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研究生-三焦学说.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6563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0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经典研究生-三焦学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医经典研究生-三焦学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医经典研究生-三焦学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医经典研究生-三焦学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医经典研究生-三焦学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经典研究生-三焦学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经典研究生-三焦学说.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三焦学说”,主讲 文小敏,教学内容,1.概说 2.三焦的实质 3.三焦的生理病理 4.三焦的临床应用 5.近代研究进展 6.小结,教学要求,1.掌握三焦的含义及实质 2.熟悉三焦的生理病理与临床应用 3.了解三焦的近代研究进展,一.概说,(一)含义: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它与其它五腑不同,不是一个具体的脏器,而是把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人体胸腹之上、中、下三部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故灵枢本输称它为“孤之府”,张景岳注:“盖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三焦字义:三:阴阳生化和众多之义说文有:“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阳之一,合阴之

2、二,次第重之其数三也。”老子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国语谓:“人三为众,女三为粲,兽三为群。”,焦:张景岳谓“象火类”,有温热之义;焦字从火者,即是鸟置火上熏之,使熟而有香味,然后可食,故焦又有腐熟之义;又说文训焦为“火所伤”,有人引伸为空虚;还有人认为“焦”即“礁”,礁仍阻水之石,有决渎之义等。,(二)历代医家对三焦的认识,1.六腑之一的三焦:源于内经,为五脏六腑之一,有形质,其功能表现为六腑的共同功能特征,“以通为用”传而不藏。2.“元气之别使”的三焦:见于难经所述,无形质,其功能具有“主持诸气”,突出地表现在对整个消化过程的作用。,3.人体上、中、下三处部位合称的三焦:系由内经

3、、难经上、中、下三焦的概念引伸出来的,至金匮要略就用以代表人体部位。4.温病中的“少阳三焦”:病机概念,指湿热病邪客于少阳三焦的病变。,二.有关三焦实质的论述,(一)有形与无形的争辨 1.有形三焦:内经认为三焦是有形的,灵枢营卫生会篇谓:“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入膀胱。”由此可知,内经详述三焦的出入分布,说明三焦是有形的。,2.无形三焦:难经认为三焦是无形的,难经25难提到:“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38难又提到:“谓三焦,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说明三焦是无形的。,有形三焦和无形三焦的提出,引起了后世医家的广泛争论,如

4、华佗、王叔和、孙思邈等支持无形三焦学,认为三焦的“可闻不可见”、“三焦无状空有名”、“有其名而无其形”。但自北宋医家重视人体解剖以来,大多医家认为三焦是有形的,如宋代医家陈无择说:“三焦者,有脂膜如手大,正与膀胱相对”,明代马莳谓:“三焦确有其物”,此外,赵献可、张景岳等亦曾以较多的篇幅,阐述了“有名有形”的观点。,(二)三焦实质(部位)的探讨,三焦是中医在解剖学认识上的一个特有部份,它并不和其他脏腑一样,可以在体内很明显地找到完全独立的组织或器官。然而三焦既是六腑之一,有功能,有表现,有经络所属,故历代医家从三焦的分布、功能及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异说甚众。,1.三段三焦

5、说:上焦:胃上口上至舌下中焦:胃上口至胃下口下焦:胃下口下至二阴此外,元代王好古在此事难知谓:“头至心,心至脐,脐至足,呼为三焦。”2.油膜三焦说:3.腔子三焦说:,4.胃部三焦说:清代季罗美撰内经博义,根据三焦经气的循行,与胃经的循行如出一辙,独倡三焦为胃部之说,谓:“阳明胃之经络,与焦同行在前,故知三焦者,特胃部上下之匡廓,三焦之地,皆阳明之地,三焦之所主,即阳明之所施,其气为腐熟水谷之用,与胃居太阴脾之前,实相火所居游之地也。故焦者,以熟物为义。上焦为雾者,状阳明化物之升气也;中焦如沤者,状化时沃溢之象也;下焦如渎者,状济泌分别流水之象也。”,三.三焦的生理病理,(一)三焦的生理功能 1

6、.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功能 三焦有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之气的功能,五脏六腑的气化功能都是通过三焦来实现的。,2.运行水谷:人体的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与排泄,是由若干脏腑参加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但都与三焦有关。灵枢营卫生会篇概括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1)上焦如雾:上焦的功能主要是将饮食物的精气宣布肃降于全身,象自然界的雾露一样滋润溉养全身,故云“上焦如雾”。,2)中焦如沤 中焦的功能主要是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将水谷之精微转输于上焦,糟粕部分移位于下焦,故云“中焦如沤”。3)下焦如渎 下焦的功能主要是排泄水谷之糟粕废物,其气主于下行,故云“下焦如渎

7、”,3.疏通水道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即三焦是水液升腾和肃降的通道,水液的上升和下达,是和三焦的气化功能分不开的。一般来说,水液在人体的代谢是通过肺的肃降,脾的运化和肾的气化完成的,但均要以三焦为道路。因此,三焦对水液的这种气化作用,是整个脏腑在参与水液代谢过程中气化作用的综合表现。,因此,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之功能,为元气通行和水谷运行的道路,并与体内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简单来说,三焦有“温煦”、“腐熟”、“决渎”三大生理功能。这三项任务,由上、中、下焦分工职掌,以三焦“气化”为契机提供的,并以肺、脾、肾三脏协作完成。,(二)三焦的病理,由于三焦在生理上

8、有着重要的作有,又和人体内脏腑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因此三焦的病变,可概括分为自身的病变与相应脏腑共同发生的病变。1.三焦自身功能失调:三焦的主气、运行水谷、疏通水道的功能失调,则体内营卫气血和津液不能生成、输送和排泄,从而在临床上导致水、肿、胀、痛等病变。,2.与相应脏腑共同发生的病变:三焦在生理上与体内许多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发生病变时彼此累及,如金匮:“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闷不通。”又云:“上焦竭,善噫,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千金方言:上焦:“主手少阳心肺之病”,中焦:“主脾胃之病”,下焦:“主肝肾之病”。,四.三焦的临床 应用

9、,三焦在临床上,可作为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一)在杂病方面:1.三焦用来辨别病变部位:如王海藏谓:上焦“为喘满”,中焦“为留饮”,下焦“为肿满”。2.作为治疗疾病的法则:如内经谓:“三焦为上、中、下水谷之道路,其病宜通利二便。”为通利二便以治疗水肿的理论指导。,(二)在温病方面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用三焦辨证作为治病的辨证纲领之一。将温病具体分列上、中、下三焦。并且在病程、病位、病理、传变规律、症状分类、治疗等方面有许多独到的阐发。,五.近代研究进展,近代对三焦的研究除继承、挖掘、整理和发扬历代医家的著述外,在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探讨三焦的实质,运用物理诊断观察三焦的部位和三焦学说的临床研究等

10、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对三焦实质的探讨 1.淋巴三焦说:首创于近代张太炎,其理由是,因为胸膜的淋巴导管,似水道出焉,可以沟通全身的津液,之后陆渊雷等起而支持,近来已发展到全身的淋巴系,并包括胸腹腔之静脉及组织间隙。,2.消化系三焦说:根据灵枢发展而来,灵枢谓:“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已将六腑合而为一,代替三焦,不但包括了整个消化道,而且包括胸腹腔内之脏器。历代医家都循此范围而发展。近人李抑衡认为三焦是消化系统,主要指胃、小肠、大肠,其生理功能还涉及循环及排泄系统。,3.神经系三焦说:乃近代赵意兰、曾义字首创。前者认为三焦是“脊神经”,理由是“三焦与命门相表里”,因“命门为并列

11、于脊柱二侧之交感神经节,三焦为交感神经互相连络之脊神经。”后者认为是交感神经,理由是:“交感神经系统同肾上腺髓质,在胚胎期来自同一胚叶,命门是肾上腺,三焦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的生理作用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所引起的效果一致。”,4.整体代谢三焦说:认为三焦是机体“整个代谢过程的三个阶段”(首先饮食摄入、腐熟为中焦的功能;然后上焦吸收精微物质化生精、气、血、津液以利组织利用;最后下焦排泄浊气、浊液等糟粕),是“机体体液平衡调节系统”,是“水液代谢过程”,包括“循环、呼吸、消化、排泄各器官的功能”。,5.胰腺三焦说:认为三焦即胰腺。理由是:腹内各脏器,其位置及形态,古今都已证实,仅胰腺缺少对证。再结合宋

12、代徐循、陈无择解剖所见,张景岳的内景图赋之考,与现代医学之解剖位置基本相同。其次,三焦之生理功能,具有通调水道,运化水谷,而胰腺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胰岛素参加糖代谢,糖的代谢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三焦为胰腺。,6.腑三焦说:就是把三焦作为六腑之一的独立器官。认为这是内经的基本观点。理由是:1)有确切部位:在“膈下”腹腔。2)有相应经脉及表里关系:腑三焦的经脉名手少阳经,起于无名指两端,止于隔下三焦。与心包络为表里。3)有生理功能:为决渎之官,中渎之腑。4)有病理病症:“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为胀。”,(二)对三焦的X线观察研究 近人张发初“从X线检查所见探讨三焦

13、”。在X线胸腹腔充气造影下发现人体分为三个互不相通的大腔室:横膈将胸腔与腹腔分开,两者之间仅有横膈上的裂孔、食道、下行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相通;在X线腹膜内与腹膜后注气造影术中见到腹膜又将腹腔划分为两部,即腹膜内腔和腹膜外腔。如此,胸腹腔分为上、中、下三部。并认为胸腔相当于上焦的范围,上焦的上界为口咽,下界为横膈,左右两侧为胸壁,前为胸骨,后为脊柱;其主要组织除心、肺、心包外,有植物神,经、淋巴、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上焦的温煦作用,相当于现代生理学所谓的呼吸和循环功能,这与胸腔内器官组织的功能相符合。腹膜内腔相当于中焦的范围,中焦上界为横膈,下界为腹膜,前为腹壁,后为后腹膜;其主要组织除脾、胃

14、、肝、胆、小肠外,有植物神经、淋巴、胰腺;从腹膜内腔的脏腑功能来看,主要是消化,这与中焦主腐熟水谷,生化血气的说法是一致的。腹膜外腔相当于下焦的范围,下焦的上界为腹膜和横膈的后部,下界由提肛肌、尾骨肌所构成,关为后腹膜和下前腹壁,,后由腰大肌、脊柱、骨盆的后部所构成;其主要组织除肾、膀胱、大肠、女子胞外,有植物神经、淋巴、肾上腺、肾腺;从腹膜外腔的范围以及与它共居的脏腑功能来看,是大水便的排泄,这与下焦决渎之功用也是一致的。,六.小结,综上所述,三焦学说是祖国医学中藏象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在人体生理、病理方面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对临床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生理方面,三焦有主持诸气,司人体气化、运行水谷、疏通水道等功能;在病理方面,三焦自身功能失调,可导致水、肿、胀痛等临床病变,同时,可累及其它脏腑,导致其它脏腑的病变。在临床应用,方面,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三部的名称,用来辨别病变部位,并作为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因此,对于“三焦学说”的认识,我们不能单纯以解剖学的器官组织为基础,而是要从人为一个整体以整体功能为基础,根据体表所呈现出来的体征、功能联系起来综合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