮科包括鹮和琵鹭,头和颈裸出,嘴很长,鹮的嘴向下弯曲,琵鹭的嘴扁平。鹮科广布于温热带地区,共有28种,

43、中国5属6种,其中最珍贵的是朱鹮和黑脸琵鹭,二者都是处于灭绝边缘的世界级珍禽。澳洲的大琵鹭外表与黑脸琵鹭有些相似,数量比较多。鹮科中著名的种类还有美洲的红鹮,全身火红,是世界上最红的动物之一。澳洲白鹮是澳洲最成功的大型鸟类,常出现于城市中,其外表与中国的黑头白鹮比较相似。,朱鹮,四 雁形目(Anseriformes),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本目的鸟在中文种通常被称为“鸭”或“雁”,包括了人们通常所说的鸭、潜鸭、天鹅、各种雁类等鸭雁类(或雁鸭类)的鸟。本目的鸟都是游禽,在世界分布广泛。雁形目鸟类分为树鸭科、鸭科、叫鸭科和鹊雁科(树鸭有时会被视为鸭科的亚科),鸭科(Dendrocygni

44、dae),树鸭科Dendrocygnidae是个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小科,有9种。我国仅1种。树鸭颈较长似雁,雌雄相似也似雁,腿较长,是雁下目中为 数不多的栖息于树上的代表。树鸭叫声尖利,其英文名意为啸鸭,即得名于此。栗树鸭Dendrocygnajavanica分布于东洋界,我国繁 殖于云南南部和广西西南部,夏季在江浙一带和台湾等地也能见到,属半夜行性。羽饰树鸭D.eytoni(右图)身上有装饰性的羽毛,装饰性的羽毛在雁下目 其它一些种类也能见到。羽饰树鸭是澳大利亚大陆的特产,在澳大利亚东部和北部比较常见。,栗树鸭属中小型鸭类,体长37-42cm,体重400-600g。上体首要为黑褐色,尾上覆

45、羽、下胸和腹栗色,眼具狭隘的黄色眼圈,脚较长,嘴、脚均为黑 色,颈亦较长。外形似鹅。翱翔时栗赤色的翅上、尾上覆羽与黑色的飞羽、尾羽构成光鲜对照,脚亦远远伸出于尾外。两性类似。额浅棕色。头顶、枕部棕褐色,具 黑褐色细纹,构成一条黑色带斑从枕部不断延长到后颈。背、肩黑褐色,具棕色或棕灰色羽缘。腰黑色,有时亦具窄的棕灰色羽缘。尾黑色,尾上覆羽和中、小翅覆 羽栗赤色,大覆羽及飞羽黑褐色。两颊、前颈灰皮黄色,颏、喉近白色。上胸黄棕色,下胸、腹及两胁浅栗色,但后者杂有黄棕色,尾下覆羽棕白至乳白色。虹膜棕 褐色。眼圈橘黄色,身后橙赤色;嘴在鼻孔前为深石板色,鼻孔后为石板青色;跗蹠深石板色,身后嘴和跗蹠皆黑色

46、。幼鸟羽色较成鸟暗,背、肩具黄褐色羽缘,下 体亦较轻淡和较暗,为暗黄褐色,少棕色,头顶常为淡灰褐色,栗树鸭,鸭科Anatidae,鸭科Anatidae保留了过去鸭科的大多数成员。在西伯来等1988年的分类系统中,鸭科被分成硬尾鸭亚科、天鹅亚科和鸭亚科3个亚科,在1990年的分类系统中又增加了斑鸭亚科。鸭科在南极洲以外的各个大陆都有分布,共148种,我国多达50种。,五 隼形目(学名:Falconiformes),包括鸮形目以外的所有猛禽,是白天活动的猛禽。隼形目多为单独活动,飞翔能力极强,也是视力最好的动物之一。隼形目与其它鸟类不同,雌鸟往往比雄鸟体型更大。隼形目有5科,中国有2科。这一目中的

47、鸟包括了汉语中常说的鹰、隼、鵟、雕、鹫、鸢等。它们都是肉食性,体态雄健,在各国的文化中具有神话色彩,受到人们的爱戴。所有隼形目鸟类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1.鹰科(Accipitridae),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隼形目中的一个科。鹰科是一个成员非常复杂的科,我们所熟悉的猛禽如鹰、雕、鹞、鵟和旧大陆兀鹫都是鹰科的成员。鹰科成员大小,习性各不相同,有最大型和最凶猛的的猛禽,也有小型的猛禽,有的食腐肉,如多种兀鹫,有的食鸟类,如雀鹰,有的食兽类,如角雕,有的食鱼,如渔雕,有的食爬虫,如蛇雕,有的食昆虫,如蜂鹰,还有些适应特殊的事物,如食水果的

48、棕榈鹫和专食蜗牛的蜗鸢。鹰科可进一步划分为9亚科,有64属209种,其中我国有鸢亚科、鹰亚科、雕亚科、鵟亚科和秃鹫亚科,共20属46种。鹰科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中的隼形目中的一个科。是隼形目鸟类两个最大的科之一。鹰科的鸟类一般都俗称为鹰。有时将体型较大的称为“雕”,体型较小的称为“鹞子”。,鹰科(Accipitridae),2.隼科(Falconidae),小型猛禽。体长3138厘米,体重173335克。翅狭长而尖,尾亦较长。雄鸟上体红砖色,背及翅上具黑色三角形斑;头顶、后颈、颈侧蓝灰色。飞羽近黑色,羽端灰白;尾羽蓝灰色,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羽端灰白色。下体乳黄色带淡棕色,具黑褐色羽干纹

49、及粗斑。嘴基蓝黄色,尖端灰色。脚深黄色。雌鸟上体深棕色,杂以黑褐色横斑;头顶和后颈淡棕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尾羽深棕色,带9-12条黑褐色横斑。亚成鸟:似雌鸟,但纵纹较重。与黄爪隼区 别在尾呈圆形,体型较大,具髭纹,雄鸟背上具点斑,下体纵纹较多,脸颊色浅。简易识别:眼下有眼斑,背红有黑斑。胸有黑斑。飞翔时 悬停。它们也能像鹞那样,停在空中一个地方,纹丝不动地扇动两翼,用这种姿势俯视和探索地面的老鼠或其他猎物,所以大家又叫红鹞子。但其实它才是唯一真正做 到悬停的鸟类,善于逆风翱翔,红隼有极为独特的视觉功能,能看出鼠类排泄在地面的尿迹中的紫外线,从而确定自己猎食的重点区域。,六,鸡形目,鸡形目在生物

50、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人们通常把这一目的鸟中体形较大种的统称为“鸡”,体形较小的一些种类称为“鹑”。由于这一目的鸟腿脚强健,擅长在地面奔跑,按生态习性,被称为陆禽。这一目中的鸟有些体态雄健优美,色彩艳丽,其中不少是珍稀物种和经济物种,家鸡还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鸡类的体型与大小一般类似普通家鸡。嘴形平直或稍曲,全被角质,嘴基无蜡膜;两翅短圆,不善远飞,但尾羽常较发达;腿脚健壮,善奔走。雄鸟跗跖一般有距。包括2亚目7科276种。鸡亚目有冢雉科、凤冠雉科、松鸡科、雉科、珠鸡科和吐绶鸡科。麝雉亚目有麝雉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有2科58种。,(1)形态特征鸡形目中的雉类体形较大,一般与家鸡相似,雌雄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