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探索与实践.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15216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调研报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调研报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调研报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调研报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探索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探索与实践.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调研报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探索与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XX县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优美环境为农民而用,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三个三”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就业环境和治理环境,探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全县广大群众。一、以提升“三度”为抓手“塑形”保宜居(一)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坚持规划先行,尊重农民意愿,动员乡贤能人,以群众的主体意识和村庄类型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推动构建区域一体、城乡融合、多规合一的乡村规划体系。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按照项目库项目清单,加大资金

2、整合力度,谋划实施一批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道路提升、农村供水巩固提升等项目,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投工投劳、以工代赈方式参与乡村建设。(二)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度。持续围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交通、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在交通方面,补足出行服务短板,优化交通出行结构,推动出租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等出行服务体系发展,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出行需求。目前,该县建成124个便民候车亭和40个公交候车亭,10个乡镇全部开通城乡公交线路,公交化运营率达100%o在文化服务方面,该县161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完成率100%,

3、建成娱乐运动场823个,乡村文化大舞台178个,农家书屋161个,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村级全覆盖。在医疗方面,大力推进县、乡、村医保经办服务一体化改革,向乡、村下放医保业务经办事项22项,全力打通医保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医保经办服务基本实现“简单事项不出村、复杂事项可代办”的目标。(三)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成立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领导亲自指挥、局领导干部分组挂点指导促办、镇领导干部挂村协调督办、村干部包自然村协作、农户包责任区配合”等五级联动,带领广大群众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乡村风貌提升专项行动。培育乡村新乡贤理事会助推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理事会带领村民自筹资金,义务投工投劳

4、参与“门前三包”、“三清三拆“、环屯路建设,积极探索新方式,将拆除危旧房剩余的旧砖、旧瓦片、旧竹排等进行合理利用,打造“微菜园、微果园、微庭院”。二、以夯实“三增”为抓手“做实”稳宜业(一)夯实产业增收。不断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机制,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产业,加快产城融合,以产业兴城助力乡村振兴。全县发展以芒果、优质稻、糖料蔗、猪、鸡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构建共担风险、利益共赢、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落实到户产业奖补、入股分红政策,确保经营性帮扶项目带动农户参

5、与产业发展、参加务工就业。(二)夯实就业新增。紧扣脱贫人口就业增收目标任务,深入研究谋划,找准问题短板,落实就业交通补助、开发乡村公益岗位、优化就业服务等措施助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统筹使用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20万元,补助L3万名跨省(区)务工的脱贫劳动力交通费用,激发脱贫劳动力务工内生动力;开发乡村公益岗位1691个;举行XX县2023年“就业暖心桂在行动”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活动3次,县内外近200家企业进场提供上万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900多人。(三)夯实创业增效。优化创业服务,落实奖补、贷款、培训等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能人返乡创业,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6、。对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新创办的各类市场主体给予相应创业补贴,入驻就业帮扶车间的可以享受房租减免、带动就业奖补、贴息贷款等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举办各类创业培训班,解决返乡创业者本领恐慌;探索“委培式”双向培训机制,利用深圳坪山区对口帮扶的有利机遇,联合坪山人社局开展双向互动,提高创业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三、以强化“三力”为抓手“铸魂”促和美(一)强化自治内生动力。规范实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议事和决策机制,推行“一约四会”和“一事一议”制度,及时公布村级组织“权责”“任务”两清单,引导村民共同建设、共同监督落实,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动、服务群众联心的多

7、层次基层协商格局。配齐配强全县172个村(社区)“两委”班子,实行“阳光村务”,健全和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增强村级各项事务的公开透明度,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推行村级议事协商制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夜话”和“榕树课堂”等载体,创新实施行政村“一组两会”屯级协商自治机制,通过引导乡贤参与指导,进一步拓展提升村民自治水平。(二)强化德治的感染力。针对乡村存在陈规陋习等现象,组织开展一系列移风易俗活动。开通“文明XX”微信公众号,加强文明实践舆论阵地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组建179支志愿服务队伍(含社区),依托全县173个新时代

8、文明实践站(含各社区)开展爱国卫生、乡村振兴、禁赌禁毒等文明实践活动,选树新乡贤队伍182支。积极开展“十破除十提倡”整治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活动。(三)强化法治的约束力。全面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推动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第一道防线”力量下沉,开展党员律师进驻干群连心室、法律援助进村、法律顾问进村等活动,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普法面对面、服务零距离: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将普法主阵地由镇向村、家庭延伸,由各乡镇每个季度组织各村开展一次利用身边人、身边事“现身说法”“以案说法”活动,寓教于行。推进平安建设网格化,完善“1名网格长+1名网格员+N名志愿者”的网格管理模式,通过开展信息搜集、矛盾纠纷调解、社会风险排查等工作,构建“在组一级发现苗头、在村一级化解矛盾、在镇一级解决问题”的工作格局。推进小微权力规范化,建立健全小微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运用“1+N”专项整治模式,着力解决群众深恶痛绝的“微腐败”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