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园林艺术结课论文.docx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3837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4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园林艺术结课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园林艺术结课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园林艺术结课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园林艺术结课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园林艺术结课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园林艺术结课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园林艺术结课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凡尔赛宫苑赏析园林艺术结课论文 凡尔赛宫苑和颐和园对比赏析 园林艺术结课论文 学院:土建 学号:11231234 姓名:张璐 摘要:园林自古以来就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因此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将以凡尔赛宫苑和颐和园为例,赏析园林艺术,并对比中西园林的差异。关键词:古典园林 凡尔赛宫苑 对比 赏析 颐和园 文化园林来自于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是文化的升华,富强的体现,因为她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科学技术有着不可分开的联系。这不难从世界园林发展史中看出,园林文化发展强盛的国家,都曾经独霸天下,创造过属于自己的时代。如中国,希腊,罗马,意大利。而今,园林却不仅限于深宫大院,宫闱殿阁,名山大川,而广泛建

2、置于街头、交通枢纽、住宅区、工业区以及大型建筑的屋顶,使用的材料也从传统的建筑用材与植物扩展到了水体、灯光、音响等综合性的技术手段。 同时,由于地区文化差异,地理环境差异等原因,中西方园林更是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国是由于其一面环山一面靠海的相对独立的环境,而奉行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制度,更是在亚欧大陆的土地上坐拥了一千多年的独霸地位,反观西方,因为其土地狭小,民族众多,则一直处于争战中,在战乱中寻找自由,在竞争中寻求发展。一、 中国园林代表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 造园艺术水平历经千年历史达到“ 虽由人造, 宛自天开”的天人合一、物我并融的境界。且影响了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地区园林艺

3、术的发展, 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中独树一帜, 占据重要的地位。所有建筑样式的产生和发展, 都是时代生活方式, 生产技术水平以及文化审美意识的体现。中国自古以来, 就有有宅必有园, 有园必有的传统居住观念, 也因封建统治阶级贪图奢华而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旷世恒久的园林艺术作品。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虽然不像西方那样一味地追求几何美, 但在对待城市、宫殿、寺院等建筑的布局方面, 却也十分喜爱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的方法而求得整体的统一性。而中国园林建筑和其它类型的建筑无论从情趣上和构图原则上,所呈现的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关系。大都采用亭、台、廊、榭等自然成趣的建筑形式。它强调的有法而无定式即不为任何清规戒律所羁伴

4、。而最忌坠人案臼与故辙。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建筑构图所持有的那种明晰性条理性在园林建筑中却很少体现。而回环曲折, 参差错落, 忽而洞开, 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可赋予园林建筑的无限的变化。中国古典园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颐和园。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5、,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

6、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1、颐和园的理水工程理水是中国古典园林四大造园手段之一,是古代造园者基于对自然河湖溪涧的艺术概括,以聚或分的方式,构成湖海、池沼、溪涧、泉源等水体,并以山石点缀为驳岸、石矶、港汊,表现出水面的平远辽阔或水径的曲折幽邃。措施: 疏导水源,引自玉泉

7、山水 挖大型人工湖 在湖中修建长提和岛屿 开凿人工河后溪河2、颐和园的叠山工程叠山是中国古典园林四大造园手段之一,是造园者运用土石营造小尺度的峰、峦、岫、壑、谷、悬崖、峭壁等形象,构成园林中的山景,形成峰回路转,洞壑幽深的山林野趣。措施: 对瓮山山形进行改造,使之符合山环水抱的好风水形态 在瓮山上创造天然山水的全部主要形态:冈、岭、峰、峦、岩、谷、洞、谷、峡、壁、屏、湖、河、溪、泉、渚、涧、瀑等,构成了有序列的完整的山形水系。 在叠山工程中讲究“虽为人做,宛自天开”的手法,有意的保留瓮山的部分天然地貌3、颐和园的建筑工程园林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四大造园手段之一,园林建筑的有无是区别园林与天然风景

8、区的主要标志,建筑景观与风景景观的紧密结合是园林建筑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别其他建筑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志措施: 景观建筑采用了“因山筑室”“以寺包山”的方式,以大报恩寺为中心,佛香阁为标志建筑,构成全园风景的主体和观赏中心 全园建筑群共101处,大多仿江南名景:谐趣园无锡寄畅园,昆明湖西堤西湖苏堤,后市买卖街江南市肆,南湖岛望蟾阁武昌黄鹤楼4、颐和园的花木工程花木是中国古典园林四大造园手段之一,也是我国古典园林常用的造景手段,将主体建筑烘托的巍峨壮美,是表达景观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措施: 针对北方地区寒冷、干旱、风沙大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适当种植当地花木 采取树群与树林大面积的配值法,大量种植树木 因地

9、制宜种植不同的植物,使园中出现多种不同风貌的自然景观 庭院花木配置以珍贵的四季花木为主,以植物的吉祥寓意烘托宫廷浓郁的生活氛围 利用北山南湖的独特小气候种植珍稀树木5、颐和园的景观布局颐和园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二、 西方园林之最凡尔赛宫苑17世纪下半叶,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当时号称“太阳王”的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兴建的凡尔赛宫苑,规模宏大,手法多变,

10、成为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巅峰之作。凡尔赛宫苑占地面积巨大,规划面积1600公顷,如果包括外围大林园的话,占地面积将达到6000多公顷,东西向主轴长约3公里,建造历史26年. 1624年,法王路易十三兴建了简朴的用于狩猎小屋为了躲避宫廷生活时在此隐居。16311634年间,建筑师勒华将狩猫的小屋改造成小城堡,砖砌的小城堡四角有亭,围以壕沟此外,皇家园林师布瓦索协助他的外甥曼努尔设计了最早的花园。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后离开巴黎在凡尔赛居住,并于1682年将整个宫廷搬到了凡尔赛这里作为首都知道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从1661年起,国王就将当时最优秀的艺术家请到宫中,包括建筑史勒沃、同林师勒诺特尔、画

11、家勒布朗等。1668年,由小芒萨尔对宫殿进行了第二次扩建,使得整个宫殿的规模与园林规模统一协调。从1662年动工到1689年富苑大体建成,历时27年之久,期间边建边改,力求精益求精才最终成为欧洲历史上最大、最卓越的宫苑之一。1、 布局手法宫苑主要的设计者勒诺特尔是西方最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突出了“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则是变化中的统一。所谓变化,就是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花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所谓统一,即一切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直线和方角的基本形式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原则。勒诺特尔用多种

12、方式进行植物造景,其中,常绿树种在设计中占据首要地位。其非常独特之处在于大规模地将成排的树木或雄伟的林荫树用在小路两侧,加强了线性透视的感染力。2、 空间结构凡尔赛宫苑 占地面积较大,故以开 放式空间为主,利用道路网和十字形运河来控制全园并划分细部空间,在面积较小的空间分区内则使用植物和建筑来构成围合式空间在空间处理上注重制造景深效果,以凸显空间的层次为了显示出“太阳王”路易十四至高无上的权力,设计师巧妙的利用人们的视觉感受来达到这一效果通过留出透景线,拉长视觉轴线的方式,创造出一种向外开展的条形景观,这样人们的视野就可以从宫殿的大厅继续向外发展,越过后方的阳台、大草坪、刺绣花坛和大运河,一直

13、延伸至地平线。3、 景观布局(1) 中轴线古典主义园林讲究布局的严谨和井然有序,讲究构图的几何性和统一性,讲究主次有序和轴线明确。凡尔赛宫苑有一条明显的东西向轴线,从建筑一直延伸向远方,使园林成为建筑空间的一部分,而放射性的轴线又把园外的森林和城市纳入院中。它的一端为凡尔赛宫点,而另一端为太阳神阿波罗的雕像,象征着对自然的控制。在轴线上布置了水花坛,拉通那泉池,国王林荫道,阿波罗泉池,大运河,皇家广场等一系列景观,且在两侧花坛云集,从而在空间上形成了一条通透的长廊,将人的视线引向远方。(2) 林荫道宫殿东面庭院东入口处有一个大型的军队广场,从中放射出三条林荫大道穿越城市,其中两侧的大道通向两处

14、离宫,中间的大道通向巴黎市区的香榭丽舍大街。这三条放射路之间约成20。一25。交角,三条道路一起约为50。角,这样人们在观赏时道路及远景就能很好地被包含在一个单一的视野内。同时,这三条大道都汇集于宫殿,正如统治者把分散在封建家族和自治市镇的政治权利都集中到自己手中一样,显示了自己的至尊至贵。站在明主题的作用。很多泉池的中央也有一组表现主题的雕塑,例如国王的起居室朝东眺望,只见三条壮观的林荫道从这里放射去,似乎是通向法国各地、通向世界各地:又似乎是从四亟八方回归这皂,让人觉得凡尔赛不仅是法国的中心,也是世界的中心,这种观感上的唯我独尊的感觉便油然而生。(3) 刺绣花坛花坛是法国花园中最重要的构成

15、要素之一,把花坛当做整幅构图,按照图案来布置刺绣花坛,形成于宫殿相匹配的气魄。随着宫殿进入园区,花园中的景物的重要性和装饰性逐渐减弱,精美的刺绣花坛及水花坛都布置在建筑的周围,随着轴线渐渐远去。完成了从宫殿到自然的过渡。(4)大运河和喷水池凡尔赛宫苑中另一个重要的造园要素就是水。由于法国国家的地貌就是平原,所以园林中也就以平静的大水面为主,点缀一组成园林的水景。凡尔赛宫苑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央十字形的大运河,它是为解决沼泽地的排水而设计的也是全园水景用水的蓄水池。运河中轴长1650米,宽62米,横臂长1013米,并且在十字型交点上拓宽成轮廓优美的水池,方便国王乘船游赏。中轴线上布置了许多泉池,

16、这些泉池在一定范围上起到了标志物的作用,活跃了轴线。“拉通娜泉池”位于水花坛西侧大台上。三、 中西园林差异早在公元十七世纪,世界上的两大帝国在最强盛时期创造了恢弘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凡尔赛宫,展示出当时世界的造园水平,成为世界造园史上的典范之作。从它们的设计理念比较之中,可以得知中法园林艺术具有不同的精髓,追求各自的理想。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寻自然之本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计成园冶),所以在理水塑山方面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合理改造自然,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比较深远。中国的造园风格在“崇尚自然”的前提下,不断地汲取大自然的灵感,最终发展成具有山水写意的园

17、林风格。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崇尚理性,追求对自然的征服与驾驭,表现出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理念,所以在布局方面凡尔赛都以规则的直线为主,强化皇权至上的理念。四、 结语中西方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在发展中各自发展了两种建筑类型,凡尔赛宫苑和颐和园作为两方皇家园林的代表,用杰出的设计,完整的规划,完美的契合为双方从古至今的园林差异做了最好的注释。中国人的非理性造就了和自然的完美结合,西方人的纯理性成就了让人叹为观止的规则性花园,不论是哪一方都为世界园林艺术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参考文献:赵书彬.中外园林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刘峰.明珠璀璨 辉映东西J.园林,2002,(1

18、1):15.张程.中西园林设计理念比较J.山西建筑, 2010,(31):31徐兴志.浅谈避暑山庄景观构成要素J.河北林业科技,2011,(2):11陆贵巧,张兴志.东西方皇家园林的比较分析J河北林果研究,2010,(25):4周国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园林学习网百度百科: 刘少才 巴黎城市改造:喜新不厌旧期刊论文-记者观察2012(4)雷晓华.刘振华 从浪漫的莱茵河到奢华的凡尔赛德国、瑞士、法国自驾游期刊论文-风景名胜2011(5) 卢铿 拉芳斯印象期刊论文-商周刊2012(6)蒙倩彬、论凡尔赛宫苑的造园艺术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100083 岁月(下半月) SUIYUE 201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